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学会紫苏9步栽培法,从零你也能种高产紫苏了,学会了不求人

学会紫苏9步栽培法,从零你也能种高产紫苏了,学会了不求人紫苏营养价值很高,且市场经济价值也很不错,所以在农村是一种栽培前景很好的多用途蔬菜,它经常出现在餐桌,可作调味,也可生吃和煮汤,同时它还可入药,也是化妆品的部分原料。
紫苏虽说种植前景好,比较好种植而且很容易种活,但是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不然等待你的就是那低的可怜的产量其实很简单,到底该怎么种植呢?村小农网教你9招,让你从零也能种出高产紫苏来,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1、种植时间育苗移栽,只是为了提前上市,可在大棚内进行提前育苗,一般在2月下旬3月初进行育苗,如果是露地直播,要等到4月谷雨前后进行播种。
2、选择土地紫苏根系发达,入土可达到30公分,种植在PH值在6.5~7的范围内,容易生长得更好,紫苏耐旱能力,比耐涝能力好,因此,种植紫苏的土地,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地势稍高,下大雨地面不积水,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为好。
3、重施基肥一般每亩地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000~5000公斤以上,硫酸钾型45%控释肥50~60公斤,将肥料均匀撒开,进行犁翻至少30公分深,然后用旋耕机细耕,做到土壤上虚下实。
然后制作1~1.2米宽的种植畦,有利于排水,等待播种。
4、选种选择紫苏的种子,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可选择,选择香气浓郁的红叶紫苏,或者是绿叶紫苏品种皆可,要选择籽粒饱满,成熟度好,色泽光艳,大小均匀,没有残缺,病虫等危害的种子为好,每亩地育苗需要大约一公斤种子。
5、播种方式紫苏有两种种植方式,一是在整好的土地上直接撒种,按照密度一排一排的撒好,第二种是首先在一块土地上把种子撒上,等它长出幼苗之后进行移栽。
村小农网,让农民这一职业时尚起来!6、灌溉播种的话最好选在下雨后或者快下雨时,如果在播种后好几天都没有下雨,那么就要进行人工灌溉啦,当然如果一连下好几天雨就要进行排水,太湿润的环境还是不怎么适合紫苏生长的。
7、施肥紫苏的生长期比较短,所以在开始播种的时候就要集中施肥一次,第二次施肥的时间就是等紫苏长到大概十五到二十厘米的时候,但施肥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把肥料撒到叶子上。
中药材紫苏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中药材紫苏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标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紫苏高产栽培技术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播种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紫苏栽培(地方种植标准)。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紫苏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为唇形科植物。
一年生草本。
株高达100cm。
茎直立,具4槽,绿色或带紫色,密被长柔毛。
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cm,宽4.5-10cm,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短尖或突尖,叶缘在基部以上具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侧脉7-8对。
轮伞花序2花,组成偏向一侧的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
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下唇比上唇长,2齿,齿为披针形。
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2-2.5mm,2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
雄蕊4,几不外伸,前对雄蕊较长;花柱先端具相等的2裂。
小坚果类球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直径约1.5毫米。
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2紫苏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应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紫苏子药材标准。
2.3 紫苏叶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夏季枝叶茂盛时釆收,除去杂质,晒干。
应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紫苏叶药材标准。
2.4 紫苏梗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茎。
秋季果实成熟后釆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应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紫苏梗药材标准。
