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内容包含着天文、地理、自然、历史、文学、艺术、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的内容,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分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两大类。新课标中指出:“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睿智的大脑,尽可能地发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补充丰富语文教学,实现语文三个维度的目标,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不但指语文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社会、思想品德、劳动、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课堂资源。合理地把这些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运用,能有效地实现语文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

1、开发劳动、自然学科资源

劳动学科的可操作性与自然学科的可探究性与语文学科结合,可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是一个学知识、用知识,用语文、学语文的语文实践学习的过程。为了能写好习作:《第一次×××》,我把品德与生活课的《生豆芽》、《学拌凉菜》,科学课的《种子的构造》整合到一起,在班内开展了“种子的秘密”小课题研究活动。第一阶段:认识《种子的构造》;第二阶段:动手生豆芽,并写观察日记,生完豆芽之后,学拌豆菜并记下成功的喜悦;第三阶段:整理观察日记,做出课题研究报告,并在班内开展了“种子的秘密”课题报告会,在会上同学们分别用表格、图画、演讲、表演等形式,介绍了种子的构造,种子的力量,种子生长的条件,成功的收获几方面的内容;第四阶段:以《第一次生豆芽》为题习作成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课程内容,又动手、动脑,提高了操作、分析、归纳、演讲等能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完成了习作的“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表达出第一次的真实感受”的习作要求。

2、开发社会、思想品德学科的资源

语文来源于社会生活,对人的品德修养,个性形成都有影响,语文、研究性学习、品德与社会、科学四个学科的知识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习了《红军长征》之后,学习《长征》一诗、学生对红军“不怕远

征难”的诗句理解得更深刻了。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学生理解了《开国大典》一课中的人民为什么为新中国的建立那么激动而自豪。在语文课上学习“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时,补充学习思品课《满招损、谦受益》。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补充学习品德与社会课《团结合作》、《当别人超过自己的时候》,通过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一句名言佳句的配合学习,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领悟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学会做人、做事,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利用音乐、美术资源

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学课文是提高文学素养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音乐与美术的滋养,它们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伴着贝多芬的《月光曲》优美的旋律,教师的课前导语,把学生带到了二百多年前《月光曲》一课描写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重点段落的描写,有助于对全文的理解;洪亮、高昂的《长征》组歌在《长征》一课中播放,起到了指导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学习完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后,学唱《七子之歌》(澳门),那稚嫩的歌声唱出了七个被列强占领与祖国分离的儿子们,强烈要求回到祖国的怀抱的感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于让背时都不自觉地唱起来,超出了语文朗诵、背诵巩固的效果。学完《长城》课后的作业是“画一幅长城的示意图,在图上标出城墙,垛子,瞭望和城台”通过画图,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加深了对长城样子和作用的理解。学习《开国大典》中,让学生画出会场的样子,并标出各部分名称,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典的盛况空前。在学习《长征》一课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时,教师画出弯弯曲曲、连绵起伏、雄伟高大的山峰与细小的波浪、脚下的泥球,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了作者运用了夸张手法,从而体会到红军藐视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课课程是开放的,有活力的,课外资源是广阔的、多样的。报刊、书籍、电影、电视、广播、网络、自然风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1、利用报刊、书籍资源

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利用语文教材的课文

进行课外有针对性的阅读是必要的。学生订阅了许多报刊,要有选择地,有重点地阅读,学习完《鲁本的秘密》,在被鲁本的爱母之心感动之余,推荐学生读《中国少年文摘》的《我的太阳》,让学生认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把太阳的温暖收集起来,让它日日夜夜照在母亲身上,照着和母亲一样渴望阳光的人们……”有着金子般的心的比尔,理解他对母亲的另一种关爱。以课文为“砖”,引导学生读原著——“玉”,是阅读的最佳的做法,学完《蟋蟀的住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完《争吵》读《爱的教育》。学完《狱中联欢》,读《红岩》。学《赤壁之战》后,读《三国演义》。让学生与经典中的人物对话,汲取文学经典的精髓。

2、利用电影、电视、网络资源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良好学习习惯,在预习工作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大量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处理资料的能力。

电影、电视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它们可以丰富学生的感观,能立体地、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看《地球的命运》,从身心上呼唤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学习《长征》一课前,观看《大渡河》,理解红军渡河艰难情景。在电视热播“神州六号”的有关报道时,学习《宇宙生命之谜》,扩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脚步,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社会生活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生活处处皆语文,合理地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即可以丰富语言课程的资源,也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我根据人教版第四组的实践活动与习作结合,开展了“调查社会用字情况”,并写成建议书。同学们对街道路牌、商店招牌、宣传标语、商品广告、报刊影视等进行调查,写成了调查报告。又在全班交流、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写成了建议书。此次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有关部门的好评。今年我市开展了“创城迎会”活动,包头的市容市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学了,我利用这个契机设计了《家乡的变化》口语交际课,在课上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的变化说出来,并在变化中知道了家乡的变化其实就是祖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利用自然风光资源

春夏秋冬岁月更迭,阴晴圆缺自然百态,风云雨雪演绎自然,这些都是文人墨客书写歌咏的语言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就是一本有形、有味、有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