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专家智力资源聚焦微波射频领域——第3代半导体微波射频技术

合集下载

射频和微波与健康

射频和微波与健康

射频和微波与健康
陶甄;孙淑均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1983()8
【摘要】近年来,射频和微波的发射源逐年增加,污染了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带来了危害.污染环境的射频和微波主要来自电讯系统(包括人造卫星中的电讯系统),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及某些电子设备(如微波炉、微波加速器、微波理疗机的使用)等.【总页数】3页(P24-26)
【关键词】微波照射;射频;防护标准;人体健康;微波辐射;电视发射台;辐射强度;无线电;微波理疗机;人造卫星
【作者】陶甄;孙淑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
【相关文献】
1.中国力量崛起微波射频测试趋向世界一流——2016中国西部微波射频技术研讨会顺利在成都召开 [J], 杨庆广
2.微波射频场在微波管中产生爆炸电子发射特性初步分析 [J], 罗皓飞;杨建华;林加金;高飞
3.美国Triad射频系统公司推出8W氮化镓射频和微波双向放大器(BDA) [J],
无;
4.汇聚专家智力资源聚焦微波射频领域——第3代半导体微波射频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J], 孙晓霞
5.安捷伦公司PNA微波网络分析仪的内嵌本振测量功能为射频和微波测量树立新的行业标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代半导体材料GaN基微波功率器件研究和应用进展

第3代半导体材料GaN基微波功率器件研究和应用进展

第3代半导体材料GaN基微波功率器件研究和应用进展作者:王丽王翠梅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4年第3期文/ 王丽1 王翠梅21. 总装科技信息研究中心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微波功率器件是指工作频段在300M~300GHz这个微波波段内的电子器件,主要用以实现微波功率的发射和放大、控制和接收等功能,是现代相控阵雷达、移动通讯基站等的核心部件。

目前微波功率器件的主流产品主要基于第1代半导体材料硅(Si)、锗(Ge)和第2代半导体材料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

20世纪90年代,基于第3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的高频、大功率微波器件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近十几年快速发展,尤其是基于GaN材料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器件和电路,已经开始在某些领域取代GaAs器件。

与第1代和第2代半导体材料相比,以GaN为代表的第3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大、热导率高、抗辐射能力强等突出特点[1-3],特别适合于制作高频、高压、高效、大功率微波器件,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一、GaN基微波功率器件的应用前景分析目前,国际上的GaN基微波功率器件,主要基于AlGaN/GaN异质结构,这种异质结构具有很大的能带偏移和很强的极化效应,诱导AlGaN/GaN异质界面形成数量级高达1013/cm2的二维电子气(2DEG)[4,5],如此高的二维电子气面密度,再加上如前所述的GaN材料体系的宽带隙、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高击穿电场等优异性能,使得GaN基材料成为发展高频、高温、高效、宽带、大功率电子器件的最理想的半导体材料。

图1给出了GaN基HEMT器件与其他几种半导体器件性能的比较[6],可以看出,在频率和功率的综合性能方面,GaN基HEMT器件要远远优于其他几种半导体器件。

图2给出了GaN基微波功率器件的主要应用领域[7],可以看出,在无线通讯、雷达、智能车辆等领域,GaN基微波功率器件的应用前景都非常广阔,下文对GaN基微波功率器件在无线通讯和相控阵雷达2个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

微波与射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微波与射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微波与射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微波和射频技术是现代通信和无线网络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它们已经存在多年,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更高速、更可靠、更安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微波和射频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1. 微波和射频技术的起源微波和射频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由于当时需要进行长距离的无线电通信,传统的低频无线电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通信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微波和射频技术应运而生。

微波通信的理论基础在1914年就已被提出,但直到1940年代才开始得到实际应用。

射频技术的应用则更早,在20世纪初期已经开始被用于无线电通信。

2. 微波和射频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和射频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在通信领域,微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雷达、导航等系统中。

射频技术则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射频识别、无线电广播等领域中。

此外,微波和射频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安防、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中。

例如,在医疗领域,微波技术可以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

在安防领域,微波和射频技术可以用于无线安防系统。

在航空航天领域,微波和射频技术可以用于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

在军事领域,微波和射频技术可以用于雷达和通信系统。

3. 微波和射频技术的应用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微波和射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5G网络中,微波和射频技术可以使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同时也更加安全可靠。

在物联网领域中,微波和射频技术可以使设备间的通信更加便捷和高效。

除了通信领域外,微波和射频技术在工业和医疗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在工业领域中,微波技术可以用于工业加热和干燥,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可靠。

