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项背筋膜炎的应用价值
小针刀对颈背部肌筋膜炎患者疼痛及肌电图影响的临床研究

小针刀对颈背部肌筋膜炎患者疼痛及肌电图影响的临床研究邓雪奇;莫云达;黄兰【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36)A02【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针刀治疗颈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颈背部肌筋膜炎患者,经诊断均符合颈背部肌筋膜炎诊断标准,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即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 VAS 评分、疼痛积分、压痛积分及颈背部肌肉肌电活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得到改善,疼痛积分及肌肉痉挛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针刀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费用低廉,且作用于病灶准确,兼具针与刀的优势,创伤小,可迅速解除局部粘连,缓解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是一种治疗颈背部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总页数】2页(P1278-1279)【关键词】小针刀;颈背部肌筋膜炎;肌电图【作者】邓雪奇;莫云达;黄兰【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小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J], 张苏杰;吕发明2.静力牵伸与等长收缩对颈肩肌肉疼痛患者上斜方肌肌电图特征性变化及疼痛指数的影响 [J], 牛岩;黄力平;曹龙军;邢剑;田强;刘畅格;周石3.小针刀疗法联合中药熏洗对颈肩腰腿疼痛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J], 栾希文4.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疼痛方面的效果分析 [J], 汪建辉5.小针刀结合温针治疗肩胛背部肌筋膜炎临床研究 [J], 唐智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背景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症状。
顽固性肩周炎指的是在常规治疗下效果不佳,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肩周炎。
顽固性肩周炎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对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对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分析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在顽固性肩周炎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的长期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治疗参考,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促进对顽固性肩周炎治疗的认识和态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最终实现患者的康复与健康。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指本研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群体。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肩周炎患者,包括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关节肌肉萎缩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这些患者经过初步筛查和严格的入组标准评定后被纳入本研究。
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在18岁至70岁之间,性别不限。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将接受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观察其对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除了一般的临床检查外,研究对象还需要满足特定的体征和症状标准,例如肩关节活动度受限、肩关节疼痛持续时间长、肌肉力量明显减退等。
研究对象将在治疗前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以确保他们符合入组标准。
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详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对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的应用原理解析

小针刀的应用原理解析1. 什么是小针刀?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工具,常用于微创治疗和手术中。
它由一个小巧的手柄和一个细长的针状刀片组成,外形类似于一支针。
小针刀的刀片很细小,因此可以在手术中精确操作,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小针刀通常由医生使用,用于进行精确的切割、刺激或烧灼。
2. 小针刀的原理小针刀的应用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2.1 高频电流小针刀常使用高频电流进行操作。
高频电流可以通过刀片刀尖产生细小的电弧,实现精确的切割、刺激或烧灼。
高频电流的特点是能够在人体组织中产生局部的热能,从而实现对组织的切断或烧灼。
2.2 细小的刀片小针刀的刀片非常细小,通过手柄控制刀片的角度和深度。
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刀片的位置,从而达到精确的手术操作。
刀片的细小设计使得小针刀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操作,例如微创手术。
2.3 冷冻技术在一些特殊的微创手术中,小针刀还可以使用冷冻技术。
冷冻技术基于激光冷冻原理,通过将治疗区域冷冻,迅速达到激活体内有效物质的效果。
这种冷冻技术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和创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 小针刀的应用小针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微创手术和治疗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1 皮肤美容手术小针刀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皮肤美容手术,如去除痣、疣、色斑等。
