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两面性

城市化的两面性
城市化的两面性

在传统意义上,城市比乡村富裕。

在生活水平上,城市比乡村更舒服。

在经济生活方面,城市比农村地区效率更高。

在社会秩序的情况下,城市比农村更混乱。

今天,世博即将到来,如何更好地实现更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主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政府部门推动一系列硬件设施和健康清洁工作美化环境,在城乡地区大力推广世博会知识,在农村地区是农村转型,使农村地区融入社会。但是区域转型的社会影响被忽略。

另一方面,在市中心,我们是为了交通,车道得到环境补救的担心,刚刚胶合到水泥板的路,以便与世博项目搭配,并铺设到沥青街道,按顺序扩大道路,放弃人行道,斑马线等。项目成本高昂,令人不安。

城市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的硬件,但在城市的治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城市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定居,越来越多拥挤的城市变得更加忙,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可以体现其优势吗?现在,在假期,人们不再选择去购物中心,更倾向于去乡下去体验农舍,从拥挤到逃生,感受到自然的新鲜。

正如前面的对比,城市有他的利弊,我们不能上海等城市铲土建农,也不可能整个中国都像上海城市,城市化改善不仅反映在设备上,而且从精神,思想提高。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更有意识的意识,有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生活。这是城市可以使生活更好的方式。即使城市化不可行,每个城市都有其特点,一组建筑物的模式必然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城市化。

事实上,城市化在城市建筑中没有好坏,城市生活是吸引人。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上课教师:陈昌伟时间:2012.4.16(周一)下午第一节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临床药学一班葛茂旭09501103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我们,网络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词,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它早已经慢慢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提起网络首先我们就会想到那些常用的即使通讯工具,如QQ、MSN、博客等等…网络随时随地伴随着我们,它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那么,网络和现实究竟哪个好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事情都是由正反两个方面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好的一面,肯定也存在着其不足之处。当然,存在即合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看呢?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以前我们做生意的方式很简单,需要一个场地,你来买,我来卖就好了。现在,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流行了,相对应地也为国家增加了不少税收,同时还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网络还给我们带来了更便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最多的信息,比如NBA战况,比如地震情况,我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学习任何你想学习的东西,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任何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网络更为我们省下了很多必要的开支。以前我们只能通过写信,电报与人联系,慢慢地有了电话后方便了很多,但是也要花不少钱。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任何一个想联系的朋友联系,而成本却大大减少了。 不仅如此,农业工作者们在互联网上查询着最新的农作物的需求信息及供求量。他们在科技务农。网络不仅带给他们信息,也带给他们大笔大笔的经济效益。城市小资们喜欢整日开着他们的私人电脑,不时与QQ上的好友或陌生人调侃几句。又喜欢在各大信息网上搜索最新的流行信息,不甘落伍的他们有资本与时代并肩同行。 网络的出现,使世界变得扁平,偌大的世界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任何事情,瞬间传遍全球,触动着所有人的心灵,距离不再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障碍,同一个世界,共同的家园,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心声,世界不再遥远,你我近在眼前,网络的力量使得你我可以心手相连。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四川汶川,在网上几十万网民在帖子上为他们打气,默默祝福。使他们振作起来,在他们身后有强大的祖国和

农村城市化进程调研报告

农村城市化进程调研报告 从xx年开始滨海新区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位于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是市区大型工业企业战略东移的目的地和滨海区现代制造业的大后方,区位优势明显。在这个大环境背景下,我通过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分析、研究、思考,就如何依托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形势,切实做好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 地处海河中下游,东接港,向内辐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向外辐射环渤海,既是三北地区到港的必经之路,又是链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重要通道。行政区共辖9个街,分别为张贵庄街、丰年村街、新立街、华明街、无暇街、万新街和金钟街、军粮城街、金桥街。xx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万,户籍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另外有外来人口万。 调查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 原以农业为主要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到XX年,虽然全区农业户口人数仍占60%以上,但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已不到4%,务农劳动力已经不足全区农业户口的10%。这些数据说明二三产

