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诗经·豳风·七月》与豳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 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 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 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 但亦有发展变化。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 之意”。
夏历、殷历、周历、豳历对照表
• 月建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 夏历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 殷历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 周历 三月 四月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 豳历 三之日 四之日 蚕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一之日 二之日
二、《豳风·七月》产生的地域及时代:
《豳风·七月》是我国最早的农业史诗,与北 豳先周文化有密切的关联。
《七月》产生的地域在豳地之北豳; 《七月》产生的时代当在公刘南迁之前、周先 祖三代(不窋、鞠陶、公刘)居北豳之时。
《豳风·七月》是周人农事诗中历史 年代最久、流传时间最远、篇幅最长的。 是集腋成裘之作,也是我国见诸文献的最 早的农业史诗。其所反映的正是周代先祖 不窋、鞠陶、公刘三代居北豳(今甘肃庆 阳)时的历史面貌,最后成诗当于周初。
四、《豳风·七月》与《豳历》
《七月》所用的历法。既不同于夏历、殷 历,也不同于后来的周历,而是周先世三代在北 豳生活时期,将他们熟知的夏农耕文化历法与 北豳义渠戎族的狩猎文化历法相结合,创造出 的一种符合北豳特定生产生活环境的地方性历
法———豳历。
在《七月》中,凡言狩猎活动的,皆以“一 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 ”(与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对 应)的记月方法记之。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 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 生活 。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 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
宋代秦观《田居四首》: 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 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
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田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第十二讲 《诗经·豳风·七月》与豳历
一、豳风与豳地
豳(音bīn )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为先秦时代豳地华夏族民歌。
豳,古都邑名,在今甘肃陇东,是周族 部落的发祥地。豳风共有诗七篇,其中多描写 周先民在豳地的农家生活,辛勤劳作的情景, 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公刘处 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 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 食之本甚备。”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 之日举趾。”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 其同,载缵武功。”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凡言农事、物候、生产、祭祀、习俗的, 皆以“某月”的记月方法记之。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 萚。”
“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 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清· 姚际恒《诗经通论》:“公子”,豳公之子,乃女公子 也。此採桑之女,在豳公之宮,將隨女公子嫁為媵,故治 蠶以備衣裝之用,而于採桑時忽然傷悲,以其將及公子同 于歸也。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 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改正朔”:
所谓“正朔”,是指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正和朔 分别为一年和一月的开始。夏历以冬至后第二个月为正月 ,周历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正月,夜半为朔。从汉武帝时 候和太初历直至今天的夏历,都用夏正。古时改朝换代, 新王朝常重定正朔。
商朝以夏朝十二月为正,周朝以夏朝十一月为正,秦 朝以夏朝十月为正。
自古公亶父迁歧之后,“乃贬戎狄之 俗”,豳历遂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周历。
《七月》独特的历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周 人世代传承的农耕文化与北地义渠戎族的狩猎 文化的交融,也构成了北豳先周文化的一大特 色。考察所有周代史诗,能够与这一文化特色 完全吻合的惟有《豳风·七月》一首,这也足 以说明《七月》确是反映先周三代(不窋、鞠 陶、公刘)在北豳生活的史诗。
清· 姚际恒《诗经通论》:同上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 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 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清· 姚际恒《诗经通论》:此章言取獸為裘。首章言「無衣 無褐」;蠶桑以為衣,取獸為裘,亦兼為褐意。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 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 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三、《豳风·七月》的内容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首章以衣、食開端:“七月”至“卒歲”言衣;“三之日” 至末言食。衣以禦寒,故以秋、冬言之;農事則以春言之 。
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 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 鸟瞰式的手法的应用。
《七月》所写上古社会周先民的村落生活, 是古老的“部落会食”习俗的延续。
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 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 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 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 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 的风俗画。本诗采用赋体,“敷陈其事”、“ 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清· 姚际恒《诗经通论》:此章主言時寒,以見其改歲入室 之俗,又因衣、褐之餘而及之也。言時寒,皆于物類上見 。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 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 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