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中国和南非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近年来发展迅速,受益于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而南非作为非洲大陆农业重要的发展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资源。

中南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是南非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

中国对南非的农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矿泉水、鲜花、水果、坚果、种子、饲料等方面。

而南非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包括豆类、谷物、蔬菜、水果等。

据统计,中国每年进口的南非农产品金额超过数亿美元,且呈稳定增长。

这为南非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中南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市场对南非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要求较高,南非需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达到中国市场的标准。

南非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宣传,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和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南两国可以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技术和经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2.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南非可以加大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市场。

3.加强质量控制与监管。

南非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产品符合中国市场的标准。

建立起责任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追溯。

4.促进贸易便利化和合作拓展。

中南两国可以加强贸易便利化合作,推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减税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增加贸易规模和频次。

中南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遇。

通过加强技术合作、品牌建设、质量管控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努力,中南两国可以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作者:冯丹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1期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

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关系必然能给世界政治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已经为推动中南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未来还会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不断增强中南双方的交流,扩大与非市场规模,拓宽合作领域,继续深化同南非的友好关系,使中南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中南关系;种族主;发展现状;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33-02在17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南非之前,桑人、科伊人、班图人一直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他们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

随着好望角的发现及开普殖民地的建立,资本主义迅速扩张,南非先后经历了荷兰及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

英国人通过布尔战争后来居上,获得了南非的统治权,建立了南非联邦,随后开始在南非进行了长达80年的种族主义统治阶段。

从此,南非进入了最黑暗的历史时期。

南非土著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最终于1994年5月10日将种族主义制度彻底扫入了历史的垃圾桶,建立了由曼德拉领导的民主新南非。

因此,对中南关系的梳理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南关系的现状及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当今中南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中国与南非关系历史回顾以史为鉴,借古喻今。

中国和南非,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非洲的强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双方建立积极友好的外交关系,必将大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和南非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相互联系的历史却源远流长。

根据南非的历史发展时期,把中南关系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南非联邦成立之前的中南关系最早能够证明中国与南非有联系的是考古学家在南非的圣约翰斯港和姆西卡巴发现的约15-16世纪初中国的青花瓷片。

中国直接与南非发生联系是在17世纪中叶南非成为荷兰殖民地时期。

中国和南非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

中国和南非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

中国和南非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人口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和南非作为不同的国家,在人口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与基础情况各有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比较。

一、人口数量和增长率1. 中国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率: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4亿。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放缓,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率逐年降低,同时老年化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2. 南非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率:南非人口数量约5800万,增长率比中国更高。

近年来,南非的人口增长率有所放缓,但是仍旧维持在1.2%左右。

南非也面临着高的人口流动率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二、人口分布及区域差异1. 中国的人口分布及区域差异: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更高,而西部地区则人口稀少。

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挑战,城市人口居住条件不断提高,但农村人口却很难享受到同样的公共服务。

2. 南非的人口分布及区域差异:南非的人口也存在分布不平衡的情况。

主要城市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贫民窟现象较为普遍的问题。

南非有许多地区因为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性的原因,人口稳定性较差。

三、人口政策及其影响1. 中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限制每对夫妻生育的孩子数量,旨在控制人口总量、促进人口结构调整和优化。

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增长,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老龄化加剧、缺乏劳动力等。

2. 南非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南非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人口增长和减少贫困。

人口政策主要包括对健康、性别、结婚等方面的控制和促进。

政府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南非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贫困、失业率等。

总结中国和南非的人口问题各有优劣,都需要综合考虑。

未来,中国与南非应该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能更加完整地解决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情况

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情况

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情况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非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中影响力最大,也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的主要成员。

1998年1月1日,中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较快,相继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经贸联委会协定、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动植物检疫检验合作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航空协定、海运协定等经贸合作协定。

2004年两国确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同年6月,南非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代表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与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对南非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关于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纲要》,鼓励扩大双边贸易,以实现平衡、互利的贸易关系,两国将鼓励各自企业寻求发掘贸易潜力的机会,并相互积极支持对方国家企业前来投资。

一、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现状(一)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我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78.24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占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总额的16.7%。

