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毫米级精度变形监测算法与实现
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场景解析

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场景解析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定位导航卫星系统,它以独立自主的方式为我国全域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导航。
本文将对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由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约30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
其中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主要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时间服务和广播信息,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主要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服务,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主要为地区提供服务。
北斗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卫星和接收机之间的信号传输和测距定位技术。
卫星发射的信号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机,接收机通过收集卫星信号和解算数据,计算出自身的位置以及时间信息。
北斗导航系统还借助了差分定位技术以提高准确性,该技术通过在不同位置安装测量设备,将多个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比较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场景1.汽车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可以为汽车导航系统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和路线规划,使驾驶者能够更好地规划出行路线,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增强行车安全。
2.物流运输北斗导航系统可以为物流运输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定位,确保运输物品的追踪和监控,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3.灾难救援北斗导航系统可以为灾区进入作战部队和救援队伍提供精确定位,提高抢险救援的效率和准确度。
4.渔业和农业北斗导航系统可以为渔民和农民提供精准的气象预测和天气信息,帮助他们规划农业和渔业生产活动,提高产量和效益。
5.军事领域北斗导航系统可以为军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敌情信息的追踪,为战争胜利提供重要保障。
三、结语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定位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北斗导航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解算算法的研究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解算算法研究摘要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由于能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实时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目前,我国北斗一代系统已应用多年并在过去发挥着巨大作用,北斗二代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了该系统的定位解算算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仿真分析。
本文对现有的四大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特点、定位原理进行了分析的同时,对各系统运行中使用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该标准是为下文算法建模仿真提供了统一标准。
然后本文在推导和分析北斗系统使用的伪距定位方法基础上,同时给出了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的定位方法的数学模型。
之后本文针对卫星误差的产生的不同来源,分别对各个误差源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以上的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的最后给出北斗卫星定位解算算法详尽的推导过程,并针对相应算法进行仿真分析。
其中涉及到的算法有最小二乘解算算法和卡尔曼滤波法。
在对算法的推导过程中,本文系统的分析了代表卫星定位精度的精度因子,由分析可知其值越小定位越准确。
基于对精度因子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分布的快速选星的方法。
最后使用Matlab仿真工具对算法仿真分析,并证明其可行性。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选星;GDOP- I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Research of Positioning Solution Algorithm forCOMPASS Navigation SystemAbstract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technology is able to provide all-weather, high-precision, real-time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sevice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and civilian fields.At present, our own BEIDOU generation system has been application for years and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ast .COMPASS system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In this context,this paper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satellite positioning solution algorithm and simulation anlysis to the algorithm.In this paper,it analysis the composition,the charactersitics and the positioning principle of the existing four global navigation.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ime system and the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system with operation system.The standard provide a unified standard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Then this paper has the pseudo-distance positioning priciple to anlysis derivation for the Beidou system.