3、品种选择选择含油量≥35.0%,α-亚麻酸含量≥60.0%,经过有关单位(或权威专家)进行种质资源鉴定,且适宜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品种(暂定名:紫苏1号、紫苏2号)。
紫苏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紫苏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概述】紫苏为常用中药材。
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苏。
宋·;《图经本草》载:“苏,紫苏也,旧不著所出土,今处处有之,叶下紫色而气甚香。
夏采茎叶、秋采实。
”与今用紫苏完全一致。
本品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全株,均供药用。
主产湖北、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其他省区亦产。
【生长环境】紫苏生长适应性强,各地广泛栽培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种植技术】1、土壤:紫苏生长强健,不择风土,各地均可栽种,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为好,壤土及黏土次之。
2、采种播种:(1)采种:采种的时期,约在9月中下旬,待种子充分成熟后采收,干燥后储藏。
留用的种株必须发育良好,具有该品种的特征。
(2)播种:播种方法有直播和床播两种。
①直播:先选定适宜的土地,翻土耙碎,并整地做成宽100厘米的畦,畦面上开沟或开穴,用条播和点播的方法播种,播后再行覆土。
播种期为3月下旬或4月中旬,即在清明节前后。
播种发芽后,须进行间苗、除草、松土及施肥等工作,以利紫苏生长发育。
②床播:育苗用的苗床,须选择向阳温暖的地方。
将土地翻松,施以堆肥、人粪尿、草木灰等,与土壤充分混合。
床土以肥沃为好。
畦面须耙平,然后播种,条播与撒播均可,以条播为好。
条距约10厘米,播后覆土,在表面铺一层草木灰或稻草,可防止和减少水分的蒸发。
播种期与直播法同。
种子发芽后,除去稻草,进行间苗工作。
至幼苗高达13~17厘米时可定植。
(3)移栽:定植时期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
先行作畦,宽70~100厘米,株距34厘米,每穴栽植1株幼苗,随即覆土轻压,使根部与土壤密接,并浇水润湿,使之容易成活。
【栽培管理】播种发芽后,即行除草1次,经50~60天再行松土除草1次,以后再除草1~2次,可视实际需要决定。
追肥用人粪尿,分3次施用,第1次在育苗时期,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第2次在定植成活后,促进植株生长茂盛;第3次在开花前施行。
紫苏的种植技术

紫苏的种植技术紫苏,又称紫苏叶,是一种常用于调味和食用的香草植物。
它原产于中国和日本,属于唇形科植物。
紫苏的种植技术对于保证紫苏的品质和产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紫苏的种植技术的介绍。
一、土壤要求紫苏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0-7.0之间的土壤中。
如果土壤过于酸性,可以加入石灰粉或者石膏来调节PH值。
同时,应该避免在有污染物质或者化学肥料残留的土地上种植紫苏。
二、气候环境紫苏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中。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
如果气温过高,会影响紫苏的生长和产量;如果气温过低,则会导致紫苏冻死。
三、播种时间最适合播种紫苏的时间是春季或秋季。
在春季播种,一般是在2月底或3月初;在秋季播种,一般是在9月底或10月初。
春季播种的紫苏一般在5-6月份收获,秋季播种的紫苏一般在11-12月份收获。
四、育苗紫苏的育苗可以采用直接播种或者育苗盘培育。
如果采用直接播种的方式,需要将紫苏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约4-6小时,然后撒到培养土表面上,并轻微压实。
如果采用育苗盘培育的方式,则需要先准备好育苗盘和培养土,并将紫苏种子均匀撒到每个小孔中,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即可。
在育苗期间,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五、移栽和管理当紫苏幼苗长到2-3叶时,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将幼苗移植到预先准备好的花盆或者田地中,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同时要注意及时除草、施肥和修剪,以保证紫苏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在紫苏成熟后,需要及时采摘,以免影响品质和产量。
总之,紫苏的种植技术需要考虑土壤、气候、播种时间、育苗和移栽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经过科学的管理和细心的护理,才能获得优质的紫苏产量。
紫苏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紫苏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药食同源草本植物,有特殊芳香。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紫苏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基本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于一体产业化发展格局。
