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合集下载

zno量子点的制备及荧光表征

zno量子点的制备及荧光表征

zno量子点的制备及荧光表征1. 引言量子点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纳米材料,其尺寸在纳米级别,通常为1-10纳米。

ZnO(氧化锌)量子点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因其在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ZnO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以及荧光表征技术。

2. ZnO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目前,ZnO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和固相法等多种途径。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且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

2.1 溶液法溶液法制备ZnO量子点可以分为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和水热法等多种方法。

2.1.1 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加入金属前体和表面活性剂,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热分解反应来制备ZnO量子点。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控制粒径尺寸容易等优点。

2.1.2 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通过将金属前体和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水烃两相的微乳液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制备ZnO量子点。

该方法具有粒径分布窄、粒径可调控等优点。

2.1.3 水热法水热法是通过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将金属前体和反应物溶解在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形成ZnO量子点。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等优点。

2.2 气相法气相法制备ZnO量子点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将金属前体蒸发至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ZnO量子点。

2.3 固相法固相法制备ZnO量子点主要包括熔盐法和高能球磨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将金属前体与其他辅助剂进行固相反应,在高温下生成ZnO量子点。

3. ZnO量子点的荧光表征技术荧光表征是评价ZnO量子点性质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荧光表征技术包括荧光光谱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和荧光寿命测量等。

3.1 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是通过激发ZnO量子点,测量其发射的荧光信号来研究其发射特性。

该技术可以提供ZnO量子点的发射波长、发射强度等信息。

3.2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是在荧光激发和发射过程中,对时间进行精确测量,以研究ZnO量子点的激发和复合动力学过程。

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pdf

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pdf

3
Background
照明显示技术发展史
2018/12/17
第三代显示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
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 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 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 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 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 换为光能
优点:亮度高、寿命长、 视角大、屏幕面积可大可 小。
缺点:耗电量大、价格昂贵
SAMSUNG 重心投 QLED
优点: 1.颜色亮,饱和度更好。例如:波 光粼粼的湖面,多层次彩色等 2.反应时间快,二极管开关速度快 3.屏幕尺寸大,商用价值高 4.大规模生产可行,成本较OLED低
缺点: 1.漏光。显像时依然会在该是 纯粹黑色显像处出现漏光的状 况 2.视角范围不如OLED 3.耗电大于OLED
2、F. Zhang 等人进一步进行了实验 分析总得出增强的激子结合能和钝化 效果良好的表面共同作用使 CH3NH3PbBr3量子点的荧光量子效率超 过 70% 。
2018/12/17
12
Research progress
二、无机组分Cs Pb X3(X = Cl,Br,I)量子点的研究进展
1.2015年1月,L.Protesescu等人 发表合成了CsPbX3量子点
2018/12/17
7
Market
2018/12/17
全球彩电产业正进入新的一 轮产业变革期,已有的彩电 市场销量下降,现有的彩电 技术尚未取得重大突破,黎 明前最是黑暗,在下一代显 示技术爆发之前,彩电市场 整体呈现出低迷的状况。
LED:下一个爆发点
8
Perovskite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
2018/12/17
钙钛矿量子点发 光二极管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国内研究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国内研究

国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国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这事儿。

这可真是个挺前沿、挺有料的领域啊,说不定以后咱的生活还会因为它发生不少变化呢。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听着名字就感觉挺高大上的。

其实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和器件。

跟传统的发光二极管比起来,那可有着不少独特的优势。

国内的科研人员们也一直在这个领域里埋头苦干,努力钻研,想着怎么能把这玩意儿研究得更透彻,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就说这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吧。

科研人员们为了提高它,那可真是没少花心思。

他们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调整各种参数,就盼着能找到那个最佳的组合,让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能更亮、更节能。

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可不小啊,有时候一个实验做下来,可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只要能把这个问题攻克了,那对整个行业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而且啊,国内的研究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稳定性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要知道,这稳定性可是个关键问题,如果不稳定,那这东西用起来就不踏实啊。

科研人员们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从材料的选择到制备工艺,再到器件的封装,每一个环节都细细琢磨。

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分享着彼此的经验和想法。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改进,大家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总会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真的让人特别感动。

再瞧瞧在应用方面的研究。

国内的科研团队们也在积极探索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在显示、照明等领域的应用。

想象一下,以后咱们的电视、手机屏幕用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那画面会更加清晰、色彩会更加鲜艳。

家里的灯要是用了这种技术,不仅更节能,还能提供更舒适的光线。

这些可都不是空想,科研人员们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当然啦,国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挑战。

