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空中交通管理基础期末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4章2 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服务

10min
10min
6600m 6300m
10min
6000m
5min
预计飞越点
(1)时间间隔--放行间隔
>45° 2 min
(1)时间间隔--尾流间隔
8 km
12 km
10 km
10 km
(2)距离间隔
20 nm
DME
10 nm
DME
四、空中交通规则
通用飞行规则 目视飞行规则 仪表飞行规则 机场活动规则
3、进近管制
主要针对仪表飞行规则(IFR)飞行的航空器的起飞 后进入航路和着陆前由航路到机场管制区的管制。
1)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进近管制区下接机场管制区,上接区域管制区,一般 范围大约在机场90km半径之内,高度6000m以下。 进近管制主要负责飞机的起飞离场进入航线以及下降 离开航路转入进近着陆。
航线名称及航班号 飞机及设备型号 预定速度及巡航高度 飞行路线,包括起飞机场、途经区域和目标机场
在机场塔台,有管制员(塔台放行席位)负责审查天气和飞行计 划的信息,并将飞行计划输入到空管系统的主机中。该计算机生成飞 行进程单,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这个飞行进程单将在各个管制员之间 传递。该飞行进程单包含了跟踪这架飞机所必需的全部信息,而且不 断更新。
工作任务:根据飞机的飞行计划,批准飞机在其管制 区内的飞行,保证飞行的间隔,然后把飞机移交到相邻空 域,或把到达目的地的飞机移交给进近管制。 主要是高度在6000m以上的大范围内运行的航空器,大部 分是喷气式飞机。
4、区域管制
巡航:一旦飞机离开进近管制空域,就会进入区域管制空域的某个扇 区中,此时至少有两名空中交通管制员在监控飞机。 在飞机进入该扇区前的5到30分钟,雷达副班管制员将接收到飞 行计划信息,副班管制员与雷达管制员共同负责管理该扇区。雷达管 制员负责所有的空对地通信,使本扇区内的飞机保持安全间距,并同 其他扇区或区管协调工作。 区域管制员为飞行员提供更新的天气信息和空中交通信息,还会 向飞行员发出速度和高度等方面的指令,以确保其扇区内的飞机之间 保持安全间距。管制员全程监控飞机,直到飞机离开他们负责的扇区。 这时他们会将责任移交给下一个扇区的管制员。 (管制移交) 飞机在飞行中穿越了一个又一个的扇区和区域,飞行员一路上都 在与区域管制员不断进行双向交流。当飞机接近目的地机场时,区域 管制员指示飞行员降低高度,让所有要在机场降落的飞机排队等候。 管制员向飞行员下达诸如调整方向、速度和高度的指示,让飞机井然 有序地依次降落。
空管基础复习题

空管基础复习题空管基础复习题一、什么是空中交通管制?空中交通管制是指通过规划、监控和引导飞行器在空中航路上的运行,以确保航空安全和保证航班的顺利进行的一种管理系统。
它包括了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和设备的运用,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二、空中交通管制的目的是什么?空中交通管制的目的是确保航空器的安全飞行,避免与其他航空器相撞,并保证航班的正常进行。
它通过规划航线、监控飞行器的位置、提供导航和通信服务,以及协调飞行器的起降和航线调整等措施,确保航空器在空中的运行安全和航班的高效运作。
三、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职责是什么?空中交通管制员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核心人员,他们负责监控飞行器的位置、指导飞行器的航线和高度,以及协调飞行器的起降和航线调整等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空中交通知识、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飞行和航班的顺利进行。
四、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包括哪些设备?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包括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导航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等。
雷达用于监控飞行器的位置和航向,无线电通信设备用于与飞行器进行通信,导航设备用于提供导航服务,自动化系统用于处理和分析飞行器的数据,并辅助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决策。
五、航空器的高度和航向是如何控制的?航空器的高度和航向是通过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指导和飞行器上的导航设备来控制的。
空中交通管制员会根据航空器的航线和其他航空器的位置,指导飞行器的航向和高度,以避免与其他航空器相撞。
飞行器上的导航设备可以接收地面导航信号,提供准确的航向和高度信息。
六、空中交通管制员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空中交通管制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
当发生飞行器故障、天气变化或其他紧急情况时,他们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并与飞行器的机组人员进行紧急沟通。