紫苏栽培技术以机械条播标准化栽培推广多年,以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籽实采收等技术为核心,重点解决紫苏用工费用高、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实现优质紫苏生产,节本增效。
随着生产面积扩大,优势产区面临着连作栽培带来的严峻挑战,由于连作种植,土壤养分利用率低、土壤带菌率高、低温阴雨、潮湿天气导致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在发病期喷施药剂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植株生长缓慢,产量和品质降低。
通过选育优质高抗紫苏新品种、应用棉隆药剂用作土壤消毒、建立绿色防控体系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紫苏连作带来的植株矮小、病虫害危害影响,是确保紫苏品质和产量、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高抗紫苏品种、土壤处理联合生物有机肥在主产区的推广应用,减少了紫苏农药的施用,在提高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技术简约实用,产品绿色安全,有利提升了紫苏产业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21-2023年在县紫苏园和县域4个乡镇5个林场进行品种试验示范,品种包括:桦南紫苏、吉林紫苏、鹤岗紫苏、内蒙古紫苏、单面紫、双面紫、灰苏子等多个品种。
这些品种在不同区域试验示范取得了不同效果,特别是桦南紫苏在抗病虫害、耐涝性、品质方面与对照有明显的区别,不仅发病率显著降低,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紫苏抗病品种发病率都在3%以下,而对照在10%以上。
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高抗、优质、高产的紫苏品种,总结凝练形成不同品种从选地整地-土壤消毒■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选种留种-品种采收的种植技术标准。
2021年推广面积达10万亩。
2021-2023年在驼腰子镇、孟家岗镇、柳毛河镇、石头河子镇和县域内7个林场以及森工林业局累计推广面积30万亩左右,产值达15000余万元。
紫苏栽培技术

紫苏栽培技术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也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它的种植技术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下面将介绍紫苏的栽培技术及其相关知识。
1. 地理适应性紫苏原产于中国和日本,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最佳的土壤pH值为5.5-7.5。
紫苏对光照要求较高,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
2. 繁殖方式紫苏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或者插枝繁殖。
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方式,可以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首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3天,然后将其播种在肥沃的土壤中,覆盖薄薄的土壤。
保持土壤湿润,并保持适当的温度,通常在20-25摄氏度之间。
约10-15天后,种子就会发芽,此时应稍微减少浇水量。
40-50天后,苗期生长稳定,可以进行移栽或者定植。
3. 土壤要求紫苏喜欢生长在疏松、肥沃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在种植前,可以施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分。
4. 栽培管理(1)灌溉管理:紫苏喜欢湿润环境,但不耐水涝。
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病害。
(2)施肥管理:在生育期内,可以适量施用复合肥或有机肥料,保证植株的养分需求。
(3)疏厝除草:及时疏厝除草,保持紫苏的生长环境整洁,并减少杂草对养分的竞争。
(4)病虫害防治:紫苏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霜霉病和蚜虫。
在发现病虫害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药剂进行喷洒或植物保护技术。
5. 收获和储存紫苏一般在生长期为60-80天左右即可进行收获。
通常是在植株达到20-30厘米高时收割。
收割后,可以进行晾晒,或者将其放入阴凉通风处进行储存。
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干燥,并防止虫害和霉菌的侵害。
总之,紫苏的栽培技术并不复杂,但需要注意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合理的管理措施。
通过科学的种植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紫苏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同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紫苏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是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