小针刀利用高频电流切除不需要的皮肤组织,实现美容效果。
由于小针刀对组织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因此逐渐成为皮肤美容手术的首选工具。
3.2 神经外科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小针刀可以用于精确切割或烧灼神经组织。
由于刀片极为细小,医生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精确的操作,从而减少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
3.3 白内障手术小针刀在白内障手术中也有广泛应用。
利用小针刀的高频电流切割白内障进行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方法更加安全和精确。
小针刀能够减少手术对眼球的损伤,术后恢复快。
3.4 心脏介入手术小针刀在心脏介入手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针刀进行精确的切割和烧灼,可以修复心脏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价值

W_N A X
De a t n f y ia a n ss p rme t Ph sc lDig oi ,Ti nHop t l o aui s ia ,Ti n i 0 2 ,P. Ch n T a jn3 0 i i R. ia [ src] 0be t e Toa ay et eciia a piain v leo o at rme ii sb oo o pe lrs ncda n ss Ab ta t jci : n lz h l c l p l t au fg n rh o ngt y c lrd p lruta o i ig o i v n c o i
a d t o cu e t e c a a t r fg n rh o n gts u ta o o r p y n O c n ld h h r c e s o o a t r me iii lr s n g a h .Me h d : t t l f7 a in swih g n rh o n t o s A o a 9 p te t t o a t r me — o i i s d a n ss d b oo o p e lr s u d i u o pt l r o lc e O r t o p c i ea a y i.Th h r c e so o g t ig o i y c l rd p lr u ta o n no rh s i i e a we ec l t d t e r s e tv n l ss e ec a a t r f — g n r h o ng ts ut a o o r p y we e a ay e n o a e O k e r y g a h n n e M RIg a h .Re u t :n d — a t r me i i lr s n g a h r n lz d a d c mp r d t n e X— a r p y a d k e i rp y s l I e s tc i g t e c a g s o y o il y e t o h .s n v a r h lg ,a t r e e ,k e a tlg fe t n.t e u t a o o — e tn h h n e fs n va p r r p y y o il h mo p o o y rh o d ma n e c ri ea f c i a o h l sng r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疗效评估的价值

・
论著 ・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在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患 者 骶 髂 关 节 炎 疗 效 评估 的价 值
前、 治疗后 1 和 2 2周 4周 比较 , 患者 B S A 、 A F 、 A D IB S I血沉 、 C反应 蛋 白差异均有显著性 ( 0 0 ) P< . 5 。结论 A S患者病情 的追踪 和临床疗效的评价 。 彩
色多普 勒超 声能敏感地发现骶髂关 节病变 的变化 情况 , 作为 这些 软组 织病 变 的常规监 测手段 , 可用 于 可 并
【 bt c】 0 j t e o xl eh a e f o r op r la ud n vl tghr et fc n A s at r be i T p r t vl l pl ts n a an e puc f to cv e o e u o c o D e u r o i e u i t a i ee s
薛勤 朱 家安 汪年松 高许 萍 严艳 李军辉 俞岗
【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强直性脊柱炎( S 患者骶髂关节炎疗效评估 中的价值。 A)
方法 对比3 O例健 康志愿者和 5 0例 A S患者骶髂关节 的彩色多普勒高频声像 和血 流情 况及 A S患者用 重组 人 Ⅱ型肿瘤坏死 因子受体 一 抗体融合蛋 白质 注射剂 治疗前 、 后骶 髂关 节高频 声像 和血流 的改变 , 并将 治疗前 后 的血 沉 、 c反应蛋 白和毕氏 A S活动指数 ( A D I 、 B S A ) 功能指数 ( A F ) B S I等作对 比分析。结果 与健康志愿 者 比较 A S患者骶髂关节超声检查 阳性 率差 异有 显著 性意义 ( P<0 0 ) 治疗前 骶髂 关节 血流 阻力指 数为 .5 ; 05 00 ; .7± . 9 治疗 1 2周和 2 4周后超声检查 阳性 率均 较治疗 前有 明显下 降 ( P<0 0 ) 治 疗后 l .5 ; 2周及 2 4周 骶髂关 节血流阻力指数分别 为 0 6 -.8 0 6 0 0 , 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54 0 、.3± . 5 与 0 P<0 0 ) .5 。治疗
超声波疗法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超声波疗法的原理及临床应用1. 超声波疗法的原理超声波疗法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产生的机械振动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所能听到的上限(20kHz)的声波。
超声波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传导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代谢,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和修复。
•热效应:超声波对组织产生的摩擦和震动会导致组织温度升高,从而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生物效应:超声波还能够激活细胞内的一些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
2. 超声波疗法的临床应用超声波疗法具有非侵入性、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2.1 骨科领域超声波疗法在骨科领域主要用于骨折愈合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治疗。
它能够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并增强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2.2 康复医学领域超声波疗法在康复医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肌肉酸痛、肌肉拉伤、腱炎、关节炎等疾病。