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seudo-range position principle, this paper has the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to positioning method to Beidou system and COMPAS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the satellite error,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feneration mechanis and povide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anlysis, this paper has detailed derivation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to the algorithms of Beidou satellite posioning solution, including least square and the Kalman fiter.In this process, the paper has detailde the detailed derivation to GDOP. It is proved that the smaller GDOP value and the higher accuacy. Based on the derivation to GDOP, this paper provide the method for rapid satellite selection. And it analysis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 and prove its feasibity.Keywords Compass Navigation System, Least Squares, Kalman filter, Satellite Selection, GDOP- II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1.3 主要研究内容 (5)第2章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6)2.1 GPS全球定位系统 (6)2.2 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7)2.3 欧洲的Galileo系统 (7)2.4 中国的北斗系统 (8)2.4.1 北斗一代系统 (8)2.4.2 北斗二代系统 (9)2.4.3 北斗卫星的坐标系统 (10)2.4.4 北斗卫星的时间系统 (10)2.5 本章小结 (11)第3章北斗卫星定位原理及误差分析 (12)3.1 北斗卫星导航原理 (12)3.1.1 伪距的概念 (12)3.1.2 北斗一代的定位原理 (13)3.1.3 北斗二代的定位原理 (13)3.1.4 卫星轨道运动理论 (14)3.2 卫星误差来源及消除技术 (17)3.2.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17)3.2.2 与地面接收设备相关的误差 (19)3.2.3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20)3.3 本章小结 (23)第4章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算法 (24)4.1 基于最小二乘的PVT解算 (24)4.1.1 最小二乘原理 (24)- III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4.1.2 基于最小二乘的PVT解算 (25)4.2 精度因子的分析及选星方案的提出 (28)4.2.1 几何精度因子的定义 (28)4.2.2 精度因子计算的改进方法 (29)4.2.3 北斗卫星选星方法 (31)4.2.4 选星方法的提出 (33)4.3 卡尔曼滤波在PVT的应用 (35)4.3.1 递归最小二乘法 (35)4.3.2 基本的卡尔曼滤波器 (36)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39)4.4.1 基于最小二乘的PVT解算仿真 (39)4.4.2 快速选星方法仿真 (42)4.4.3 卡尔曼滤波仿真 (42)4.5 本章小结 (44)结论 (45)参考文献 (4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课件

目录 CONTENT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场景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卫星导
航系统的比较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景展望
0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 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接 收卫星信号实现定位和导航功能 。
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 施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 行。
加强国际化推广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化推广,提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 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0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 卫星导航系统的比较
GPS系统
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个由美国开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提供了高精 度的定位和时间服务,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
特点
具有自主可控、覆盖范围广、定 位精度高、服务连续稳定等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 域。
系统组成与结构
系统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包括多颗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监测站和注入站 等设施,用户段包括各种类型的北斗终端设备。
系统结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两种定位方式。 有源定位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发送回地面站来实现定位, 无源定位则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解算出位置信息来实现定 位。
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北斗系统在公共安全、交通、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将提高社 会管理效率。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北斗系统将为数字经济提供重要 支撑和驱动力。
探究北斗卫星在测量中的应用

