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控制单元的制作流程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大输出功率动力控制单元

热 ,因此电装着重研究有效冷却硅 排列在 平 整的冷 却板 上 ,并使 用导 直 通部位 装入 了可 变形隔膜 。 图1 0 晶片的方法,向硅晶片双面冷却这 热桥来实现顶面散热。因此,它在 则 为按 照这一 思路 组装 而成 的动 力
一
全 新的冷 却结构发起 挑战 。
封 装密 度上 的劣势不 言 自明。
输 出功率化 ”和便 于安装 的 “ 型 系统2 。T 小 ) HS—l 合 车 的动 力源 在大小 与传 统技术产 品相 同的基础 l 混 化”要 求。 是发动机和两个电机。P CU由控 上实现更大输出功率 ,故需要提高 为 了同时满足 这两个 要 求 , 制 这 两个 电 机 的 两 组 变 频 器 和 升 输 出功 率密 度。常规 的方 法是增加 电 装 通 过 动 力 半 导 体 晶 片 的 双 面 压 转 换 器 构 成 。 图2 常 规T S 硅 晶片的排列 数量或 通过加 大晶 片 是 H —
扩展。 因此 ,也对控 制混合动力 混合系统和P U C 简介 向开发L 6 o 、L 6 O L S 0 h S O h 用大输 车驱 动 电机 的P U 动 力控 制单 元) C ( 丰 田公 司 在 2 0 年 的普 锐 斯 出功率P U 03 C 挑战 作 出了适应 大型车 动力性 能的 “ 大 之 后 开 始 采 用T S I 丰 田混 合 H —l ( L 6 O 、L 6 O L CU 求 S O h S O h 用P 要
— 啊
散热板 (I 弓线框)
技 术 与 市 场 A T№ 2 )20— 4 P ( 0 0 8 4
C noUiwhGet u uPw r sdn yr otln i r t to eUe bdI r t t aO p iH i 圃
g120手册

CU240SCU240S DPCU240S DP-F操作手册(简明版)• 04.2010控制单元 CU240S2操作手册(简明版)3控制单元 CU240S操作手册(简明版)安装调试(软件)操作维修与维护故障处理/常见问题SINAMICS G120控制单元 CU240S 操作手册(简明版)说明该简明操作手册包含了变频器调试和操作需要的重要信息。
该简明操作手册可以作为一般应用的快速调试的指导。
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可以参阅完全版的《操作手册》和《参数表》,这些手册目前可提供中文、英文和德文等不同的版本。
12345控制单元 CU240S操作手册(简明版)4安全指导为了保证您的人身安全,同时也防止对设备造成损坏,请您务必察看本手册所包含的提示。
本手册中涉及人身安全的提示都用安全警示符号做了着重标注,仅与设备安全相关的提示没有加特殊的警示标志。
所有的提示按照危险的程度划分了以下的等级。
注意不带警示标志的“注意” 表示如果没有足够的注意,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
说明表示如果相关信息不被关注,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情况的发生。
当多于一种危险存在的时候,将采用其中较高级别的警示标志。
带有人身伤害的警示标志的提示,可能同时包含对设备造成损坏的提示。
认证合格的人员设备/系统的安装和使用须参照本手册。
设备/系统的调试和操作须由认证合格的人员完成。
在安全提示的约束下,本手册所指的“认证合格的人员”定义为经过安全培训并测试合格,得以授权对设备、系统和电路进行调试、接线和标示的人员。
应用声明提请以下注意商标所有带有 ® 的名称都为西门子集团公司已经注册的商标。
本手册中其他的商标如果被第三方出于自己的目的进行使用,将可能造成对西门子的侵权。
不承担的义务我们已经审核了本手册的内容,以保证描述与硬件及软件的一致性。
由于变更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保证完全一致。
但是,本手册所包含的信息将被定期的更新和更正,并包含在后续的版本中。
探讨抽水蓄能系统LCU控制单元的设计

探讨抽水蓄能系统LCU控制单元的设计1 LCU 的任务和功能现地控制单元LCU是保证电站有效可靠投运,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层,是全厂监控、检测等系统分布式结构中的智能终端。
由它实现监控系统与电站设备的接口,完成监控系统对抽水蓄能系统设备定时、变位的监控。
它可以作为所属设备的独立监控装置运行,当现地控制单元与主控层失去联系时,由它独立完成对所属设备的监控,包括在现地由人员实行的监控及由现地控制单元对设备的自动记录各个重要事件的动作顺序、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名称、事件性质,并根据规定产生报警。
2 系统结构及机组LCU控制流程系统主要由电气一次设备(隔离开关、断路器)、调速器系统(转速控制、负荷控制)、励磁系统(电压调节、电流调节)、辅机系统(油、气、水、自动化元器件)、计算机控制系统上位机、计算机控制系统下位机——LCU组成。
根据转换暂态和运行稳态,定义了相应的转换序列,每一步根据要求控制相应的具体设备。
根据现场设备实际动作情况和保障设备安全运行要求,在执行每一步操作时,设定了单步操作时间。
在操作时间内,相应设备没有达到运行要求时,控制程序将发出超时报警并自动执行相应的停机序列流程。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运行工况为发电和抽水,CAE逻辑图如图1所示。
控制程序编程方式采用模块化,每步均由若干辅助模块和一个主模块组成,程序可读性强、结构清晰。
在执行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时间限制。
