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ppt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教程-ppt课件

二、儿童读者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 1.生理层面
2.心理层面
3.文化层面 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1.性别差异 2.智力因素 3.心理个性
4.文化差异
四、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学 1.儿童的年龄特征 幼儿期(3—6岁) 童年期(7—12岁) 少年期(13—15岁)
2.儿童年龄阶段的适应性 幼儿文学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作品有更多纯真和稚拙的美,有突 出的游戏化倾向。而童年文学、少年文学除了 天真淳朴外,还逐渐融入幽默滑稽的喜剧美、 震慑人心的崇高美和悲剧美。
3、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主要体现为: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 能力等等。 二、小学教师和儿童文学创作
三、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一、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阅读者和接受者。 成人对儿童文学的接近,其原因很复杂。最 主要有两类原因。 1. 成人读者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走 向儿 童文学。 2. 有些成人读者在天性上,在心灵深处与儿 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对于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有着双重的巨大艺术 征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必然是那些历来被人们 不断品味、赞叹的儿童文学精品。
第二节 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一切媒介形态最早出现时,都可称为新媒 介。 语言、文字、印刷术、电话、电报、录音、 照相、电影、电视、网络。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途径。是人的延伸。
媒介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性, 还在于它参与塑造和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及其生活方式。 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6.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1)纵列式结构 (2)横列式结构 (3)三叠式结构 (4)连环式结构 (5)对立式结构 (6)误会式结构 (7)递进式结构 (8)设伏式结构
儿童与儿童文学 婴幼儿文学(婴幼儿文学课件)

• 幼儿文学是含有多种文学形式,为儿童观察世界服 务的,它传送一种简单的、直线型的信息,反映幼 儿时期的一种文化和一种群体关系,表达了孩子乐 观的、充满希望的、令人兴奋的视点。
• (服务对象、形式特征、主要内容、基本视点以及 精神向度)
婴幼儿文学(学前儿童文学)
• 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要的文学
婴幼儿文学的幼儿性
• 要适应婴幼儿主体结构的同化机能,使其能为 婴幼儿所接受和欣赏
• 要考虑到循序渐进地引导婴幼儿,促进他们身 心的健康发展
婴幼儿文学的分类
• 唱诵类:儿歌、幼儿诗 • 讲述类:婴幼儿童话、寓言、婴幼儿故事、婴
幼儿散文 • 综合类:图画书、 幼儿戏剧
婴幼儿文学
•
儿童接受文学具有年龄阶段性
每一阶段的儿童都有相对一致的生理特点、 心理特点, 决定了儿童在文学接受中具有相对 一致的期望视野,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和理 解能力。
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接受的特殊性,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 阶段
幼儿文学
童年文学(儿童文学) 少年文学
Hilda L.Jackman《早期教育课程---- 架起儿童通往世界 的桥梁》,杨魏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2.
• 以反映婴幼儿眼中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为主
• 婴幼儿接受文学作品的主要方式是听赏
另一种观点
• 婴儿文学:为0-3岁儿童服务的文学。根据入园前儿童生 长发育的特点为,从他们情感、认知及审美需求的特点出 发界定的一个儿童这的分支。
• 幼儿文学:以3-6岁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为适合他们的 发展需要和审美需求,促进他
• (服务对象、形式特征、主要内容、基本视点以及 精神向度)
婴幼儿文学(学前儿童文学)
• 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要的文学
婴幼儿文学的幼儿性
• 要适应婴幼儿主体结构的同化机能,使其能为 婴幼儿所接受和欣赏
• 要考虑到循序渐进地引导婴幼儿,促进他们身 心的健康发展
婴幼儿文学的分类
• 唱诵类:儿歌、幼儿诗 • 讲述类:婴幼儿童话、寓言、婴幼儿故事、婴
幼儿散文 • 综合类:图画书、 幼儿戏剧
婴幼儿文学
•
儿童接受文学具有年龄阶段性
每一阶段的儿童都有相对一致的生理特点、 心理特点, 决定了儿童在文学接受中具有相对 一致的期望视野,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和理 解能力。
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接受的特殊性,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 阶段
幼儿文学
童年文学(儿童文学) 少年文学
Hilda L.Jackman《早期教育课程---- 架起儿童通往世界 的桥梁》,杨魏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2.