业已占据我区地方经济的主导地位。特别是近年以来,滨海新区的建设带来的招商引资、开放开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不但带动了全区的社会经济的腾飞,更加速了全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二、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1.农村城市化的改造和拆迁因没有建设好的园区入驻,产业的拆迁、外迁,有的甚至消亡,既建设了集体的收入,影响税收,又对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的扩大经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一些乡村由于重点工程项目占地,使不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大批退出第一产业或者自谋生路。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就是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和农民养老问题等关乎社会保障与稳定的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农村补偿款不到位,导致农民上访不断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值得我们这些干部和政府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 2.随着我区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区城中村在地域上已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外在形态,管理体制,生活方式等方面仍受着农村模式的影响,体制的不合理也不适应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城市发展极不协调,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例如,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社会治安问题复杂;居住环境因为没有合理规划及自身的原因,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土地资源缺乏统一全面的规划,

城市化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城市化人口迁移地推拉理论 前言 城市化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地极其复杂多变地转化过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全面转型和变迁地过程.这不仅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并向城市集中地聚集过程,而且是城市在空间数量上地增多,在区域规模上地扩大, 在职能和设施上地完善, 是城市地经济关系、居民地生活方式以及人类地社会文明广泛向农村渗透地过程.发达国家地城市化水平目前已经超 过 , 全世界已有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社科院蓝皮书指出,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地比重将超过,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根据一般规律分析,世界城市化地速度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发展、技术进步、总人口增长、大规模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以及人口从大城市向农村和小城镇移动等五种主要因素. 一、城市化发展地代表性理论 城市化发展理论历来是科学研究地热点,从区位理论、结构理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理论地理论演进,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地不断深化.区位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结构理论包括刘易斯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地二元经济模型、托达罗地劳动力迁移和产生发展模型、舒尔茨地农民学习模型、钱纳里·塞尔昆地就业结构转换理论;人口迁移论包括推拉理论、人口迁移转变假说、配第克拉克定理;非均衡增长论包括佩鲁地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地中心边缘理论、缪尔达尔地循环累积论、赫希曼地非均衡增长理论;生态学派理论包括田园城市论、古典人类生态学论、有机疏散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论、山水城市论等. 城市化以人为中心,人口迁是移城市化地关键与核心.在众多城市化理论中,人口迁移论对城市化中人口地变迁有着重要地现实指导意义. 二、人口迁移地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地起源可以追溯到世纪.最早对人口迁移进行研究地学者是英国地雷文斯坦().他在年地《人口迁移规律》一书中提出了七条人口迁移规律:.人口地迁移主要是短距离地,方向是朝工商业发达地城市地;.流动地人口首先迁居到城镇地周围地带,然后又迁居到城镇里面;.全国各地地流动都是相似地,即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每一次大地人口迁移也带来了作为补偿地反向流动;.长距离地流动基本上是向大城市地流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流动率要低得多;.女性流动率要高于男性.雷文斯坦地观点被认为是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地渊源. 系统地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则是唐纳德·博格( . . ) 于世纪年代末明确提出地.其主要观点为: 从运动学地观点看,人口转移是两种不同方向地力相互作用地结果:一种是促使人口转移地力量,即有利于人口转移地正面积极因素;另一种是阻碍人口转移地力量,即不利于人口转移地负面消极因素.在人口迁出地,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地“推力”,把原居民推出其常居住地.产生推力地因素有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过剩导致地失业与就业不足、较低地经济收入水平等.必须指出,在迁出地存在“推”人口转移地因素地同时,也存在“拉”人口地若干因素,如家人团聚地快乐、熟悉地社区环境、在出生和成长地长期形成地社交网络等.只不过比较起来,迁出地地“推”地力量比“拉”地力量大,占有主导地位.同样,在转入地,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

