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陵以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脂肪肝经验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体会
肝波细密 、 血管模糊 、 后方 回声 衰减消失 。
2 体 会
肝病专 家关幼波教授 曾为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做过精僻 的 论 断 : 病在于肝 、 , 本 脾 主要的病理变 化为湿热 酿化 , 衍变为
痰, 痰瘀阻络。依循 这样的机制 , 在十余年 的临床治疗 中 , 笔 者将脂肪肝论治的一些体会归纳如下 : ①湿 。湿是脂膏厚味 ,
可 引 起 脂肪 肝 。
4 治 疗 原 则
1 方药 : . 1 柴胡 l , 2g 枳实 2 , 0g 白芍 3 , 0g郁金 l , 2g 土茯苓
3g 薏苡仁 3 , , 0g苍术 2 , 5g 白术 2 , 5g 制半 夏 1 , 2g 陈皮 2 0 g炒 山楂 5 , , 0g 桃仁 1 , 0g丹参 1 , 5g 川芎 1 , 0g 木香 1 , 0g砂
着。 由湿而滞满 , 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因脂肪衍变高血脂而
1 疗效判定 : . 3 自觉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 。B超测查 , 肝波细 密改变 , 后方 回声衰减 消失 , 其他各方 检验数值 正常或接 近
正常。
积。而脂肪肝患者大多都喜食肥腻 , 脂类物质不易消化, 堆积 肝 内, 故取本药克消 肉积之赘 ; 土茯苓 、 薏苡仁 、 苍术 : 、 疏湿 化 湿、 燥湿 ; 木香、 砂仁 : 疏调 中焦之气 , 理和脾 胃, 通调腑机 ; 川 楝子 、 元胡 : 理肝 气行 血而解 痛 ; 丹参 、 桃仁 、 芎 : 川 活血化瘀 、
酒醇酬醪 , 因脾失健运在体 内形成的产物 。湿困脾 , 脾虚而运 化失 常, 脂膏厚味蓄久化热 , 湿热并存 , 聚结于 内, 虽脾不 运 ,

般措施 , 预防为先 。酗酒、 过量的动物油摄取是引起脂

脂肪肝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脂肪肝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脂肪肝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近些年来,脂肪肝变得越来越常见,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疾病。

可以说,脂肪肝的发病率骤增与日益上升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高热量的摄入、低强度的锻炼、酒精摄入过多、生活作息紊乱等原因是脂肪肝的重要诱因。

脂肪肝的发生率骤增也促使对脂肪肝治疗方案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治疗方法层出不穷。

那么,这篇文章就从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个角度来谈谈关于脂肪肝的治疗方案。

一、脂肪肝的西医治疗西医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

首先,是护肝药物。

这里的护肝和中医不同,指的是保护肝细胞的屏障—肝细胞膜。

此类药物的代表为多烯磷脂酰胆碱,它可以在到达肝脏后,渗入并主动与肝细胞的膜结合,使细胞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增加,使肝细胞的代谢更加稳定,肝细胞的工作流程更健康,脂肪代谢更快,从而保护肝脏,恢复肝功能。

临床实践也证实了此类药物的疗效,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有明显改善。

接着是降脂药,还有促脂类代谢药。

将这两种药物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增强脂质代谢、降低患者血脂的功能。

降血脂药物如非诺贝特,促进脂类代谢药物如左旋卡尼丁。

然后是促胆汁酸分泌药物。

这类药物不仅可以促进胆囊向十二指肠中排放胆汁,还可以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更能增加肝脏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脂质在肝脏中的沉积。

此类药物中的熊去氧胆酸被广泛应用,其还有较强的肝细胞保护作用,降低肝脏的炎症反应。

脂肪肝长期存在的炎症反应有可能使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而炎症反应降低便可以改善肝脏纤维化,延缓脂肪肝的进展。

血糖控制类药物也是脂肪肝的治疗药物。

部分脂肪肝患者代谢紊乱,患有糖尿病,而血糖升高会加快肝脏脂质的合成,抑制脂质的分解,使脂肪肝形成且进展加快。

血糖控制类药物可以降低肝脏对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进入肝脏的速度减慢,从而减少肝脏中的脂质合成。