但是,咱国内的科研人员从来就不怕困难。

量子点材料制备与性能分析方法详解

量子点材料制备与性能分析方法详解

量子点材料制备与性能分析方法详解量子点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光电性能的纳米材料,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研究。

其特殊的发光和吸收特性,使其在光电子技术、生物医学、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详解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能分析方法。

一、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1. 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量子点材料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在高温下,将金属原子或金属配合物进行热分解,生成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

随后,将这些金属颗粒作为催化剂,与配体反应生成量子点。

2. 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制备量子点材料的方法。

它是利用高压高温条件下,将金属盐或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量子点。

水热合成法制备的量子点具有较高的量子效率和较窄的发光带宽。

3. 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一种在有机溶剂中制备量子点的方法。

它通过在高温下,将金属盐和有机配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

随后,通过快速冷却或溶剂去除等方法降低溶液温度,从而在溶液中生成量子点。

4. 脂肪酸热法脂肪酸热法是一种利用脂肪酸作为表面活性剂合成量子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金属盐和脂肪酸反应生成疏水性的金属簇。

随后,在脂肪酸的包覆下,金属簇聚集形成量子点。

二、量子点材料的性能分析方法1. 粒径分析粒径是量子点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通过粒径分析方法,可以获得量子点的平均粒径和尺寸分布。

常用的粒径分析方法包括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SEM能够获得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粒径分布情况,而TEM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像素图像和粒径分布。

2.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评价量子点材料光电性能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UV-Vis可以测定量子点的吸收峰位置和吸收强度,荧光光谱可测量量子点的发射峰位置和发光强度,拉曼光谱可以提供材料的晶格结构信息和振动特性。

3. 时间相关荧光光谱时间相关荧光光谱是研究量子点材料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

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表征

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表征

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表征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这神秘又有趣的量子点荧光探针。

你可别小瞧了这玩意儿,它在科学领域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像是一位隐藏在微观世界里的超级侦探,能帮咱们探寻许多未知的秘密呢!先来说说这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吧。

这就好比是给咱们的“侦探”打造一身超酷、超厉害的装备。

制备的过程那可是相当精细,就像大厨做菜,每一步都得拿捏得死死的。

首先得准备好各种原料,这些原料就像是建造房子的砖块,得是优质的才行。

比如说一些特定的半导体材料,它们就是量子点的“骨架”。

然后,通过各种神奇的化学反应,让这些原料按照咱们期望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这过程就像是一场微观世界的“变形金刚”大战,各种原子、分子在化学反应的“指挥棒”下,重新排列组合,最终形成了那小小的但却充满魔力的量子点。

接下来,还得给这些量子点穿上“荧光外衣”,让它们具备荧光特性。

这就像是给侦探配备了一个超级手电筒,能在黑暗的微观世界里照亮目标。

这个过程也不简单,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比如温度、时间、酸碱度等等,稍有不慎,这“外衣”可能就穿得不合身,影响到量子点的荧光性能。

制备好了量子点荧光探针,接下来就得对它们进行表征啦。

这表征就像是给咱们的“侦探”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看看它是不是足够强壮、装备是不是都正常。

常用的表征手段有很多种哦。

比如说透射电子显微镜,这就像是一台超级显微镜,能让咱们清楚地看到量子点的大小、形状,看看它们是不是长得规规矩矩的。

要是量子点长得歪瓜裂枣的,那可能在工作的时候就会出岔子。

还有荧光光谱仪,这可是检测量子点荧光性能的“神器”。

通过它,咱们能知道量子点发出的荧光强度怎么样,荧光的颜色是不是符合要求。

就好比是检查侦探的手电筒亮度够不够,颜色对不对,不然怎么能准确地找到目标呢?另外,X射线衍射仪也会派上用场。

它能帮咱们分析量子点的晶体结构,看看内部的原子排列是不是整齐有序。

这就像是检查侦探的大脑结构是不是正常,只有大脑清楚了,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嘛。

新型高发光量子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新型高发光量子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新型高发光量子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高发光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较宽的吸收光谱和窄的发射光谱以及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等优异的光学性质,因此在生物成像、光电显示、荧光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制备、结构和性能等角度介绍新型高发光量子点的研究进展。

一、制备方法目前,常见的高发光量子点制备方法包括热分解、溶液法、微波法、水相法等。

其中,热分解法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制备方法,其过程是通过在高温下加热半导体前体溶液,使其分解为纳米晶体,并在表面修饰一层有机分子。

溶液法则是将半导体前体直接加入溶剂中,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实现纳米晶体的合成和表面修饰。

微波法则是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样品中的分子或离子,促进其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制备效率。

