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问题

[摘 要」 革 放 来 由 政 的 持 企 的 力 我 对 直 投资 续 长 对 实 “ 去 战 改 开 以 , 于 府 支 和 业 努 , 国 外 接 持 增 , 我国 施 走出 ,
略, 主动参与国际 分工, 好两 利用 种资源两 个市场等起到了 极的作用, 积 但也存在着不少问 题。本文则简 要分析 了 我国 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
的地多达 167 个国家和地区。
一种产品到生产多种产品, 从一个行业向多种行业稳步拓展, 企业之
间交叉投资符合跨国企业发展的一般趋势。
3.中国 对外直接 交 匀 资的四 种类型。 (1)绿地投资型。 这种投资是指 投人资金独资或合资子公司, 在家电、 电子、 轻纺领域特别明显。 如海 尔在全球建立了13 家工厂, 在美国也有工业园o(2)跨国并购型。 这在
1.中国 对外直 接投资 地域分布。 前, 目 中国的直接投资目 的地主 要为三个:一是中国香港, 二是德国、 美国和新加坡, 三是越南、 马来西
亚、 老挝及其他一些国家。香港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份额中占有
相当 大的比重 特别是香港回归以来, , 内地的投资 1998 年的26 亿美 从 元激增到2001年的49 亿美元。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首先, 两地互为最 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入世后, 针对中国的贸易歧视政策将受到抑制, 中 国内地对外贸易额会快速增长, 内地会投人更多的资金在香港建立企 业从事进出口 , 贸易 缓解由 于对外交易扩大给内 地带来的压力。 其次, 中国人世中最弓人注目的是服务业市场的逐步开放, } 今后十年是内地
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香港过去二十年已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
的经济结构, 服务业高度发达。内 地企业在发展内 地服务业的同时也 会加大对港投资, 提高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将服务地区扩大到东南亚及 其他地区, 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更多的国外企业。 这种投资方式适用于
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阻力分析

况 下 . 了绕 开 贸易 壁 垒 , 些 企 业 不 得 不 在 目标 市 场 为 一
到 10 03 亿美 元 。如此多 的外汇储 备 , 22. 1 不仅给人 民
币带来 了很大 的升值压力 , 而且国家外汇储备 的增加 , 导致外 汇 占款相应增加 ,影响了我 国国内宏观经济政
同 比分 别 增 长 13 2 %和 3 %。 1
我 国 外 汇 储 备
2 6 .7 4 3 16 9 3 1 87 1 6 100 1 8 40 0 25 0 9 2 8 8 2 o 3 4 22 2 6 4 3
( 美元 ) 亿
数 据 来 源 :t :/ w. cgvc /i c a n / n i u / h p/ww p . nda ht 目lo 目s j t b o o o t h u
批发和零售 、 采矿 、 交通 运 输 和仓 储 等行 业 。跨 国并 购 已成 为 我 国对 外 投 资 的重 要 方 式 。2 0 0 5年 , 国 以兼 我
资方面的管理权限 , 取消了境外投 资购汇额度的限制 , 鼓 励母公 司和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各
级 政 府也 出 台 了一 系 列 规 定 和 办 法 ,积 极 为 企 业 的 境
资 发 展 的 政策 措 施 ,并 扩 大 了地 方 政 府 在 企 业 对 外投
维普资讯
一蚀私 经济分析
2年1 03期 总第 06 75 第0 期
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阻力分析
刘效梅
( 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 商信息学院 福建泉州 3 2 0 ) 6 00
中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GMEP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系列研究报告2010年9月14日 N0.2010-015我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黄梅波范修礼(黄梅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范修礼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告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GMEP)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GMEP是长策智库的研究项目之一。
GMEP的宗旨是:立足中国的国家利益,依据中国的国际战略,及时深入的分析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问题和地区国别,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服务。
GMEP的其他系列报告包括:《全球宏观经济快讯》、《GMEP工作论文系列》等。
本报告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长策智库及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
未经GMEP授权,请勿发表、引用和传播。
1黄梅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范修礼: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研究生。
作者感谢长策智库支持,文责自负。
我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黄梅波范修礼(黄梅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范修礼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生)摘要:对非洲投资已经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式。
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化和发展,可以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非洲。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投资非洲还是处于逐步探索的阶段,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政府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为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投资非洲,完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战略,政府应当制定政策积极引导。
关键词:投资非洲;中小企业;政府引导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非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