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执行的结果已返回,则自动执行下步操作;如执行的结果没有返回,则程序发超时信号并转停机。
这样可有效防止控制程序出现“死锁”且对现地控制设备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又不会影响机组正常的开机时间。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一直监测与机组运行工况相关的初始条件,一旦初始条件消失,立即转停机。
3 励磁系统3.1 基本组成及保护励磁系统主要包括励磁变、调节柜、两个功率柜及灭磁开关柜。
励磁变接在主变低压侧,可长期带电运行。
调节柜又分为主用、备用调节器,正常运行时,两套互为备用。
风光FGSVG操作手册

FGSVG系列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操作手册第一章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系方式电话:0531-8510 8682传真:0531-8510 8681销售部:传真:第二章系统原理与结构2.1 FGSVG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标准2.1.1FGSVG主要技术参数●额定工作电压:6KV,10KV,35KV;●额定容量:±0.5~±10Mvar;●输出无功范围:从感性额定无功到容性额定无功范围内连续变化;●控制器响应时间:≤1ms;●输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并网前):≤4%;●输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并网后):≤3%;●输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3%;●输出电压不对称度:≤3%;●效率:≥98%;●运行温度:-20℃~+40℃;●贮存温度:-40℃~+65℃●人机界面:采用中文显示操作界面。
●相对湿度:月平均值不大于90﹪(25℃),无凝露●海拔高度:﹤1000m●地震烈度: 8度2.2系统结构FGSVG系列产品系统主电路结构如图2.2所示:图2. 2系统主电路结构图2.3 FGSVG 构成FGSVG 系列产品的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控制柜、功率柜、进线柜,如表2.3所示。
10KV 装置(SVG)由3--4节功率柜、一节控制柜,一节进线柜组成;6KV 装置(SVG)由2--3节功率柜、一节控制柜,一节进线柜组成。
表2.3 FGSVG 的构成2.3.1控制柜控制柜由主控箱、PLC、UPS、触摸屏、继电器、空气开关、风机等部分组成。
操作部分包括启动按钮、开/停机旋钮、复位按钮、急停按钮。
2.3.2进线柜进线柜由主接触器KM1、缓冲接触器KM2,隔离开关K,缓冲电阻R、电抗器L、电压互感器PT1—PT3等几个部分组成。
隔离开关K的作用是,在系统维护时,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防止触电,而加的与现场电网隔离开的安全防护器件。
FGSVG系列产品的启动方式设计为自励启动,在缓冲接触器KM2闭合后,系统电压通过缓冲电阻对功率单元的直流电容进行充电,一段时间后,母线电压达到规定值,闭合主接触器KM1。
基于IGBT的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设计

基于IGBT的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设计刘建英;刘鹏飞;马敏;杨占刚;李新健【摘要】Solid state power controller ( SSPC) is a solid state device which is used to replace the relay’s role of switching and the breaker’s role of protection.It’s a switch matching with solid state distribution system.SSPC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 noise, reacting quickly no electronic contact,no electronic arc,high reliability and so on.Therefore,an AC power switch based on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 at reverse tandem structure was presented.By replacing the complex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AC-DC converter AD736 was used to convert capacitance sensor output into digital signal directly,simplify the electronics,and minimiz the interference of distributed and parasitic capacitance.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the system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accuracy,and acquires good performance on the over-current protection of inverse-time.%固态功率控制器( SSPC)是集断路器线路保护功能和固态继电器可靠性于一体的智能开关装置,具有开关速度快、无触点、无电弧、可靠性高等特点。
