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盛唐边塞诗

合集下载

描写边塞风光的盛唐边塞诗

描写边塞风光的盛唐边塞诗

描写边塞风光的盛唐边塞诗
描写边塞风光的盛唐边塞诗有: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出塞二首》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边塞诗鉴赏优质课件(24张ppt)

边塞诗鉴赏优质课件(24张ppt)
么——如何写——为什么写) • 前两句,比喻,写出了景物的寒气逼人,
渲染出了内心的愁惨悲凉,也使诗人格外强烈 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为后文生发 出思乡的情愫作了铺垫。
• 三、四句写声,视听结合,“一夜”、“ 尽望”又道出了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讨论课后作业第一大题
• (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一句中“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 用,这样写除隐含曲名外,还有什么作用?此 句诗包含了哪种修手法?
• 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飞散,一夜 之中色香洒满关山。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 “梅花落”同时也是通感,战士由听曲而想 到“梅花落”的场景。胡地是没有梅花的,那 是中原故乡的场 景。句中也含有思乡的情调。
• • 前两句的的孤寂壮阔之景,奠定基调、烘
托氛围,更衬托了戍边将士伟大悲壮的精 神。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精编优质 课PPT边 塞诗鉴 赏 课 件(24 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讨论:请你任选角度为同桌鉴赏这首诗?(写什
• 边塞诗:以描写边疆风光和将士人民生活为题 材的诗歌。
• 初唐: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建 功立业)
• 盛唐: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 。(虽死不悔)
• 晚唐:陈绹: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 人。(哀怨)

唐朝的边塞诗讲课课件

唐朝的边塞诗讲课课件

2012
汉魏六朝 发端
隋朝 兴盛
唐朝 黄金时代
为什么唐朝会成为边塞诗派发展的黄金时代
1.唐代国力强盛,不断拓展疆域,许多热血青年 投身在外立志报国,成为文学中的重要题材。
2.统治者推行征戍作为士人晋身仕途的政策,文 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3.塞外风光迥异,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 野,大大刺激了文人写诗的灵感。

——《关山月》李白

塞 诗
战事武器类
派 金鼓、旌旗、烽火、长烟、戈矛剑戟…… 的

军 人 物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塞下曲》李白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从军行》杨炯
边塞ຫໍສະໝຸດ 诗 派人物乐器类单的于、将军、征夫、戍卒、羌笛、琵琶、胡琴、芦管……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塞下曲》卢纶
人 物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


风光气象类
黄诗派沙、大漠、长河、胡马、蓬草、长风、飞雪……
的 领 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派 的
高适
《蓟中作》 《别董大》

军 人 物
世称岑嘉州。 代表作品:“两歌一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盛唐边塞诗的创作

盛唐边塞诗的创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王昌龄)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 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陆游)
4、边塞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一、盛唐边塞诗盛行的原因
一、唐代国势的强盛,民族自信心的提高, 引起诗人们对边塞生活的新鲜感,鼓舞他 们从军、出使或漫游塞上,亲身体验到战 争生活和边塞风光,开阔了视野,锤炼了 诗风。 二、从军出塞还是当时知识分子进身的一 条重要途径,为诗人体验边塞生活提供了 机会。
1、自然环境恶劣
3、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敌,只顾贪图享乐,
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3、三读诗歌,体会情感 诗歌中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并 划出每种情感分别对应的诗句。
(1)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 (2)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对 边将的讥讽嘲弄。 (3)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 家庭的深切同情。
4、深入鉴赏 整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结合 诗句加以分析。 对比:
将帅 帐下犹歌舞 恩遇轻敌 战士 军前半死生 力尽关山 李将军 骁勇善战 足智多谋 身先士卒
本诗的将军 恃勇轻敌 好大喜功 远离前线 景物烘托: 山川萧条极边土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二)高适诗歌内容分析
首先,高适的边塞诗不停留于描写塞上风光, 而是着力表现战士们英勇杀敌的行为和爱国精 神。如:《塞下曲》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十一名中国西汉名臣的总称, 后世简称麟阁。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 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 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 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 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 最。

【高中语文】边塞战争诗四首ppt5

【高中语文】边塞战争诗四首ppt5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 水热 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 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 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 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 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 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 如同被煎煮一样。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问侠骨香。”
王维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 婆雪处城。 ”
杜甫
边塞诗的发展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 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边塞的各种生活情景, 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 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 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 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
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 成就。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长安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 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 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 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 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 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 同。 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其 中有的诗写出了战士爱国的壮志豪情:

04第四讲 诗歌创作的顶峰——唐诗(上)

