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40和80波系统的波长分配表20080721
微波波段划分

微波波段划分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微波波段←波长越短波长越长→←频率越高频率越低→·······微波遥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我一直记不清楚波段划分的具体信息,Google一下居然就有一些好东子。
因此贴过来,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理解。
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较老的一种源于二战期间,它基于波长对雷达波段进行划分。
它的定义规则如下: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
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
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
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微波波段划分

微波波段划分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微波波段←波长越短波长越长→←频率越高频率越低→·······微波遥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我一直记不清楚波段划分的具体信息,Google一下居然就有一些好东子。
因此贴过来,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理解。
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较老的一种源于二战期间,它基于波长对雷达波段进行划分。
它的定义规则如下: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
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
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
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波长分配方法

波长分配方法随着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几个光信号可在单根光纤传输。
这种技术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光纤的巨大力量,但也带来了新的网络设计和管理问题,尤其是当波长转换节点中没有可能的。
考虑在这样的网络中的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一旦路线是固定的波长分配基本上是一个图着色问题。
对于一个给定的图着色算法,在当前的研究中较主流的有贪婪算法,穷举搜索,模拟退火以及遗传算法。
都是相当不错的路由和波长分配性能,本文主要介绍在路由选择确定的情况下的波长分配问题,且着重从贪婪算法和穷举搜索算法来讲述波长分配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集中在WDM网络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
当多个信号共享相同的纤维,他们必须使用不同的波长。
现有的技术设置了一个上限的波长数。
因此,我们认为,导致建立一个给定的连接在与最低数量的波长网络设置的问题。
在制定的最优化问题,取决于是否有可能在波长转换节点或没有。
如果波长转换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可能的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使用的通道的链接的最大数量。
路由问题是在正常的电路交换网络,在唯一的限制因素是对每一个环节通道数相同。
另一方面,如果波长转换不能在节点完成后,这便产生了优化问题新的约束。
每个连接使用上沿线的各个环节相同的波长。
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使用小于或等于各个环节的波长数比有可用的,没有两个连接共享一个共同的联系具有相同的波长。
也可以使用波长转换网络。
在本文中不讨论这种网络,因此,我们假定波长转换不能在任何节点完成。
我们还假设没有任何的网络动态重构的需要,即连接设置是静态的。
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首先要确定每个连接的线路(即路由),然后尝试使用最小数量的波长来进行波长分配。
这样做,这样反复的进行着色尝试目的在于对路由连接不改变的同时使用最少的颜色来完成全图的着色。
同时,在实践中以求找到比现有技术使用更加少颜色的着色方案。
在路由和波长分配过程是代表在图1。
在左边是一个物理网络。
中间的是固定路由波长分配图,右侧的图是图着色方案,其中的节点表示连接,按来源目的地对应表示,和邻居节点的连接(表示之间存在共享),如果且仅当相应的连接有着一些共同的联系。
微波波段划分图文稿

微波波段划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微波波段微波遥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我一直记不清楚波段划分的具体信息,Google一下居然就有一些好东子。
因此贴过来,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理解。
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较老的一种源于二战期间,它基于波长对雷达波段进行划分。
它的定义规则如下: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 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 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
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
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
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 P波段 = 现 A/B 波段原 L波段 = 现 C/D 波段原 S波段 = 现 E/F 波段原 C波段 = 现 G/H 波段原 X波段 = 现 I/J 波段原 K波段 = 现 K 波段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摘自《微波技术基础》,西电,廖承恩着)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
波段频率分配表

