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治小儿腹泻很管用

小儿推拿治小儿腹泻很管用

小儿推拿治小儿腹泻很管用【导语】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尤以6个月~3岁婴幼儿发病率,集中发生在每年10~11月份,其中70﹪~80﹪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潜伏期1~3天,发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下面的小编为您介绍如何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家长及时关注。

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如对添加的离乳食品不适应、短时间添加的种类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断奶;或是饮食不当,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气温低身体受凉加快了肠蠕动、秋天温差大、小肚子易受凉等,都可引起腹泻。

秋末冬初小儿为何易腹泻中医认为,小儿脏腑非常娇嫩,无论从外形还是精气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脏腑的功能也相对较柔弱,抵抗能力弱,脾胃尤其薄弱,经受不了外感的寒邪从而发病。

治疗秋季腹泻的方法很多,如西医输液疗法、口服药物、中药外用贴敷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推拿是传统医学独有的手法疗法,运用*位推拿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不仅具有健脾止泻作用,同时通过刺激*位,还能够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因为小儿某些*位比较敏感,所以,小儿推拿适合9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效果。

因此,对婴幼儿实施推拿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

按摩推拿治疗腹泻很有效家长为患儿做推拿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

1、腿部按揉足三里50下: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做按揉。

2、腹部患儿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

摩腹:可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活动。

揉脐:脐即肚脐,可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以上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且符合小儿喜欢肌肤接触的心理。

既可稳定患儿的情绪,又能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

此外,为防止幼儿腹泻,尽量提倡母乳喂养;添加辅食不宜太快、品种不宜太多,喂养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注意日常生活及饮食卫生,不吃久放食物,不嚼饭喂婴儿,房间要经常通风等。

小编总结:家长应注意的是,以上方法适用于小儿腹泻比较轻的宝宝,若患儿腹泻十分严重,大便为青绿色,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

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

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作者:胡旭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02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85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护理。

方法:收治婴幼儿腹泻患者359例,行小儿推拿分型治疗。

结果:治愈297例(82.7%),好转62例(17.7%),无效0,总有效率100%。

结论:小儿推拿法能够有效治疗小儿腹泻。

关键词:小儿;腹泻;推拿手法在儿科中,小儿腹泻为一种常见且多发病,常伴随着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发热症状。

病初会出现腹泻、呕吐和胃口差,慢慢地会出现哭闹,粪便中会出现奶块且酸臭等。

该疾病经常出现在夏秋季节,且多为资料与方法收治腹泻患儿359例,男175例,184例;年龄4~ 32个月。

患儿均出现腹泻、腹痛、便秘、咳嗽以及发热症状等。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大便的次数增加,3~5次,病情严重的甚至可超过10次/d,大便为淡黄色,有少量的黏液,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恶心、发热、腹痛、口渴、呼吸深长、腹胀、啼哭无泪和皮肤干瘪等症状、严重的腹泻会导致患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

②通过大便镜检,发现有脂肪细胞以及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③大便病原体检查可见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者是分离轮状病菌等。

方法:将上述患儿临床分为寒湿泻、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4型。

①寒湿泻:主要的症状为大便稀,有酸臭味,四肢较为冰凉、舌苔发白、指纹色红。

治疗方法:清大、小肠,运土入水,补脾经。

掐其十指节,分腹阴阳,按摩腹部,揉其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

②伤食泻: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且口带酸臭味、无食欲、腹胀、腹泻、大便有酸臭味,且大便中间混有一些消化不良的食物残渣,舌苔厚腻。

治疗方法:揉其板门,运内八卦,清大肠。

揉中脘,分腹阴阳,拿肚角,按弦走搓摩。

③湿热泻:主要的症状为发热、口渴、烦躁、小便短赤、啼哭、大便次数增加、泻急、舌质红、苔黄腻且指纹呈色紫。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
பைடு நூலகம்
• 脾虚泻:
• 久泻不愈,食后即泻,或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 欲不振,大便稀溏夹有奶瓣及不消化 的食物残渣,舌淡苔薄.
• 惊 泻:
• 山根发青,睡中惊惕,大便青如 苔粘如丝。
治疗
• 治疗原则: • 以健脾化湿为主,针对不同病因,分
别采用温中散寒、清热利湿、消食导 滞、健脾益气、温阳补肾、镇静安神 等法.
脾虚泻: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 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肾阳虚者加:补肾经、揉外劳、腹胀加 运内八卦
惊 泻: 治则:镇惊安神,健脾止泻 处方:补肾经、揉捣小天心、 补脾经、 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病因病机
病因:
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胃虚弱为多见。 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 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 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感受外邪: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 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 暑、湿、热邪均可致泻,由于气候因素,一 般冬春多为寒(湿)致泻,夏秋多暑湿 (热)致泻;小儿暴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
腹泻
运城中医小儿推拿学校课题组
电话:0359—2275675 0359—3598431
概述
亦名消化不良,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 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症。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一年四季皆 可发生,尤以夏秋季多见。如治疗不及时, 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着泄下 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着阴竭阳脱,久 泻迁延不愈着,则易转为疳证或慢惊风。
寒湿泻: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 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小儿推拿寒假实践报告(2篇)