2008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8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温家宝总理2006年在中非第二次论坛(FOCAC)上做出的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承诺。
贸易和投资作为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2006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下,中国对非洲投资也出现了迅速增长。
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投资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历程。
以下是中国对外投资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1. 起步阶段(1978年-200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
投资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金融、交通、能源等传统领域。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对外投资的政策,吸引了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对外投资。
2. 增长阶段(2001年-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中国企业开始探索新的投资领域,如制造业、房地产、服务业等。
同时,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提升,跨国并购和海外投资取得较大成功。
3. 转型升级阶段(2011年-至今):中国对外投资进一步扩大
和升级。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
中国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除了以上阶段和特点之外,中国对外投资还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1. 地区分布:中国对外投资在初期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后来逐渐扩大到欧洲、北美等发达经济体。
2. 投资方式: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既有独立投资,
也有与当地企业合作的合资和并购,多渠道开展投资。
3. 行业领域:中国对外投资领域广泛,涵盖了制造业、能源、基础设施、房地产、金融、科技等多个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总之,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增长和转型升级阶段,呈现出不断扩大和升级的特点。
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海外投资国,对外投资也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障碍以及对策分析

在2 世纪6 年代 ,人们 担心美 国的跨 国公司会买下整个 世 0 O 界 ;在2 世 纪8 年代和9 年代 , 日本取代美 国成为对外直接投 O O O 资 的巨头 ;今 天,中国企业 的对 外直接投资正 吸引着世界各 国 的 目光 。 中 国 的对 外 直 接 投 资 无 论 从 总 量 上 还 是 从 范 围 上 都 已 具有一定规模 ,并且 开始逐渐影 响国际直接投资 的现有 格局 , 甚至影响到 国际关 系。然而 ,中国企业 的对外直接投 资起步较 晚 ,并且一直面临各种国 内外阻力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 中 国企 业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现 状 ( ) 总量 规 模 一 中 国对 外直 接 投 资 起 步较 晚 但 发 展迅 速 , 在 改革 开 放 前 中 国 的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一片空 白,一直 ̄2 0 年对外直接投 资对 中 U0 4 国经济而言也是无关紧要的,但2 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投资 07 额增长到2 0 美元 ,2 0 年的这一数据翻 了一番 ,年流量超过 5亿 08 50 0 亿美元。2 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约为10万美元 。 08 70
一
、
豳2 2 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洲际分布情 况 08 瓷料来源:20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08
图1 9 5 2 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19 — 0 9
资料来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
( ) 区域 分 布 二
表12 0 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情况 08
国Hale Waihona Puke ( 地区) 金额 ( 亿美元 )
占比 () %
【_ } 国香港
354 8
6 1% 9 I
南 非
4 8 8O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贸易效应实证研究

武汉市 , 而把制造基地仍然 留在原来 的地 区 , 而实现 “ 从 总部一
I
黟
制造基地” 分离布局。 代表性的案例如东风集团总部从十堰迁 到
U. 北 社 会科 学 ,0 7 4 . 】 湖 20()
f 李 雪 曼 : 快 一 体 化 格 局 建设 , 进 武 汉 城 市 圈发 展 — — 基 2 1 加 促 于主 成 分 分析 的 武 汉 城 市 圈周 边 8市 经 济 实力 分 析 Ⅱ. 技 创 业 ] 科
月刊 ,0 9 1 . 20 ( )
方面的实证分析 , 几乎没有涉及 到具体的国家和地区 。这些
研 究更多地是从理论层 面进行 一般性和 阐释 性的研 究 , 缺 乏实证研究成果 。 因此 , 笔者尝试利 用 2 0 ̄ 20 03 09年我国对
p 杨 云彦、 尊文 : “ 】 秦 论 中部 崛起 ” 武 汉城 市 经 济 圈 建 设 们. 与 中
南财 经政 法 大 学学报 , 0 4 6 . 20 ( )
非洲主要的十个国家的直接投资统计数据 ,采用面板数据 (aeD t) 系数模 型 , 我国对非洲 主要国家 的直 接 Pnl a 变 a 分析
投资与进出 口贸 易额之间的关系。 二、 模型的设定和建立
1 变量 的 选取 和 数 据 来 源 、
武汉 。
国企 般
第三 , 武汉市优势企业在周边城市设立生产基地。 此路径是 指武汉市的企业在市场拓展过程 中 ,由于难以在本地实现规模 产业化或产业化 成本较高 ,企业选择在其他适宜产业化的中小 城 市新 建生产制造基地 , 而构建 “ 进 总部一制造基地 ” 工合 作 分 链 条。代表性的案例如总部在 武汉 的丝宝集 团在仙桃投资建 设 生产基地 。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和贸易效应关系研究

.