• 以反映婴幼儿眼中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为主
• 婴幼儿接受文学作品的主要方式是听赏
另一种观点
• 婴儿文学:为0-3岁儿童服务的文学。根据入园前儿童生 长发育的特点为,从他们情感、认知及审美需求的特点出 发界定的一个儿童这的分支。
• 幼儿文学:以3-6岁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为适合他们的 发展需要和审美需求,促进他
刘易斯卡罗尔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阅读鉴赏PPT模板课件

内容简介
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 丽丝是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 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 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在终于成长为 一个“大”姑娘的时候,她猛然惊醒,
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作者简介
PART 02
作者简介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原名 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同时也是一 位教会执事和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除 《爱丽丝梦游仙境》外,还著有多部数学著作和 散文作品。
童话简介
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 丝是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 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 我,不断成长,在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 娘的时候,她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 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爱丽丝
小说主人公,名字来源于作者邻居的7岁小女儿。 她善良诚实、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她身上的这些 美好品质,是通过怪诞的种种奇遇表现出来的。同时,她也拥有7岁女孩普遍的缺点:她爱哭、好逞强, 这些特质随着情节推进也一一显露。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卡罗尔的童话不是一般化地描写惩恶扬善,而是向读者揭示了 世间事物的复杂多变以及多种观念的相对性。例如:同一块蘑 菇,爱丽丝吃其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事物就是这 样变来变去。在兔洞里,爱丽丝变小时够不到桌上的钥匙,突 然长高时,宽大的房子却装不下她的身体,只好一条胳膊伸出 窗外,一只脚伸进烟囱里,可见大与小是相对的概念,比较之 中才有意义。又如猫儿告诉爱丽丝,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 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这同一动作可以表现完 全相反的内涵,其间的是非又如何判断?诸如此类的“理 趣”.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记》中处处流露,这本童话英文原 版序作者称卡罗尔为“天才的哲学家”。
儿童文学书籍推荐之柯岩《帽子的秘密》经典作品赏析好词好句摘抄PPT模板课件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3世纪成书。从作品来 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所作。 从成书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部作品的作者不应该 只有一人,它应该是古代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 时期内的集体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的内容 更加丰富,这部作品中又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 督教故事,也就形成了现在的三百五十多篇。所 以,严格地说,这部作品应该是古代寓言的汇编。
作品简介
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 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 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 进行斗争。 《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 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 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 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之 一。进行斗争。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 其中的一部分如《狼和小 羊》《狮子与野驴》等, 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 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 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 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 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 《牧人与野山羊》等,则 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 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帽子的秘密》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图书