最新互联网随笔

互联网随笔 互联网随笔【第一篇:关于互联网】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内容最面、传递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全球每天有四亿人使用互联网,上网人数占世界人口的6%。互联网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互联网在中国刚出现的时候,一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提醒:少上点儿网,多看点儿书。一次郊游,老师见这个学生与同学聊网络的神奇,就凑过去听。那个学生说:“老师,您有这么多教育教学经验,如果建立个人网站,就可以召集天下有志于教育的同仁,经常与您切磋讨论,您会有更多的知音和朋友,您可以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广为传播。孔子要是生活在现代,并且会使用网络,他的弟子就不止三千了。”老师在这个同学的启发和帮助下,建立了本地区第一个教师个人网络,他申报的课题通过网络讯速找到了遍布全国各地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今天,这位老师的教学、科研已离不开网络。更令其兴奋的是,他利用网络实现了在全国巡回演讲的梦想,在华夏大地推广他的教学经验。 这一早期的网络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网络可以使学生成为老师;网络可以使名不见经传的人闻名天下;网络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网络可以让自己获取最多的知识,改变以往的传统

学习方式。 互联网在提高人们社会活动质量的同时,可能对部分互联网使用者造成伤害。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就可以享受网络的诸多益处。 互联网随笔【第二篇:关于互联网】 在我们身边有一张神奇的“大网”,叫做互联网,它用无数条有形或无形的线把整个地球团团围住,人们能通过它可以做好多事情:工作、学习、娱乐、购物、交流等等。 互联网又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它连接上了全世界所有的小网络,最后将它们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网络。你在互联网上不仅可以畅游信息的海洋,还可以自己发布信息呢! 在同一个互联网里,解决了一个问题:语言不通。不同类型的电脑和电脑编码,就好像人们讲不同的方言,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可现在有了互联网,大家都用一种叫做HTML的网络通用语言,这样就没有语言障碍了。 互联网对我也很有帮助,我平时会通过互联网查查资料、看看新闻,还会约上好朋友在网上下盘国际象棋,也可以算是一个小网虫了。有一次一道填空题难住了我,我冥思苦想,就是答不出来,就连词典也翻遍了,最后通过万能的互联网,用关键字搜索,马上就找到了答案,它的高效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但它却改变了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2课时主备:朱云审 批:赵旭莲编号:9G9030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知道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会分析逆城市化的成因 4.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重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过程 导读自学思疑初探问题 尊重认知规律,亲历感悟知识生成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阅读课本P41页内容,归纳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P41页阅读部分,回答下面内容: 城市化的影响结果 地形进行改造,趋向_____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 流等 气候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____效 应,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的污染物带 到郊区,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