+ ̄n j lF
,
+?l nCj +九I S+e n t
l M jt I K +o n n =n rl
, ,
( .) 1 3
方程 1 作为原始方程 ,在测量 两个 国家之间的 l 贸易流 动时只将两 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两国的空间 距 离列为影 响因素 ,而 和 B指数则 用来表示两 国之 间的联系程度 ,不构成 自变量 。 本 文研 究 的 是 中国 对非 洲 直 接投 资 的 贸易 效
用 、模 型容 易被用 于计量 研究 而得到 广泛 的应 用。 模型本身 不断得到扩展 ,加 入了被认为影 响贸易流 动 }虚 拟变量 ,如共 同的语 言 、共 同的 宗教 信仰和 臼 国家 问的历史关系等等 。由于该模型的 不同使用 目 的,先后 有几十个变量 被加 入模型 ,用 以解释双边 贸易流量 ,并且大量的研究 成果证明了 引力模型是
中国市场 第5期 总第61 0 6期
贸 易投 资 6 9
双边 贸易流量 的规模 与各 自经济总 量成正比 ,而与 它们之 间的距离成反 比。 引力模型的传统形 式往往被 表述 为 :
=
式 中 ,T表示 出口 ( X)和进 口 (M) E I 。P表 示 非洲各 国人均 国民收入 。F表 示我 国对非 洲各 国的 直接投 资流量 ,C表 示我 国对 非洲各 国的直接投 资 存量 。S表 示两 国之 间的摩擦 力 。模型 中变量均 采 用万美元 为计价单位 。同时 为了将各个变量之 间的 非线性 关系 转换成线性 关系 ,我 们将面板数据进行 对数处理 , 建立 出口效应模型和进 口效应模型如下 :
两个 国家 的双边 贸易流量 同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 国
率一般要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 被人们誉为 “ 长 期 投资宝地 ” 近 年来我国对非 洲投资 出现热 潮现 。 象 。而另一方面 ,随着近年 来我 国经济增 长方式的 转 变 ,国 内产业结构 的升级所引起 的低成 本优势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摘要: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居首位,同时也正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其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表现出新的特点。
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投资规模、投资区域、投资行业、跨国并购,并用主流与非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特征;投资理论;跨国并购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现象的研究,创立了许多国际投资新理论。
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市场控制理论分散风险理论、提高公司形象理论、国家利益优先取得理论等非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间投资的动因。
文章在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之后,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各特征现象。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情况分析从2002年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成倍增长,流出流量从27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559.07亿美元(2006年开始将金融类直接投资列入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较上年增长111%,是2007年的2.11倍,而累计净额(存量) 平均增长率达到133.01%。
其中,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二位,2006年在发展中国家位列第一,在全球国家(地区)排名中居第13位。
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65.29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发展中国家首位。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20%,达到680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1990年起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中前10大来源国之列。
2006年超过巴西,在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新加坡。
2008年在全世界排名12位,在所有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中排名第2位,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比例已升为1:2,到2008年末累计存量达到1839.71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的形成有 其必然性, 本章作者将分析这些 特点形成的原因。
济政策, 提高了对财政、 货币和汇 率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为发展中 非合作营造了较稳定的政治经济 环境。 (1)中国政府政策支持。中 国对非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与中国政府政策支持是密不可分 的, 这从近年来政府间频繁交流 中可以看出。 2006 年 6 月 17 日至 刚果 (布) 安哥拉、 、 南非、 坦桑尼 亚和乌干达 7 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期间, 共签署协议 71 项, 涉及政 治、 经贸、 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 教育、 科技等领域。并且在 2006 年发布了 《中国对非政策文件》 , 旨在宣示中国对非政策的目标及
