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云工程监测新技术
北斗位置服务在交通领域应用技术研究

第33卷第S1期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Vol.33No.S1 2020年12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Dec.2020北斗位置服务在交通领域应用技术研究汪威,陈林,朱松苗(苏州市高新北斗导航平台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63)摘要:以北斗位置服务应用为核心,介绍了基于北斗位置服务的系统组成及架构,以及北斗位置服务与新技术相结合在“公交优先通行”中的应用,探讨了其核心关键技术及其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性。
该系统可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授时等服务,有效推动北斗产业发展。
关键词:交通;5G;大数据;北斗;位置服务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270(2020)S1-0055-05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家重要战略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石[1]。
创建现代文明城市、绿色城市,交通管理要先行。
虽然交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仍是世界交通大国而非世界交通强国。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堵塞这一“城市病”变得越来越严重[2],如何优化道路运输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行业对车辆的监管是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明显,加之先前一些技术不成熟,使得城市交通管理理念仍停留在形式阶段,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改变现行交通落后的局面,使传统交通方式向现代交通转型升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由交通大国走向交通强国的关键所在。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基于北斗导航系统、5G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位置服务公交信息化管理系统,公交管理部门可依据该系统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公交行驶的管制措施政策,及时优化公交车辆通行措施,拥堵时能够及时疏通交通。
1北斗应用现状分析1.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的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 并列成为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北斗在星座设计中采用了GEO/IG-SO/MEO三类不同的卫星星座,北斗系统集导航通讯与定位于一体,可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在定位方面克服了GPS在一些城市遮挡区、林荫道等区域信号易受干扰的影响。
北斗行业应用公司名单

北斗物流配送位置服务平台
渔捞管理系统
022
北京盈想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斗车辆动态监控系统
汽车兵训练北斗动态监控系统
023
北斗星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斗海洋渔业应用
北斗陆地行业车辆监控应用
北斗气象应用
船舶安全保障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应用
024
中航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卫星导航接收/短报文装置(北斗信标模块)
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监管平台
北斗城管执法指挥调度平台
驴友伴侣位置服务平台
北斗短报文服务管理平台
海洋渔业(航运)北斗调度管理平台
056
北京星地恒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系统的核应急指挥监控系统
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示范工程
057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在测量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中的应用
地基增强系统
北斗在驴友救援上的应用
052
北京北科天绘科技有限公司
北斗系统在国产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应用
05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所
监狱与看押机构人员与设备定位安防系统
车辆监控管理系统
应急救援管理系统
智慧旅游管理系统
艾信特殊人群管理系统
北斗通航服务管理系统
行业授时
054
华安星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福建省海洋渔业监控管理系统
出租车智能管理应用
“智慧港航”示范项目
计价器远程在线检测项目
028
成都天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旅游景区北斗/海事双星小基站热点网络平台应用
029
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
测量型北斗差分系统
030
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
北斗综合信息服务技术应用思考