市 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富营养化,水体变黑发臭 土地利用 就业方式 聚落景观 人类活动 文化 1.“城市病” (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___________,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思考】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上海市在地处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城市郊区化(又称_______) 含义由于“城市病”的困扰,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 区或_____迁移 表现 结果市___衰落 本质城市化进程从___发展到____的新阶段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__________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网络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论网络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作者:王倩学号:111503117 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印刷工程 摘要:人类在实践与认识的基础上创造了网络,而网络在传播文明的同时也反作用于人类自身。网络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思想文化交流的新空间,但与此同时,它也促使人类成为他人精神的傀儡。对待网络的两面性,我们应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正确对待网络与现实的对立统一,坚持实践才是获得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网络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唯物辩证、对立统一、认识与实践 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增长,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它是人类通过漫长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而建立起的技术体系。在创造网络的过程中,人类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在网络上加载自己的产物。现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进行信息获取、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的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平台。在网络的发展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思想观念也正日益深刻地受到影响。 一、网络对人们思想观念的积极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具有极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极高的传输速度,它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学者形象的比喻说,第一代的农业文化是一种“井圈文化”,它受到当时传播手段的制约,信息来源和活动视野都被禁锢在狭小的圈子里。第二代的工业文化是一种“河流文化”,尽管蜿蜒流长,但依然带有一种“界河”的分裂特征。第三代的网络文化则是把整个世界融为一体的“海洋文化”,在信息的潮起潮落中把各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网络与传统的平面传播媒体不同,它能使声音、文字、图像等综合性很强的各种知识信息在瞬间生成、光速传播、实时互动、高度共享。网络能跨越民族、地域、国界的界限,大大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促进人们思想文化的交流。现如今,电子信箱、网上购物、网上教程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而网络也已逐渐代替传统的书信交流方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 由此可见,人类思想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早先时期思想生产模式的特征表现为由思想精英独立进行生产,然后向社会大众推广传播,因此,思想生产的过程是相对封闭、相互隔绝的,也是不透明的;而当今时代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思想生产模式的特征表现为:除了思想精英之外,社会大众也参与了思想生产,这种过程是开放性、互动性的,也是透明的。这样一种开放的环境将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机制,即多样性思想氛围的形成,其最大作用在于形成多样化的审视角度和评价体系,不仅激发人们努力探索和思考,而且促进对各种思想的甄别和鉴定。因为丰富的知识或信息环境,有助于促进人们心智的成长。[1]另外,网络还为人们的非理性的情感宣泄提供了理想途径。社会功利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是由现代社会性质决定的。经济结构上的运作模式、政治体制上强调权利与义务的法治社会、社会文明上崇尚个人竞争的价值观念,这些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当前,当今,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作为了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象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程。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来作指导,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自1949年10.6%曲折的发展到1978年时为12%。从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城市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智慧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从84年中国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世纪末时中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这主要得意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8%左右。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到现在简直就不值得一比了,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中国的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2)中心区人口密集;(3)交通拥挤;4、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5、失业人口增多;(6)社会秩序混乱。【范恒山 2009年09月】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大城市膨胀发展,中小城镇发展缓慢。这就说明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合理,存在很大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首先,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环境的污染,道路交通的拥堵,居住环境差等,因此,要建立现代化合理化信息化宜居型城市就得,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化面积。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分担大城市的功能。其次,应根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不 合理等特征,制定合理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战略,不能盲目追求城市化的进程,而忽略了城市化进程对环境、交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不能盲目的照搬照套西方的城市化模式和策略,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和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主要发展创新型特色城市,放宽大城市管理规模,重点建设几个国际型超级大城市。什么叫创新型特色城市呢?创新型特色就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比他好。中国的大小城市估计有成千上万,但大多数城市不出名,城市形象不好,没有影响力,也许别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个城市的存在,何来出名,何谈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呢?举个列子:一个中型城市,也许你什么卫生、环境等都做得很好,但就是不出名。原因就是没有特色,但如果你一个中型城市,你把他的绿化全部弄成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植物(比如把南昌的全部绿化植物卖了,全部改种成竹子),或者把整个城市重点发展一种产业。水城威尼斯,宗教圣城耶路撒冷,无论它人口多杀,环境有多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但不是说把城市全部建成宗教圣地或是把城市全建在水上。主要说明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有所创新。

城市化和人口迁移

城市化和人口迁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人口迁移和流动是当今各国工业化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人口在推力与拉力的作用下.采取直接转移或间接转移的形式.按照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贫穷地区向发达地区,乡村向城市迁移流动的规律不断迁移流动.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迁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人口迁移增加了城市劳动力供给、促进了人力资源集中,就业和创业的增加进一步吸引了投资,增加了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乘数式连锁性的推动,下面我们从劳动力资源角度探讨常住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迁移就与此有关。 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引起人口迁移的经济原因:为获得更高收入是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之一, 所以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经济原因。Nong zHU(2002)的研究支持了收入差距对移民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假设归1;Zhongmin WU和ShujieYAO(2003)的研究证明了人口迁移与城镇产出和工资正相关、与农村收入负相关n们;K.H.Zhang和S.Song(2003)认为经济增长是移民产生的原因¨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4%。而东部地区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东部城市又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极,东部城市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对迁移人口产生了持续的吸引作用。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资源的聚集效应越有优势;参与对外经济交流、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等都不断提升,使得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优越于中、小城市,收入水平较高,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大。 从人口迁入地——城市的角度看,200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具有以下特征: 1.城市规模越大,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就越大。城市规模越大,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就越大;而且迁移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也越大。2.西部城市的净迁入率大于中部城市。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把这些因素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自然环境的整体差异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程度呈现一种弱化趋势。换句话说,生产力水平越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就越强,由自然环境差异引起的人口迁移活动就越频繁。因此进入工业社会后,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就逐步缩小了