波段频率分配表
波段名称缩写名称频率范围f/Hz以波长划分的名称传播方式目前频率分配情况VLF基低频30K以下万米波(甚长波)天波,地波,以地波传播为主(10~20)kHz,主要用于无线
电导航,海上挪动通信和播送LF低频30K~300K千米波(长波)天波,地波,以地波传播为主(200~3000)kHz,主要用于播送,无线电导航,海上挪动通信,地对空通信MF中频300K~3000K 百米波(中波)主要以地波播,夜间天波亦可传播HF高频
3M~30M十米波(短波)地波传播间隔极近,以视距内直线传
播为主主要用于定点通信,航海和航空挪动通信,播送,热带播送及业余无线电等VHF基高频30M~300M米波(短波)视距内直线传播(30~1000)MHZ,主要用于电视播送,陆上挪动通信,航空挪动通信,海上挪动通信,定点通信,空间通信和雷
达等UHF特高频300M~3000M分米波(微波)与光的传播特性根本一样SHF超高频3G~30G厘米波(微波)1GHZ-10GHZ,主要用于无线电微波接力系统,其次是定点通信和挪动通信业务EHF极高频30G~300G毫米波(微波)10GHZ以上,主要用于无线电中继接力通信,空间通信,雷达,导航,无线电天文学等.
第 1 页。
波长、频率、波道号对照表_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_[共2页]
![波长、频率、波道号对照表_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51dc6d7a6c30c2259019edd.png)
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150图8.3 1 550nm窗口的DWDM系统3.波分复用的特点波分复用技术的特点如下。
① 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使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增加几倍至几十倍。
② 使N个波长复用起来在单模光纤中传输,在大容量长途传输时可以大量节约光纤。
另外,对于早期安装的芯数不多的光盘,利用波分复用不必对原有系统作较大的改动即可比较方便地扩容。
③ 由于同一光纤中传输的信号波长彼此独立,因而可以传输特性完全不同的信号,完成各种电信业务的综合和分离,包括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以及PDH信号和SDH信号的综合与分离。
④ 波分复用通道对数据格式是透明的,即与信号速率及电调制方式无关。
一个WDM系统可能承载多种格式的“业务”信号,如ATM、IP或者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信号。
WDM系统完成的是透明传输,对于“业务”层信号来说,WDM的每个波长就像“虚拟”的光纤一样。
⑤ 在网络扩充和发展中,它是理想的扩容手段,也是引入宽带新业务(如CATV、HDTV和宽带IP等)的方便手段,增加一个附加波长即可引入任意想要的新业务或新容量。
⑥ 利用WDM技术选路来实现网络交换和恢复,可能实现未来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光网络。
⑦ 在国家骨干网的传输系统中,EDFA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长途干线系统SDH中继器的数目,从而减少成本。
距离越长,节省成本就越多。
因此,过去无论PDH的34Mbit/s~565 Mbit/s,还是SDH的155 Mbit/s~2.5Gbit/s,其扩容升级方法都是采用光电变换和透明传输,对信号在光域上没有任何处理措施(甚至于放大)。
WDM技术的应用第一次把复用方式从电信号转移到光信号,在光域上用波分复用(即频率复用)的方式提高传输速率,光信号实现了直接复用和放大,而不再回到电信号上处理,并且各个波长彼此独立,对传输的数据格式透明。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WDH技术的应用标志着通信时代的“真正”到来。
波分技术原理

光纤中的色散可分为模式色散、色度色散、偏振模色散: 模式色散也称为模间色散,模式色散主要存在于多模光纤中; 色度色散(简称CD)也称为模内色散,可以分为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 偏振模色散(简称PMD)是由于信号光的两个正交偏振态在光纤中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 引起的,偏振模色散是由随机因素产生的,因而其为一随机量,难补偿;
目录
1 WDM原理 2 WDM的系统受限因素和补偿 3 WDM系统的主要构成
WDM的受限因素有哪些呢?
功率与OSNR
色散容限
PMD
非线性效应
光纤衰耗系数随波长变化曲线(损耗谱)
波长不同,损耗不同:850nm/1310nm/1550nm通常简称第1/2/3窗口; 1380nm附近由于氢氧根粒子吸收,光纤损耗急剧加大,俗称水峰(Water Peak); ITU-T将单模光纤在1260nm以上的频带划分了O、E、S、C、L、U等6个波段; 容易看出,在这6个波段中,C波段和L波段损耗最小!但仅有C波段才是天命所归!
1571nm
P.10 距离,P.12光口参数
DWDM标准:C波段40波或80波
主流DWDM应用集中在C波段( C波段衰减最小)
注:黄色区域是40波的中心波长
PS: 由于DWDM相邻中心波长数值差为100GHz,所以 DWDM的波长常以 Hz 为单位 进行说明。 而CWDM相邻中心波长数值差为20nm,所以CWDM的波长常以 nm 为单位 进行说明。
(波分)就是分、合各种光(波长)
WDM波分复用就是将不同颜色的“光”(波长)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就像我们 看到的 赤橙黄绿青蓝紫 七色 混合成一种白色在传输一样
电磁波频谱和波段划分以及名称由来