在一般情况下紫苏用成熟的种子进行繁殖。一般在种子量少、天气干旱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采取育苗移栽的 方法。育苗时应选择朝阳、温暖且土质良好的地块做畦,施足底肥,浇一次透水,在水渗下去苗床温度升高后在 畦间进行撒播,然后覆土。在此期间应保持苗床湿度,若此时遇到低温,可覆盖好行分次间苗,剔除过小和过密 的弱苗。当苗高达到5厘米左右时选择阴天或午后进行移栽,栽后及时浇1-2次透水,保证移栽的成活率。
生长习性
紫苏根系发达,主根深入土壤30厘米,但大部分根系分布在2-18厘米的土层内,根系宽40-50厘米。分枝与 主茎花序的开花期基本一致,在同一花序内,通常上端1/3部位的花先开,2-3天后全序开花,从现蕾至开花需20 天左右,从开放至凋谢约12天。
在中国浙江北部,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4月中旬全苗,5月中旬移栽,8月下旬现蕾,9月中旬开花结实,10 月中旬种子成熟,全生育期约190天。
植物文化
因紫苏的外表看起来不起眼,所以它的花语是平凡。
感谢观看
紫苏的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紫苏的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紫苏是百度文库常见的一种调味蔬菜,常常被用作肉类食物里去腥味,香味独特。但其实紫苏不仅可以食用,在有些地区,也被用来作油、药、香料的原材料。紫苏在市场上的需求较大,价格也不便宜,很多人做牛蛙、鱼、口味虾等都会放一些,现在也有不少农户种植紫苏,那么今天专业人士就来说一说紫苏的高产种植技术。 一、生长习性 紫苏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很好的,对于土质没有特殊的要求,在房前屋后,屋边地旁,都可以生长。也可以在果园当中进行栽种,提升果园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不会对果树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选地 紫苏的适应性很强,但是如果是商业种植,那百度文库还是需要选择一块更适合紫苏生长的地块。光照要充足,排水性能要好,尽量不要选择粘土。选好土地后将土地深翻15公分,整平做畦。 三、繁殖方式 1、播种 紫苏的播种时间在春季,南方地区一般在3月份,北方比南方晚一个半月。播种的时候在畦上挖3公分深的沟,距离60公分,然后将种子均匀的撒入并盖土。也可以进行穴播,行距可以稍微小些,株距25到30公分之间。 2、移栽 移栽的方式一般是在种植条件欠佳的情况下进行。在播种之前在苗床上加入草木灰,并浇透水,然后播种。在种子发芽期间要保证苗床的湿润,等到秧苗长到3到4公分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移栽了,移栽的前一天浇一次透水,这样移栽的时候秧苗的成活率会比较高。移栽要选在阳光不强的时候。以利于缓苗。在移栽完成以后百度文库还要施加一些有机肥,浓度要低。如果天气干旱可以2到3天浇水一次,其他时候要少浇。 四、田间管理 1、中耕:在植株封垄之前除草要勤。条播的秧苗在长到15公分的时候可以按30公分的距离进行定苗,多出的苗不要扔掉,可以进行移栽。用直播的方式种植的紫苏,生长的比较快,在植株密度偏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徒长,虽然植株看上去很高,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叶片,而且因为通风不好还会有很多叶片脱落。使叶子的产量大幅度的减少。所以要进行合理的中耕作业。 2、追肥:紫苏的生长时间并不长,一般仅两个半月。所以施肥主要是以氮肥为主,增加植株营养生长的养分。一般在紫苏的生长期间进行两次追肥,第一次是在植株长到30公分高的时候,可以使用农家肥或者是化肥。在封垄前进行第二次追肥,注意不要碰到叶片。 3、浇水:紫苏在刚种植的时候如果有缺水的现象要及时浇水,在其后的生长过程中尽量少浇。遇到雨水较多的情况要注意排水,防止落叶。 五、防止病虫害 紫苏的病害主要是斑枯病。这种病害会危害紫苏的叶子。发病时叶片上长有斑点,后期斑点会逐渐的扩大。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造成的。控制好种植密度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发病后要及时清理病株并用药剂进行防治。 紫苏的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和银纹夜蛾。在发生虫害的时候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并将带病植株清理掉。用药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在收获前的半个月不要用药,以免药物残留。 以上就是紫苏的高产种植管理技术,紫苏现在的种植技术日益成熟,很多农户还会在紫苏成熟后按照植株部分不同的作用进行储藏,现在紫苏也有不少用作商业的种植品种,农户们想要种植紫苏,可以掌握好以上的种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苏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多
为药用,也有用作蔬菜或入茶,长期以来只在农户房前屋后空地零星
和植。随着紫苏经济价值的不断开发,种植面积日益扩大,逐渐形成
规模生产,尤其是用紫苏嫩叶加工的产品是日本人最喜欢和必不可少
的佐料,出口销量多。现就紫苏特征特性和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紫苏有特殊香味,株高60—150厘米,茎四棱形、直立、紫