他们可以调整飞行器的航线和高度,提供紧急导航和通信服务,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飞行。
七、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空中交通管理

二、空中交通管理
1.空中交通服务
3
空中交通服务(Air Traffic Service,ATS) 由空中交通管制单位为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提供。
包括三种服务: (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2)飞行情报服务 (3)告警服务
二、空中交通管理
1.空中交通服务
4
(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Air Traffic Control,ATC),旨在防止民用航空器之间、民用 航空器与障碍物体之间干扰或相撞,维持并提升空中交通秩序的活动。
二、空中交通管理
空域的分类 空域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运输航 空、通用航空和军事航空三类主要空域用户 对不同空域使用需求,确保空域得到安全、 合理、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将空域为A、 B、C、D、E、F、G七类。美国将空域为A、 B、C、D、E、G六类。 我国将民用空域分为飞行情报区、空中 交通服务空域和特殊空域。
飞行情报区示意图
9
二、空中交通管理
2.空域管理
10Leabharlann (2)空中交通服务空域是规定范围的区域,其内可进行特定种类的飞行,并为之规定了运行规则和空中交通服务。
空中交通服务空域分为管制空域和非管制空域两大类。 1)管制空域 管制空域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类空域。 A类空域:高空管制空域,为6300m(含)以上空间IFR; B类空域:中、低空管制空域,为6000m(含)以下至最低高度层以上空间; C类空域:进近管制空域; D类空域:塔台管制空域。 2)非管制空域 非管制空域,是指未被指定为管制空域以外的空域。在此空域内不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但 是也要申报飞行计划和飞行动态。
空管小知识

起落航线
一般是飞行员作本场训练时使用的,在跑 道上起飞后转一圈回来再对准跑道,落地 在跑道上不停继续起飞;实际飞行中一般 做切入起落航线飞行; 形状就象体育场的跑道; 一般是左手航线。
起落航线的五个边
飞机从跑道起飞,顺着跑道延长线飞行,叫一边 (upwind leg); leg); 左转弯(一转弯)90度,直飞,叫二边 左转弯(一转弯)90度,直飞,叫二边 (crosswind leg); leg); 左转弯(二转弯)90度,逆着跑道平行方向直飞, 左转弯(二转弯)90度,逆着跑道平行方向直飞, 叫三边(downwind leg); 叫三边(downwind leg); 左转弯(三转弯)90度,直飞至跑道延长线,叫 左转弯(三转弯)90度,直飞至跑道延长线,叫 四边(base leg) 四边(base leg) 再左转弯(四转弯)90度,对正跑道方向,飞至 再左转弯(四转弯)90度,对正跑道方向,飞至 跑道降落的过程,叫五边(final approach) 跑道降落的过程,叫五边(final approach)
管制部门一般机构设置
对空指挥:塔台,进近,区调; 管制运行部门: 管制运行部门:报告室(站调),管调,总 调; 情报服务部门:情报室、通告室、程序设 计室和资料室。
工作分工
塔台:航空器地面滑行,指挥飞机起飞落 地; 进近:指挥飞机从起飞爬升阶段过渡到高 空巡航平飞阶段以及从高空平飞巡航阶段 过渡到下降对准跑道阶段的指挥; 区调:指挥飞机高空平飞巡航阶段。
标准离场程序
SID:Standard Instrument Departure SID: Procedure 可以将飞机从起飞离地爬升阶段利用无线 电导航设施引导到航路平飞巡航阶段
通话标准用语
单元六 空中交通管理

管制员在空中航线管理中心紧张工作
塔台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监视飞机起降和地面交通
机场管制服务
机场地面交通管制员职责: 控制机坪上所有航空器的运动;负责给飞机发动 机启动许可;安排着陆飞机滑行到机坪或候机楼; 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 给出起飞、着陆许可;引导飞机的起飞和着陆; 安排飞机的起降顺序、放行时间;
高度层 高度层间隔 横向间隔 纵向间隔
水平间隔
高度层
飞行高度层(Flight Level):是指以国际标准大气 压为基准面,按一定高度差划分的高度分层,称 飞行高度层(FL) 。 国际上以100英尺作为一个高度分层; 意义:把航空器配备在不同的高度层上,使航空 器之间有规定的安全高度差,是防止航空器互撞 或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相撞的重要措施。
空中交通服务的组成
思考:飞机的飞行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区域管制服务:航路上的管制 进近管制服务 机场管制服务 飞行情报 告警服务
机 场 塔 台
间隔标准
思考:间隔在飞机飞行中的重要性,它涉及到哪些方面? 含义:航空器在空中相互距离(时间)的最小规定。 分类: 垂直间隔
高度层
我国高度层的划分 机场区域内:无论航向如何,从600米至6000米每 300米为一高度层,6600米至12000每600米为 一高度层,12000米以上每1000米为一高度层。 思考: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度层间隔变大,为什 么?