PRACTICE IN
RE GN
AND
跨国投资
RADE
RELATIONS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胡盛霞
2000 年创立的中非合作论坛 已成为中非进行集体对话与多边 合作的有效机制和重要平台, 发布 了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 、 《中 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 中 、 《 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 计划 (2004 - 2006) 。截止 2006 》 年,我国已同 28 个非洲国家签署 与 8 个非洲国家签订了 《避免双重 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 中国政 。 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洲和中 非关系, 把发展中非传统友好合作 关系置于中国外交的重要位置。 在贸易、投资和援助这三个 方面, 亚洲与非洲的关系在过去 的十年间明显加深了, 尤其是在 投资方面。 2006 年, 我国对非直 接投资 (非金融类) 流量已经达到 了 51966 万美元,是 2003 年 7481 万美元的 7 倍(见图 1) 。中国政
F RE I GN ECON OMIC
R ELA TIO N
PRACTICE I N
S
A ND
TRADE
跨国投资
现在, 大约有 700-800 家中国 企业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 其中 既有国有大型企业, 也有为数众 多的中小企业。 中国对外直接投 资主体表现为大型国有企业占主 导地位, 其中中央管理的企业及 沿海地区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 中 日 益 发 挥 主 导 作 用。与 此 同 时, 中小型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 资比例也呈逐年增长趋势, 已成 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 别对象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首选非洲 国家, 比重达 32%, 远远高于第二 这与产业梯度转移和境外加工贸 易政策鼓励的地区基本吻合。 4、 投资形式以合资企业为主 一般的直接投资形式有绿地 投资和跨国并购, 中国企业在非 洲的直接投资日益增多, 投资形 式多为收购兼并 (M&A) 建立与 , 非方进行合资或合作的企业。 在 投资非洲选择投资方式时, 中国 的国有企业大多与非洲企业进行 合资合作以确保商品源。 现在已 有超过 700 家中国企业在非洲运 作经营, 大多在能源领域。 5、 投资领域非常广泛, 但能
完成营业额 46.3 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 , 同额 63.8 亿美元,
分析中国对 府发表了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 , 接投资数据的考察,
在非洲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量的极少一部分。
一、 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 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中国对非直接投资 日益增长, 并且直 接投资的地域以及
的覆盖率高 2006 年底, 中国对外直接投 资企业 (简称境外企业) 虽然在非 洲的直接投资仅占中国对外总投 资的 2.9%, 但从境外企业的地区 分布来看,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 图 3) 直接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 , 49 个国家与地区, 高于中国企业 对外平均覆盖率 71%,中国对非 投资覆盖率仅次于投资覆盖率第 一的亚洲 91%。 3、 投资主体大型企业占据主 导、 中小企业迅速崛起
数据来源: 中国商务部统计公报
ECONOMIC
R ELA TIO N S
F
PRACTICE IN
RE I GN
AN D
TRADE
跨国投资
措施, 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双方在 各领域的合作, 推动中非关系长 期稳定发展、 互利合作不断迈上 新的台阶。中国政府的支持, 成 为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长期稳定 发展的基石。 (2) 非洲国家政府的直接投 资优惠政策。 为了加快本国的经 济发展, 许多非洲国家都制定了 直接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埃 取消外资投入审批手续, 向投资 者提供 5-20 年不等的免税优惠条 件, 还规定对于建立劳动力密集 型产业、 有助于高科技发展或产 品可大量出口的项目, 可免税投 资者提供土地。 南非政府制定了 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 包括工业 出口优惠政策、 特殊工业行业优 在南非投资生产的产品可以免税 且不受限制地进入“南部非洲关 税联盟”的其他国家。这些优惠 投资政策, 都极大地提升了中国 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非直接 投资的热情。 2、 资源的互补性 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充分具 备 “走出去” 的资本条件, 但是作 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却面临着 矿产资源紧缺的问题。 在工业化 过程中, 资源约束对中国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 特别 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对 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要使相关 行业保持稳定的增长, 国内现有 的资源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来 看都己远远不能满足基本的要 求。 而非洲正好拥有着丰富的资 源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却尚未得 到实质性开发。 尤其是非洲地区 的石油产量在进入 21 世纪后, 迅 速增加,2003 年已增至年产 3.98 亿吨 (日产原油 7677.7 万桶) 占 , 世界原油产量的 10.8%。预计到 2020 年非洲石油产量将占世界的 15%。非洲是世界主要石油出口 地 区 之 一。由 于 其 工 业 发 展 不 足, 非洲能源消费一直处于较低 的水平, 因此大部分的石油用于 出口。另一方面, 非洲国家大多 重, 非常需要中国 资本的流入。 中国原本每年 就要从非洲进口 大量的石油、 铁矿、 棉花、 钻石、 锰 钴、 等矿产资源 (如图 4 所示) 加大对于 , 以直接弥补贸易