在医疗领域中,微波技术可以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例如用于癌症治疗中的微波消融技术。

总的来说,微波和射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现代通信和无线网络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微波和射频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半导体射频技术的前景与发展

半导体射频技术的前景与发展

半导体射频技术的前景与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物联网、无线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射频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半导体射频技术指的是利用半导体器件在高频电路领域的应用。

它是现代通信、娱乐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半导体射频技术的概念、现状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来探讨半导体射频技术的前景与发展。

一、半导体射频技术的概念半导体射频技术是一种将高频电路领域与半导体器件技术结合起来的技术。

由于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产品对于射频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射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半导体射频技术是现代射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半导体器件制作的射频电路,可实现在多个频段上的可编程调制与解调,能够较好地完成信号的增强、滤波、混频等功能,可以满足现代通信和电子产品对于射频性能的要求。

二、半导体射频技术的现状目前,半导体射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网络通信等领域。

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射频芯片已经成为半导体射频技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同时,半导体射频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随着高效能、小尺寸、低功耗的特点愈发凸显,半导体射频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无线通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三、半导体射频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物联网、5G、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迅速崛起,半导体射频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射频器件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且器件尺寸变得更小、工作频率范围更广,将极大地拓展半导体射频技术的应用领域。

在未来的发展中,半导体射频技术有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物联网、医疗、汽车、工业等行业。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半导体射频技术将会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总结:半导体射频技术因其高效能、小尺寸、低功耗等特点,已成为现代通信和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射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高效能、小尺寸、低功耗的特点日益凸显,半导体射频技术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

射频微波行业报告

射频微波行业报告

射频微波行业报告射频微波技术是一种在通信、雷达、导航、无线电和其他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射频微波行业报告旨在对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1. 行业发展趋势。

射频微波技术在5G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推动了射频微波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5G网络的商用推广和物联网的普及,射频微波技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同时,射频微波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 市场规模。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射频微波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射频微波技术在通信设备、雷达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特别是在5G通信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的快速普及下,射频微波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3. 竞争格局。

射频微波行业存在着多家知名企业,包括高通、英特尔、爱立信、华为等,它们在射频微波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也在射频微波领域崭露头角,加剧了行业竞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射频微波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发生相应的调整。

4. 未来发展前景。

射频微波技术在5G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射频微波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射频微波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也将继续扩大,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射频微波行业报告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前景,展现了射频微波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发展潜力。

随着5G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射频微波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微波射频识别技术研究

微波射频识别技术研究

微波射频识别技术研究微波射频识别技术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智能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微波射频识别技术(Microwa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已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对微波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研究及阐述,以期为读者揭示其原理、应用领域、优势与不足,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原理及基本概念微波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微波无线电波传输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基于射频通讯技术,并通过轻便的射频标签、读取器以及与数据库相连接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

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射频标签:射频标签(RFID Tag)由射频芯片和天线组成。

芯片负责存储数据和数据处理,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射频标签可以被粘贴、吊挂、缝制或嵌入到不同物体中。

2. 读取器:读取器(Reader)通过接收到射频标签发出的无线电波,并将所携带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系统。

3.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通过连接射频标签与读取器,实现对标签信息的管理、识别和处理。

二、微波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微波射频识别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其中主要包括物流、零售、医疗、农业等行业。

1. 物流方面: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货物追踪、库存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通过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和相关信息,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2. 零售行业:RFID技术在零售行业的应用可以提供精确的库存追踪和管理,减少商品丢失和盗窃。

此外,它还能够实现快速批量商品结算,提升了零售业务的效率和顾客体验。

3. 医疗领域:RFID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药物管理、病人追踪和医疗器械管理等方面。

通过标签的定位和追踪,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有效预防人为操作的错误。

4. 农业领域:RFID技术在农业领域可以应用于种养殖品管理、农产品追溯和动物管理等方面。

微波射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微波射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微波射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微波射频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波的通信技术,它能够在高频率范围内传输信号,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性强、信号延迟低等优点,因此在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射频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与更新。

本文将介绍微波射频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微波射频技术的发展历程微波射频技术的历史可以进行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这个阶段内微波射频技术主要处于研究阶段,人们开始探索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可能性。

在第二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微波射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都开始使用微波射频技术。

在这个时候,微波射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设备制造技术也大大进步。

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来,微波射频技术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与智能化阶段。

与此同时,微波射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二、微波射频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微波射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可以预见的趋势。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发展趋势:1. 高频率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传输的数据在不断增多,因此需要更高的频率来实现更大的带宽。