真航线角在0度至179度范围内,高度由900米至81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 层;高度由8900米至125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12500米以上,每 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真航线角在180度至359度范围内,高度由600米至84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 高度层;高度由9200米至122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13100米以上, 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03《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第三章空域管理

高空管制区:高空管制空域所对应的地域范围。 高空管制区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由高空区管制室负责。
19
B类空域
B类空域为中低空管制空域。 在我国境内6000米(含)以下,最低高度层以上的空间
划分为若干个中低空管制空域。 B类空域接受IFR飞行或VFR飞行,并对此在其中飞行
D类空域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由塔台管制室负责。
22
6000(不含)
6000(含)
23
6000米(不含)
(含)
24
6000m(不含) 6000m(含 )
第一等待高度层 最低高度层 地球表面
C类空域 D类空域
机场
A类空域 B类空域
A类空域 B类空域
地球表面
C类空域
进近管制室 (APP)
D类空域 塔台管制室 (TWR)
昆明飞行 情报区
北情北情京报京报飞区飞区行行
武汉 飞行 情报 区
上海 飞行 情报 区
广州飞行 情报区
11个飞行情报区
32
我国飞行情报区划分 FIR: 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
• 定义:为了提供 飞行情报服务和 告警服务而划定 范围的空间。
(二)高空和中低空管制区
1.高空管制区和中低空管制区统称为区域管制区; 区域管制区范围:
或航路上的气象、高度表拨正值调定、有关危险区域、 航空表演以及特殊飞行限制等。 2、飞行情报区包括我国境内上空,以及由国际民航 组织亚太地区航行会议协议,经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由 我国提供空中交通服务的,毗邻我国公海上空的全部 空域以及航路结构。
30
(一)飞行情报区
《民航概论》第4章 空中交通管理

一、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航空活动初期
目视飞行规则
1930s后期出现 了交通管制员
➢第二阶段:1934-1945年 以程序管制为核心的空中交通管制
➢第三阶段:1945-20世纪80年代
雷达管制和仪表着陆系统;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 空中交通管理取代空中交通管制;
三、航行资料
航行资料
航行资料汇编 航行通告
航行资料通告 飞行员资料手册
航行通告 雪情通报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点 五十八分。
四、航空气象服务
➢ 组织机构:单独的民航气象机构。
高频通常作为远距离通信的传输手段,甚高频 是用作管制进行陆空通话的主要手段。
➢语言的规范:
为防止数字、字母和词意的混淆造成不良后果,国际 民航组织组织对通话用的数字、字母及空管用的专门 词 语的发音和解释都作了规定。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点 五十八分。
§4.3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空中交通管制的任务与组织 ➢机场管制服务 ➢进近管制 ➢区域(航路)管制
➢告警服务:当航空器处于搜寻和救援等紧急状态时, 向有关单位发出通知,并给予协助的服务。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点 五十八分。
三、间隔标准
目的:保证任何两个航空器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防止航 空器相互危险接近和相撞
垂直间隔
间隔标准
水平间隔
横向间隔 纵向间隔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点 五十八分。
垂直间隔
➢ 航行情报服务内容分类:航图、航行资料、气象报告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点 五十八分。
二、航图
标出重要地形和航行情况
航空地图
民航概论复习资料 第4章 第12节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服第务四的章 第目一节标概2述: 防止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