图3
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与商务服务业居多 我国 企 业 在 非 洲 的 直接投资项目范围比较 广泛, 包括农业、 采矿业、 制造业、商务服务业等 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 产业 (如表 1 所示) 。但 就投资额来看,对于资 源导向的行业投资偏多, 例如与加纳合作黄金开 采项目,与南非合作铬 矿开发项目,与赞比亚 合作铜矿开采项目等等。 制造业直接投资也较多, 品和轻工业内。 中国 在 非 洲 的 直 接 投资具有直接投资增长 速度快但在总投资额中 占比小, 投资覆盖率高, 投资主体中小企业迅速 崛起,投资形式以合资 为主,投资领域非常广
及 1997 年颁布了新的 《投资法》 , 资本紧缺, 国际债务问题非常严
惠政 策等 投资 鼓励 政策。另 外, 这方面的投资, 可 顺差。 因此也决定了中国对非投 资的优先领域以及不可代替性。 3、 产业转移的需求 对于中国的成熟产业,应该 将其转移出去, 以便成熟产业在 获得新的市场空间的同时,国内 又有能力去发展新的产业。如中 国制造业中的轻纺、 家电、 电子机 械部门不仅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而且具有较大规模的加工组装制 造能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技 术性能和质量稳定,很适合非洲 的市场需求,具备了向非洲的国 家和地区实行 “梯度转移” 的条件。 而非洲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类似 并稍低一些,这种投资可以较大 程度地满足扩大就业和产业结构 调整的需要。通过劳动密集型产 业向国外转移,为国内腾出空间 发展高科技产业,也可以使我国 市场上销售良好。 同样, SVA1996 年在非子公司增设了一条彩色电 视机生产线,果然到了 1998 年, 非洲对于黑白电视机的需求减 少, 而增加了彩色电视机的需求。 截止至 2003 年, SVA 非洲子公司 的收益已达到 1300 万美元, 并为 当地提供了 200 多个就业岗位。 4、 投资非洲的可持续性 在选择投资的区位时,我们 可 以考 虑到发 达国 家进 行投资, 例如到美国或者欧洲。 也可以考 虑到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 例如 在非洲投资。 其中有一个因素在 投资的选择中是至关重要的, 那 就是投资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 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 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 发展。发展, 不应该只是寻求经 济产值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创
表1
图2
2006 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分布
中国对非投资的产业分布,1979-2000
部门 产业 农业 采矿业 制造业 机器设备 家电 轻工业 纺织品 其他制造业 服务业 其他 合计
项目数
投资额 (百万美元)
名东南亚 20%,拉美地区 18%, 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纺织
数据来源: UNCTAD, 基于中国商务部提供的资料
府鼓励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开展 工程项目合作, 截至 2005 年 10 月 中国在非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累 计合同额 389 亿美元,完成营业 额 273 亿美元,中国在非从事承 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人员达 7.8 万 人。2005 年前 10 个月中国企业 在非新签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 亿美元。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对非直 非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并解 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在此基 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中非 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使中国企业
数据来源: World Atlas Data 2005
的闲置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例如上海 SVA 集团 1994 年在 南非投资建立了子公司, 投资为 100 万美元,其中包括价值 15 万 美元的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而当 时中国国内已经普及了彩色电视 机, 黑白电视机生产线早就处于 闲置状态。 而非洲对于黑白电视 机的需求仍然存在, 所以将老旧 的设备转移后, 在非洲的子公司 年产 10 万台黑白电视机, 在非洲
F RE I GN ECON OMIC
R ELA TIO N
PRACTICE I N
S
A 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