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存在主义解读_人性的污秽_
黑白混血儿的越界悲剧——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

“ 黑鬼” 并且具 有 贬义 色彩 的词语 而被 诬 陷为种 族主
义 者 。此后 , 西 尔克被 学 院的 同事孤 立 , 曾经 的声望
一
种 通过 别人 的眼 光来 看 待 自己、 通 过 周 围 的
落千 丈 , 并 爆 出和 一 位 年轻 的清 洁 工 福 尼 娅 的桃
充满 轻蔑 和 同情 的人 群来 衡 量 自己的 灵 魂 的感 觉 。 每个 黑人都 能感 到他 自己作 为一 个 美 国人 和黑 人 的 二重 性 ( t wo n e s s ) —— 每个黑 人都 有两个 灵 魂 、 两种 思维 、 两种 难 以调 和 的竞 争 和 在 一个 黑 色 躯 体 内 的 两种 思想 的斗 争” L 2 ] 。这 种“ 双重 意识 ” 的存 在 , 是黑
一
位 隐瞒 了 自己的 黑人 身份 , 通过越 界 来 冒充犹 太人 生活 的黑 白混血 儿 。越 界 即跨 越 黑 白种族界 限, 是
美 国黑人 文 学传 统 中的 一个重要 主题 。试 图通过 对主人 公 西 尔克越 界 这一 现 象 的分 析 , 探 讨其 分 叉 的 个人 身份形 成 的真 实原 因 , 并 对其 身份认 同失败 背后 所反 映 的 个人 与群 体之 间的 关 系进 行 进 一步 的探
而 他 自己也 化身 为 一个 矛 盾 体 的存 在 , 以 悲剧 的命
运 结束 了 自己的一生 。本 文主要 以西尔克 与黑 人群
所产 生 的心理 冲突 的集 中体 现 , 而这种“ 二重性” 的
状态 也正 是黑 人身份 认 同陷入 困境 的主要 原 因 。为
了将 这种 处于 分裂 、 隔离 状 态 的 双重 自我 融 为 一个
第 2 3卷 第 4期
20世纪欧美文学 人性的污点 赏析

人性的污点如雨点20世纪欧美文学 110140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性的污点就像雨点一样,你不知道这些雨点什么时候会打到你的头上,但它们就是真实的存在。
这些雨点可能会突然来袭,也可能事先会有一场预报。
这些雨点或大或小,或轻或重,但都会打湿我们的心灵。
在这场雨中,我们结伴而行可以成就友情,也可以成就爱情。
若一个人单枪匹马勇往直前,那是对个体追求的肯定。
倘若那个人遇到他人群起而攻之的场面,那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通过对小说《人性的污点》的多角度分析,归纳出污点的各个表现,再与本哈德·施林克的《生死朗读》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希望对小说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这是一个做自己或者不做自己的故事。
小说中科曼·希尔克曾经作为一位雅典娜大学的教授,事业成功,同时家庭美满。
但实际上他是一位非裔美国人,为了过上体面的白人的生活,他利用自己天生白皮肤的事实继而隐瞒自己是黑人种族身份的事实。
晚年却因为被控种族歧视,可以一展黑人身份解决问题的他选择了沉默,以至于处于万人唾弃的地步。
在课上称逃课的学生为“幽灵”(“黑鬼”)只是一个导火线,因为科曼·希尔克在生活中一开始就没有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他说了第一个谎,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后要说更多的谎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错。
他年轻时曾因为黑人种族的身份问题与母亲争吵过,表明自己十分憎恨白人世界的种族歧视。
可是从他一离开母亲,他自己就是一个十足的种族主义践行者,因为他完全奉行了白人优越的原则,从而才有晚年的幸福生活。
显然科曼·希尔克并没有做他自己。
他背负着黑人身世的秘密在白人的世界摸索前进最终功成名就,就是这样一个秘密将他牢牢地困在了自己建构的笼子里。
科曼·希尔克的内心一片虚空,他对自己的种族身份的不认同使他没有做最真的自己。
在爱情的绿洲里,出现了思想和行动的失衡。
小说一共讲了科曼·希尔克与三个女人的爱情。
在第一段爱情里科曼·希尔克爱他的初恋情人,但是迫于白人的种族歧视而不得不放弃她。
文学作品中的人性与罪恶探讨