此类药物如二甲双胍。

除此以外,血糖控制类药物还可抑制肝脏炎症反应,降低肝脏纤维化水平,又对脂肪肝的进展起到了有效的抑制。

『脂肪肝』中药方--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

『脂肪肝』中药方--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

『脂肪肝』中药方--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脂肪肝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求因、综合施治。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法治疗脂肪肝,可归纳为以下四型:1.痰瘀阻络、肝郁气滞型:患者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治宜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 克,山楂12克,茯苓12 克,白术10克,川楝子8 克,枳壳8克,甘草5 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痰湿内阻、肝郁脾虚型:患者表现为右胁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治宜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处方:丹参18克,制半夏12克,陈皮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厚朴10克,枳壳8克,山楂10克,白蔻仁5 克,干姜3克,吴茱萸3 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型:患者表现为形体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胁痛不舒,时有头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夜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肾益肝、化痰祛瘀。

处方:制首乌15克,制黄精15克,枸杞子15 克,丹参12克,仙灵脾10克,泽泻10克,茯苓10 克,知母8克,黄柏8克,姜黄6 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4.痰瘀互结、气滞血淤型:患者素有消渴病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胁下肝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治宜益气化痰、祛瘀散结。

处方:党参15克,制首乌15克,生蒲黄12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 克,莪术10克,当归10 克,青皮8克,陈皮8 克,海藻10克。

水煎,分 3次服,每日1剂。

脂肪肝的中医施治:篇二1.痰瘀痹阻、肝肾...

脂肪肝的中医施治:篇二1.痰瘀痹阻、肝肾...

脂肪肝的中医施治:篇二1.痰瘀痹阻、肝肾...
脂肪肝的中医施治:篇二
1.痰瘀痹阻、肝肾亏虚型:患者表现为形体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胁痛不舒,时有头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夜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肾益肝、化痰祛瘀。

方:制首乌,制黄精,枸杞子,丹参,仙灵脾,泽泻,茯苓,知母,黄柏,姜黄。

2.痰瘀互结、气滞血淤型:患者素有消渴病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胁下肝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治宜益气化痰、祛瘀散结。

方:党参,制首乌,生蒲黄,延胡索,五灵脂,莪术,当归,青皮,陈皮,海藻。

#健康科普大赛#。

谈谈中医治疗脂肪肝

谈谈中医治疗脂肪肝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谈谈中医治疗脂肪肝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谈谈中医治疗脂肪肝核心提示:祖国医学认为脂肪肝归属于中医的“积证”、“积聚”、“痰浊”、“肥气”等范畴。

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主要应用调节血脂的药物作为脂肪肝的辅助治疗。

而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具有疗效稳定、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祖国医学无“脂肪肝”的病名,可归属于“胁痛”、“积聚”等的范畴。

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久卧久坐、体丰痰盈、感受湿热毒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有关。

病机方面,董氏等 [1] 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湿痰瘀热互结,痹阻肝脏脉络。

治疗以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祛痰化湿为大法。

雷氏 [2] 认为病理基础与痰、湿、瘀、积有关,常因痰湿碍脾,能食而不化,形成食积,且郁滞化热;瘀、积影响气血循行,导致气郁、血瘀,相因成病,胶结难解,形成痰、湿、热、气、血、食六郁之证。

向氏等 [3] 则强调其基因病机是热毒湿浊蕴结于肝。

王氏 [4] 认为肾中精气不足,阴阳失衡,藏精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水不及涵木温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血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痹阻于肝,则为脂肪肝。

总之,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肝脾肾三脏,虽然虚实兼夹,但以邪实为主。

水湿、痰浊、瘀血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脂肪肝提示健康危机近年来中医治疗脂肪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许多方药有良好的抗脂肪肝的作用,且副作用小,显示出中医治疗脂肪肝有良好的前景和潜在的优势。

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1)临床研究缺乏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影响了对疗效的评价,应尽快统一标准,使其客观化,特别要加强B超诊断量化、分级的研究,并且推广使用CT等先进诊断技术。

中医名家治疗脂肪肝经验方

中医名家治疗脂肪肝经验方

中医名家治疗脂肪肝经验方脂肪肝是指由于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内持久沉积所致疾病。

常见原因为长期酗酒、营养不良、饥饿、肥胖、小肠改道手术、糖尿病、皮质激素、妊娠、肝炎及毒物的损伤等。

本病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散见于中医“痰证”、“脂满”、“积聚”、“症瘕”、“胁痛”等病症中。