04第四讲  诗歌创作的顶峰——唐诗(上)
第四讲 诗歌创作的顶峰 ——唐诗(上)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政治开明:士族衰落;科举制;言论自由 2、经济繁荣:均田减税;幅员广大;交通发达;
贸易频繁;城邦兴起。 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 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 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3、文化兼容:华夷如一;积极进取;羁旅游幕 4、思想自由:三教(儒释道)融合;唐诗新品 质;创制文体。
2、初唐四杰:

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 于五律)。
才高位卑,仕途蹇滞;反对纤巧绮靡,自觉变革 文风,提倡刚健骨气;诗风壮大,慷慨悲凉。 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 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骆宾王《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陈子昂:
A、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汉乐府“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的创作精神;杜甫首创“即事名 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新乐府用新题 目写时事。 B、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以杜甫为发蒙,元 结、顾况为先驱,张籍、王建、李绅为开始, 到元(稹 )白(居易)形成高潮。
(四)晚唐(末世灵光):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争斗、藩镇益强、 矛盾尖锐。终至爆发黄巢起义。 晚唐前期有“小李杜”的诗歌为代表,无论 写忧国忧民,或写爱情生活,都有感伤情调。 晚唐后期两种倾向:元白遗风:皮日休、聂 夷中、杜荀鹤,另有陆龟蒙、罗隐、曹邺、 于贲等人;华艳诗风:温庭筠、韦庄、司空 图、段成式、李群玉、韩偓等。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 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 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边塞诗鉴赏边塞征战边塞战争诗课堂PPT

边塞诗鉴赏边塞征战边塞战争诗课堂PPT
之涣、王翰等。主张:
1.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讴歌边塞将士从军边塞、杀敌报国、保卫边陲 的意志和战斗精神;(奋勇杀敌、忠勇敢战、) 3.抒发将士渴望建功立业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4.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5.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对 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无奈、愤慨。
把立功塞外也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
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
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
了写诗的灵感。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
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1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
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 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qí)、崔颢(hào)、王
11
四、边塞诗常见意境特点
残破荒凉,沧桑 悲怆, 肃杀凄凉、苍凉
塞上风光二
塞上风光一
雄浑寥廓,雄奇壮丽,
寂寥落寞、奇丽、奇
寒、辽阔、壮阔、广
阔、辽阔、壮阔
12
五、边塞的内容与情感
(一)戍边将士生活作战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 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以此反 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
主旋律:爱国主义。
22
Hale Waihona Puke 六、边塞诗常见的语言风格豪迈旷达,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 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苍凉,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 傍交河” 。
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盛唐的边塞诗

盛唐的边塞诗

盛唐的边塞诗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中,边塞诗写得尤其好。

读过边塞诗的人都知道:每当士兵们出征时,他们都要大声喊出心中的愿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不破楼兰终不还”等等。

这些诗句可以说是气势磅礴,令人心潮澎湃。

这就是伟大的唐朝边塞诗。

李白是诗仙,他与同是诗仙的杜甫相比,多了几分豪放与乐观。

李白生活的年代正值唐朝的极盛之世,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相当透彻,又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因此,他将其豪情挥洒笔端,把自己的快意感受融入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奔放豪迈的英雄形象。

因此,李白的边塞诗都带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这样的景象在现实中很难见到,但在诗里却十分常见。

诗仙把一切现实中的艰苦都视为过眼烟云,化成一阵阵狂风吹进壮丽的诗篇中,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征人们的勇敢无畏和乐观豪爽。

岑参的边塞诗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最为有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全诗仅四句,却用梨花这种常见而又纯洁无暇的植物来比喻洁白无瑕的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诗仙还善于运用典故,使得这首诗平添了几分诙谐幽默,读起来也更加富有趣味。

你知道吗?不止是李白和岑参,还有一位著名的[gPARAGRAPH3],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如《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高适的边塞诗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燕歌行》了:“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前两句气势磅礴,在气势上足以压倒后面三句。

第三句虽然描写了战争,却没有沾染上一丝血腥味,这正是高适的功力所在。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将士们思念家乡、久战沙场、盼望班师的真挚感情。

“杀马登坛”本来是古代的礼仪,在战场上祭祀,也是要战胜的象征,但这里却充满了悲凉的意境,这些戍边将士为了报效国家而牺牲自己,值得我们敬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四讲 盛唐边塞诗  盛唐(713—765) ,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唐诗达到空前繁荣的高度。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 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 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 一、边塞诗的概念与历史  边塞诗,是指直接或间接描写我国古代边地风光、边塞生活的诗歌。  边塞诗与军旅诗、咏史诗、咏怀诗、爱国诗、赠别诗、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关系密切。

二、盛唐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之一,凡较有声誉的诗人,莫不涉笔;  边塞诗是“盛唐之音”的标志之一,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  盛唐边塞诗空前绝后的成功,被视为盛唐诗歌高潮的重要标志。  1. 国家强盛,边功卓著。