众智科技 HMC6 功率管理控制器 用户手册

HMC6功率管理控制器用户手册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ARTGEN (ZHENGZHOU) TECHNOLOGY CO.,LTD.目次前言 (5)1 概述 (7)2 产品特点 (7)3 功能描述 (8)3.1 操作 (8)3.2 发动机控制 (8)3.3 保护(ANSI) (8)3.4 显示面板 (8)3.5 功率管理 (8)4 规格 (10)5 操作和显示 (11)5.1 面板显示 (11)5.2 按键功能描述 (12)5.3 参数设置 (13)6 主发系统模式说明 (16)6.1 系统模式 (16)6.1.1 手动模式 (16)6.1.2 半自动模式 (16)6.1.3 自动模式 (17)6.2 开机模式说明 (19)7 轴发系统模式说明 (20)7.1 轴发系统模式 (20)7.1.1 手动模式 (20)7.1.2 半自动模式 (20)7.1.3 自动模式 (21)7.2 工作模式说明 (21)8 发电机保护功能 (22)9 硬件结构 (28)9.1 结构描述 (28)9.2 端子概述 (28)9.2.1 Slot #1电源和继电器输出口 (29)9.2.2 Slot #2、Slot #3继电器输出口 (29)9.2.3 Slot #4 CANBUS接口、模拟调速GOV接口和模拟调压AVR接口 (30)9.2.4 Slot #5、Slot #6、Slot #7发电电压、母排电压、发电电流输入接口 (30)9.2.5 Slot #8开关量输入接口,外部调频、调压接口 (31)9.2.6 Slot #9 继电器输出口 (31)9.2.7 Slot #10 RS485通信接口 (31)9.3 接线 (32)9.3.1 典型应用图 (32)9.3.2 交流接线(三相三线) (32)9.3.3 交流接线(单相两线) (32)9.3.4 交流接线(两相三线) (33)9.3.5 模拟量输入口 (33)9.3.6 多机通信接口 (34)9.3.7 多机应用示意图 (34)10 功率管理及工作流程图 (35)10.1 负荷均分 (35)10.2 固定功率输出 (35)10.3 同步 (36)10.4 重载问询 (37)10.4.1 重载请求 (37)10.4.2 重载应答 (37)10.4.3 重载允许 (37)10.4.4 重载反馈 (37)10.5 非重要负载脱扣 (39)10.6 系统工作流程图 (40)10.6.1 系统开机工作流程图 (40)10.6.2 系统停机工作流程图 (41)10.6.3 系统合闸工作流程图 (42)10.6.4 系统分闸工作流程图 (43)10.6.5 系统重载有效时工作流程图 (44)10.6.6 系统轻载有效时工作流程图 (45)11 参数设置一览表 (46)11.1 母排设置 (46)11.2 定时器设置 (49)11.3 发电机设置 (50)11.4 发电负载设置 (52)11.5 GB开关设置 (55)11.6 模块设置 (57)11.7 输入口设置 (60)11.8 输出口设置 (64)11.9 同步设置 (70)11.10 同步校准 (72)11.11 机旁设置 (74)11.12 DIN16设置 (74)11.13 DOUT16设置 (75)11.14 LA16设置 (77)11.15 用户自定义协议表设置 (78)12 试运行 (80)12.1 步骤1-单台机组调试 (80)12.2 步骤2-空载半自动并联 (80)12.3 步骤3-带载半自动并联 (80)12.4 步骤4-全自动并联 (80)13 安装 (81)14 故障排除 (82)前言是众智的中文商标是众智的英文商标SmartGen ― Smart的意思是灵巧的、智能的、聪明的,Gen是generator(发电机组)的缩写,两个单词合起来的意思是让发电机组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不经过本公司的允许,本文档的任何部分不能被复制(包括图片及图标)。
直流充电设备通用技术规范-附件4 充电控制器充电主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通信协议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直流充电控制器充电主控模块器与功率控制模块通信协议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直流充电控制器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之间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CAN)的通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交互流程、报文分类、报文格式和内容的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直流充电控制器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IEC 60870-5-101 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Transmission Protocols-Companion Standard for Basic Telecontrol Tasks)ISO 11898-1: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1部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信令(Road vehicle –Control area network (CAN) Part 1: 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signaling)SAE J1939-11:2006 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第11部分:物理层,250K比特/秒,屏蔽双绞线(Recommented