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郊区化利弊
城市化的优势和劣势英语作文总结

城市化的优势和劣势英语作文总结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rbanizationUrbaniz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shift from rural areas to urban areas. In recent years,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trend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While urbanization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it also comes with its fair share of disadvantages.Advantages of Urbanization:1. Economic Growth: Urbanization can lead to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y creating job opportunities, attracting investment, and fostering innovation. Cities are often hubs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urbanization can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increased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2.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can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oads, bridges,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utilities. Thi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city residents by providing better access to basic services and amenities.3. Social Services: Cities tend to offer better access to healthcare,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compared to rural areas. Urbanization can improve access to these services for a larger segment of the population, leading to better health outcomes and 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and advancement.4. Cultural Diversity: Cities are often melting pots of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and traditions. Urbanization can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and diversity, leading to a more vibrant and dynamic society.Disadvantages of Urbanization:1. Overcrowding: Urbanization can lead to overcrowding in citie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higher living costs, and decreased quality of life. Overcrowding can also strain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services, leading to traffic congestion, pollution, and inadequate housing.2. Social Inequality: Urbanization can exacerbate social inequality by creating disparities in income, education, and access to opportunities. Cities often have pockets of poverty and exclusion, leading to social unrest and unrest.3.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Urbanization can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deforestation,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Cities are often major contributors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 leading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long-term harm to ecosystems.4. Urban Sprawl: Urbanization can also lead to urban sprawl, where cities expand outward at the expense of rural areas and green spaces. This can result in loss of agricultural land, natural habitats, and biodiversity, leading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loss of ecosystem services.In conclusion, while urbanization can bring about economic growth,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t also comes with its fair share of disadvantages, such as overcrowding, social inequality,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urban sprawl. It is important for policymakers and urban planners to take these factors into account when planning and managing urbanization to ensure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
写一篇关于住在郊区的利弊中文作文

写一篇关于住在郊区的利弊中文作文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许多人们萌生了从城市搬到郊区住的想法。
城市居住环境和交通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城市污染和车辆拥堵问题日渐严重,不仅不利于老人和儿童的身体健康,中青年人也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有人想要把房子卖掉在郊区买一套大的房子。
那么这么做好吗?一、住在郊区的优势郊区环境安静,空气清新:郊区空气清新、绿化率高、视野好、比较安静。
通风和日照比市区好:郊区的房子多为低密度住宅,楼间距大,通风和日照都比市区强,所以住在郊区相对于市区而言更加健康与舒适。
另外。
郊区房价成本对于绝大多数购房者而言,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一部分。
郊区房价相对较低,如果选择郊区置业,同样宽敞的住房可以减少近一半的房款。
同时,郊区的配套设施在不断完善,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交通条件、郊区配套设施的齐全,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优于城区的生活舒适度。
用在城区购买小户型的钱则可以在郊区享受舒适的大户型和优美的小区园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住在郊区的劣势:首先,住在郊区交通成本较高。
交通相对不便,公交路线稀疏,如果没有私家车,着急出门就会很不方便,就算有车,如果离市区太远,万一城市经常堵车,也会加大时间成本。
而且相比于住在城市,生活不太便利。
郊区的商业、教育、医疗和社区服务业等公共基础设施跟市区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还要考虑的是,除了少数高档别墅,大多数郊区住宅只能以自住为主,想购买来进行出租,租金跟市区也会有较大差距。
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选择住在郊区呢?对于事业成长期的年轻人,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时间,不能浪费在路上。
选择市区内的房子有许多便利,市区内的楼盘配套成熟,在市区置业既可以方便照顾家庭,也有利于拓展人际关系。
另外,他们还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包括社交、娱乐等等,城区置业无疑能够很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故不建议换房。
而对于对居住环境要求高的老年人,郊区空气清新,比较安静,通风比市区好,市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排放及生活垃圾影响健康。
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启示

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启示一个城市的发展始终受到向心力与离心力的推动,这两种力量的对比与转换导致了城市发展出现的阶段性。
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郊区化浪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现象,也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相继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就中外郊区化进行了对比分析,但没有系统地总结国外郊区化发展的相关经验和教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将来会有更多的大城市继续向郊区化阶段推进。
所以,总结国外大城市郊区化发展的相关经验和教训,为我国郊区化的顺利发展提供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过程根据国外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来看,其郊区化发展是城市工业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市民环境意识增强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一般而言,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主要过程。
首先是人口居住郊区化——“卧城”发展阶段。
西方国家工业化后期出现了“大城市病”,导致了一些富有阶层迁往郊区居住,他们白天到市中心区上班,晚上回郊区休息居住,这种郊区特有的居住功能被形象地称之为“卧城”,这是大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其次是工商业郊区化——半独立卫星城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叶,郊区提供大面积廉价的土地供迁出企业扩建或新建以及灵活、快速、安全的汽车运输迅速发展的结果。
随着中心市区那些难以承受高昂地价和环境成本的工厂企业的外迁,促使与它们有联系的小厂也跟着外迁,从而掀起了工业郊区化浪潮。
紧随其后的是市中心商业以超级市场或购物中心的形式向郊区和居民地带延伸其服务范围。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