水相法则是在水相体系中通过沉淀和膜电渗等方法制备量子点。

此外,还有基于激光蚀刻、电子束曝光等物理性的制备方法。

二、结构特点高发光量子点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粒径、表面修饰和形貌等方面。

粒径是其最基本的结构参数,一般在1-10nm之间,可以通过制备条件调控得到不同的大小分布。

表面修饰是通过修饰剂在量子点表面形成保护层,避免其与周围环境发生反应或聚集。

常用的修饰剂包括有机分子、表面活性剂、多糖等。

形貌除了基本的球形外,还存在棒形、六边形、多面体等诸多形态,对荧光性能也有明显影响。

三、性能特点高发光量子点的荧光性能是其最为突出和重要的特点,其荧光光谱波长可以由紫外到近红外均可覆盖,并且窄带发射光谱可以提高荧光探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同时,其高荧光量子产率和抗光褪色性也使其在生物成像和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荧光性能外,高发光量子点还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性、防水解性和低毒性等特点,对于在生物体内等敏感环境中应用尤为重要。

四、未来发展未来高发光量子点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制备技术和应用领域两个方面。

在制备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高效、低成本、环保的制备方法,并通过调控结构参数实现更好的光学性能和应用效果。

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的研究

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的研究
,导出了有掩埋岛时量子点成核的不均匀概率分布表达式;从两方面分析了影响量子点生长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实现量子点有序生长的途径。2.将弹性力学中应力与应变的概念移植于半导体量子点中,用有限元法计算了自组装量子点的应变场分布,得到了各向同性圆锥形量子点的应变场分布,各向同性2×2的量子点阵列应变场分布、各向异性三维量子点的应变场分布和三维各向同性量子点盖层中应变感应能分布;比较了不同形状相同高宽比和相同形状不同高宽比量子点应变场分布;提出了在量子点对称轴间的距离下其线度可比拟时,各量子点内的弹性应变场互不影响;用数值解证明了量子点生长的应变驱动原理和量子点超晶格生长的垂直相关性;给出了在非线性应变下量子点各弹性常数修正的方案。3.分析了应变作用下量子点空穴能级简并解除的物理机制;介绍了k·p八带模型和Kane理论,并用该理论导出了量子点的导带能级、重空穴带能级、轻空穴带能级和轨道分裂能在应变作用下的改变量与应变关系的表达式,结合应变场的数值计算结果得到量子点内各能级改变量的变化规律。
6.学位论文张培根半导体CdS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2007
本研究首先采用反胶束法制备了粒径均匀,分散性良好的CdS半导体荧光量子点。通过改善制备方法中的S源,使制备过程快速、易控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TEM)技术和紫外-可见以及荧光光谱对所制备的CdS量子点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制得的CdS半导体荧光量子点的粒径约为5~7nm,其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有明显的蓝移现象,表明所制得的CdS量子点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并且实验所制备的CdS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作为荧光染料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
在细胞靶向染色实验中,选择表面表达有高水平的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的肿瘤细胞(HepG2)进行细胞靶向染色实验。通过对所设计的三组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实验所制备的叶酸受体靶向性功能化量子点具有实现生物靶向染色的功能,能够对HepG2细胞进行靶向标记。可以作为优异的染料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目前,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QLED)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其商业化黎明正在到来。

QLED的高色域,高亮度,窄半宽峰使得其在显示领域备受关注。

量子点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手机,电视,电脑等产品中。

目前研究主要以有机空穴传输层和无机电子传输层夹心结构为主。

由于是多层结构器件,其制作涉及多种材料和工艺。

该研究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电光转化效率(EQE)的和更长寿命的QLED。

针对QLED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工作如下:合成PLQY超过80%CdSe/ZnS高性能核壳结构量子点,并对其使用十二硫醇配体交换制作器件量子点发光层材料。

合成了氧化锌量子点和低温退火掺铜氧化镍纳米晶,并通过调节材料结构和组分获得表现良好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材料。

研究不同器件结构,并通过对器件的功能层如电荷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发光层以及电极工艺进行研究。

使用了可见光吸收光谱,TEM,AFM等多种表征技术对材料和器件进行了表征。

对器件测试从原理上进行了推导,使用光谱仪,光功率计,2400源表结合并使用MATLAB编程实现了对于不同波段量子点材料光致发光荧光效率和器件的光电性能测试与数据处理。

研究发现使用氧化镍作为空穴传输层可有效提升器件稳定性,使用5%掺镁氧化锌可以获得最高的电子注入效率。

使用3500rpm旋涂获得器件最优的量子点层厚度,其EQE达到7.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