色或绿紫色;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单叶对生,先端突尖或渐尖,边
缘有粗圆锯齿,两面紫色或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总状花序,顶生或
腋生,花淡紫色;种子细小、灰棕色、千粒重1.8—1.95克。
紫苏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在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
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旺盛,我国从南至北的广大地区
均可种植。种子发芽适温为18—23摄氏度,茎叶生长适温为20—26
摄氏度,刚出土的幼苗虽然能忍耐1—2摄氏度低温,但苗期温度低
生长缓慢,开花期适温为26—28摄氏度。一般于12月中下旬播种,
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采收嫩叶,6月底左右采收,单茬生长加采收期
达6个月以上。紫苏再生能力强,大田管理通常可采8—10次,每亩
产鲜嫩叶1 000—1 500公斤。目前,出口日本的主要栽培品种为“卷
皱大叶紫苏”和“卷皱小叶紫苏”,两品种均表现生长整齐、叶质厚、
芳香气味浓及高产、稳产等优良特性。
2、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紫苏虽然耐瘠薄,但以选择排灌方便、疏
松肥沃、远离工业污染源并能成片种植的壤土为佳。紫苏可连作2—3
年,应根据当地适宜的轮作模式合理布局。栽培前隔冬翻耕土壤,每
亩施用烘干鸡粪500公斤或腐熟有机肥1 500公斤、进口复合肥25
公斤(n:21%、k20:21%,下同)、过磷酸钙25公斤,整细耙平后
做畦,畦宽80—10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以便机械
收割或人工采收。若田间杂草较多,播种前5-7天喷施除草通300倍
液于土壤表面,或者苗期酌情选用精稳杀得、乙草胺等除草剂结合中
耕除草,能有效减少杂草的危害。
2.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紫苏播种时间依品种特性及收购时
间来确定。播种方式为直播栽培和育苗移栽两种。可用直播加盖地膜,
也可用育苗移栽。直播时间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进行,过早播,土温
低,苗期生长缓慢;过迟播,不仅采收迟,收购价格也较低。育苗移
栽播种时间提前在11月中下旬,比直播早采收1—2次,可以增加产
量和收益。其栽培密度,直播每亩播种量为150克左右,双行条播,
播后覆上一层薄细土或土杂肥,保持土壤湿润。在适宜条件下播种后
7—9天即可出苗,当苗长4—5厘米时,按株距15—20厘米、行距
30—50厘米,进行间苗、定苗,未出苗或死苗的地方要及时补苗,
确保每亩约10 000株。育苗移栽播种量每亩为100克左右(每亩苗地
可供15亩大田移栽),播种后苗床架设小拱棚,出苗后加强肥水管理,
适时揭膜,培育壮苗。当苗长至2叶1心即可移栽大田定植,及时浇
足定根水,栽培密度每亩为8 000—9 000株。
2.3 科学施肥,防旱防渍。 紫苏每亩产1 000公斤以上鲜嫩叶
时,需要纯n 45公斤、p20517公斤、k20 10公斤。因此在施足基肥
的基础上,应采用多次追肥的方法,以氮肥为主,配施适量的磷、钾
肥,着重施好苗肥和采收肥。一般每次采收后施高氮复合肥20—25
公斤或者养分相当的其他肥料,结合喷施一遍600倍绿乌龙腐殖酸叶
面肥另加1 000倍生物钾肥,促使紫苏采后恢复生机,早生快发。在
水分管理方面,苗期要及时排灌,保持田面湿润,防止渍害烂根;夏
季高温干燥,应及时沟灌润土,以增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紫苏
嫩叶的色泽和品质,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 紫苏病虫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通
过轮作、中耕除草、诱杀及药剂防治等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发生初期。
日本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要求较严格,药剂防治必须按照无公害生产
要求,使用低毒、低残留类农药喷杀,而且每次施药必须距采收期8
天以上。
紫苏抗病性强,病害较少,主要有枯萎病、锈病、白粉病等。
这些病害发病较轻,一般不需进行药剂防治。若病害发生较重时,使
用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有较好的效果。紫苏虫害较多,主要有斜纹夜
蛾、螨类、菜青虫及一些地下害虫。治虫一般使用菊酯类农药,杀螨
可选择赐贵春等杀螨、杀虫剂进行防治。
2.5 分批采收,当日加工。 当紫苏长至8对真叶、苗高约45
厘米时即可用机械收割或手工采收,以后每隔10—13天,待新梢恢
复长势后再次采收。采收部位为嫩头5厘米,要求叶片基部宽度5厘
米以上且不带有硬枝,因此,机械收割采收后要集中剔除嫩头上的少
量硬枝。此外,采收时应避免高温及雨天,以晴天上午6—10点钟采
收为宜,采收的嫩叶要当日收购,当日加工,以防发热变质,影响产
品质量。
2.6 留种、采种。 紫苏嫩叶采收结束后,其残体随之翻犁入土,
准备下一季作物种植。若要留种收获种子,根据需要量选择生长整齐
一致、叶片两面都为紫色的原栽培地作为留种田块,继续肥水管理,
要求适当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其开花、结实。通常在10
月中下旬,当种子大部分转褐成熟时,于早晨一次性收割,转运至场
地晒干脱粒扬净,种子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