同时,新的无线通信协议如5G、6G等也需要更高的频率支持,因此未来微波射频技术将向更高频率的方向发展。

2. 小型化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迭代更新,微波射频器件更趋向小型化。

对于手机等智能设备来说,小型化的需求非常强烈。

未来的微波射频技术设备将向更加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3. 数字化作为一种通信技术,数字化是微波射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的微波射频技术将会更加数字化,例如数字化调制、数字信号处理等。

4. 智能化在未来,微波射频技术不仅需要更高频率和更小型化的设备,还需要能够智能地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

比如智能自适应天线阵等技术将会大力发展。

5. 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微波射频技术不仅要更高效、更省电,还要更加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半导体射频

半导体射频

半导体射频1. 介绍半导体射频(Radio Frequency,RF)是指在射频范围内进行信号传输和处理的技术。

射频通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涵盖了无线通信、卫星通信、雷达、无线电广播等众多领域。

而半导体射频技术作为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2. 半导体射频器件半导体射频器件是实现射频功能的关键元件。

常见的半导体射频器件包括晶体管、二极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HBT(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等。

2.1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制造的三极电子器件。

在射频领域,常用的晶体管有双极型晶体管(BJT)和场效应型晶体管(FET)。

BJT具有较高的功率放大能力和较低的噪声系数,适合用于功率放大和混频等应用;而FET具有较低的输入电容和较高的输入阻抗,适合用于低噪声放大器和射频开关等应用。

2.2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只有两个电极的器件,由半导体材料制成。

在射频应用中,常见的二极管包括肖特基二极管(Schottky Diode)和PIN二极管。

肖特基二极管具有快速开关速度、低开启电压和较低的串扰等优点,适合用于高频开关和混频器等应用;而PIN二极管则具有较大的容忍功率、较低的串扰和良好的线性度,适合用于射频限幅器和可变衰减器等应用。

2.3 MOSFETMOSFET是一种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制造的场效应晶体管。

相比于BJT,MOSFET具有更高的输入阻抗、更低的噪声系数和更小的功耗。

因此,在射频领域中,MOSFET常被用于低噪声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射频开关等应用。

2.4 HBTHBT是一种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由两种不同材料的PN结组成。

HBT具有高频特性好、功率放大能力强和噪声系数低等优点,适合用于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和射频混频器等应用。

3. 半导体射频应用半导体射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3.1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半导体射频技术的主要应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产业 NO.08 201969
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司材料处原处长、第3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三角协同创新委员会共同主任徐禄平,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3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吴玲,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少雄,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陈弘达,第3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于坤山等专家,以及业界人士约30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徐禄平主持了开幕式报告环节。

干勇院士作了主题为“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的报告,报告全面分析我国材料科技技术发展现状,深刻剖析集成电路材料和器件面临的问题与技术难点。

聂祚仁院士分享了题为“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友好发展”的报告,报告阐述了材料行业可持续发展背景,提出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绿色材料体系,并从生命周期分析、流程节能减排、生态设计应用、L C A数据
技术建设等维度分析产业各个生产
工艺环节对材料生命周期的影响。


小卫院士作了题为“稀土材料发展现
状及应用前景”的报告,全面分析我
国稀土资源材料现状、应用情况,提
出我国稀土材料产业面临的问题、机
遇与挑战。

于坤山秘书长分享了题为
“第3代半导体: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
挑战”的报告。

他认为,第3代半导体
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借鉴中国高铁跨越
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整合国内外
行业资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
后发优势;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
新,实现中国第3代半导体产业的跨
越式发展。

深入交流,探讨未来
在后续的技术研讨环节,报告嘉
宾和与会人员就第3代半导体微波射
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和讨
论。

T 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北京大
学理学部副主任、宽禁带半导体研究
中心主任沈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
究员、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3研究所
副所长蔡树军分别在技术讨论会上
半场作了报告。

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
司总工杨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55研究所杨乾坤,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宽带隙半导体
技术国防重点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张进
成,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高
级器件工程师钱洪途,大唐移动通信
设备有限公司5G高频系统研发总监
王世华,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刘轶分别
在技术讨论会下半场作了报告。

会议同期,联盟还举办了《第3代
半导体微波射频技术路线图(2020—
2035)》编写研讨会,路线图旨在帮助企
业把握技术研发和新产品推出的最佳
时间,帮助政府更好的明确技术研发战
略、重点任务、发展方向和未来市场,集
中有限的优势资源为产学研的结合构
建平台,使利益相关方在技术活动中步
调一致,减少科研盲目性和重复性,将市
场、技术和产品有机结合,为不同创新主
体提供合适的技术关联“着力点”。

10.19599/j.issn.1008-892x.2019.08.017
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