电磁波频谱和波段划分以及名称由来---------------------------------------------------------常见电磁波波长无线电波0.1mm~100Km (3kHz~3000GHz)频段名称段号(含上限不含下限)频段范围波段名称波长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1 甚低频(VLF)3~30千赫(KHz)甚长波100~10km2 低频(LF)30~300千赫(KHz)长波10~1km3 中频(MF)300~3000千赫(KHz)中波1000~100m4 高频(HF)3~30兆赫(MHz)短波100~10m5 甚高频(VHF)30~300兆赫(MHz)米波10~1m6 特高频(UHF)300~3000兆赫(MHz)分米波微波100~10cm7 超高频(SHF)3~30吉赫(GHz)厘米波微波10~1cm8 极高频(EHF)30~300吉赫(GHz)毫米波微波10~1mm9 至高频300~3000吉赫(GHz)丝米波1~0.1mm红外线770纳米~14微米可见光400纳米~700纳米紫外线200纳米~400纳米X射线(伦琴射线)波长0.1纳米~10纳米频率:30pHz~3eHzγ射线(伽马射线)小于0.1埃米(核弹最大的破坏性来自于该射线)波长和频率换算关系:令波长为λ,频率为f,速度为V,得:λ=V/f波长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ec),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Hz)。
光速= 299 792 458 m / s长度单位10埃米(埃格斯特朗)=1纳米原子的平均直徑(由經驗上的半徑計算得)在0.5埃(氫)和3.8埃(鈾,最重的天然元素)之間。
1000纳米=1微米1000微米=1毫米1000毫米=1米频率单位1 千赫kHz 10^3 Hz 1 000 Hz1 兆赫MHz 10^6 Hz 1 000 000 Hz1 秭赫GHz 10^9 Hz 1 000 000 000 Hz1 澗赫THz 10^12 Hz 1 000 000 000 000 Hz1 拍赫PHz 10^15 Hz 1 000 000 000 000 000 Hz1 艾赫EHz 10^18 Hz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Hz---------------------------------------------------------雷达波段的由来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C波段的40CH/100GHz间隔波长分配
波长号 中心频率(THz) 对应OMU/ODU的端口
1 192.10
CH1
2 192.20
CH2
3 192.30
CH3
4 192.40
CH4
5 192.50
CH5
6 192.60
CH6
7 192.70
CH7
8 192.80
CH8
9 192.90
CH9
10 193.00
CH10
11 193.10
CH11
12 193.20
CH12
13 193.30
CH13
14 193.40
CH14
15 193.50
CH15
16 193.60
CH16
17 193.70
CH17
18 193.80
CH18
19 193.90
CH19
20 194.00
CH20
21 194.10
CH21
22 194.20
CH22
23 194.30
CH23
24 194.40
CH24
25 194.50
CH25
26 194.60
CH26
27 194.70
CH27
28 194.80
CH28
29 194.90
CH29
30 195.00
CH30
31 195.10
CH31
32 195.20
CH32
33 195.30
CH33
34 195.40
CH34
35 195.50
CH35
36 195.60
CH36
37 195.70
CH37
38 195.80
CH38
39 195.90
CH39
40 196.00
CH40
基于C和C+波段的80CH/50GHz间隔波长分配
波长号 中心频率(THz) 对应OMU/ODU 40C的端口 波长号 中心频率(THz) 对应OMU/ODU
40 C+的端口
80 192.10 CH1 79 192.15
CH1
78 192.20 CH2 77 192.25
CH2
76 192.30 CH3 75 192.35
CH3
74 192.40 CH4 73 192.45
CH4
72 192.50 CH5 71 192.55
CH5
70 192.60 CH6 69 192.65
CH6
68 192.70 CH7 67 192.75
CH7
66 192.80 CH8 65 192.85
CH8
64 192.90 CH9 63 192.95
CH9
62 193.00 CH10 61 193.05
CH10
60 193.10 CH11 59 193.15
CH11
58 193.20 CH12 57 193.25
CH12
56 193.30 CH13 55 193.35
CH13
54 193.40 CH14 53 193.45
CH14
52 193.50 CH15 51 193.55
CH15
50 193.60 CH16 49 193.65
CH16
48 193.70 CH17 47 193.75
CH17
46 193.80 CH18 45 193.85
CH18
44 193.90 CH19 43 193.95
CH19
42 194.00 CH20 41 194.05
CH20
40 194.10 CH21 39 194.15
CH21
38 194.20 CH22 37 194.25
CH22
36 194.30 CH23 35 194.35
CH23
34 194.40 CH24 33 194.45
CH24
32 194.50 CH25 31 194.55
CH25
30 194.60 CH26 29 194.65
CH26
28 194.70 CH27 27 194.75
CH27
26 194.80 CH28 25 194.85
CH28
24 194.90 CH29 23 194.95
CH29
22 195.00 CH30 21 195.05
CH30
20 195.10 CH31 19 195.15
CH31
18 195.20 CH32 17 195.25
CH32
16 195.30 CH33 15 195.35
CH33
14 195.40 CH34 13 195.45
CH34
12 195.50 CH35 11 195.55
CH35
10 195.60 CH36 9 195.65
CH36
8 195.70 CH37 7 195.75
CH37
6 195.80 CH38 5 195.85
CH38
4 195.90 CH39 3 195.95
CH39
2 196.00 CH40 1 196.05
CH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