李白《塞下曲》: 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 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2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辽阔万里的疆域,是盛唐彰显实力的最佳场所。盛唐边塞诗的雄豪风貌,正是强大帝国的综合国力和“盛唐气象”的真实展现。

2.盛唐文人的阳刚气质和尚武精神。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盛唐诗人共同的重武轻文的价值取向和选择,是盛唐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 3. 朝廷鼓励边功的国策。  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岑参《感旧赋》:圣主赏勋业,边城最光辉。 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

朝廷鼓励边功的政策,激发诗人关心边事,赴边从军的热情,为诗歌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 3

4.民族和同、中西文化交流活跃。 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为诗人直接和间接地吸取边塞生活养料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盛唐边塞诗昂扬积极的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 英雄主义 乐观主义 浪漫主义 人道主义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崔颢《赠王威古》: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誓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王维《少年行(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4

1.盛唐边塞诗通过描写边疆艰苦的生活、边塞残酷的战争,抒写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 跃马疆场、建功立业的壮志; 积极报国、无惧牺牲的勇气; 一往无前、克敌必胜的气魄; 彪炳青史、流芳百世的自信。

王瀚《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林庚《唐诗综论》: 如果“没有生活中无往不在的朝气,所谓边塞风光也早就被那荒凉单调的风沙所淹没。”

2. 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义的精神。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境深远,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 5

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强烈的现实感和深远的历史感,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3.盛唐边塞诗通过抒写征人思归,思妇念远的幽怨之情;批判朝廷穷兵黩武的政策;谴责不恤士兵、指挥无能的将领等,表现了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

4. 盛唐边塞诗描写边塞苍茫辽远、奇异瑰丽的景色和异域的风土人情,壮景奇情,展现了典型的“盛唐气象”。

5.盛唐边塞诗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情调激昂,有豪放、粗犷、刚健、悲壮的总体艺术风格,体现了一种崇高之感和阳刚之美的美学风貌。

四、盛唐边塞诗名家 (一)雄浑悲壮的高适边塞诗  高适于开元十八年至二十一年(730— 733)间,北上蓟门,从军燕地。天宝十二载(752),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 高适是盛唐由边功求进取的普遍风尚中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从军边塞而终获成功的唯一盛唐诗人。 《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6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颻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描绘了盛唐边塞生活的全景图:  东北战事的紧张;  塞外风光的荒凉;  守边战斗的艰苦;  将士苦乐的不均;  征夫思妇的相思;  战士爱国的精神。

《燕歌行》包含了唐人边塞诗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 热情赞扬战士英勇报国的精神;  强烈谴责边将奢靡腐败;  深切同情蒙受战争痛苦的人民;  讥讽边将用非其人。  总之,《燕歌行》是盛唐最具思想深度和概括力度的边塞诗。

《燕歌行》体现了雄浑悲壮的艺术风格:  描写了塞外辽远荒凉的风物景观;  渲染边地的紧张艰苦的战斗气氛;  善于使用对比手法表情达意;  运律入古,四句一转,声韵铿锵;  对仗整齐又有跳跃奔放的气势。

 高适边塞诗既有抒发建功边塞的宏大抱负和慷慨豪情;  以写实的方式,对边塞生活、军事场面作广泛记录;  具有豪迈雄壮的情感基调与沉实浑厚的艺术风格。 7

(二)奇情壮采的岑参边塞诗  岑参存诗400余首,边塞题材诗歌近80首。是最杰出的盛唐边塞诗人。

1.岑参是盛唐最年轻的著名诗人。 2.岑参是边塞生活最长,涉足的边塞地域最远,边塞生活最为丰富的盛唐诗人。  天宝八载(749)首次出塞,赴龟兹(今新疆库车)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两年,任幕府掌书记。  天宝十三载(754)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府幕约三年,任节度使判官。

3.岑参的边塞诗最多、最真实丰富。 4.岑参的边塞诗最有时代精神,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 积极进取的热情  建功疆场的信心  英雄主义的色彩  浪漫主义的气息

5.岑参的边塞诗最有西北异域的情调。  真实再现西域的地理环境与自然风光;  生动展现西域的社会习尚和风俗民情。  岑参笔下描绘了过去边塞诗中所未曾描写过的奇物景观:奇热酷寒,卷石狂风,茫茫戈壁、漠漠雪原,乃至热海火山等等, 给边塞诗开拓了新奇的境界。  西部极度苍茫壮阔的自然环境与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相融通,形成了岑诗昂扬奋发的感情基调,成为“盛唐之音”最充分饱满的体现。

6.“好奇”个性与奇异西域风光结合形成奇丽的诗风。 殷璠《河岳英灵集》: 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翁方纲《石洲诗话》: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愈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