practice for serial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vehicle network Part 11: Physical layer–250K bits/s, twisted shielded pair)SAE J1939-21:2006 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第21部分:数据链路层(Recommented practice for serial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vehicle network Part 21: Data link layer)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单灯控制器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灯控制器,电量采集模块检测路灯驱动电源电压、电流的实时数据并传输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存储实时数据,当单灯运行状况发生改变时处理单元读取数据速率和发射功率,将相应的值设置到LoRa通信模块的寄存器内,并通过LoRa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到LoRaWAN网关;LoRaWAN网关接收数据后对信号强度进行判断,并生成自适应调整数据速率和发射功率的命令发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接收到命令后调整数据速率和发射功率。
处理单元通过LoRa通信模块与LoRaWAN网关进行数据通信时,可以对LoRa通信模块数据速率和发射功率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减小系统功耗。
技术要求1.一种单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电量采集模块(10)检测路灯驱动电源电压、电流的实时数据并传输至处理单元(20);处理单元(20)存储实时数据,并根据实时数据来判断单灯的运行状况,当单灯运行状况发生改变时处理单元(20)读取数据速率和发射功率,将相应的值设置到LoRa通信模块(30)的寄存器内,并通过LoRa通信模块(30)将数据发送到LoRaWAN网关(40);LoRaWAN网关(40)接收数据后对信号强度进行判断,若信号强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的最大值,则生成提高数据速率或者降低发射功率的命令并发送给处理单元(20);若信号强度低于预设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则生成降低数据速率或者提高发射功率的命令并发送给处理单元(20);处理单元(20)接收到命令后调整数据速率和发射功率,下次发送数据时采用调整后的数据速率和发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处理单元(20)包括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21)、串行外设接口(22)、实时时钟单元(23)、中央处理器(24)和带电可擦写可编程读写存储器(25);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21)用于将电量采集模块(10)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传递给中央处理器(24);串行外设接口(22)用于中央处理器(24)与LoRa通信模块(30)直接的通信;实时时钟单元(23)为系统提供实时时间;中央处理器(24)用于判断单灯运行状态及调节LoRa通信模块(30)的数据速率和发射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简介: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连接导体相对于内部供电通路的拆装作业性的提升的功率控制单元。
功率控制单元具备:功率模块,支承块,其支承该功率模块;上壳体,其将所述功率模块的上方覆盖;以及连接导体,其将所述功率模块侧的内部供电通路与所述马达单元侧的外部供电通路连接,所述连接导体将所述支承块上下贯通,且所述连接导体的向所述支承块的上方突出的连接固定部通过紧固连结构件而与所述内部供电通路连接,在所述上壳体的上壁设置有朝向该上壁的侧端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壁,在所述倾斜壁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导体的所述连接固定部面对的开口部。
技术要求1.一种功率控制单元,其配置于马达单元的上部,所述功率控制单元与马达单元之间供电通路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具备:功率模块;支承块,其配置于所述功率模块的下方并支承该功率模块;上壳体,其安装于所述支承块并将所述功率模块的上方覆盖;以及连接导体,其将所述功率模块侧的内部供电通路与所述马达单元侧的外部供电通路连接,所述连接导体将所述支承块上下贯通,且所述连接导体的向所述支承块的上方突出的连接固定部通过紧固连结构件而与所述内部供电通路连接,在所述上壳体的上壁设置有朝向该上壁的侧端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壁,在所述倾斜壁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导体的所述连接固定部面对