互联网的两面性修订稿

互联网的两面性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互联网对人生活的影响 人们为什么会称“互联网是生活中的百科全书”为了研究清楚互联网到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特地调查与分析出并此报告,使我们更清楚全面的认识互联网。 自从互联网出现后就一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军事国防、医疗就医、商业贸易、文化风俗以及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影响。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严肃对待,正确处理。 互联网具有双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 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们无需看报纸、看电视以及听广播,我们我们只需要打开电脑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你可以在百度、谷歌、新浪、雅虎、搜狐等网站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国际国内的新闻、经济、娱乐、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信息。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商业贸易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与区域性,互联网的出现促使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交易的局限性与区域性。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购买需要的任何商家的任何商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促使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可以说互联网直接与间接地促使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

岗位,对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较有名的电子商务平台有:阿里巴巴中国站、淘宝网、易趣、拍拍等,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可以开网店做代理,还可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对于消费者来说为我们提供了大大的方便,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价格比较合理,服务业不错。有人就称电子商务提供的服务是“使人变懒的服务”。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各种信息最为高效的传播途径。因此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互联网来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产品与服务等。互联网已经被各个行业作为宣传、交流的重要工具,不仅各企业商家如此,我们个人也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远在千里之外素未蒙面的网友交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招聘信息同时向自己向往的公司投递简历。既方便了用人单位,也给求职者提供了方便。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文化与交流方式。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有的是出自小品台词、有的是歌曲歌词、有的是电影台词、有的出自新闻、有些来自生活等等。例如:“MM :“妹妹”、 GF :“女朋友”、 BF :“男朋友”、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他们的队伍里潜伏着我们的4个余则成、我充其量也就是雷锋的传人,可以叫我雷人、人生就像刷牙,一手握着杯具,一手握着洗具、不差钱,我姥爷姓毕、神马都是浮云、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等。很多词语被人们在茶余饭后拿来调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乐子。 互联网也有弊的一面,虚假信息、网络欺诈、病毒与恶意软件、色情与暴力、网瘾、数据丢失、网络爆红、阴谋论、过于公开、过于商业化

论事物的两面性

论事物的两面性 时间:2016-08-23 09:16:01 | 作者:刘怡 一根火柴,它可以带来光明,也可以毁灭财富,关键在于你点燃了什么,若你点燃了正确的东西,它将是美好的;反之,它将会使美好的一切化为灰烬。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新奇的高科技产品,它们和火柴一样具有两面性。 电脑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工作、生产、国防等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让我们用电脑查资料知道许多课外的知识;利用电脑买东西,订机票,订火车票;还可以用电脑制作幻灯片,供我们学习,对我们的学习,成长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市几乎家家都拥有电脑,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个高科技的的电子产品切被称为“网络杀手”,让许多中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玩游戏,逃学、旷课、打架斗殴的事情常有发生,甚至还有人利用网络干了许多违法犯罪的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长时间的用电脑,也使我们的眼睛近视,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我们变得孤独和自卑,电脑的辐射也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隐形杀手。 汽车也是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之一,它是目前交通运输最重要的工具。它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替代人们完成了自身不能或不容易完成的工作,大大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汽车凭借这些优势,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在现代生活中,有一些人酒驾、毒驾、疲劳驾驶,结果酿成了许多悲剧,许多幸福美满的家庭毁之一旦;汽车是需要动力的,有动力就会有排放,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经使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北极迟迟不能结冰,北极熊已经没有捕猎的场所,饿得皮包骨头,它们的生存令人担忧。 所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物极必反,都是一把双刃剑。要么服务与你,给你生活带来方便,要么伤害与你,给你生活带来灾难,它的关键就在于你怎样去使用它,让它更好的为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考点13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对应学生用书P029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人口的迁移]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解析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推测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图中人口主要是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 2.[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答案 A 解析人口从四川盆地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主要是由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收入差距引起的。