其中,中国向南非出口8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自南非进口9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9.6%。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南非与传统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大幅下跌,仅中南贸易保持稳定,微跌3,99%,中国从南非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一跃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南贸易在南非对外贸易结构中的比例从去年的8.45%大幅提高到11.94%。

上半年南非对中国出口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29.48%,南非自中国进口38.31亿美元,同比下跌20.25%。

中国成为南非最大的出口目的国和进口来源国。

(二)贸易产品结构符合双方比较优势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放与发展,已经在机电、纺织等行业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南非是世界矿产资源大国,黄金、铂族金属、铬矿砂、锰矿砂、钒、铝硅酸盐、钛等矿产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钻石、煤炭等储量也居世界前列。

浅析中国和南非在金砖五国框架下的合作与所面临的问题

浅析中国和南非在金砖五国框架下的合作与所面临的问题

浅析中国和南非在金砖五国框架下的合作与所面临的问题在金砖国家框架下,中国与南非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一.在金砖五国框架下,中国和南非可以进一步的开拓相互间的经贸与投资往来,这对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可促进中国的对非投资。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其国民生产总值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基础设施相对健全、投资政策优惠,应该能够成为地区经济的门户。

另一方面,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后,南非的企业就可更容易的进入中国的市场,享受对某些南非产品的关税减免,从而扩大南非企业在中国的投资。

二.在“金砖国家”平台结合南非等国,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一是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二是推动“金砖五国”相互贸易结算逐步放弃美元而改用本币,中国可与南非在此方面采取协调行动。

三.共建国际新秩序。

南非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努力,建立更加公正、民主的国际秩序。

中国可与南非共同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金砖国家”可支持非洲国家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非洲国家内部事务,支持南非在维护非洲和平与稳定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挑战。

南非认为不能因为减排制约南方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承担更大的责任;中国可结合南非等“金砖国家”,强调发展中国家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与南非间合作所面临的问题:一.双边贸易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中南双边贸易额以每年40%发软增幅高速增长,南非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越来越大。

这不利于中南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南非应该扩大南非优势产品的出口量、拓宽出口产品的种类,同时提高初级产品的加工程度,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二.中国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一带一路与南非合作

一带一路与南非合作

一带一路与南非合作随着中国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南非作为非洲大陆重要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力量之一,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与南非合作的现状、前景和可能的影响。

1. 介绍“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全球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的倡议。

该倡议旨在通过建设陆路和海路经济带,促进亚欧非等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经济交流、合作与发展。

2. “一带一路”与南非合作的背景南非是非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力巨大的经济市场。

同时,中国和南非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因此,南非成为了中国在非洲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3. 双边贸易的增长“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中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南双边贸易额达到了447.43亿美元,同比增长3.99%。

中国是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南非进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企业的投资下,南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

4. 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南非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南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金融合作、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

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为南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正在进行中的南非中轨高铁项目、及其他公路、港口和机场项目。

5. 促进南非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南非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南非可以借助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技术优势,推动本国产业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同时,受益于中国对非洲国家资源依赖的减少,南非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吸引更多外国投资。

6. 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除了经济合作,中南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与南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与南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与南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中国与许多国家发展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与南非之间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也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对中南合作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探讨一带一路如何构建中国与南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一、一带一路对中南合作的影响1. 经济合作的推动力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南非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

中国作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将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

南非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项目和合作机会。

同时,一带一路的倡议也将促进中南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2. 人文交流的加深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济合作的框架,还注重人文交流和民间友好。

通过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中国和南非的人民能够更加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这种人文交流的加深不仅推动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还为深化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未来的发展前景1. 建设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提倡合作共赢的理念,对于中国与南非之间的合作也不例外。

未来,中国与南非应该在坚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经济之间的合作,并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例如,可以通过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合作发展等方式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2. 加强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人文交流是构建中南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面。

未来,中国与南非可以进一步加强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术交流、学生互换等方式提升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项目,促进各领域人才的交流与培养,也将为两国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3. 拓展区域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倡议,中国与南非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南非作为非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在非洲的发展。

中国与南非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南非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南非的贸易关系研究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关系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这种关系不仅仅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还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本文将对中国与南非的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这种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一、贸易额的增长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额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数据显示,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90亿美元,增长了39倍之多。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作为南非的最大贸易伙伴,以及南非作为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二、商品贸易的结构在中国与南非的贸易中,商品贸易占据了主导地位。