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在与所述倾斜壁正交的主视观察下能够视觉辨识所述紧固连结构件或所述连接固定部的形状及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其中,在所述上壁的侧端部相连设置有向所述支承块的方向延伸的侧壁,在由所述上壁与所述侧壁构成的具有大致直角的截面形状的侧边的一部分形成有将所述倾斜壁作为底壁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导体的比连接固定部靠下方的区域在将所述支承块上下贯通的贯通孔的上部被绝缘罩构件覆盖,所述绝缘罩构件将该贯通孔与所述连接导体之间的间隙缩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其中,在所述上壳体的上部的绕过所述倾斜壁的位置配置与该上壳体的内部的电路连接的高压线缆。
技术说明书功率控制单元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02月26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9-033239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配置于马达单元的上部的功率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已知有在搭载于车辆的马达单元的上部连结功率控制单元而成的结构。
在功率控制单元中内装有功率模块,该功率模块具备将马达驱动、再生的逆变器、升压转换器等的功能。
在马达单元与功率控制单元之间设置有将马达单元侧的三相的供电通路与功率模块侧的三相的供电通路连接的供电连接模块(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16-139540号)。
这种供电连接模块具有将马达单元侧的各相的供电通路(以下,称为“外部供电通路”。
)与功率模块侧的对应的相的供电通路(以下,称为“内部供电通路”。
)连接的母线等连接导体、以及抱持该连接导体的树脂制的导体外壳。
导体外壳例如固定于马达单元侧,在将功率控制单元安装于马达单元时,导体外壳的一部分通过功率控制单元的下壳体的贯通孔而配置于下壳体的内部。
被导体外壳抱持的连接导体的端部在下壳体的内部与内部供电通路连接。
另外,在采用上述的供电连接模块的功率控制单元中,为了在将功率控制单元组装于马达单元的上部后,将连接导体的上部侧的连接固定部通过紧固连结构件而与内部供电通路连接,而在下壳体的侧壁形成有作业用的开口部。
在将连接导体通过紧固连结构件而与内部供电通路连接的情况、在维护时将紧固连结构件取下的情况下,为了操作紧固连结构件工具通过开口部而插入下壳体内。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在通常时被能够拆装的盖构件封闭。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功率控制单元中,包含连接导体的供电连接模块的端部配置于将支承块的下方覆盖的下壳体内。
因此,在将连接导体的上部侧的连接固定部通过紧固连结构件而与内部供电通路连接、或者将紧固连结构件取下时等,操作用工具易于与马达单元侧的安装件等周围的构件发生干涉,从而作业性差成为课题。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功率控制单元中,紧固连结构件、连接固定部的位置是功率控制单元的下方位置,因此在维护作业时等难以将它们直接目视确认,关于这方面也希望改善。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方案提供能够实现连接导体相对于内部供电通路的拆装作业性的提升的功率控制单元。
本技术的功率控制单元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以下的结构。
(1)本技术的功率控制单元配置于马达单元的上部,所述功率控制单元与马达单元之间供电通路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单元具备:功率模块;支承块,其配置于所述功率模块的下方并支承该功率模块;上壳体,其安装于所述支承块并将所述功率模块的上方覆盖;以及连接导体,其将所述功率模块侧的内部供电通路与所述马达单元侧的外部供电通路连接,所述连接导体将所述支承块上下贯通,且所述连接导体的向所述支承块的上方突出的连接固定部通过紧固连结构件而与所述内部供电通路连接,在所述上壳体的上壁设置有朝向该上壁的侧端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壁,在所述倾斜壁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导体的所述连接固定部面对的开口部。
在本结构的功率控制单元中,连接导体贯通支承块而配置于上壳体的内部,并且在上壳体的上壁的倾斜壁部分设置有与连接导体的连接固定部面对的开口部。
因此,能够不与马达单元的周围区域的安装件部等其他部件发生干涉,而容易地进行紧固连结构件的拧入、取下等作业。
尤其是,在本功率控制单元中,开口部设置于倾斜壁部分,因此能够不牺牲操作用工具的操作处理性,而在作业时通过开口部容易地并且可靠地视觉辨识紧固连结构件、连接固定部的位置。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开口部形成为在与所述倾斜壁正交的主视观察下能够视觉辨识所述紧固连结构件或所述连接固定部的形状及尺寸。
在该情况下,作业者通过从与倾斜壁正交的正面窥视开口部,能够可靠地目视确认紧固连结构件、连接固定部。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上壁的侧端部相连设置有向所述支承块的方向延伸的侧壁,在由所述上壁与所述侧壁构成的具有大致直角的截面形状的侧边的一部分形成有将所述倾斜壁作为底壁的凹部。