探究北斗卫星在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北斗卫星计划是目前我国政府较为重视的一项工作,我国计划到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共发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从而实现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发射16颗卫星,具备了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北斗卫星定位在国防与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北斗卫星系统与GP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性的研究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多系统的卫星定位不仅增加了可用卫星的数量,同时也提高了定位精度以及定位的可靠性。
关键词:北斗卫星;测量;应用分析前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卫星导航系统。
自2004年起正式运营,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斗在交通、测绘、海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设计指标上看,如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授时、定位精度上已具有接近GPS-II的指标,有望一举打破GPS的垄断地位。
为更好地适合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北斗在公路工程应用上展开研究。
1.对北斗卫星进行系统的介绍与概述1.1北斗卫星系统的组成以及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完成了北斗试验系统的建成,2012年完成对亚太地区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即第一步试验系统;第二步区域导航系统;预计于2020年左右实现第三步全球覆盖的目标。
从组成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由35颗卫星组成(5颗静止轨道卫星、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是系统定位的基础。
地面段包括中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负责数据处理,用户报文生成及传递等,是系统的中枢。
用户段则包括所有北斗及兼容终端,负责捕获卫星信号,解算位置及获取信息。
1.2对北斗卫星系统运行的原理进行介绍北斗系统定位基于三球交会原理。
若空间上存在三个已知点,亦知第四点到该三点的距离,则该点必然位于三个以已知点为球心,已知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交汇点上。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及其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GPS
GPS现代化
COMPASS
网 技络 术
VRS
FKP MAC CBI
ARSNet / VENUS
RTK I TRF
系 发 展
美 国 坐 标
行度我 业国
网高 和精
CORS
省 市 级
1980
I TRF93 I TRF92 I TRF91 I TRF90 I TRF97 I TRF89 I TRF96 I TRF88 I TRF94
6
GNSS基准站网的发展历史
n 国际上GNSS基准站网的发展历史:IGS机构
1987 年 , NGS 建立 了 高精 度 大地参考网:HARN
1990年,IGS的基准站网扩展 至南半球;截止1991年,IGS 的21个 基准站 已覆 盖除南极 洲以外的所有大陆
IGS连续运行GNSS基准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目超过500个)
S035 S023
Y
Z X
(BCS)
W009
ITRF2014水平速度场(Al Z et al. 2016)
武汉白沙洲大桥安变徽形省监水测平速度场 西龙池水库大坝变形监测 18
GNSS变形监测系统
n 以GNSS技术为核心,综合利用卫星重力、InSAR、GBSAR、
SLR等多种监测手段,结合传感器采集的气象、水文等观测资 料,构建了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连续、实 时、高精度的动态三维监测
GNSS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n 隔河岩大坝变形监测系统
Ø1996年,成功地将GPS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于实时大坝变形监测 Ø综合采用了微波、光纤等通讯手段组成了局域网络,实时化,自动化 Ø数据采集到变形分析的处理时间小于10分钟,创造了当时世界上GPS
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设计及其差分定位精度分析

2020.02科学技术创新许多物料厂普遍存在物料成堆存放,货车进出料场采用刷卡有一定监管过程,铲车向货车堆货缺乏监管,造成货车与铲车司机串通对物料厂造成巨大损失,物料厂24小时作业,采用人工监管手段需耗费大量人力,采用定位方式识别记录铲车的位移,可以把控物料的管理。
技术的关键是定位方式,目前市面上通用定位技术有卫星定位,WiFi 定位等,卫星定位应用最普遍,GPS 对民用领域限制,精度仅达到10m 左右,北斗定位系统可达到2.5m 的精度,配合地面基站增强定位,选用北斗可以很好的监测铲车轨迹。
1卫星定位导航原理卫星定位采用无线电测距方式,光速量级很大需要测得时延精确,卫星原子钟误差可达到每2000万光年1秒,但原子钟价格昂贵,一般用户采用石英晶振,但误差比原子钟大1万倍。
定位要指导用户经纬度与时钟,每颗卫星可测一次距离,需同时收到四颗卫星发射信号。
卫星原子钟每日通过地面校准,传播时延收到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1]。
采用单纯卫星定位精度只能到米级,卫星定位收到多种因素影响产生误差,卫星轨道误差的影响对定位精度影响最大。
可采用差分定位技术,在已知精确坐标点建立地面观测基站,通过卫星坐标得到坐标数据,与已知数据插值作修正值发送终端用户,可通过修正值修正自身位置信息,使精度达到亚米级。
铲车轨迹识别系统框架RTK 差分定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RTK 是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技术,可以测得观测站指定坐标系中三维定位结果,最早应用于GPS 高精度定位,在北斗高精度定位中得到快速推广。
基准站将测得载波相位值通过广播发送终端用户,采用动态差分算法求得与基准站相对位置,根据坐标值求得用户瞬时坐标位置,可以通过无线电台进行数据的广播。
RTK 技术的优点是误差可达厘米级,具有超高的作业效率,采用RTK 技术可达到全天候测量,其缺点是受电离层影响,卫星状况限制,基站覆盖范围受到无线通信距离影响。
实际工作中要对使用仪器设备有充分的了解,合理规划作业流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分析摘要: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和普及,定位也将会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比如BP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分析定位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及影响因素,进一步降低动态定位误差,提高动态定位性能。
基于此,本文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北斗;卫星轨道;原子钟;电离层;多路径;差分引言卫星定位在国防建设、森林防火、抗震救灾、海洋渔业、交通、水利等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卫星定位系统中GPS的应用最广,与其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市场占有率与服务体验上还有一定差距。