主要的贸易商品包括矿产品、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

其中,南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铂金和锰矿生产国,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矿产品。

而中国则向南非出口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支持南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

三、投资合作的深化除了商品贸易,中国与南非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企业在南非投资兴办了许多合作项目,例如汽车制造、电力产业和通信领域。

这些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南非带来了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南非经济的发展。

四、区域合作的推动中国与南非还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为整个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中国与南非联合发起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促进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此外,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与南非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的经贸联系。

这种区域合作对于促进中国与南非贸易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关系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稳步增长,商品贸易结构合理,并且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同时,区域合作也为中国与南非的贸易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

这种贸易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还进一步加强了中非友好合作的基础,有助于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

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关系必然能给世界政治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已经为推动中南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未来还会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不断增强中南双方的交流,扩大与非市场规模,拓宽合作领域,继续深化同南非的友好关系,使中南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中南关系;种族主;发展现状;解决对策在17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南非之前,桑人、科伊人、班图人一直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他们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

随着好望角的发现及开普殖民地的建立,资本主义迅速扩张,南非先后经历了荷兰及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

英国人通过布尔战争后来居上,获得了南非的统治权,建立了南非联邦,随后开始在南非进行了长达80年的种族主义统治阶段。

从此,南非进入了最黑暗的历史时期。

南非土著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最终于1994年5月10日将种族主义制度彻底扫入了历史的垃圾桶,建立了由曼德拉领导的民主新南非。

因此,对中南关系的梳理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南关系的现状及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当今中南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中国与南非关系历史回顾以史为鉴,借古喻今。

中国和南非,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非洲的强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双方建立积极友好的外交关系,必将大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和南非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相互联系的历史却源远流长。

根据南非的历史发展时期,把中南关系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最早能够证明中国与南非有联系的是考古学家在南非的圣约翰斯港和姆西卡巴发现的约15-16世纪初中国的青花瓷片。

中国直接与南非发生联系是在17世纪中叶南非成为荷兰殖民地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与南非联系主要方式是向南非输入华工。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开普殖民地的司令官称“华人天生能够吃苦耐劳,掌握有用技能,他们一个人抵得上当地‘又懒又笨的50个农夫’”。

随后,18世纪60年代末南非金矿的发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开采,这一时期先后有6万名华工来到南非,在今天的约翰内斯堡周围的矿区从事“非技术性劳动”。

1910年南非联邦的成立,南非开始了长达八十多年的种族主义统治。

在这一时期,中国作为支持南非反种族主义的国家,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南非的反种族主义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同情并坚定支持南非人民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中国与其他西亚国家一道谴责南非白人当局的种族主义政策,周恩来总理指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人权的粗暴侵犯,而且是对公认的基本价值原则和人类尊严的否定”。

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中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不与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发生任何关系。

1994年4月,南非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国内所有种族参加的大选,诞生了民主新南非。

在南非解除和台湾当局建立的关系后我们同南非在1998年建立了正式的大使级外交关系。

从此,中南关系在全面建交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全面、积极、多元的外交关系迈进。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人民同命运,共患难,双方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全天候’的朋友。

”二、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自中国与南非关系建交以来,中国大陆前往南非经商务工人员与定居人数成大幅度增长势头,中南在政治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总体上,建交以后中南两国的政治关系朝平稳、友好、积极方面发展。

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舆论压力看到中国在南非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不断加深,西方国家抛出了“新殖民主义”、“中国威胁论”、“仅仅是为了开发非洲丰厚的自然资源”、“忽视人权以及环境标准”等各种言论的攻击。

面对这些舆论压力,中国与南非两国政府不为他人的观点混淆视听,积极的开展经贸往来,以经济发展稳固双方的政治关系。

2.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南政治关系难点所在。

早在19世纪70年代,南非与台湾政治上共同受到联合国的孤立,经济上资源与技术具有很大互补性,于是双方建立了早期的联系。

民主新南非建立后,曼德拉在“一个中国”思想的指导下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台湾不仅没有放松在南非的工作,反而加紧与非国大等黑人政治组织发展关系,保持与南非当局密切往来,因此,在中国与南非的政治关系上,面对难以揣摩的新情况,需要中国政府用智慧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中国与南非基于资源互补进行经济合作,双方联手成为互惠双方的明智之举。