空中交通服务第四的章 第目一标节概3述: 加速空中交通有序流动
空中交通服第务四的章 第目一节标概3述: 加速地面交通有序流动
第四章 第一节概述
空中交通服务的目标4:
提供有助于安全和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
飞行特点:飞行增多、增快、军事飞行为主
空管技术:程序管制,仪表飞行规则、
无线电通信设备、简单导航设施
主要依靠管制员和飞行员的经验
ATC: Air Traffic Control-空中交通管制
第四章 第一节概述
无线电通信和导航 航路网和管制中心
波音247(10座)
DC-3 21座
第四章 第一节概述
仪表飞行:在气象条件低于目视飞行气象条件时,装有 无线电通信和定位仪表的飞机可以依靠仪表而不依靠 驾驶员的视觉来飞行。
执行IFR的条件: 仪表气象条件下IMC 云层、云上能见 云下间断能见 夜间 高度6000米(不含)以上
第四章 第一节概述
五、通信标准
1. 频率分配
用途
频段(MHZ)
空中交通管制的无线电
一、空中交通管理发展历程―第三阶段
1944-1988年 标志:航管二次雷达的应用
雷达管制
1935年,英国研制出第一部雷达(RADAR)
1983年,首部二次雷达(SSR: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用于空管系统
仪表着陆系统(ILS)的出现
飞行特点:航速快、航程长、飞行多
组成:
空域管理 (ASM)
飞行情报服务 (FIS)
空中交通 管理(AT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章概论 全体民航工作人员必须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中国民航工作总方针。 第一节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air traffic management,简称ATM)的任务是: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它包括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三大部分。 空中交通服务(air traffic service,简称ATS)是指对航空器的空中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业务,是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的总称。 飞行情报服务(flight information service,简称FIS)的任务是: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益于安全、能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的服务。其范围是:重要气象情报;使用的导航设备的变化情况;机场和有关设备的变动情况(包括机场活动区内的雪、冰或者有相当深度积水的情况);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其他情报。 第二节空中交通管制 在巴里江机场装设的机场塔台是我国装设的第一座塔台。 从1998年1月1日开始,北京终端区第一个实施雷达管制,标志着 我国实施雷达管制的序幕正式拉开。 (简答题)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1)周密计划,准备充分,作好飞行的组织和保障工作。 (2)积极主动、准确及时和不间断地工作,防止飞机之间在空中和在机场地面活动中相撞。 (3)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合理地控制室中交通流量。 (4)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为飞行提供保障安全的情报、措施和建议。 (5)保证及时提供导航设备和提供遇险飞机的情况。 第二章管制机构以及职能第一节民航的管理机构和管制单位 中国民航总局下设七个地区管理局:华北管理局、东北管理局、西北管理局、华东管理局、中南管理局、西南管理局、新疆管理局。(山东安全运行监督办公室属于华东管理局)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分别由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实施,即:塔台空中交通管制室(简称塔台管制室);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进近管制室(终端管制室);区域管制室(区域管制中心);民航地区管理局调度室(简称管理局调度室);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总调度室(简称总调度室)。 (简答题)各个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应该履行下列职责: (1)塔台管制室负责对本塔台管辖范围内航空器的开车、滑行、起飞、着陆和与其有关的机动飞行的管制工作。