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三篇-word范文模板 (4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三篇

篇一: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

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

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

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

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

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

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

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

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

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

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

育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工作还存在有一个明显的差异。

那就是儿童并不寻求获利或是帮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层面,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一句

话就好像暗示了儿童是懒惰的,没有主动能力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

对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拥有一种趋动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趋动力。成年

人总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动,这种目的要求他奋发努力和艰苦牺牲。是的,儿童时期的活跃,或者说“调皮”都是发源于内心的,这是儿童“工作”

的动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

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

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

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

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

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每天学习物理学的我,突然有一种想去研究儿童教

育的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

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

方向发展。

篇二:《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

得这本书真的很深奥,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研究。虽然我还未能做到完全理解,但是书中有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蒙台梭利在书中讲述了成人是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

的根本原因。

成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

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

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

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

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

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

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

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

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戴全部由父母代劳。

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就好像他们是儿童的造物主。成人认为他们自己永远正确,儿童要以他们为榜样,所有儿童的行为与自己相左的都是错误的。这种态

度在潜意识上抹杀了儿童的个性,而成人却还自以为热心。成人无法理解儿童

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

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究开始慢慢消失。

作为成人的我们被控告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儿童的精神”。与儿

童相比,成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照顾和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