在该情况下,在上壳体的具有大致直角的截面形状的侧边的一部分设置有凹部,该凹部的底壁设为倾斜壁。
因此,能够在上壳体形成用于设置开口部的倾斜壁,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上壳体的容积。
(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导体的比连接固定部靠下方的区域在将所述支承块上下贯通的贯通孔的上部被绝缘罩构件覆盖,所述绝缘罩构件将该贯通孔与所述连接导体之间的间隙缩窄。
在该情况下,在进行紧固连结构件的拧入、取下作业时,即使紧固连结构件向贯通孔方向落下,由于贯通孔与连接导体之间的间隙通过绝缘罩构件而缩窄,因此也能够防止紧固连结构件向支承块的下方进一步落下。
因此,由于上述情况也能够提高连接导体的拆装作业性。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上壳体的上部的绕过所述倾斜壁的位置配置与该上壳体的内部的电路连接的高压线缆。
在该情况下,在通过开口部进行连接导体的拆装作业的情况下,能够避免高压线缆成为作业部的目视、作业的妨碍。
根据本技术的方案,连接导体贯通支承块而配置于上壳体的内部,在上壳体的上壁的倾斜壁部分设置有与连接导体的连接固定部面对的开口部。
因此,能够目视确认紧固连结构件、连接固定部的位置,并且能够容易地通过操作用工具来进行连接导体的拆装作业。
因此,根据本技术的方案,能够使连接导体相对于内部供电通路的拆装作业性提升。
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设备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与图1的II向视相当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功率控制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上部的侧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供电连接模块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供电连接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功率控制单元的沿着图3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功率控制单元的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水套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功率控制单元的发动机室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部分附图中标注有指向车辆的前方的箭头FR、指向车辆的上方的箭头UP、以及指向车辆的左侧方的箭头LH。
图1是从上方观察车辆的发动机室1而得到的图,图2是与图1的II向视相当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在车辆的发动机室1内搭载有车辆驱动用的发动机2与马达单元3。
马达单元3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而进行车辆的驱动和再生发电。
马达单元3与发动机2的侧部一体地结合。
在马达单元3的上部连结有功率控制单元4,该功率控制单元4将未图示的高压蓄电池的电力变换为交流而向马达单元3输出,反过来将由马达单元3再生发电的电力向高压蓄电池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附图标记5是将未图示的高压蓄电池与功率控制单元4连接的高压线缆,附图标记6是散热器,附图标记7是将外部气体过滤而导入发动机2的空气滤清器。
图3是从车辆的左侧方观察功率控制单元4而得到的图。
功率控制单元4具备:功率模块10,其具备逆变器、升压转换器等的功能;水套11,其位于功率模块10的下方并支承功率模块10;上壳体12,其安装于水套11的上表面侧并将功率模块10的上方和周围覆盖;以及下壳体13,其安装于水套11的下表面侧,并将配置于水套11的下方的未图示的电抗器等覆盖。
功率模块10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接收控制信号,将高压蓄电池的直流电流变换为三相的交流电流而向马达单元3的马达主体部输出,并在再生发电时,将由马达主体部发出的三相的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而向高压蓄电池输出。
功率模块10与马达单元3之间通过两个供电连接模块14(供电连接部)而电连接。
两个供电连接模块14是马达驱动用的供电连接模块和再生用的供电连接模块。
两个供电连接模块14设为相同的结构。
两个供电连接模块14沿车辆前后方向分离地安装于马达单元3的马达块3a(固定块)的上部。
各供电连接模块14能够拆装地安装于马达块3a的上部。
水套11由导热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通过在内部循环冷却水而冷却搭载设备。
在水套11设置有冷却水的导入口11i和排出口11o(参照图9。
)。
导入口11i和排出口11o与未图示的冷却水的循环回路连接。
另外,在水套11的上表面侧借助模块保持构件17而安装有功率模块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保持构件17和水套11构成了在功率模块10的下方侧支承功率模块10的支承块。
上壳体12的主要部分由铝合金、耐热性的树脂等一体地形成。
上壳体12主要具有将功率模块10的上方覆盖的上壁12u、从上壁12u的前后和左右的各端部向水套11方向弯折地延伸的侧壁12s、以及从侧壁12s的下端朝向外侧伸出的周缘凸缘1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