[2018·南昌调研]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3~4题。 3.[考向人口分布]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区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B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其主要环境问题。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该处的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千米,已远超出30人/平方千米的合理人口密度,故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进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考向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本区北部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较少③科技水平低④对外开放程度低⑤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图中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故合理承载力低。 [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关于互联网的作文900字:互联网的两面性_作文专题

关于互联网的作文900字:互联网的两面性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关于互联网的作文900字内容如下。 关于互联网的作文900字:互联网的两面性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内容最面、传递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全球每天有四亿人使用互联网,上网人数占世界人口的6%。互联网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互联网在中国刚出现的时候,一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提醒:少上点儿网,多看点儿书。一次郊游,老师见这个学生与同学聊网络的神奇,就凑过去听。那个学生说:“老师,您有这么多教育教学经验,如果建立个人网站,就可以召集天下有志于教育的同仁,经常与您切磋讨论,您会有更多的知音和朋友,您可以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广为传播。孔子要是生活在现代,并且会使用网络,他的弟子就不止三千了。”老师在这个同学的启发和帮助下,建立了本地区第一个教师个人网络,他申报的课题通过网络讯速找到了遍布全国各地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今天,这位老师的教学、科研已离不开网络。更令其兴奋的是,他利用网络实现了在全国巡回演讲的梦想,在华夏大地1 / 2

推广他的教学经验。 这一早期的网络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网络可以使学生成为老师;网络可以使名不见经传的人闻名天下;网络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网络可以让自己获取最多的知识,改变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 互联网在提高人们社会活动质量的同时,可能对部分互联网使用者造成伤害。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就可以享受网络的诸多益处。 2 / 2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2课时主备:朱云审批:赵旭莲编号:9G9030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知道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会分析逆城市化的成因 4.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重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自学思疑初探问题尊重认知规律,亲历感悟知识生成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阅读课本P41页内容,归纳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P41页阅读部分,回答下面内容: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结果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二、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病” (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___________,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思考】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上海市在地处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城市郊区化(又称_______)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__________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着增强。 (2)有更多的______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3)运用________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4)控制_____________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5)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__________。 (6)________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导思合作互助探究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形成主动探究与的意识和能力 1.【探究材料】材料一某城市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气温变化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 材料二我国正逐步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到2015年底,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城镇化进程 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1978年以前 1.城市化水平。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 上海

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城市化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1)