汇
报
人
:
写作介绍
INTRODUCTION TO WRITING
写作介绍
柯岩的儿童诗是一座诗的百花园,它像 孩子们的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既有 故事诗、叙事诗、抒情诗,也有寓言诗、 风景诗、游戏诗。她在日常生活里发掘 的诗意,经过认真的艺术构思,然后调 动一切艺术手段进行创造
他们七八个三年级生,一出校门就把 帽檐扯下来。他们在空地上来回地跑, 又喊靠岸又喊抛锚。哥哥拿着个望远 镜——木头的,四面八方到处瞧……
儿童文学经典书籍金波《推开窗子看见你》诗集鉴赏知识点梳理PPT模板

他还爱学那小鸟吱吱地唱,爱学那 羊羔咩咩地叫,夜晚学那泉水哗啷 啷摇铃, 清晨学那金鸡打鸣儿报 晓。如今他不再学那爷爷小时候饥 饿的哭声, 兵荒马乱的枪声,和 那深夜的狼嗥
多少次我想见他一Biblioteka ,只因山深林 密找不到。可是我唱山歌, 他也 跟着唱山歌;我吹口哨,他也跟着 吹口哨。
他每天跟我学:幸福的歌,爽朗的 笑; 我们一唱一和的声音,整天 在山谷里飘。 如果你想知道他的 名字, 你就向群山问一句:“叫 你‘回声’好不好?”他准会答应 一句——“好!”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 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 安徒生奖提名。
作者介绍
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 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 《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 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 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此外 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 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 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 音乐课本。
秋叶像一张张彩色的请帖,送给你, 也送给我;秋天邀请我们,去到果 园,去到田野。果园真像一只大花 篮,盛满了鲜果和丰收的喜悦
它用歌声把我们迎接。我们要把这 美好的理想,写上每一片红的树叶, 黄的树叶,再请阵阵吹来的秋风, 带给果园,带给田野。
精彩句段
这绿色的山谷多么好,有这么多红 的花,绿的草,还有满山的果树, 结着鸭梨、苹果和蜜桃。这里还有 一位小伙伴,他整天在山谷里奔跑
高端选编委员会都是当代最熟悉中 国儿童文学创作历史和现状、了解 儿童阅读心理的权威儿童文学专家 教授和著名作家。组合就是品牌, 经典与经典的组合更有可能成为特 大品牌。
多少次我想见他一Biblioteka ,只因山深林 密找不到。可是我唱山歌, 他也 跟着唱山歌;我吹口哨,他也跟着 吹口哨。
他每天跟我学:幸福的歌,爽朗的 笑; 我们一唱一和的声音,整天 在山谷里飘。 如果你想知道他的 名字, 你就向群山问一句:“叫 你‘回声’好不好?”他准会答应 一句——“好!”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 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 安徒生奖提名。
作者介绍
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 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 《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 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 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此外 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 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 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 音乐课本。
秋叶像一张张彩色的请帖,送给你, 也送给我;秋天邀请我们,去到果 园,去到田野。果园真像一只大花 篮,盛满了鲜果和丰收的喜悦
它用歌声把我们迎接。我们要把这 美好的理想,写上每一片红的树叶, 黄的树叶,再请阵阵吹来的秋风, 带给果园,带给田野。
精彩句段
这绿色的山谷多么好,有这么多红 的花,绿的草,还有满山的果树, 结着鸭梨、苹果和蜜桃。这里还有 一位小伙伴,他整天在山谷里奔跑
高端选编委员会都是当代最熟悉中 国儿童文学创作历史和现状、了解 儿童阅读心理的权威儿童文学专家 教授和著名作家。组合就是品牌, 经典与经典的组合更有可能成为特 大品牌。
第六讲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ppt课件

儿童观:成人对儿童生活和心灵世界
进行关照而生成的对儿童生命形态、 性质的看法和评价,是成人面对儿 童所建立的人生哲学观。
近代社会存在着两种儿童观:“一种是成人把 成人的世界看成是完善的东西,而要把儿童 领入这个世界;另一种观点是,意识到自己 和生活的不完善和不能满足,而不想让下一 代人重蹈覆辙。”“从前一种观点出发,便 产生了强制和冷酷;从后一种观点出发,便 产生了解放和爱。”——秋田雨雀
二十世纪“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关注现实生活中儿童
的原生态)
二、中国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1.“儿童本位”:五四儿童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原点
2.新中国八年:教育工具主义的时代
3.新时期:向文学性与儿童性回归
4.九十年代,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也没有都 摆正儿童文学与教育的关系。
一、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中世纪以前没有儿童
