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史料的运用还是在授课当中,历史知识呈现

出了一种更加通俗化的转向。除了历史教学中的视觉化转向,课程当中还探寻把

历史通俗读物引入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策略。历史通俗读物是实现历史

知识走向社会普及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中学历史教学是历史知识由普及性走向

专业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二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微观历史既作为一

种历史研究视角和方法,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在当代历史教学中,多种方式的转化和运用成为授课的新模式。

关键词:视觉文化;通俗化;微观化;历史教学

一、历史教学中的通俗化转向

历史通俗读物,是史学家们把某些复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历史故事,以及用

其他撰写形式来传播给社会民众的普及读物。它不同于专门的研究性史学著作,更注重语言

表达上简洁、朴实,易于理解;侧重内容简短,故事味浓,又富有趣味性。

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客观性的特点,绝大多数自古至今,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历史

教育。为了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历史学家撰写大量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和内容丰富的历

史通俗读物。无论是人物故事和通俗演义,还是史话和小丛书,其写作内容都适应了一般读

者的文化阅读水平,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由于历史通俗读物具有浅显易懂、真实有趣的特点,是激发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普及性读物,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可用的、补充性历史资源,还是实现历史教育普及与专业发展齐头并进的纽带。因此,将历史通俗读物运用到中学

历史教学是可行的。

(一)借鉴与学习:将历史教学内容通俗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倡导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积极

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历史内容广泛、知识点密集和课时有限等多种因素的干扰,造成绝大多数的历史教师仍挣扎在完成教学任务

的边缘线上,还不能做到时时刻刻地动员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方

式也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那要如何协调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二者之间的关

系呢?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的

是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讲授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学习

动机、认知水平等特点,恰当地运用具体、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力图把历史“讲活”]历史

通俗读物是通俗类的历史普及读物,其内容真实有趣、语言通俗幽默,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它正好弥补了历史教科书理论性强、文字枯燥的弊端,历史教师可以借鉴与学习历史通俗读

物通俗幽默的语言表达技巧,将历史思想与精髓融会贯通到对历史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把历

史通俗读物作为历史教学内容通俗化的辅助性课程资源。一堂优秀的历史课,往往离不开教

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语言,在富有逻辑、饶有趣味的讲述基础上配合优美、风趣的语言,

再结合收放自如的表达方式,会让教师把模糊的事理讲生动,把深奥的学理讲通俗。

(二)理解与超越:灵活运用历史通俗读物

如今,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教学理念。但是,创造性的前提是

教师能够准确地理解历史教科书,并超越历史教科书。除了历史教科书之外,历史教学资源

应包括历史学专著、历史学刊物、历史文献、历史地图、历史记录片和历史通俗读物等等,

历史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配合并辅助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中学历史课程标

准明确指出,历史通俗读物是历史教学可以开发与利用的学校图书馆资源,历史教师应有意

识的把历史通俗读物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和

拓宽历史文化视野。

优秀的历史通俗读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由

于同一级学生存在年龄高低和认知结构的差异,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也不同。历史教师

也可以借助历史通俗读物开展史料教学,指导学生解读史料,运用通俗化的历史材料来帮助

学生理解历史教科书内容,甚至获取历史教科书以外的新知识。

(三)补充与完善:弥补缺失的历史过程

新课改下,大多数历史教师反映历史教科书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缺点,同时许多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被教科书编纂者一笔带过,造成学生对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展的认识

仅有只言片语。面对这种情况,历史教师就要以教科书为圆心,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历史读物,弥补历史教科书中缺失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历史教学中的微观化运用

微观历史研究注重贴近现实生活,更加关注普通的人和事,注重历史的细节,研究程度

深入到个体也理世界和精神文化、生活背景,通过"小人小事"来生动揭示历史本质。历史课

程改革强调历史教育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要更加注重新的史学理论对历史教育的促进作用,而微观历史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对于丰富中学历史教学、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及实践"学生为中也"的教学观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微观历史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活生生的历史情境中,为学生创建一条连接历史和现实

的通道。

(一)开放式教学的运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只强调对历史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对于历史的感受,将历史

与现实割裂开来,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历史思维和历史想象为。在新

的教学观念和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开放式教学方式开始得到广泛运用,"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学空间上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就

是要树立学生为中屯的观念,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

生认识到:学习的方式不是唯一的,学习的內容是包罗方象的,学习的场所是不固定的,学

习的目标是不断制定的,学习的任务是没有止境的,从而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端正自己

的学习态度,掌握真正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如果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负责的个体,就得让学生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由此教师可利用与教材理论相关的现实社会、生活案例,构建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来进行历史教学。

(二)探巧式教学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打破只重视知识灌

输而忽视学生情感培养和人格教育的教学态度。教学论专家商继宗认为"所谓探究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和情境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教育不同于历史研巧,不是"为历史而历史",

历史教育必须和现实、与学生相联系,让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结合自己个性特点,培养

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发展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是不容

否定的。微观历史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探究历史细节、亲自参与微观历史视致下的探究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主体地位,通过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沟通和合作探究,促使学生正确认

识身边的社会和事物,从而提高自身的自我价值认同,使学生从内也认识到历史教育对自己

发展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