一、“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的概念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suburbanization),是指由于城市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外迁,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城市离心化现象。
现代城市郊区化始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与城市化的进展相适应,首先在欧洲南部和英国大城市的近郊,城市的因素不断增加,农村的因素逐渐衰减。
其后,郊区化浪潮席卷美国,并且更加突出,郊区化生活成为美国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
20世纪70年代,这种现象在日本出现。
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住宅需求压力使得居住用地向郊区扩展。
大城市圈和地方中心城市圈内的近郊城镇,随着城市生活方式的固定和对土地需要的增大,使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更加混杂。
近年来,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城市也出现了郊区化现象。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活跃,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郊区经济的发展,郊区化问题也开始出现。
目前,我国的郊区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人口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第三产业处于相对分散的阶段。
从宏观背景方面来看,中西方的郊区化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中国郊区化开始的时间比西方晚得多,但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来衡量又比西方超前。
从微观动力方面考察,则差异巨大:西方城市中心区的社会、环境状况恶化,对人口外迁产生推动作用;而中国城市是在土地市场化后,因功能置换带来的旧城改造推动人口和工业外迁,人们对城市中心区仍怀眷恋之情。
西方城市人口外迁主要是追求良好的居住环境;中国居民则主要是为扩大住房面积,改善基本的社会空间。
郊区化在西方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在我国,虽属自愿但主要是有组织的被动的过程和行为。
郊区城市化(suburban urbanization),是不同于城市郊区化的又一重要概念。
它是指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
具体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的工作领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变化的职业转换过程和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
以青岛为例浅析居住郊区化

以青岛为例浅析居住郊区化摘要:以青岛市为例,对城市郊区化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郊区化的有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居住郊区化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居住郊区化、有利影响、问题、建议正文: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可追溯到30年代大危机时期。
50年代后,由于特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加上生活水平改善,人们追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汽车的广泛使用,交通网络设施的现代化等原因,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郊区化主要是指城市由集聚式发展转变为扩散式发展,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服务业、办公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居住郊区化的趋势,不仅使城市生活发生了改变,也影响了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
下面以青岛市为例进行具体论述。
一、居住郊区化的现象及特点青岛市居住郊区化具有以下特点:人们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居住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但由于城市中心区仍因具有基础设施、经济机遇、就业岗位的聚集效应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并未造成“空心城”的出现;其迁移原因有由于土地使用制度与住房制度的改革,促使工业及住宅从高租金中心区向低租金郊区迁移;在迁移人口构成中,大多数富裕阶层仍留在中心区,外迁的主要是工薪阶层与一般市民。
二、居住郊区化的原因影响居住郊区化的原因多种多样。
青岛市居住郊区化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及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其它原因还包括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居住观念的转变等。
1.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推动人口居住郊区化的促发因素(周一星,1999)。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土地实行行政划拨、无偿使用的制度,由于城市中心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与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工厂、商店、住宅、办公等均向城市中心区集聚,导致我国大城市中心区工厂住宅混杂,人口密度过高,环境质量很差。
8O年代以来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实行有偿使用,最繁华的城市核心区段的地价往往是近郊与远郊同类用地地价的十倍甚至百倍以上。
什么是城市化?它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和坏处?

什么是城市化?它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和坏处?城市化是指人口越来越多地流入城市,并产生了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城市化对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更方便的生活方式和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但也伴随着许多坏处,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不平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1. 提高生活质量城市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提供更好的医疗设施,学校和住房条件,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城市化还带来更多的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使人们成为更积极的社会成员。
城市化也促进了商业和交易,使人们拥有更多的经济机会。
2. 促进技术创新城市化是技术和知识的集合,通过不断的研究,发明和创新,使城市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城市的创新和发明也会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3. 优化劳动力市场城市化使就业形势更加优化。
城市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使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的梦想工作,也使得雇主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合适的员工。
这种市场条件的优化,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坏处:1. 环境污染城市化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和土壤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
城市化也会占用生态系统,导致野生动植物失去家园和资源,从而带来一系列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 经济不平等城市化增加了贫富差距,导致了贫困人口和富人的骨干排斥。
一些经济低下的人们会被迫生活在城市边缘的贫民区,缺乏机会和社会资本,这将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犯罪问题。
3. 社会关系较弱城市化使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冷漠和不和谐。
城市中心转移到了社会消息的虚拟空间,而不是真实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公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更加低级和名义化,这使得城市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下降。
结论:城市化是一种历史潮流,从一个方面来说,城市化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技术创新等。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城市化也带来了很多坏处,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不平等等。
因此,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确保城市化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美国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