颜德馨教授曾经是脂肪肝患者。

1962年,颜教授患了急性黄疸型肝炎,谷丙转氨酶高达500单位/升,在住院期间,除了服用清热解毒方剂外,还连续使用葡萄糖加胰岛素冲击疗法,结果导致身面虚浮,胁痛绵绵,痰多白沫,精神委顿,体重由65千克迅速增加到82.5千克。

经过西医检查,确诊为脂肪肝,后用护肝保肝之法调养了几个月,竟然没有半点功效,症状有增无减。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颜教授见治肝无功,于是转以治脾,自拟【逐湿运脾饮】,治疗一个月,浮肿先退下去了,痰沫也渐渐消退,吃得也渐渐多了,脸色也红润了,肝功能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颜老说,他所拟的【逐湿运脾饮】实际上就是五苓散加苍术。

其原理为:脂肪肝的根源在于土(脾)壅木(肝)萎,而脾土恶湿,水留则湿著,用苍术可燥脾胜湿,土疏则木茂。

颜老服用逐湿运脾饮1个月之后,改以苍术研末,每次吞服9克,以巩固疗效,他的脂肪肝后来再也没有犯过。

下面是五苓散的处方:【出处】《伤寒论》【组成】猪苓(去皮)12克,泽泻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桂枝(去皮)8克。

【用法】研为散剂,每服6~10克,每日2服;或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关幼波、陈伯咸、何炎燊三位教授对于脂肪肝的研究也颇为深入,临证治疗常药到病除,下面介绍他们的证治验方,供大家学习参考。

1.清肝化滞汤【出处】陈伯咸方【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金钱草10克,浙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莱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山楂10克,陈皮10克。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经验分享综合总结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经验分享综合总结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经验分享综合总结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经验进行分享和综合总结。

一、改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基础。

首先要坚持科学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其次,要控制饮食的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后的长时间不活动。

此外,饮食时要讲究细嚼慢咽,减少吃零食和高热量饮料的习惯,多喝水,增加机体代谢水平。

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加速脂肪的燃烧,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肝脏脂肪的代谢。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而力量训练,如举重、拉伸操等,可以增加肌肉的含量,提高代谢水平。

另外,定期进行体检,控制体重和腰围也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方面。

三、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除了饮食和运动,还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是减少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

吸烟和酗酒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应该尽量减少或者戒除这些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四、药物治疗和中医调理在治疗脂肪肝方面,药物治疗和中医调理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西药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脂药、抗氧化药等,能够帮助减少肝脏脂肪的积累和炎症的反应。

中医调理则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养生方法,通过调理气血、脾胃和肝经等,达到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五、定期体检和监测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

通过血常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肝脏的情况和代谢功能,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结合超声波、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对脂肪肝的程度和进展进行判断和评估。

综上所述,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

通过改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和中医调理,定期体检和监测,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疗心得一个康复患者的经验和建议

脂肪肝的治疗心得一个康复患者的经验和建议

脂肪肝的治疗心得一个康复患者的经验和建议脂肪肝的治疗心得:一个康复患者的经验和建议脂肪肝,即肝脏脂肪变性,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

作为一个曾经患有脂肪肝的康复者,我想分享一些治疗和康复的经验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为了有效地治疗脂肪肝,首先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脂肪肝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

因此,改善生活习惯是治疗脂肪肝的关键。

首先,饮食调节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方面。

我建议减少饮食中的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以促进肝脏的健康。

此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提供肝脏修复所需的营养物质。

饮食平衡并定期进食,避免过量进食或饥饿,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加强体育锻炼对康复非常有益。

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运动来保持良好的机能。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能够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并促进代谢的正常运作。

此外,增加肌肉和力量训练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减轻脂肪肝症状。

此外,保持健康的体重也是治疗脂肪肝的关键。

肥胖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减轻体重对康复至关重要。

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结合能够帮助减少体重,并改善脂肪肝症状。

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营养师,制定适合自己的减重计划。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如果脂肪肝伴随有其他并发症或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辅助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购买或滥用药物。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复查和监测非常重要。

定期检查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以评估康复的进程和疾病的变化。

如果康复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或者指标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最后,心理健康也是康复的一部分。

脂肪肝可能对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与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以及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应对困难并保持积极的康复态度。

总结起来,治疗脂肪肝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陵以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脂肪肝经验标签:名医经验;雷陵;脂肪肝;中医疗法本院雷陵主任医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肝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十堰市名中医,从事中医肝病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应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急慢性肝病,尤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肝脏肿瘤的诊治造诣颇深。