城市化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前言 城市化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极其复杂多变的转化过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全面转型和变迁的过程。这不仅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并向城市集中的聚集过程,而且是城市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在区域规模上的扩大, 在职能和设施上的完善, 是城市的经济关系、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的社会文明广泛向农村渗透的过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目前已经超过70% , 全世界已有55% 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社科院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根据一般规律分析,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发展、技术进步、总人口增长、大规模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以及人口从大城市向农村和小城镇移动等五种主要因素。 一、城市化发展的代表性理论 城市化发展理论历来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从区位理论、结构理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理论的理论演进,体现了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区位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结构理论包括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的二元经济模型、托达罗的劳动力迁移和产生发展模型、舒尔茨的农民学习模型、钱纳里·塞尔昆的就业结构转换理论;人口迁移论包括推-拉理论、人口迁移转变假说、配第-克拉克定理;非均衡增长论包括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边缘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生态学派理论包括田园城市论、古典人类生态学论、有机疏散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论、山水城市论等。 城市化以人为中心,人口迁是移城市化的关键与核心。在众多城市化理论中,人口迁移论对城市化中人口的变迁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对人口迁移进行研究的学者是英国的雷文斯坦(E.Ravenstien)。他在1880年的《人口迁移规律》一书中提出了七条人口迁移规律:1.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短距离的,方向是朝工商业发达的城市的; 2.流动的人口首先迁居到城镇的周围地带,然后又迁居到城镇里面; 3.全国各地的流动都是相似的,即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4.每一次大的人口迁移也带来了作为补偿的反向流动; 5.长距离的流动基本上是向大城市的流动; 6.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流动率要低得多; 7.女性流动率要高于男性。雷文斯坦的观点被认为是人口转移“推—拉”理论的渊源。 系统的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则是唐纳德·博格( D. J. Bogue) 于20 世纪50 年代末明确提出的。其主要观点为: 从运动学的观点看,人口转移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使人口转移的力量,即有利于人口转移的正面积极因素;另一种是阻碍人口转移的力量,即不利于人口转移的负面消极因素。在人口迁出地,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推力”,把原居民推出其常居住地。产生推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过剩导致的失业与就业不足、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等。必须指出,在迁出地存在“推”人口转移的因素的同时,也存在“拉”人口的若干因素,如家人团聚的快乐、熟悉的社区环境、在出生和成长地长期形成的社交网络等。只不过比较起来,迁出

网络对大学生利弊 辩题分析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一、分析辩题: 1、网络,两面性,资源丰富,充满诱惑; 2、大学生:以学业为主,为了报效社会,找工作或考研;有利社会越来越近,需要全面发展; 3、比较性辩题,利弊同时存在,看何者更大。 二、标准:对大学生学习、接触社会更有利还是更有害? 三、观点。 1、正方:1)、学习方面;学习资料多,对英语、计算机等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有丰富的考研、找工作等信息; 2)、适应社会:多方面了解社会,有新闻、论坛等,可以看到大家观点,互相学习:(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3)、丰富、方便生活,享受快乐,减小压力,满足兴趣,联络感情。 2、反方:1)、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和受骗,即便不会上瘾,这么多诱惑容易占去很多时间,影响学业。 2)、当需要资料或答案时,我们可能懒得去图书馆、思考,对发展不利。3)、健康方面:时间长对眼睛不利;是我们忽略喝水、上厕所,影响排尿系统;反应迟钝;减少休息时间;网络综合症。 四、联系现实,杂想:1、查资料,软件方便工作生活;2、联系朋友;3、沉迷于网络;4、不良信息;5、英语电影,游戏,邮箱,qq,飞信,软件,图片。 五、问题。 正:1、飞信联系各个辩友,省短信。联系老同学、家人最便宜的方式是什么? 2、找资料快,丰富。和去图书馆相比? 3、看英语电影学英语,有趣。 4、离不开网络:申请勤工俭学,评价老师,查询车票,发送邮件等等都需要网络,以后工作生活更离不开网络,现在接触过程也是学习过程。 5、晚上睡不着了看会网上文章就容易睡下? 反:1、上网大多时间在娱乐而不是学习。 2、中国大学生现状,浮躁。 3、上网查资料时会不会冒出新鲜事和游戏之类的泡泡?网页边上是不是经常有诱人信息?上网时会不会潜意识的想登上QQ? 4、有些人是不是上课不想听了就上网?虽然可以减轻些烦躁,但没事了就想上会,上去了在短时间内就不想下来? 5、经常睡前看下QQ空间,是不是哪天睡前如果不看就觉得少了些什么,睡不着觉? 6、想着在空间发表些什么引起注意,怎么玩游戏,分散注意力,不够洒脱。 六、名人名言。 1、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七、升华。 正;更好地认识到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好处,进而充分利用网络,为我们发展提供帮助。 反:我们不是要大学生拒绝网络,只是要引起大学生和社会重视,使大学生克制自己,大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