2019年12月35北斗综合信息服务技术应用思考◎◎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陈明剑2019年11月15日,在长沙举办的第十九期钱学森论坛上,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陈明剑教授作了题为《北斗综合信息服务技术应用思考》的主题报告,深入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信息服务、产业化应用及发展趋势。
本文由《网信军民融合》杂志根据现场演讲整理。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大空间基础的支撑,是国防安全的重要支撑,也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点。
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受到高度关注。
全球主要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如下: 美国的GPS 在轨卫星有35颗,健康卫星31颗。
GPS 已经提出了三代,2018年12月23日,SPACE 公司使用“猎鹰”发射首颗三代卫星GPS Ⅲ,共发射32颗卫星,具备高速上行/下行通信机制,精度号称达到0.3m,抗干扰能力提高8倍,延续到2025年。
该卫星远远提高了GPS 的精度、性能和指标。
俄罗斯一直在发展自己的格洛纳斯系统。
2019年5月27日,GLONASS-M卫星发射,目前在轨26颗,预计2034年前发射46颗卫星。
2025年,GLONASS-M 卫星将退役,2030年全部使用GLONASS-K2卫星(9个信号,10年寿命)。
目前在轨26颗卫星,全球服务覆盖率达99.99%。
欧盟方面一直在发展伽利略系统,共有26颗在轨卫星,22颗处于运行状态,2颗进行飞行试验,2颗无法使用,预计2020年发射完毕30颗。
2019年7月11日开始,伽利略系统导航和计时服务中断,2019年8月18日恢复正常。
服务中断的原因最初考虑可能是导航对抗的影响,后来发现是下面地基、地面运控出现了问题。
这也敲响了警钟,在对卫星导航系统研究以及应用过程中,陈明剑教授地面系统是很重要的,其实质是对数据的分析研究。
我国的北斗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已发射49颗,有39颗卫星提供服务,已超30个国家实际使用北斗系统。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水库工程测量的关键技巧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水库工程测量的关键技巧水库工程是人们在有效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手段。
而进行水库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精准的测量技术。
测绘技术在水库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进行水面的测量、水位的监测以及水库周围土地的勘测等工作。
以下是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水库工程测量的关键技巧。
一、准确定位水库位置准确地确定水库位置是进行水库工程测量的基础。
通常,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进行测量,主要有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两种选项。
在确定水库位置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接收机和天线,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此外,安装接收机时需要考虑建筑物、树木等遮挡因素,选择合适的观测点,确保信号接收无障碍。
二、水面测量技巧水面测量是水库工程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传统的水面测量方法包括简单测深和航测测深。
然而,这些方法通常工作量大、周期长且精度较低。
现代测绘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水面的测量任务。
使用卫星测高技术进行水面测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卫星激光测高仪可以通过测量激光束在水面上的反射,得到水面高程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水面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同时,利用卫星激光测高仪还可以对水库周围的地质构造进行测量,为工程的修建提供基础数据。
三、水位监测技巧水位的实时监测对于水库的运行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水位监测仪器通常有水位计、激光测距仪和压力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可以通过测量水位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掌握水库水位的变化趋势。
同时,现代水位监测仪器还能将实时数据传送到水库管理中心,为决策提供参考。
水位监测技巧包括仪器的选择、位置的确定以及数据的处理。
在选择仪器时,需要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和稳定性。
仪器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较为平稳、无干扰的地方,避免压力传感器受到外力的影响。
另外,在处理水位监测数据时,需要进行数据校正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四、水库周围土地勘测技巧水库周围土地的勘测对于水库工程的规划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测绘技术可以通过航空摄影、三维激光雷达等手段进行水库周围土地的勘测。
北斗交通领域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北斗交通领域政策分析1.专项政策2012年12月3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3年1月1日起,各示范省份(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湖南、贵州、宁夏、陕西、天津)在用的“两客一危”车辆(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需要更新车载终端的,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所有新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
2014年1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提出“两客一危”车辆在出厂前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在出厂前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
该办法于2016年4月进行修订。
2016年12月29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在行业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交通运输各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应用标准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定位导航服务能力和业务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北斗系统国际化取得显著成果,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导航、通信、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体系基本成型。
2017年11月22日,交通运输部会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组织编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专项规划(公开版)》,提出加强行业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行业应用发展环境、全面拓展行业应用领域、积极鼓励行业应用创新、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应用、开展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等六项主要任务;开展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沿海北斗卫星导航差分基准站升级改造工程、交通运输北斗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信息资源中心工程、交通运输行业卫星导航基准站数据处理分级保护系统工程、基于北斗中轨卫星的全球搜救系统工程、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工程民用应用验证系统工程等行业应用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开展交通运输单北斗系统应用示范工程、基于北斗的国际道路运输服务信息系统工程、基于北斗的内河船舶航行运输服务监管示范工程、基于北斗的通用航空应用示范系统工程、基于北斗的铁路网和列车统一授时与调度指挥系统工程、全球海上航运示范工程等行业应用示范工程。
北斗服务全球的新时空时代到来了