文学作品中的人性与罪恶探讨在文学作品中,人性与罪恶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主题。
许多作家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来探讨人性的本质以及罪恶的存在。
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性的光明和黑暗两面,并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伦理以及社会问题的深思。
一、罪恶的定义与背后存在的人性人性是指人类的本质和固有属性,而罪恶则是指违反道德和伦理准则的行为。
然而,罪恶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并经常受到道德、法律和宗教的影响。
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能够展示并探讨人性与罪恶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主人公罗迪昂·罗斯托夫斯基因为经济困境而犯下了谋杀罪。
小说通过描述罗斯托夫斯基的内心痛苦和仇恨,展现了人性中潜藏的黑暗面。
虽然他的行为被视为罪恶,但读者们也能够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对他的影响,从而对他的罪行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二、人性探讨与复杂的道德观念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探讨经常涉及到复杂的道德观念。
作者通过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来呈现不同的道德观点,引发读者对于善恶之间的辨析与思考。
例如,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面对杀父仇人克劳迪斯的复仇之路时,陷入了道德的纠结。
他面临着是否应该果断行动,用暴力报复的困惑。
通过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和哲思,莎士比亚探讨了复仇与正义之间的关系,触及了人性中的道德抉择与矛盾。
三、揭示社会问题与罪恶的共生文学作品不仅能深入剖析人性,还通过揭示社会问题来探讨罪恶的起源与存在。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作家们能够呈现社会不公、权力滥用以及人际关系的困境,揭示出导致罪恶行为的社会根源。
例如,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中,描绘了一个农民家庭在经济危机中的生活。
小说通过描述人物间的争斗和罪恶行为,呈现了贫困、社会阶层和农业危机等问题,通过个体的故事展示了整个社会中罪恶的存在和人性的脆弱。
存在主义家对于荒诞的认识

存在主义家对于荒诞的认识
存在主义中的荒诞体现了一种人对抗荒诞的哲学思想,尤其在加缪的
哲学体系中,他甚至把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为“荒谬”。他提出,世界
是一种非理性的、不可认识和理解的存在,但人却总想运用自己的理
性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本质,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就构成了矛盾,
产生了荒谬。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世界符合了人所有的理想和愿望,使人感到合
理和亲切,加缪所思考的荒诞就不存在了,而这恐怕永远不会成为现
实。
从《人性的污秽》看菲利普·罗斯的家庭婚恋观

菲利普 ・ 罗斯是 当代 美 国社 会公认 的最伟 大 的犹 太作
家之一 , 素有文坛 “ 常青树 ” 之称 。 自 1 9 5 9年发表短篇 小说 《 再见 , 哥伦 布》 ( G o o d b y e , C o l u m b u s ) 以来 , 罗斯 一直笔 耕不 辍, 不断进行着超 越和创 新 。截 至 2 0 1 2年 近八 十岁高 龄时 宣布封笔 , 他 总共 完成 了 3 l部著作 。罗斯的创作题材 广泛 , 风格迥异 , 内涵深刻 。他 的作 品常常体现 了其严肃 的伦理道 德关怀 。正如聂珍钊教授所言 , 文学是特 定历 史阶段伦理观 念和道德生活 的独 特表 达形 式 , 文学 在本 质上 是 伦理 的艺 术, 在 长达半个 世纪的创作生 涯 中, 罗斯紧密跟 随着时代 的变迁 , 深切 地关 注整个人 类的生存 状态 , 尤其 是对 犹太几
XU l u a n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u t o m o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g y ,S h i y a n H u b e i 4 4 2 0 0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F a mi l y i s t h e h o me t o t h e s o u l o f h u ma n b e i n g s ,a n d t h e c e n t e r wh e r e p e o p l e e x p e i r e n c e e mo t i o n a l l y a s we l 1 .I n T h e Hu ma n S t a i n, i t i s d e e p l y c o n c e r n e d a b o u t t h e f a mi l y a n d l o v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i n c o n t e mp o r a r y s o c i e t y, n a me l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f a — t h e r a n d s o n,h u s b a n d a n d wi f e,a n d l o v e r s .P h i l i p Ro t h e x p o s e s t h e c o n li f c t b e t we e n t wo g e n e r a t i o n s a n d c o n d e mn s t h e e g o i s m i n l o v e a n d ma r r i a g e .Me a n w h i l e ,h e p u t s f o r wa r d t h e b a s i c e l e me n t s o f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 h a r mo n i o u s f a mi l y,s u c h a s l o v e ,t r u s t ,s i n c e r i t y,r e —
《人性的污秽》中的种族文化创伤