在没有机场自动情报服务的塔台管制室,还应当提供航空器起飞、着陆条件等情报。 (2)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负责审查航空器的飞行预报及飞行计划,向有关管制室和飞行保障单位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 (3)进近管制室负责一个或数个机场的航空器进、离场的管制工作。 第二节管制员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由空中交通管制员(以下简称管制员)担任。由于管制工作主要分为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两种,因此,管制员也分为程序管制员和雷达管制员。按照管制的技术水平和分工,管制员又可以分为主任程序(雷达)管制员、程序(雷达)管制员和助理程序(雷达)管制员。按工作岗位又可分为塔台管制员、进 2
近管制员和区域管制员。 空中交通管制员实行执照管理制度。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值勤规定如下:(1)塔台、进近、区域管制室值班空中交通管制员(以下简称管制员)连续值勤的时间不得超过6 h;直接从事雷达管制的管制员,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 h,两次工作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0 min。(2)空中交通管制岗位应当安排2人(含)以上值勤。(3)管制员在饮用含酒精饮料之后的8 h内和处在麻醉剂或其他对值勤有影响的药物作用的情况下,不得参加值勤。 第三节空中交通服务对设施的需求 空中交通服务使用的航空移动通信设施,必须是单独的或与数字数据交换技术组合的无线电话,并配备自动记录设施。 (简答题)空中交通服务单位的航空固定通信设施应当具有下列功能: (1)直接电话通信。应当在15 s之内建立,其中用于管制移交(包括雷达管制移交)目的的必须立即建立。 (2)印字通信报文传输时间不得超过5 min。 (3)根据需要应当配置目视和声频通信设施和空中交通服务计算机系统,自动传输和处理飞行计划、飞行动态和信息。 (4)根据需要应当建立为召开电话会议使用的直接电话通信设施。 (5)空中交通服务单位使用的直接电话通信设施,必须具有自动记录功能,自动记录应当保存30天。 (6)直接电话通信。应当制定通信程序,按照通信内容的轻重缓急程度,建立通信秩序,必要时可以中断一些通话,以保证航空器遇到紧急情况时,空中交通服务单位能够立即与有关单位建立联系。 一次和二次雷达数据记录应当保存15天。 民航气象台室应当向飞行情报中心和区域管制室提供其所辖责任区域内机场和航路的气象资料vs民航气象台室应当向进近管制室和机场管制塔台提供其所辖责任区域内机场和空域内的气象资料(不同点:重要气象资料) 第三章航空器和飞行高度层第一节航空器 航空器是指凡是能从空气的反作用而不是从空气对地面的反作用在大气中获得支撑的任何机器。 按尾流的强弱划分将航空器分为以下三类:最大起飞重量大于136 t的航空器为重型机,用大写字母H表示;最大起飞重量为7—136t的航空器为中型机,用大写字母M表示;最大起飞重量等于或小于7 t的航空器为轻型机,用大写字母L表示。 民用航空器的识别标志包括:航空器所属航空公司名称、航空公司航徽、国籍和登记标志。 固定翼航空器的国籍和登记标志喷涂在机翼和尾翼之间的机身两侧或垂直尾翼两侧(如系多垂直尾翼,则应在两外侧)和右机翼的上表面、左机翼的下表面。 我国主要民用航空器的登记标志编号:B代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籍登记,第一位:飞机发动机类型,其中2为喷气式,3为螺旋桨式,8为活塞式 第二节气压高度 真实高度 指物体距某一物理面(点)的垂直距离,通常指距离地面(或水面)的垂直距离,简称真高。 飞行高度层(flight level) 指以1 013.2 hPa气压面为基准的等压面,各等压面之间具有规定的气压差。 3
标高 机场(障碍物)距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机场(障碍物)标高,在航图上注明数值和地理位置。 修正海平面气压(QNH)是指将观测到的场面气压,按照标准大气条件修正到平均海平面的气压。标准大气条件下的修正公式为:QNH=QFE+机场标高/8.25 第三节过渡高度与过渡高度层 过渡高度是指一个特定的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在此高度或以下,航空器的垂直位置按照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表示。