超声波能够促进肌肉和软组织的修复,加速康复过程,并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2.3 妇产科领域超声波疗法在妇产科领域主要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它能够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活化细胞,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促进病灶的吸收和修复。
2.4 美容领域超声波疗法在美容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皮肤紧致、瘦身、祛斑等治疗。
超声波能够促进皮肤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再生,提高皮肤弹性和紧致度。
3. 注意事项•在进行超声波疗法前,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超声波疗法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患者需要按时进行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超声波疗法有一定的禁忌症,例如怀孕、癌症等患者不适合进行超声波疗法。
患者在进行超声波疗法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相关情况。
•超声波疗法需要专业设备和医生的操作,患者应在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产生意外事故和不良反应。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
由于疼痛的部位多为颈背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传统中医理疗中,浮针和理筋手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浮针和理筋手法治疗一例项背肌筋膜炎的病例,探讨其临床疗效,以期对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39岁,主述颈背部疼痛不适6个月,加重3天,无明显诱因。
入院查体:颈背部可见鲜红色水肿。
局部压痛明显,颈背肌群紧张,受力活动受限,张口受限。
局部按压、被动活动颈背肌群均可诱发放射痛,患者自主停止,体温36.7℃,血压115/75 mmHg。
二、诊断根据患者主诉、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项背肌筋膜炎。
三、治疗方案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案,结合浮针和理筋手法进行治疗。
具体方案如下:1. 浮针治疗选择经典穴位:风池、肩井、风府、肩孔、肩髃、天柱等穴位。
采用0.3*25mm的银针,对穴位进行浮针操作,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2. 理筋手法治疗在患者颈背部进行理筋手法治疗,通过温热、搓揉、拨捏、拉掐等手法,松解颈背肌群的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
患者还接受了针灸穴位贴敷疗法,以及中药外敷热敷治疗。
四、治疗效果经过连续4周的治疗,患者的颈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局部水肿减轻,颈背肌群松弛明显,受力活动增加。
患者主观感觉疼痛明显减轻,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复查影像学显示局部炎症明显减轻,治疗效果良好。
五、讨论浮针与理筋手法作为传统中医治疗疼痛的重要手段,对于项背肌筋膜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浮针可刺激穴位神经末梢,调节局部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局部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而理筋手法可以直接松解肌肉、筋膜的僵硬,改善肌肉功能。
两者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增强疗效,将治疗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
六、结语该病例提示,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和背部疼痛、僵硬、易疲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规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法治疗等,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本文介绍了一例患者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情况,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患者李女士,女,42岁,因颈部和背部疼痛、僵硬、疲劳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患者称起病于半年前,一开始只是偶尔感到颈部和背部不适,以为是因为工作疲劳引起的,但渐渐症状加重,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因此来我院就诊。
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项背肌筋膜炎。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我们决定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
浮针是一种常见的针灸疗法,即在需要治疗的部位插入针灸针,然后通过手法的配合让针在患者体表上左右移动,疼痛的背部,这种针灸疗法非常适用于肌肉疾病、神经疾病和关节炎等,通过调整气血的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理筋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手法,主要采用指压、推拿等手法,通过对病灶部位的按摩和刺激,达到活血化瘀、通经络、调理脏腑的目的。
治疗开始后,患者每天进行一次浮针治疗和一次理筋手法治疗,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
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颈部和背部的疼痛、僵硬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的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了。
经过十天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患者对我们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纷纷表示会继续进行针灸疗法和手法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性疾病,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疗效。