南非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舒斯勒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称,2012年中国已成为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南非最大的进口国。

但是,目前双方经贸关系方面也寻在不和谐的音符。

1.双边贸易不平衡第一,中南两国的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

南非对中国的贸易大部分情况下处于逆差,这一点对于希望长期维护两国经贸关系来讲,必将埋下两国经贸关系破裂的隐患。

据南非国税局统计,南非对中国出口81.4亿美元,增长40.3%;自中国进口115.4亿美元,增长35.8%,南非逆差34.0亿美元,增长26.1%。

第二,中国与南非的贸易结构不平衡。

中国向南非出口轻工业产品为主,南非主要向中国出口的是矿产品。

2010年南非对中国的矿产品出口额为57.9亿美元,占南非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1.2%。

南非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2010年合计向中国进口72.7亿美元,占南非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3.0%。

2.贸易摩擦时有发生第一,南非出于保护本国公司与商人的利益,掀起了反倾销的浪潮。

南非先后提出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就有四十多起,并且到目前为止,中国公司成功反对反倾销调查的仅有一例。

反倾销的领域涉及轻工、纺织等各领域,其中许多产品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迫使中国的很多企业退出南非市场。

在大多数案件中,我国企业并不积极应诉,使得南非对我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立案率百分之百,严重阻碍了我国商品对南非的出口。

第二,南非实行了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南非政府制定了苛刻的动物卫生以及植物检验检疫合格标准,并进一步要求中国出口企业建立产品可追溯质量体系。

由于中国机电产品售后服务明显不如发达国家,加上这些国家机电产品质量高地观念根深蒂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拓展市场比较艰难。

1.移民热潮中华民族是勤奋的民族,务工人员到了南非之后勤奋能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在这里落户安家。

他们将中华民族优秀勤劳的品质以及民族的风俗习惯带到了南非。

2.社团林立在南非的华侨成立了同乡会等许多民间社团,现南非的华人社团大约有五十多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娱乐多个方面。

这些社团开设了中文网页对两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另外,两国使馆都注册了网页,供了解双方国家使用。

3.民间交流频繁在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方面,双方建立了“中非友好发展论坛”、“中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另外,中国还在南非举办杂技演出、中国歌舞演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展。

南非在我国举办了绘画作品展、南非食品节、南非珠宝工艺品展。

三、中南关系问题的解决对策大国之间外交实质在于两国之间的利益。

因此,解决两国关系的突破口是解决两国之间的经济问题。

以下对两国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对中南两国各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目前,南非为消除对华贸易逆差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应对,一是扩大出口,扩大南非优势产品的出口量、拓宽出口产品种类,同时提高初级产品的加工程度,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二是利用反倾销等手段,对中国出口南非的优势产品加以限制。

但是,通过限制进口的方式解决对华贸易逆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原因之一在于南非发起反倾销产品的进口额在南非从中国进口总额中的比例很小,发起反倾销多半只具象征意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逆差问题;原因之二是中国产品物美价廉,很受当地消费者欢迎,南非政府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举措常常遭到当地进口商和消费者的反对;原因之三在于限制进口的举措必然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从而可能引发输入性通货膨胀,对南非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从长远来看,只有努力扩大对华出口,才是正确解决逆差问题的根本。

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的商品质量,扩大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项目投资,培养专业人才应对贸易摩擦,提升我国在南非的形象。

面对反倾销案件,应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积极应诉,加快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积极行动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注重学习和掌握南非的经济规则,投资政策及商业习惯。

同时,建立相应的政府部门,专门管理反倾销工作。

总之,中南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政府已经为推动中南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未来还会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不断增强中南双方的交流,扩大与非市场规模,拓宽合作领域,继续深化同南非的友好关系,使中南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1]黄泽全.中非关系回顾与展望[J].求是,2001,(7).[2]沈福伟.中国与非洲——中非关系两千年[M].北京:中华书局,1990.[3]夏吉生.当代各国政治体制——南非[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4]颜芙.南非种族关系探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朱重贵.南非经济——贸易与投资指南[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