(简答题)(一)航线仪表飞行的航空器的最低安全高度 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安全高度,在高原和山区应当高出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 km以内的最高标高600m;在其他地区应当高出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 km以内的最高标高400 m。 (二)机场区域内仪表飞行的最低安全高度 以机场归航台为中心,在半径55 km范围内,距离障碍物的最高点,平原地区不得少于300 m,丘陵和山区不得少于600 m。 (三)航线目视飞行的最低安全高度 巡航表速在250 km/h(不含)以上的航空器,按照航线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的规定执行。巡航表速在250 km/h(含)以下的航空器,通常按照航线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的规定执行;如果低于最低高度层飞行时,距航线两侧各5 km地带内最高点的真实高度,平原和丘陵地区不得低于100 m,山区不得低于300 m。 (四)机场区域内目视飞行的最低安全高度 巡航表速在250 1(1I汕(不含)以上的航空器,按照机场区域内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的规定执行。 巡航表速在250 km/h(含)以下的航空器,距离最高障碍物的真实高度不得小于100 m。 巡航高度层划分:(1)真航线角在0。~179。范围内,高度由900~8 100m,每隔600m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9 000m以上,每隔1 200m为一个高度层。8900—12500m,每隔600m一个高度层;12500m以上,每隔1200m (2)真航线角在180。一359。范围内,高度为600~8 400 m,每隔600 m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8400m以上,每隔1 200m为一个高度层。9200—12200m每隔600m;13100m以上每隔1200m。 第四节飞行分类 按照昼夜时间划分为昼间飞行、夜间飞行、黄昏飞行和拂晓飞行。 ·昼间飞行是指从Et出到日落之间的飞行。 ·夜间飞行是指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飞行。 ·拂晓飞行是指从天亮到日出这段时间内的飞行,其性质属夜间飞行。 ·黄昏飞行是指日落到天黑这段时间内的飞行,其性质属夜间飞行。 第四章机场 4
机场:在陆地或水面上划定范围的一块区域(包括各种附属的建筑物、装置及设备)可全部或部分供航空器着陆、起飞及地面活动之用。 飞行活动区范围:跑道、滑行道、停机坪(不包括候机楼) 跑道号码的命名: 跑道建立与当地盛行风一致。 第五章空域第一节空域结构 目前,我国共划设了十一个飞行情报区:沈阳、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昆明、兰州、乌鲁木齐和台北、香港、三亚 管制地带是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到规定上限的管制空域。 航路是由无线电导航设施确定中心线并具有一定宽度的空中走廊,为管制区或管制区的一部分。空中交通服务航路是为提供空中交通服务,将空中交通纳入其中而划设的航路。 第二节中国民航空域分类 (简答题)我国空域的分类及范围: ·A类空域(高空管制空域)在我国境内6 300 m(含)以上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高空管制空域, ·B类空域(中低空管制空域) 在我国境内6 000 m(含)以下、最低高度层以上的空间,划分为若干个中低空管制空域, ·C类空域(进近管制空域) 垂直范围通常在6000m(含)以下、最低高度层以上;水平范围通常是半径50km或走廊进出口以内、机场塔台管制范围以外的空间。 ·D类空域(机场管制塔台管制空域) 通常包括起落航线和最后进近定位点以后以及第一等待高度层以下、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和机场活动区,即管制地带。 ·G类空域(非管制空域)是在我国境内未经划定为A、B、C、D类空域以外的空间。 特殊空域有危险空域、限制空域、禁航空域 (危险空域在我国境内或在毗邻我国公海上空的限定空域内进行军事活动或科学试验活动) 第六章空中交通服务通信第一节航空固定通信设施 国际通信网络包含两种电路:AFTN电路和SITA电路。 AFTN电路是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固定业务通信网路,是为民航当局之间传递航空业务电报和飞行勤务电报服务的。 SITA电路是为传递各航空公司之间运输业务电报服务的。 第三节空中交通服务电报(AFTN电报) 空中交通服务电报的种类、标志及等级 飞行预报PLN 领航计划报FPL 起飞报DEP 落地报ARR 延误报DLA 返航报RTN 备降报ALN 高度层数据有四种表示方法: (1)“F”后跟随3位数,表示以100ft为单位的飞行高度层,例如,飞行高度层为33 000ft,以“F330”表示; (2)“s”后跟随4位数,表示以10 m为单位的飞行高度层,例如,飞行高度层为11 400 m,以“S1140”表示; . . (3)“A”后跟随3位数.,表示以100ft为单位的海拔高度,例如,海拔高度为4 500ft,以“A045”表示; (4)“M”后跟随4位数,表示以10 m为单位的海拔高度,例如,海拔高度为8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