脂肪肝属中医“肝癖”、“积聚”范畴,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临床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近年来,雷师运用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

兹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1.1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1.1.1 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证见胁肋胀痛,头身困重,乏力,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口黏不渴,便溏不爽,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以疏肝活血、健脾化湿。

基本方:柴胡12 g,丹参20 g,泽泻15 g,海藻15 g,山楂10 g,白术15 g,薏苡仁25 g。

1.1.2 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证见胁肋胀痛,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

基本方:丹参20 g,泽泻15 g,海藻15 g,山楂10 g,白术15 g,虎杖20 g,茵陈25 g。

1.1.3 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证见肝区不适,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舌苔腻,脉弦细数。

治以祛湿化瘀、活血滋阴。

基本方:丹参20 g,泽泻15 g,海藻15 g,山楂10 g,三七粉(冲服)6 g,枸杞子15 g,女贞子30 g。

1.2 应用神农肝脂宁丸本品为雷师研制的中药制剂(批准文号:鄂药制字Z20111456号)。

主要成分为何首乌、虎杖、绞股蓝、荷叶、决明子等。

用法:口服,每次8 g,每日3次。

1.3 运用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脱脂该仪器由北京宏波科技发展公司提供。

治疗包括:①穴位治疗。

常用穴位有肝俞、胆俞、期门、章门、脾俞、胃俞、肾俞、天枢、中脘、气海、关元、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阳陵泉、阴陵泉、太冲、血海等;②中药离子导入。

导入液含丹参10 g、泽泻20 g、荷叶25 g、何首乌10 g、赤芍10 g、郁金15 g、法半夏10 g、柴胡12 g,加水1000 mL,诸药共煎浓缩至300 mL备用;③循经按摩。

操作要点:①体位:患者采取仰卧位,背部循经取坐位;②穴位:根据不同类型脂肪肝患者,每次共选择8个治疗穴位,其中肝俞、期门、章门为固定穴位,电极片下放置药垫作离子导入;③频率:根椐病情采用不同频率,3个频率交替使用,虚证以Ⅰ、Ⅱ频为主,实证以Ⅱ、Ⅲ频为主;④电场:包括交替电场和程序电场,根据具体病情选择;⑤输出量选择: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限,从小到大,逐渐增加;⑥循经方法:常用单探头循经,也可用双探头循经,背部循经自上而下及体侧左右共6条线,即膀胱经两侧和腋中线,身体肥胖者可增加脊柱线,腹部采用“金”字循经5法,根据治疗需要可增加双下肢胫骨内外的循经;⑦治疗时间:穴位治疗及中药离子导入每次30~40 min,循经按摩10~15 min。

每日1次。

1个月为1个疗程。

1.4 神农调脂茶泡服方中含丹参、决明子、山楂。

统一由本院制剂室按3∶2∶1比例共研细末,制成袋泡剂,每袋6 g。

用法:每次1袋,热开水150 mL冲泡,每日4~6次。

1.5 饮食疗法1.5.1 一般饮食①保证营养平衡,杜绝暴饮暴食,注意优质蛋白、维生素摄入,酗酒者需戒酒;②控制热量摄入,以标准体质量计算,每千克体质量应供热能84~105 kJ(20~25 kcal);③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标准体质量计算,每千克体质量每天可供给脂肪0.5~0.8 g,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④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千克体质量供给2~4 g,食用糖摄入不宜过多;⑤高蛋白饮食,每天每千克体质量供给蛋白质1.2~1.5 g,其中优质蛋白应占适当比例,如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⑥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给,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宜进食过多;⑦限制食盐,每天以6 g为宜;⑧适量摄入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食物,如小米、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干贝、淡菜等,以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帮助肝内脂肪转化;⑨少进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

1.5.2 中医辨证施膳①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宜进食瓜蒌、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薏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理气健脾食物;②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多食豆制品、瘦肉等偏凉食物,多食水果,忌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和酒类等辛温及刺激性食物;③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食物,以及瘦肉、紫河车、鳖甲等养阴之品。

1.6 运动疗法1.6.1 运动种类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慢跑、中速步行(115~125步/min)、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球、跳舞、游泳等。