美国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经济专家报告:美国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一、引言二、郊区化的定义及背景三、美国郊区化的经验总结1. 市政府在郊区化中的角色2. 交通建设对郊区化的促进作用3. 建筑规划与住宅类型4. 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5. 佩服郊区环境质量及社会福利的提升四、美国郊区化的教训1. 歧视与种族隔离2. 可持续性与环境质量3. 社会问题与文化失衡4. 最低资本与住房问题5. 社会和财产发展的紧张关系五、案例分析1. 洛杉矶市的郊区化2. 法国都市区的郊区化3. 日本都市化的郊区化4. 中国的郊区化5. 青岛市郊区化的经验及未来规划六、结论二、郊区化的定义及背景郊区化是一种城市化进程,由人们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或远离城市转移到周围地区。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大城市周围的地区也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这结果是一个城市郊区。
郊区化成为了美国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的人口流出明显。
由于1968年住房法案的采纳,这导致了个人住房的可负担性增加,促进了大量中产阶级家庭转移到城市外围的社区。
在大量国外移民,尤其是新移民的推动下,美国的城市郊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它们通常有着更好的环境、更多的绿地、更低的犯罪率、更好的学校,以及家庭更舒适的住房,这些都成为了吸引中产阶级移居的强有力的诱因。
三、美国郊区化的经验总结1. 市政府在郊区化中的角色美国在城市化和郊区化过程中,市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制定了建筑规划、地区划分、法规设置和公共组织管理等规划。
这些规划确保了人们能够获得中国最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医疗、法律、政治和教育等公共服务。
2. 交通建设对郊区化的促进作用交通建设对于美国的城市化和郊区化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郊区公路和高速公路”等的建设。
目前,美国的高速公路路网已覆盖大陆所有地区,这也为美国的货物运输和人员移动提供了便利。
3. 建筑规划与住宅类型美国的郊区化建设遵循着“分区管制法”,也就是规划和建设的分区原则。
中国城市化的好处和坏处英语作文

中国城市化的好处和坏处英语作文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Urbanization, the process of people moving from rural areas to urban areas, has been a major phenomen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is rapid urbanization has brought about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the country.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One of the key benefit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economic development. Cities are the engines of economic growth,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industries,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to thrive. As more people move to cities,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leading to job creation and higher incomes. Urban areas als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which can further boost the economy. In addition, urbanization helps to improve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oads,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utilities, making life more convenient for residents.Another advantage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improved living standards. Cities tend to have better access to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other social services compared to rural areas. Residents in urban areas also have better housing conditions anda higher quality of life. In addition, urbanization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cultural exchange and diversity, enrich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country.Despite these benefits, urbanization also has its drawback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the strain on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As cities grow, there is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water, energy, and land, leading to resource depletion and pollution. Urbanization also contributes to air pollutio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waste generation, which can harm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and degrade the environment.Furthermore, urbanization can exacerbate social inequalities in China. While cities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 advancement, not everyone is able to benefit from urbanization. Migrants from rural areas often face discrimination and lack access to social services such as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This can lead to social unrest and tens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In conclusion, urbanization in China has both benefits and drawbacks. While it has contributed to economic growth, improved living standards, and cultural exchange, it has also placed pressure on resources, increased pollution, and exacerbated social inequalities. It is important for thegovernment to implement policies that promot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rapid urbanization. Only through thoughtfu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an China fully capture the benefits of urbanization while minimizing its negative impac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城市化的必经阶段。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伴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城市空间扩张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
主要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 其内部的空间承载力达到极限,出现“聚集不经济”时,“扩散效应”就会居于主要方面, 城市由集聚式发展转变为扩散式发展,表现为产业、人口和服务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扩散过程。
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面临着用地、基础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以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等为契机,大城市的产业和居住相继出现了郊区化现象。
城市郊区化疏散了大城市中心区过密的人口,使人口分布趋于合理。
工业企业的外迁减轻了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工厂外迁腾出的一部分土地用于绿化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了人居环境。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仓库及住宅用地被商业、金融、贸易等收益率更高的第三产业所取代,使土地产出率提高,优化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率,使得中心区商业、金融、贸易、房地产业等更加繁荣。
城市郊区化带动了郊区的开发,推动了郊区社会经济与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但是我国城市郊区化处于不发达的阶段, 属于被动式演化, 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城市郊区化增加了工薪阶层的通勤距离,城市通勤流增大,交通压力增大;带来了城市交通路网状态的变化,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范围与出行距离,增加了路网上的交通强度,造成中心区进出困难;大量的近域迁移导致城市不断向四周蔓延,城市边缘区土地被蚕食,优质耕地、菜地不断被侵占,城市周围绿地、林地也遭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导致人户分离现象大量存在,增添了人口管理难度;造成郊区各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与人口再分布态势不相适应等一系列的问题。
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过程。
中国城市的空间扩张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内,是不可避免的.寻找既理性、科学,又符合中国国情的郊区化模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节约和集约型土地利用是中国特大城市郊区化的基本原则;组团式布局是中国特大城市郊区化的基本空间模式;城、郊、乡统筹发展是基本方针;公交建设和发展先行是基本手段;社区化软环境建设放是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