北斗服务全球的新时空时代到来了
文/本刊特邀记者徐红
“
“18颗!现在能搜到18颗北斗卫星!”近日,手 机搜星软件渐渐热起来,居住在北京的李琳为此特 意买了新手机。“每一次搜星,看着屏幕上那一面 面代表中国北斗的小红旗图标,就有种莫名的兴 奋。”她说,期盼着每天能收到更多的北斗卫星 (信号)。
他不服气,要求重判。像这类由于时间不统一而引起的 纠纷事例,当时在英国时有发生。一直到1880年,英国 国会才决定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全国统一标准时间。同 样,19世纪美国纽约市的布法罗火车站就有3种时钟,一 种是布法罗的当地时间,一种是纽约市的时间,还有一 种是俄亥俄哥伦布市的时间,由于定时上的混乱,结果 造成了许多麻烦。
自力更生自主可控 夜看北斗知南北。古时候,北斗是人们感知时空的
基本参考。北斗人不仅将卫星导航系统定名为“北 斗”,还将北斗比喻成“太空中的灯塔”,这颗闪耀寰 宇的卫星,守护着国家安全,为人们指引航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 由400余家单位共同参建、30余万人齐心协力铸就的国之 重器,北斗人称作“五个千万工程”:是汇聚“千军万 马”的集体努力,是历经“千难万险”的锻造锤炼,是 凝聚“千辛万苦”的结晶成果,是服务“千家万户”的 公共产品,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历史贡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杨 元喜原本是一位学大地测量的“测绘院士”,加入到北 斗系统工程后,他绝大多数时间都给了北斗。2018年 底,在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即将建设完成,并向全球提供 服务前夕,记者就曾见过他一面,当时也就聊了不到5分 钟。本想着系统开通了,过年可以轻松一些,没想到加 了个“更”字。用他自己的话说,“你想象不出我的工 作量,根本干不完。”北斗建设已经是千头万绪,建设 完北斗系统,并不是万事大吉,保持稳定运行、可靠服 务仍然存在挑战;此外,建成北斗系统也不是中国时空 体系建设的终点站,下一代更加泛在、更加智能的定位 导航授时(PNT)体系仍然是十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坚 守中国时空基础设施建设事业,无怨无悔,让中国时空 基准服务体系惠及国家建设、惠及普通大众、惠及世界 人民是北斗人心中唯有的执念。
河南天空地遥感智能监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6 信息化测绘河南强力推进卫星系统建设提升高分遥感卫星应用保障能力河南天空地遥感智能监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周强 郭纬航 何辉 杨扬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自然资源系统要强力推进卫星系统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国土、智慧林业,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支撑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计划》明确,在卫星系统建设方面,加强高分遥感卫星应用保障能力建设,建成多源卫星数据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推进北斗二代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网向北斗三代升级改造,融合现有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网资源。
开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文旅等领域应用。
实施北斗智能时空数字产业基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公共平台等项目,建成全天候、高精度、高并发、大容载服务系统。
在打造智慧国土方面,《计划》指出,全面建成自然资源数据资源池,打造国土基础信息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有序推进建立以地下资源层、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和管理层为基础的立体时空模◎ 刘立新 行海燕近日,河南省天空地遥感智能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成立。
河南省地矿局测绘地理信息院联合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实施的河南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2020年4月经自然资源部批准投入使用。
河南省天空地遥感智能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
该中心拥有科研人员40余人。
据介绍,河南省天空地遥感智能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全省卫星数据资源,服务自然资源的监控监管;融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北斗导航定位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多种新型信息技术,打造集数据处理、加工、分发为一体的天空地遥感智能监测平台。
目前,该中心已经建成了矿山实景三维平台、矿业权信息公示成果管理平台、自然资源监测智能遥感监测平台三个应用平台,并相继开展了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大别山-桐柏山山水林田湖草、黄河流域(河南段)、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卫星遥感解译的底图制作等多个项目。
北斗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文件解读

北斗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文件解读1、国发政策法规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6〕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国发〔2012〕28号《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2013 国发《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办发〔2013〕9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2、部委政策法规文件《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是否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1〕514号《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3]895号)《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交通部2013年21号《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发改地区[2014]1654号《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2014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解读1、国发文件相关摘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6〕6号摘要:《纲要》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