1.6.2 运动强度根据运动后劳累程度和心率选择,运动时脉搏应维持在(170-年龄)次/min,最多不超过(200-年龄)次/min,或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 min内消失为宜;③运动实施频率及持续时间:每周3~5 d,若疲劳不持续到第二日,可每日进行运动,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

一般每次持续有氧运动在45~60 min之间,步行可从5000步/d逐渐增加到7000~8000步/d,具体根据身体状况而定。

2 典型病例患者,男,41岁,干部。

2011年6月10日因右胁胀闷不舒半月就诊,伴头身困重,疲惫乏力,胸脘痞闷,纳差,大便不爽。

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不喜运动,无烟酒嗜好,舌淡,苔白厚腻,脉弦而滑。

查体:形体肥胖,体质量80 kg,身高167 cm,腹围89 cm。

平卧腹部隆起,肋下未触及肝脾。

实验室检查示:血清总胆红素16.7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9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8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57 U/L,血清总蛋白68.1 g/L,白蛋白35.2 g/L,空腹血糖5.4 mmol/L,血清总胆固醇6.42 mmol/L,三酰甘油3.97 mmol/L。

B超提示中、重度脂肪肝,胆囊壁稍毛糙。

西医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脂血症。

中医诊断:肝癖,辨证属肝郁脾虚、痰湿阻滞。

遂予上述中医综合疗法:①中药汤剂拟疏肝健脾、祛湿化痰法。

药用柴胡15 g,泽泻15 g,海藻20 g,山楂12 g,法半夏15 g,白术15 g,薏苡仁15 g,山楂10 g,白术15 g,虎杖15 g,丹参20 g,茵陈25 g,垂盆草20 g,山豆根15g。

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3次服。

②神农肝脂宁丸,每次8 g,每日3次,口服。

③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脱脂治疗,每次45 min,每日1次。

④配合饮食及运动治疗方案。

治疗1个月后,诸症悉除,精神转佳。

复查体质量75 kg,腹围85 cm,肝功能恢复正常。

查血脂:总胆固醇6.14 mmol/L、三酰甘油2.78 mmol/L。

B超示中、重度脂肪肝。

予原法停用中药和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加用神农调脂茶,每次1袋,热开水冲服,每日6次。

坚持饮食及运动疗法。

2011年9月15日复诊: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测体质量73 kg,腹围82 cm,复查肝功能无反复,总胆固醇5.73 mmol/L、三酰甘油2.47 mmol/L。

B超提示轻、中度脂肪肝。

仍以肝脂宁丸及调脂茶口服,严格执行饮食、运动治疗方案。

经连续治疗至2011年12月8日,复查B超提示原脂肪肝基本消失。

3 讨论“肝癖”是中医病名,涵盖现代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性肝病,如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等。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是因为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或食积、气滞、疫气等所致。

其病变部位在肝,与胆、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导致湿、痰、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

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疗法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方面效果显著,但对消除肝内脂质、改善B超和CT等影像学指标疗效欠佳。

雷师研究本病多年,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方法。

该综合治疗方案以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为主体,将脂肪肝分为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和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以及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分别以中药基本方随证加减,旨在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功能,使脏腑协调、气血通畅、阴阳平衡,从而恢复肝脏代谢功能,增强肝脏的排脂能力,促进脂浊的清除。

其次,应用神农肝脂宁丸、神农调脂茶及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同时配合饮食、运动疗法,以发挥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的特色优势。

神农肝脂宁丸具有行气化湿、活血祛痰、降脂减肥作用,临床研究对脂肪肝的总有效率达91.27%[1]。

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是遵循传统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结合生物力学泵作用原理、借助现代电子技术开发的。

该治疗仪集针灸、推拿、按摩、电脉冲、电场及中药离子导入为一体,通过电流刺激震动腹壁肌肉和肝包膜,从而改善肝脾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增强肝细胞活力和代谢能力,加速肝内脂肪转运及排泄;通过对腹部和背部经络、穴位按摩,使肌群强烈运动,血液循环增加,肠蠕动增强,胃排空加快,从而达到通行气血、调理脏腑、平调阴阳的整体效应;中药离子导入,经肝区前后透皮给药,使药物直达病所,内病外治,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该仪器运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神农调脂茶有清肝活血、通便降浊、祛脂减肥之效,可促进脂浊排泄,其方法简便易行。

临床观察表明,运用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方案能迅速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脂,并能有效改善B超等影像学指标,配合严格的饮食、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1] 雷陵,艾书眉.神农肝脂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