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高级职称面试复习资料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科高级职称面试复习资料14

延髓

延髓为脑和脊髓的过度部分,由脑桥和延髓结合处至颈1神经根处。形如倒置的圆锥体,长约2.5~3.0cm,最宽处约2.0cm,腹侧面依附于颅后窝的斜坡下份。它上半膨大下半细小。下端平齐枕骨大孔,从第一颈神经的最上根丝附着处与脊髓分界。上端腹侧面以横沟为界,背侧面以第四脑室髓纹(striae medullares)与脑桥分界。

延髓为脑和脊髓的过度部分,由脑桥和延髓结合处至颈1神经根处。形如倒置的圆锥体,长约2.5~3.0cm,最宽处约2.0cm,腹侧面依附于颅后窝的斜坡下份。它上半膨大下半细小。下端平齐枕骨大孔,从第一颈神经的最上根丝附着处与脊髓分界。上端腹侧面以横沟为界,背侧面以第四脑室髓纹(striae medullares)与脑桥分界。

脊髓的沟裂都伸延至延髓表面。腹侧面观:腹侧面的正中称前正中裂,裂的下部有锥体交叉的纤维束深埋于裂内。裂的两侧有一纵行隆起是锥体(pyramidal),由皮质脊髓束(锥体束)构成。锥体往下左右交叉即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锥体交叉将前正中裂的下端阻断。锥体的外界是前外侧沟,沟的外侧有一对卵圆形的隆凸称橄揽(olive)。内含有下橄榄核。舌下神经根(hypoglossal nerve N .Ⅻ)由此出脑。

背侧面观:由于脊髓中央管向上延伸至延髓中部时向背侧开敞形成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所以延髓可被分为闭合部(内含有中央管)与开敞部(相当于第四脑室下份)。后正中沟只到延髓中部,后中间沟与后正中沟不到脑室下缘就斜向外侧而消失。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被后中间沟分隔为内、外两部:内侧为薄束,其上端隆起称薄束结节(gracile tubercle)(棒状体);外侧为楔束,其上端隆起称楔束结节(cuneate tubercle)。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内部分别藏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在脑室下角逐渐撇向外侧,它们的上方有一束状隆起称为小脑下脚(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小脑下脚越向上

越斜向背外侧,隐于第四脑室底的外侧份,然后进入小脑。

楔束结节的外侧有纵长的低嵴为灰小结节(tuberculum cinereum),内藏有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侧亚核,因此又称三叉结节。在橄榄的背侧与灰小结节及其上方的小脑下脚之间有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 .Ⅸ)、迷走神经(vagus nerve N.X)和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N.Ⅺ)的根丝出入延髓。上述三对神经根出入脑干处形成橄榄后沟。

从形态结构上延髓可分两部分。下部为交叉部(又称闭合部),上部为橄榄部(又称开敞部)。下部结构上与脊髓有相似之处,它保留了中央管,是脊髓至延髓的过渡阶段;上部由于中央管开敞成为第四脑室,,其结构与脊髓不同。

从脊髓向上,延髓除含有自脊髓上升与下降至脊髓的纤维束外,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锥体及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s)的出现;

2)薄束核(nucleus gracilis)、楔束核(nucleus cuneatus)与内侧丘系交叉(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的出现;

3)下橄榄核群(inferor olivary complex)的出现与小脑下脚(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形成;

4)中央管后移开敞形成第四脑室;

5)第Ⅸ-Ⅻ对脑神经根及其核的出现与安排;

6)网状结构的发展。

(一)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与皮质核束(corticbulba tract)从大脑皮质发出,至延髓聚集在前正中裂的两旁,形成锥体束(pyramid tract)。但在延髓交叉部的锥体束内仅含皮质脊髓束,因此锥体交叉又称皮质脊髓束交叉。在延髓下端进入脊髓的锥体束,其内侧3/4的纤维,从中央管腹侧成束的、更迭的跨过中线,向背外侧走行,经前角基部,将“H”形灰质冲断,纤维进入对侧侧索,折而下行于脊髓侧索内,成为皮质脊髓侧束。锥体束的外侧1/4

纤维,沿前正中裂直入同侧脊髓前索,成为皮质脊髓前束。锥体交叉的型式、范围、交叉束的大小,可因人而异。此外,有少数不交叉的锥体束纤维,走向背外侧,由浅表前外侧位进入脊髓,称前外侧锥体束(Barne束),此为始终不交叉的锥体纤维,主要控制躯干肌。在锥体交叉部,控制上肢肌肉活动的纤维先交叉。因此,病变在锥体交叉部,可发生四肢瘫痪。若病变范围局限于一侧,则有可能损伤已经交叉的控制上肢肌肉活动的纤维和未经交叉的控制下肢肌肉活动的纤维,而引起交叉性上下肢瘫痪的症状。

由于锥体交叉的垄断性,把脊髓前索内的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推向腹外侧。原脊髓的背外侧束现为三叉神经感觉根的下降支续接,故名三叉神经脊束。白质其他各束的安排与脊髓同。

脊髓“H”形灰质被锥体交叉分割,把前角与其余的灰质隔断,前角内有副神经核和第一颈神经的运动核。后角胶状质至此扩大成三叉神经脊束核。前角与三叉神经脊束核间已失去明显的轮廓,此处为延髓网状结构的起端。后索中相继出现薄束核与楔束核,它们仍与中央灰质相连,若切片位置偏低,中央管呈前后纵位。副神经脊髓根横越侧索出脑,此为脊髓根的最上份。(见下图)

脑干横断面经过锥体交叉部(详略图)

(二)薄束核、楔束核与内侧丘系交叉

在延髓下段后索的薄束与楔束内,相继出现薄束核与楔束核。薄束核先出现,在锥体交叉的平面已能见到棒状的灰质自中央灰质后方突入薄束内,在稍高平面才能见到呈三角形的楔束核出现。随着薄束和楔束纤维的陆续终止,相应的薄束核与楔束核形体越向上越大,形成表面隆凸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楔束核又分出占背外侧份的楔外核(external cuneate nucleus)。当中央管开入第四脑室,两核撇向外侧,薄束先行消失,等小脑下脚形成,楔束核与楔外核已消失。(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