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情况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城县绿色发展及绿色产业情况汇报

(2014年9月21日)

一、通城县情简介

(一)区位概况:通城地处湖北省最南端、幕阜山北麓、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咸岳九”三市、和“通修平”三县素有“中三角”中的“小三角”和“金三角”之称,区位特色突出。县内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设施便利。全县辖11个乡镇、185个村(社区),面积114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素有“油茶之乡”、“生猪之乡”、“砂布王国”、“江南药库”之称;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重点示范县、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全国名茶开发试点县,多次荣获全国林业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等荣誉。

(二)生态环境:通城县生态环境较好,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东西南三面环山,境内溪河纵横,峰峦屏列,丘川交织,森林覆盖率达50.58%。东北部大溪库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西北部岳姑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自然资源:通城自然资源丰富独特。境内水能充沛,建成小水电站61座,年均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是全国100个重点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已探明储量和确定地理分布的矿产资源有30余种,其中金属矿铌钽矿储量为全省之冠,非金属矿独居石储量居全国之首。土特产品众多,“华中两头乌”生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本草天香”茶油获农博会金奖,“九井峰”茶

叶、“七里山”饮医两用优质矿泉水、“百丈潭”白酒闻名华中。

(四)经济基础:通城经济虽块头不大,但特色鲜明,发展强劲。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兴工强县、兴农富民、兴商活市、兴才聚力”战略,以“回归工程”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方兴未艾,被《半月谈》等媒体总结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之一。工业快速崛起,初步形成涂附磨具、电子信息、陶瓷建材、医药物流、食品饮品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拥有亚洲最大的涂附磨具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云母绝缘材料生产基地;商贸更加活跃,建成一批大型综合专业市场和仓储物流园区,成为湘鄂赣毗邻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农业特色彰显,生猪、油茶、中药材三大重点板块迅速壮大,成为湖北省重要的生猪、油茶、中药材基地。特别是油茶产业,在县委、县政府持续大力推动下,形成了从品种选育、种植、精深加工到营销的全产业链条和龙头带动、基地支撑、科技提升、文化促进的全产业体系,年综合产值超10亿元,带动6万多农户种植油茶21.9万亩,成为通城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并在推动幕阜山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末全县GDP接近100亿元,城镇居民收入超过16000元。

二、我县绿色发展及绿色产业现状

近年来,为了积极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现状,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通城县在战略规划中明确了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项目为载体,坚持不懈地推动绿色发展和培育绿色产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把绿色发展作为“建设鄂南经济强

县”的战略选择。发展绿色产业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两刑”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县”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市级战略通城实施“,推动“一县一区”建设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并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壮大。我们一改过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循环低碳高效发展,聚合资源,支持玉立集团转型升级;支持平安电工循环发展,新上高效节能发热膜项目;支持福人药业产业链配套发展,建设自主原料基地和废弃物利用项目;支持湖北黄袍山绿色油茶申报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努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产业向“高、新、精、尖”方向发展,使产业逐步走上特色优势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提升、资源消耗阡低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行动上有所作为,把培育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作为根本抓手。我县先后组织编制了“十二五”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订了新兴产业培育配套优惠政策,,在县域内全面开展了循环低碳经济示范创建活动,树立了新三汇生态农业基地、黄袍山低碳产业园、樊牌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一批先进典型,逐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全社会绿色发展机制。2013年在我县召开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来,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通过校企合作发展的模式进行创新性生物育种和深加工,利用脱脂茶粕与茶蒲生产有机生物肥一方面改善了土壤、培育了地力、促进了植物生长,使

植物具有抗病防虫的功能,同时又实现了油茶果综合加工的循环利用。新三汇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生态农业示范园推行“猪—沼—菜(果、粮)”种养循环模式,体现了“资源—产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成为我县循环经济技术示范样板。通过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陆续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为我县做大做强低碳产业,形成绿色产业体系,推动我县经济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至目前,我县主要的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企业3个,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年循环利用量12万吨;工业废弃物年循环利用量超过7200吨;再生资源年回收利用量500吨;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率在60左右,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产业年度总产值超2020万元。同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像泽中物流、黄龙山旅游等一大批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项目正在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项目上积极带动,把推行节能技改和低碳项目示范作为重要方法。培育绿色产业,项目是关键。我县在围绕绿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项目建设。近年来,先后关闭了小水泥厂、小造纸厂、炼钒厂等落后产能企业和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引导企业对技术和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完成了玉立公司、平安公司锅炉改造,新采用的双型硫化床锅炉,每年可节约标煤26000吨,减排二氧化硫600吨。2008年至2013年期间共对全县11家企业的八大类节能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总投资22857万元,核定节能量84200吨,有力促进了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了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我县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