↓ 传统基督教的儿童观
↓ 17世纪
清教徒的儿童观 洛克的“白板说”
↓
18世纪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儿童不是作为仅
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才重要,而是本来就是重要的”)
↓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儿童观(儿童是成人之父“)Biblioteka ↓ 二十世纪初的↓
童心主义儿童观(一味歌颂童心纯洁无瑕) 弗洛伊德的儿童观
第六讲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第六讲儿童观与 儿童文学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 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儿童文学的概述 PPT

数数歌
1像铅笔细长条, 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随风摇, 5像秤钩来称菜, 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麻花拧一遭, 9像勺子能吃饭, 0像鸡蛋做蛋糕。
墙上挂面鼓
墙上挂面鼓, 鼓上画老虎。 老虎抓破鼓, 拿块布来补。 不知是布补鼓, 还是鼓补布。
幼儿诗
雪花
望安 雪花,雪花, 你有几个小花瓣? 我用手心接住你, 让我数数看: 一、二、三、四、五、六。
(四)、学前儿童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儿童成长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 的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 的爱心、善良、同情、友谊、宽容等人类的共同美德,可 以让儿童成长为一个精神健全的人。
“哎呀,看不见了!”动物们只能站在沙滩上说。
②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内容
睡觉
小红马站着睡觉, 不要妈妈拍, 不要妈妈抱。 小金鱼睁眼睡觉, 一点儿也不吵, 一点儿也不闹。 小宝宝躺着睡觉, 闭上小眼睛, 脸上带着笑。
③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启蒙引导作用
儿歌《数数歌》 绕口令《墙上挂面鼓》 幼儿童话《狼和小羊》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根据儿童成长阶段的特征,我们把儿童文学分为三个层次: 学前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第二节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一)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原因? 表现? ①帮助他们扩大视野,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地球是个运动员
胖地球, 肚皮圆, 身体棒, 爱锻炼,
宝石光光
星星月亮, 抬头望望, 摘来点灯。 宝石光光, 借来梳头, 照我模样。
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屋檐上。 屋檐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丁零当啷, 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来盖新房。
人民大2024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PPT第四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

外国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话,大体都包含 着以下几个主题:
一、成长主题
成长是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儿童是成长的生命,儿童文学对成长的书写和表现, 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如果儿童文学作品里看不到成长生命的色彩和魅力,那 么,这样的作品对儿童读者来说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出生于英国后移民美国的弗朗西斯·伯内特的儿童小说《小公主》也是以成长为 主题的,它讲述的是女孩萨拉的故事,父亲是一位在印度服役的军官,七岁那一 年,她被父亲送到了英国一所寄宿制私立学校读书,在那里她经历了种种遭遇, 遭到了势利的校长明琪小姐的白眼和压榨,但她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热爱读 书,善于思考,乐于助人,有正义感,还有自信自强的决心。最后,萨拉又过上 了幸福的“小公主”的生活。这部小说里,萨拉的成长是精神的成长,也是在复 杂环境下的精神成长。
第三节 外国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没有完全直接受到外国儿童文学理论 的润泽,但外国儿童教育理论却给了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先驱以思想启示。鲁 迅、周作人等的“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本位论”就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 哲学,也受惠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但那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欧美儿童文学 理论还没有来到中国。直到1949年以后,才有苏联高尔基、伊林、西蒙诺夫 等的儿童文学理论的传播。欧美儿童文学理论的到来,则在1978年以后,日 本儿童文学理论著作也陆续被译介到中国,上笙一郎的《儿童文学引论》和 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影响不小。后来,美国贝特尔海姆的《永恒的魅 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和瑞士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的魅力》被译介出 版,给我国儿童文学研究带来一些启发。