对于每位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结合中西医的优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例对于同类病患者能够提供一些治疗上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项背筋膜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小针刀治疗项背筋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106例项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引导组和盲穿组,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
结果:引导组治愈率为60.4%,总有效率为94.3%,高于盲穿组(P<0.05)。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项背筋膜炎明显优于传统盲穿法,可为操作者提供高质量实时监控,使操作更为快捷、准确、安全,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标签: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小针刀;项背筋膜炎
项背筋膜炎又称项背纤维炎、颈肩背部慢性软组织损伤,在中医康复理疗门诊中非常多见。
小针刀是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往在治疗时采用的是盲穿法,对病变部位难以把握,疗效不确定。
本研究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小针刀治疗项背筋膜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和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项背筋膜炎患者,其中男65例,女41例;病程0.5~15年;年龄32~68岁,平均46岁。
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引导组和盲穿组两组,每组均为53例。
1.2仪器采用SIMENS-ACUSON Antares,LOGIQ-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9~14 MHz。
1.3操作方法患者均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必要时检查肝肾功能、胸部X线检查及心电图等。
1.3.2引导组(1)体位:骑跨椅位。
(2)定点:穿刺前根据患病部位在疼痛的激发中心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选择增粗或毛糙、钙化的肌腱或韧带作为手术部位,利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显示病变区域,避开大的血管、神经,确定穿刺路径,并做體表标记。
(3)操作:常规消毒、铺巾,超声引导下进针至病变部位,在实时超声监控下剥离粘连部位,对钙化性肌筋膜炎可指导医生对钙化灶进行捣碎治疗。
术后刀口处外敷创可贴。
5~7 d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有效:症状减轻,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6.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项背筋膜炎在中医学属“痹证”范畴,其病因与外伤、劳损、受凉等因素有关[1]。
其病理机制是项背部软组织的病变粘连、肌肉痉挛而致局部疼痛、僵硬、运动障碍或软弱无力等。
临床治疗常以中医治疗为主,方法繁多,对于症状较重者采取在局部痛点封闭或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是:剥离粘连,疏通阻滞,流畅气血,刮除瘢痕,松解肌肉,镇痉止痛”[2]。
小针刀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把两种器械的治疗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针和刀的双重治疗作用。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3],在治疗软组织损伤和部分骨关节疑难病方面,针刀可直接切开瘢痕组织,剥离粘连。
消除过高应力,恢复平衡的作用。
虽然小针刀疗法是治疗项背筋膜炎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段,但疗效并不确定,文献显示,小针刀治疗时医生全凭感觉和经验盲穿,对进针的深度和剥离的范围不易掌握,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稍不注意就会损伤血管、神经和周围正常肌肉韧带组织,为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分辨力的提高和高频探头技术的改进,超声检查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以致成为目前评价肌肉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4]。
同时随着超声引导方法的不断完善和经验的积累,超声引导技术在盆腹腔疾病和浅表小器官诊断治疗中的地位已经得到公认,但对中医应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见。
本研究发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可清晰显示小针刀的位置、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利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能避开大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指导医生确定穿刺部位,在小针刀治疗时可实时监控追踪小针刀针尖的方向和位置,指导其准确到达靶目标,减少治疗时间和副损害,其固有的可视性和独特的实时性,为操作者提供了精确性和安全性的保障,临床观察表明引导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盲穿组。
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注意:(1)进针前常规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双侧对照检查,对于肥胖患者最好加上腹部探头联合扫查,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与周围的组织关系。
(2)保持小针刀与探头声束垂直或基本垂直,这样能更清晰显示小针刀针尖,治疗过程中可以上下轻轻抽插小针刀或利用彩色多普勒的运动伪像来提高针尖显示率。
参考文献
[1] 张洪霞,朱有兴,范爱新,等.针刀加拔罐治疗项背筋膜炎[J].中国民间疗法,2001,9(7):38-39.
[2]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l992:84.
[3] 张文怡.小针刀在慢性软组织损伤中的运用[J].河北医学,2006,12(1):83.
[4] 王金锐,刘吉斌.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37.
(收稿日期:2012-08-21)(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