2018年第期(总第784期)大教f《人性的污6$中的种族文化创伤史亚飞(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摘要:《人性的污秽》是美国知名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 科尔曼的成长历程,运用创伤理论对其悲剧命运进行深入探析,揭示当代美国社会中仍存在的种族歧视的危害,进而探究罗 斯在其作品中对有色人种生存困境的思考。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科尔曼种族文化创伤_、引言菲利普•罗斯(P h ilip Roth,1933—)在美国犹太文学中 的地位举足轻重。
自195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再见,哥伦布》至2010年推出封笔之作《复仇》,罗斯的创作生涯经历了半 个世纪之久,其创作的二十多部小说几乎囊括了美国文学 的各个奖项。
《人性的污秽》是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 部,2000年问世之初即获《纽约时报评论》等众多媒体力荐,次年获福克奖美国国犹太人作品奖。
小说 了美国人 • 克利用自己的 ,隐姓埋名从黑人变一位犹太大学,年 一次“”事。
在之的世之后,年轻 福 的人 出。
时 自人、学 的,最 •、名 。
文创论人 的,创 的,其在经 创 后的,出罗斯在作品中 的、追求自的美 。
二、代际传递的种族创伤作贯穿故事始末的核心人物,科尔曼从父辈开始就 有了代际传递的 创体验。
“代际间创”论,也称“代际间 论”,即“中某隐秘的创像般纠缠在后代身上,造他们人格心的缺*(王晶,140)。
这 承载 隐秘的 “在后代的心空间中重复表演,形作创间接承的后代自我心的裂”。
“创寄生在下一代的心理空间中,导致自我身份的紊乱或丧失”(陶家俊,120)。
小说中 的父亲西尔克先生是一位受过高 育的黑人,他于孩子的词常挑剔,“他时刻 都在 他们英语,甚至那些到他们 的孩子,他孩子的 朋友,都在英语 接受过 克先生的诲”。
“父亲从不 发脾气。
父亲有另外的办法叫你服输。
词。
话语。
5他所谓的‘乔叟的、莎士比亚的、狄更斯的语言’,用任何人都 从你身上 的英语,克先生 的说出的始 美、、的英语道白,仿佛即使在曰常对话中他也是在朗诵马克•安东尼在恺撒尸体旁发表的 演说”(R oth82)。
从存在主义角度看《第二十二条军规》

从存在主义角度看《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描述二战期间一支轰炸机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毁灭和对人性的控制无处不在。
从存在主义角度看,这个故事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无意义和绝望时的反应和选择。
存在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力,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角色们却身处被动和无力的境地。
他们被命运和军规所限制,自由意志受到严重的限制,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死。
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人的自我控制和自制力受到极大的考验,同时也暴露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和世俗。
在这个故事中,士兵们被命运所控制,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对于这些被动的角色,存在主义认为不应抗拒他们不可改变的命运,而应该接受现实,但也应该坚持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
这就是美国航空兵团上尉约瑟夫拒绝执行毫无意义的轰炸任务,冒着被军事法庭处决的危险坚持自己的信仰。
另外,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而这个故事中的角色们都表现出了自私和残忍。
例如,警卫部队折磨犹太人的情节,以及少校拒绝释放难民,并声称他黑白分明、不能妥协,与人性所追求的人道慈悲形成了鲜明对比。
总之,《第二十二条军规》描述了一个惨痛残酷的历史,也是人性恶的一面。
而在这种极端环境中,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力变得非常有限,但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尊严是必然的。
《人性的污秽》中科尔曼的自卑情结

《人性的污秽》中科尔曼的自卑情结汤英【摘要】在《人性的污秽》中罗斯一改往日对犹太美国人的情有独钟,描述了一个受自卑情结困扰的美国黑人悲哀的一生。
本文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以及法农的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人性的污秽》中的主人公科尔曼自卑情结的起源、补偿以及最后陷入身份认同危机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社会的污点---种族歧视对有色人种产生的心理折磨。
%In The Human Stain Philip Roth transforms his former focus on Jewish experiences to the depiction of an African American man's suffering life which is trapped by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 This paper tries to use Alder's Individu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 Theory to analyze the protagonist Coleman Silk's inferiority complex under the racial prejudice , including the origin , compensation of his inferiority complex and the final lost in identity crisis which reflects his inner sufferings , so as to expose the American social stain of racial prejudice committed to people of different color , and the psychological sufferings people endure under the racial prejudice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人性的污秽》;自卑情结;种族歧视;认同危机【作者】汤英【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3/7菲利普·罗斯 (Philip Roth)是当代美国最当代最杰出的犹太裔作家之一,作品《人性的污秽》,被誉为全景解析20世纪美国历史与社会的力作,刻画了角色科尔曼在种族歧视下形成的自卑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