但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推进项目,北斗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我国摆脱对GPS的过度依赖,消除国家战略安全的潜在威胁。
为了增加科研人员以及普通用户对北斗系统的了解,加快北斗系统的推广,对北斗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北斗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1.1卫星轨道影响卫星轨道参数作为求解方程中的已知量,是求解位置的基础。
卫星轨道信息是包含在卫星历书内的,历书的精度决定了定位的精度,通过对历书的生成与更新的研究,发现历书的精度与摄动力模型有关。
卫星是绕地飞行物,万有引力是其维持在运行轨道面的力学基础,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或者是其他星体、潮汐等引起的引力变化,以及大气阻力与太阳光压的影响,卫星偏离了原定轨道,从而造成导航电文内包含的历书信息与卫星实际轨道不符。
这些摄动力对卫星轨道偏离的影响,需要建立相应的摄动力模型来预报轨道变化,修正历书减小误差。
北斗定位系统采用了三种轨道面,包括中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以及地球同步轨道,需要建立三种摄动力模型用来预测并纠正卫星轨道。
GPS系统只有中轨道卫星,并且摄动力模型已经经过三十多年的完善,北斗卫星观测数据积累不足,且摄动力模型参考GPS模型,摄动力模型与光压模型还不能满足定位精度对摄动力模型的要求,依据北斗系统的三轨道面的摄动力模型仍然是研究的重点。
卫星轨道变动的动力来自于摄动力与发动机,其中摄动力是带来误差的外力。
北斗变形监测基本原理

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 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 空间基础设施。
北斗系统优点
北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抗遮挡能力强。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 成的混合星座,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 多频点导航信号。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 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 具备导航和通信能力。北斗系统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 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 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选择合适的测站,避开易产生多路径的环境
数据处理上
加权,参数法,滤波法,信号分析法
多路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削弱方法
选择合适的测站
避开易产生多路径的环境,在实际选址安装设备时要注意 以下几点:
• 远离大面积的水面。灌木丛、草地能够较好吸收微波信号, 是较理想的设站地址。 • 不宜选择在山谷和盆地中建站。以避免反射信号从天线抑 径板上方进入天线。 • • 避开高层建筑物和较高的树木。 避开高压输电线路。卫星信号是电磁波,高压输电线会对 信号产生影响。
多路径误差是北斗监测中一种重要的误差源,严重影响测量的精度。
多路径效应削弱方法
硬件上
采用抗多路径误差的仪器设备:
• 抗多路径的天线:带抑径板或抑径圈的 天线,极化天线
• 抗多路径的接收机:窄相关技术 MEDLL(Multipath Estimating Delay Lock Loop)等
观测上
电离层、对流层延迟
电离层、对流层延迟
卫星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时 信号的路径会发生折射,传播速 度也会发生变化。
现实
理想
改正方法:
• 在变形监测中通过基准站和监 测站差分消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毫米级精度变形监测算法与实现肖玉钢1, 姜卫平2, 陈华1, 袁鹏2, 席瑞杰11.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 收稿日期:2014-12-08;修回日期:2015-07-08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12AA12A2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33)。
第一作者简介:肖玉钢(1984—),男,博士生,研究方向为GNSS高精度定位定轨算法。
通信作者:姜卫平,***************.cn摘要:研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毫米级精度变形监测算法。
首先改进了TurboEdit 方法,以能够探测到1周的小周跳;针对BDS星座结构给出更为高效的独立双差观测值搜索方法;对于模糊度固定,采用决策函数和序贯模糊度固定相结合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研制了BDS变形监测软件。
最后,利用变形监测试验平台的实测数据,从星座分布、解算精度等方面分析了BDS在变形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目前在试验区域内BDS与GPS在卫星几何分布等方面基本相当。
BDS的短基线解算精度略低于GPS,但仍可达到平面1 mm以内、高程2 mm以内的精度水平。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变形监测软件实现精度分析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lgorithm with Millimeter Level Precision Based on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XIAO Yugang1, JIANG Weiping2, CHEN Hua1, YUAN Peng2, XI Ruijie1Abstract: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lgorithm with millimeter level precision based on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 was researched. The TurboEdit method was improved to detect small cycle slips, e.g. 1 cycle. Focusing on BDS constellation, a more efficient algorithm used to construct double-differenced observations was developed. The Bootstrap+Decision function method was utilized to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biases fixing. Based on the improved algorithm above, a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oftware based on BDS was achieved. Afterwards, the availability of BDS in the field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was analyzed in terms of satellites distribution