到21世纪,加拿大佩里·诺德曼的 《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和《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美国杰克·齐普 斯的《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德国维蕾 娜·卡斯特[ 也译作维雷娜·卡斯特。]的《成功:解读童话》、瑞典玛丽 亚·尼古拉耶娃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和英国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 阅读环境》等欧美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才系统性地被译介、出版和运用。
一、成长主题
成长是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儿童是成长的生命,儿童文学对成长的书写和表现, 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如果儿童文学作品里看不到成长生命的色彩和魅力,那 么,这样的作品对儿童读者来说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出生于英国后移民美国的弗朗西斯·伯内特的儿童小说《小公主》也是以成长为 主题的,它讲述的是女孩萨拉的故事,父亲是一位在印度服役的军官,七岁那一 年,她被父亲送到了英国一所寄宿制私立学校读书,在那里她经历了种种遭遇, 遭到了势利的校长明琪小姐的白眼和压榨,但她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热爱读 书,善于思考,乐于助人,有正义感,还有自信自强的决心。最后,萨拉又过上 了幸福的“小公主”的生活。这部小说里,萨拉的成长是精神的成长,也是在复 杂环境下的精神成长。
第三节 外国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没有完全直接受到外国儿童文学理论 的润泽,但外国儿童教育理论却给了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先驱以思想启示。鲁 迅、周作人等的“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本位论”就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 哲学,也受惠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但那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欧美儿童文学 理论还没有来到中国。直到1949年以后,才有苏联高尔基、伊林、西蒙诺夫 等的儿童文学理论的传播。欧美儿童文学理论的到来,则在1978年以后,日 本儿童文学理论著作也陆续被译介到中国,上笙一郎的《儿童文学引论》和 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影响不小。后来,美国贝特尔海姆的《永恒的魅 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和瑞士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的魅力》被译介出 版,给我国儿童文学研究带来一些启发。到21世纪,加拿大佩里·诺德曼的 《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和《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美国杰克·齐普 斯的《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德国维蕾 娜·卡斯特[ 也译作维雷娜·卡斯特。]的《成功:解读童话》、瑞典玛丽 亚·尼古拉耶娃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和英国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 阅读环境》等欧美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才系统性地被译介、出版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叙事表达(比如“很久很久以前”的开头) • 结构形式(比如循环的“三段式”结构,其中主人公往往要经历三次 考验、磨难或尝试等,才能到达那个早已注定了的圆满结局)。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三、成人文学经典与儿童的文学阅读
• 除了民间文学外,一些由成人创作并供成人阅读的经典文 学作品,也成为了早期社会儿童的文学阅读资源。
《鹅妈妈的故事》
二是19世纪德国的民俗学者格林兄弟
• 《儿童与家庭故事集》(俗称“格林童话”)
• 三是19世纪的丹麦作家汉斯· 克里斯蒂安· 安徒生。 • 安徒生被认为是现代儿童文学艺术由民间童话改编向创作 童话转变的标志性人物。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早期作家改编民间文学特点: • 首先是“增”。即增加以儿童为对象的生活教训内容。
• 19世纪后期,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纯粹的文学 乐趣本身在儿童文学中的价值。
• [英国]路易斯·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 到了20世纪,这一欢乐的精神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中进一步蔓延, 越来越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开始把故事的趣味问题放在首要 位置。
• 林格伦笔下的长袜子皮皮、艾米尔等角色
• 女娲补天、鲧禹治水等
• 另一类是与民间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各种生活经验。 • 自然世界的经验。 节气歌谣《九九歌》 • 处世生活的经验。 伊索寓言《狐狸和山羊》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第二,娱乐的功能。 • 在民间文学中,也有大量作品并不包含太多经验的教训, 而是主要用作生活的消遣和娱乐。 • 我们来看下面三首传统童谣:
• 《小红帽》的结局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2.文人独立创作的儿童故事 • 现代儿童文学的概念指向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现代儿童 的意识,二是现代文学的意识。
• 比较一下摘自格林童话《大拇指》和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中的两 个片段。这两则童话分别是这样描写拇指孩子的出世的:
• 过了七个月,她生下一个小孩子。这孩子虽然四肢都完全,但是全身 只有一个拇指那么长。他们说:“这正像我们所希望的一样,他应该 是我们亲爱的孩子。”因为他的大小和大拇指差不多,他们就叫他 “大拇指”。 • (格林兄弟《大拇指》,魏以新译) • “这朵花真漂亮。”妇人说着,吻了吻那些可爱的红色和橘色的花瓣。 只听“噗”的一声,花朵顿时开放了。它真是一朵郁金香,这没什么 稀奇的,但花朵中央绿色的花蕊上,还坐着个小小的女孩儿。她长得 美极了,不过只有拇指大小。妇人就给她取名叫拇指姑娘。 • (安徒生《拇指姑娘》,赵霞译)
• 成人作家从民间故事中搜集、整理而成。
• 吴承恩《西游记》
• 文人独立创作。
• 拉伯雷的《巨人传》、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 记》等。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民间文学改编 文人独立创作
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故事集》
安徒生童话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一、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
• • • • • 1.民间文学改编的儿童读物 现代儿童文学最早脱胎于对民间文学的改编。代表性人物: 一是17世纪的法国作家夏尔· 贝洛。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 • • • 3.新媒介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新的媒介环境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媒介改变着传统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 第二,新媒介改变着传统儿童文学的生产方式。 第三,新媒介改变着传统儿童文学的文本形态。
• 《鹅妈妈的故事》故事集最初出版时的副标题:“寓有道德训诫的古 代故事”。 • 格林兄弟在持续修订和出版他们的《儿童或反伦理的故事。
• 其次是“删”。即删去作者看来不适宜儿童阅读的内容。 • 再次是“改”。即通过语言或情节上的改写,使作品更具 文学性,也更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安徒生的文人童话是19世纪儿童文学的一个艺术高峰。 • 以安徒生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儿童文学作家和他们的儿童文 学创作活动,标志着现代儿童文学真正发现和开辟了属于 自己的艺术道路。
• [丹麦]安徒生童话《坚定的锡兵》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二、从说教的文学到欢乐的文学
塞居尔夫人《驴子回忆录》 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二、民间文学与童年的诗性智慧
• 首先,民间文学所使用的词汇,一般是通俗的日常口语。
• 流传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民间谣谚“黄栗(鹂)留,看我麦黄葚熟”。
• 其次,早期社会的普通民众未及分化出那些过于纤细的文 学情感,对事物的感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 再次,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太过 复杂的结构方式。
• • • • • • • • • 摇摇摇, 摇到石头桥。 石头桥, 一树小樱桃。 小樱桃,长得好, 红裙披绿袄。 小樱桃,你是谁? 你是我的小宝宝。 ——《小樱桃》 • • • • • • • • • 我的马儿真正巧, • 东西街,南北走, 我的马儿不吃草, • 出门看见人咬狗, 得儿,驾! • 拿起狗来打砖头, 马儿跑得快, • 又怕砖头咬了手。 马儿跑得好, • ——《东西街》 底底得得! 底底得得! 马儿真会跑。 ——《我的马儿真正巧》
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话、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寓言、科学文艺、儿童戏剧文学、儿童报告文学、儿童影视文学等多种体裁。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一、分类和特征
幼儿文学
1.年龄段的 分类
儿童文学
青少年文学 韵文体 宏观语言形态 角度
2. 文体的 分类
散文体 儿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 话、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寓言、科学 文艺、儿童戏剧文学、儿童报告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等多种体裁
复旦版《儿童文学教程》
方卫平 著
第一章 走进儿童文学
• 所谓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存在,就 是因为人们相信儿童与成人是不一 样的——不一样到需要自己独特的 文本。……这些文本之所以特殊, 是因为作者创作时脑海里就有一个 儿童读者存在。
• ——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 《儿童文学的乐趣》
第一章 走进儿童文学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长袜子皮皮》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早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首先源起于成人社会教育儿童的目 的。
• 《鹅妈妈的故事》里每一则民间故事都加上了一个道德教训的尾巴。
• 塑造和倡导乖巧、听话、顺从的“好孩子”形象。
• [法国]塞居尔夫人《驴子回忆录》 • [意大利]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一、民间文学与它的儿童受众
• 民间文学既是人类文学的源头之一,也是儿童文学最初的 土壤。 • 早期民间文学对于其儿童接受者来说往往具有两个方面的 功能。 • 第一,教育的功能。 • 一类是与部族认同密切相关的生活信仰。
文本形态和艺 术手法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儿童文学的文体是历史建构的产物,它的类型特征既相对 固定,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内在的发展性。 • 文体的固定性。 • 文体的相对性。 • 文体的发展性。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二、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
• 1.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 约翰·纽伯瑞《迷你口袋书》——世界上第一本成功的商业童书。 • 英国作家J.K.罗琳凭借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获得的财 富已达10亿美元,这被认为是“儿童文学乃至小说史上一个绝无 仅有的商业奇迹”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2.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 儿童文学的出版和写作更加关注到这一文类的直接消费者 儿童的文学消费口味和兴趣,极大地增强了儿童文学作品 与儿童现实生活之间的贴合度。 • 儿童文学所具有的娱乐功能也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得到了 空前的强调与凸显。 • 不过,当儿童文学的阅读变成一种纯粹的消费活动,它也 造成了当代儿童文学的两大问题。 • 一是过度的娱乐主义。 • 二是“一次性”作品的大量出现。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三、成人文学经典与儿童的文学阅读
• 除了民间文学外,一些由成人创作并供成人阅读的经典文 学作品,也成为了早期社会儿童的文学阅读资源。
《鹅妈妈的故事》
二是19世纪德国的民俗学者格林兄弟
• 《儿童与家庭故事集》(俗称“格林童话”)
• 三是19世纪的丹麦作家汉斯· 克里斯蒂安· 安徒生。 • 安徒生被认为是现代儿童文学艺术由民间童话改编向创作 童话转变的标志性人物。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早期作家改编民间文学特点: • 首先是“增”。即增加以儿童为对象的生活教训内容。
• 19世纪后期,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纯粹的文学 乐趣本身在儿童文学中的价值。
• [英国]路易斯·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 到了20世纪,这一欢乐的精神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中进一步蔓延, 越来越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开始把故事的趣味问题放在首要 位置。
• 林格伦笔下的长袜子皮皮、艾米尔等角色
• 女娲补天、鲧禹治水等
• 另一类是与民间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各种生活经验。 • 自然世界的经验。 节气歌谣《九九歌》 • 处世生活的经验。 伊索寓言《狐狸和山羊》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第二,娱乐的功能。 • 在民间文学中,也有大量作品并不包含太多经验的教训, 而是主要用作生活的消遣和娱乐。 • 我们来看下面三首传统童谣:
• 《小红帽》的结局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2.文人独立创作的儿童故事 • 现代儿童文学的概念指向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现代儿童 的意识,二是现代文学的意识。
• 比较一下摘自格林童话《大拇指》和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中的两 个片段。这两则童话分别是这样描写拇指孩子的出世的:
• 过了七个月,她生下一个小孩子。这孩子虽然四肢都完全,但是全身 只有一个拇指那么长。他们说:“这正像我们所希望的一样,他应该 是我们亲爱的孩子。”因为他的大小和大拇指差不多,他们就叫他 “大拇指”。 • (格林兄弟《大拇指》,魏以新译) • “这朵花真漂亮。”妇人说着,吻了吻那些可爱的红色和橘色的花瓣。 只听“噗”的一声,花朵顿时开放了。它真是一朵郁金香,这没什么 稀奇的,但花朵中央绿色的花蕊上,还坐着个小小的女孩儿。她长得 美极了,不过只有拇指大小。妇人就给她取名叫拇指姑娘。 • (安徒生《拇指姑娘》,赵霞译)
• 成人作家从民间故事中搜集、整理而成。
• 吴承恩《西游记》
• 文人独立创作。
• 拉伯雷的《巨人传》、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 记》等。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民间文学改编 文人独立创作
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故事集》
安徒生童话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一、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
• • • • • 1.民间文学改编的儿童读物 现代儿童文学最早脱胎于对民间文学的改编。代表性人物: 一是17世纪的法国作家夏尔· 贝洛。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 • • • 3.新媒介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新的媒介环境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媒介改变着传统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 第二,新媒介改变着传统儿童文学的生产方式。 第三,新媒介改变着传统儿童文学的文本形态。