and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solutions, utilizing the observations acquir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The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currently BDS is similar to GPS in terms of satellites distribution in the test area. The precision of short baselines derived fromBDS is better than 1 mm for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 better than 2 mm for the vertical components, which is still a little lower than GPS.Key words: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 deformationmonitoring softwareachievement precision analysis随着各种大型结构体的大量涌现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变形监测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变形监测理论和技术方法也在迅速发展。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具有全天候、高精度等优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被作为一种变形监测技术手段。
1995年以来,GNSS被用于监测滑坡、大坝等缓慢变形,如在Pacoima、清江隔河岩等大坝建立的GPS变形监测系统,对GPS用于高精度变形监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精度达毫米级。
结果表明,GPS解算所得变形量与水库蓄水量具有高度一致性[1, 2, 3, 4]。
为降低变形监测系统的建设成本,文献[5]提出了一机多天线变形监测系统,采用附加的多天线转换开关实现一台接收机与多个天线的时分单通连接。
同时,考虑到监测特点(如监测站坐标已知),文献[6—8]提出了“无周跳无模糊度”的变形监测方法。
对于桥梁、高大建筑物等结构体的动态变形,适宜采用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文献[9]研制了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软件GPSMON,定位精度为亚厘米级;文献[10]集成GPS、加速度计、伪卫星等技术,建立了桥梁变形实时监测系统。
同时,Geo++、Leica、Trimble等测量仪器公司也开发了GPS变形监测系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北斗系统,并实施了系统建设的“三步走”规划[11]。
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公布,标志着北斗区域导航定位系统的正式建成。
目前BDS在轨卫星16颗,其中工作卫星14颗,包括5颗GEO卫星,5颗IGSO卫星及4颗MEO卫星。
预计到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已有研究表明,北斗二代系统的卫星钟性能、测距精度等与GPS基本处于同一水准[12, 13]。
在变形监测中,尤其对于滑坡、大坝等变形体的监测,受观测环境所限,测站往往遮挡严重,从而影响卫星的几何构型,降低变形监测的精度及可靠性。
BDS由于其特殊的星座设计(5颗GEO卫星以及5颗IGSO卫星的存在),即使在目前尚未完成全球构网的情况下,在我国大部分区域其卫星可见数也大于GPS等系统。
随着BDS卫星的逐步入轨,这一优势会更加明显。
虽然BDS 与GPS等类似,但其在信号结构、卫星分布、卫星类型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同[14]。
同时,利用多种系统进行监测也可以提高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针对BDS变形监测应用的研究也可以拓展我国北斗系统的应用空间,验证北斗系统在高精度导航定位领域的可用性。
因此,研究利用BDS及联合其他系统进行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基于双差模型研究了BDS高精度基线解算方法,并针对变形监测特点,采用可靠的数据处理策略,研制开发了一套基于BDS的变形监测软件平台。
同时,本文基于配备了三维精度测试系统的变形监测试验平台,利用在中国中部某地区采集的实测数据,从卫星分布、解算结果的内、外符合精度等多方面对北斗系统在变形监测中的可用性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与GPS解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1 系统算法与实现为探讨利用现有北斗星座进行变形监测的可行性,本文研制了变形监测软件,其数据处理流程如图 1所示。
本软件目标为实现BDS变形监测数据的准实时(采用时段解模式)、高精度处理,故软件采用广播星历进行解算。
已有研究表明,在短基线条件下,广播星历误差对基线解算结果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15]。
软件同时具有BDS-GPS联合解算能力,但已有研究表明目前BDS与GPS高精度解算结果之间存在由于天线相位中心改正等原因引起的系统偏差[16],因此本文仅针对BDS单模结果分析。
图 1 数据处理流程Fig. 1 Data processing flow chart图选项软件包含了从数据处理到结果输出整个流程,主要包括数据准备、法方程形成与叠加、模糊度固定、时间序列结果分析等4部分。
(1) 数据准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广播星历计算卫星位置;二是将观测数据进行周跳探测与标记。
周跳探测采用改进的TurboEdit方法[17, 18],利用MW、LG组合观测值以及LC观测值的双差残差分别探测周跳。
结果表明,上述周跳探测策略基本不受电离层活动及观测条件的影响,可以探测到1周的小周跳,从而大幅减小了残差编辑的工作量,缩短了数据解算时间。
为避免周跳错误修复而引起的灾难性后果,本文对周跳采取只探测、标记而不修复的策略,对所有周跳引入模糊度参数进行估计。
(2) 形成双差观测方程,进行法方程叠加,并将模糊度映射为双差模糊度[19]。
双差观测值选取采用参考站-参考星以及全局搜索相结合的方法。
若某历元观测存在参考站或参考星,则采用参考站-参考星法,否则采用全局搜索法,在当前历元所有观测值中最大限度地搜索函数独立的双差观测值。
考虑到BDS星座的特殊性,在选择参考星时首选GEO卫星,若由于环境遮挡任何一颗GEO卫星均不为参考星,则依次选择IGSO、MEO卫星为参考星。
根据基线长度,解算时既可采用单频观测值,也可利用双频观测值形成无电离层组合以消除电离层误差的一阶影响。
形成法方程时需考虑的误差主要有对流层改正、地球自转改正、天线相位中心改正[20]、潮汐负载改正等,其他误差认为在双差过程中得到消除。
对流层改正采用Saastamoinen模型,剩余对流层影响采用分段线性模型估计。
BD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采用MGEX(multi-GNSS experiment)公布的模型,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改正模型未知,在系统中以0代替。
求解法方程后得到浮点解,此时需进行残差编辑,对可能存在的周跳和坏值进行标记,然后重新形成法方程,直到残差编辑没有周跳或坏值为止。
(3) 模糊度固定采用决策函数和序贯模糊度固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19]。
首先计算每个模糊度可以被固定的概率,并固定对应最大概率的模糊度,再更新法方程,重复上述程序,直到模糊度全部被固定或没有模糊度可以被固定。
结果表明,在变形监测应用中,由于基线一般较短,采用此模糊度固定策略基本可将所有的北斗双差模糊度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