• 《鹅妈妈的故事》故事集最初出版时的副标题:“寓有道德训诫的古 代故事”。 • 格林兄弟在持续修订和出版他们的《儿童或反伦理的故事。
• 其次是“删”。即删去作者看来不适宜儿童阅读的内容。 • 再次是“改”。即通过语言或情节上的改写,使作品更具 文学性,也更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安徒生的文人童话是19世纪儿童文学的一个艺术高峰。 • 以安徒生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儿童文学作家和他们的儿童文 学创作活动,标志着现代儿童文学真正发现和开辟了属于 自己的艺术道路。
• [丹麦]安徒生童话《坚定的锡兵》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二、从说教的文学到欢乐的文学
塞居尔夫人《驴子回忆录》 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二、民间文学与童年的诗性智慧
• 首先,民间文学所使用的词汇,一般是通俗的日常口语。
• 流传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民间谣谚“黄栗(鹂)留,看我麦黄葚熟”。
• 其次,早期社会的普通民众未及分化出那些过于纤细的文 学情感,对事物的感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 再次,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太过 复杂的结构方式。
• • • • • • • • • 摇摇摇, 摇到石头桥。 石头桥, 一树小樱桃。 小樱桃,长得好, 红裙披绿袄。 小樱桃,你是谁? 你是我的小宝宝。 ——《小樱桃》 • • • • • • • • • 我的马儿真正巧, • 东西街,南北走, 我的马儿不吃草, • 出门看见人咬狗, 得儿,驾! • 拿起狗来打砖头, 马儿跑得快, • 又怕砖头咬了手。 马儿跑得好, • ——《东西街》 底底得得! 底底得得! 马儿真会跑。 ——《我的马儿真正巧》
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话、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寓言、科学文艺、儿童戏剧文学、儿童报告文学、儿童影视文学等多种体裁。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一、分类和特征
幼儿文学
1.年龄段的 分类
儿童文学
青少年文学 韵文体 宏观语言形态 角度
2. 文体的 分类
散文体 儿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 话、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寓言、科学 文艺、儿童戏剧文学、儿童报告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等多种体裁
复旦版《儿童文学教程》
方卫平 著
第一章 走进儿童文学
• 所谓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存在,就 是因为人们相信儿童与成人是不一 样的——不一样到需要自己独特的 文本。……这些文本之所以特殊, 是因为作者创作时脑海里就有一个 儿童读者存在。
• ——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 《儿童文学的乐趣》
第一章 走进儿童文学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长袜子皮皮》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早期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首先源起于成人社会教育儿童的目 的。
• 《鹅妈妈的故事》里每一则民间故事都加上了一个道德教训的尾巴。
• 塑造和倡导乖巧、听话、顺从的“好孩子”形象。
• [法国]塞居尔夫人《驴子回忆录》 • [意大利]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第二节 历史的流变 •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第一节 艺术的源起
• 一、民间文学与它的儿童受众
• 民间文学既是人类文学的源头之一,也是儿童文学最初的 土壤。 • 早期民间文学对于其儿童接受者来说往往具有两个方面的 功能。 • 第一,教育的功能。 • 一类是与部族认同密切相关的生活信仰。
文本形态和艺 术手法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儿童文学的文体是历史建构的产物,它的类型特征既相对 固定,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内在的发展性。 • 文体的固定性。 • 文体的相对性。 • 文体的发展性。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二、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
• 1.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 约翰·纽伯瑞《迷你口袋书》——世界上第一本成功的商业童书。 • 英国作家J.K.罗琳凭借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获得的财 富已达10亿美元,这被认为是“儿童文学乃至小说史上一个绝无 仅有的商业奇迹”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 2.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 儿童文学的出版和写作更加关注到这一文类的直接消费者 儿童的文学消费口味和兴趣,极大地增强了儿童文学作品 与儿童现实生活之间的贴合度。 • 儿童文学所具有的娱乐功能也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得到了 空前的强调与凸显。 • 不过,当儿童文学的阅读变成一种纯粹的消费活动,它也 造成了当代儿童文学的两大问题。 • 一是过度的娱乐主义。 • 二是“一次性”作品的大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