小儿推拿寒假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理念的日益重视,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儿童保健方法,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掌握小儿推拿技术,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在寒假期间参加了小儿推拿培训班,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选择了参加小儿推拿培训班。

2. 实践目的(1)学习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手法和操作规范。

(2)掌握小儿推拿在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应用。

(3)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过程1. 理论学习在培训班上,我学习了小儿推拿的历史、发展、基本理论、常用手法、操作规范等。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对小儿推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操训练在实操训练环节,我跟随老师学习了各种手法,如揉、捏、按、推、拿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手法的要领和技巧。

3. 实习阶段在实习阶段,我跟随指导老师前往儿童医院、社区等地,为患儿提供小儿推拿服务。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各种病例,如感冒、咳嗽、腹泻、消化不良等,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我为患儿进行了推拿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践成果与体会1. 成果(1)掌握了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手法和操作规范。

(2)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为患儿进行推拿治疗。

(3)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体会(1)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儿童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小儿推拿技术。

(3)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与同事、老师共同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小儿推拿事业的信心。

小儿推拿腹泻PPT课件

小儿推拿腹泻PPT课件

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的指腹相对用力捏起 皮肤,然后放松,反复进行。
推拿治疗的穴位选择
神阙穴
位于肚脐中央,具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 的作用,适用于小儿腹泻伴有脾胃虚寒的
情况。
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的作用,适用于 小儿腹泻伴有脾胃虚弱的情况。
中脘穴
位于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具有调理脾胃、 和中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小儿腹泻伴有脾 胃不和的情况。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感 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小儿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饮食不当、 过敏反应等。
病理机制
小儿腹泻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肠道黏膜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功能紊乱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小儿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腹痛、发热、呕吐等。
总结词
改善不明显
详细描述
患儿小华,男,6个月,因腹泻就诊。推拿治疗包括揉足三里、揉龟尾等手法,每日1次, 每次约15分钟。治疗5天后,患儿腹泻症状有所减轻,但大便仍不成形,每日3-4次。继续
治疗7天后,患儿腹泻症状有所改善,大便成形,每日2-3次。随访1个月无复发。
06 结论与展望
小儿腹泻推拿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案例二:小儿腹泻的推拿治疗过程与效果
总结词:有效缓解
详细描述:患儿小红,女,1岁,因腹泻就诊。推拿治疗包括清大肠、逆时针摩腹等手法,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治疗3 天后,患儿腹泻次数减少,大便逐渐成形。继续治疗4天后,患儿腹泻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随访半个月无 复发。
案例三:小儿腹泻的推拿治疗过程与效果

小儿推拿课件:腹泻

小儿推拿课件:腹泻

1
急性小于(<2周)



2
迁延性2周~2月


3
慢性大于2月
(4) 西 医 的 病 因 及致病机制
轻型


情 分
大便次数小
类 于10次,
无脱水、无
中毒症状。
中型
有轻度至中 度脱水或有 轻度中毒症 状。
重型
10到数十 次,可有中 重度脱水及 电解质紊乱。
几种常见类型
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
生 理
外观虚胖,常有湿疹。
病理因素为湿滞
• 泄泻发病,与湿浊内阻有密切关联。外感泄泻, 不论暑热或风寒,皆夹湿;乳食停积酿生湿浊; 脾胃虚弱湿自内生。脾性喜燥而恶湿,湿困中焦, 运化失司,下泄作泻。
• 脾病与湿盛之间互为因果,是泄泻发生的关键所 在
• 小儿泄泻,湿积与食滞常同时存在,它们的产生, 既与外来致病因素有关,也是脾胃病变后形成的 病理产物,即水湿、水谷不能正常输化,水反为 湿,谷反为滞,湿滞相合,泻下大量水液及未化 之乳食。
• 久泻、虚泻多因脾不化湿、阳失温煦,须 以健脾化湿、温阳化湿为法,使脾运复健、 阳气振奋,则水湿自化,不可过用淡渗利 湿之品。正虚泄泻还多有乳食不化,常需 在健脾助运之中参入消乳化食之品,不可 予通导积滞之法。重证患儿常见气液耗伤 或阴竭阳脱,应予益气生津,挽阴救阳, 一旦危象初现,即当以扶正救脱为急,莫 待诸症毕现而贻误时机.
鉴别诊断
与痢疾 相鉴别
两者都有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以脓 血便多见,多伴有腹痛、里急后重。
主要鉴别为大便培养痢疾杆菌生长。
3 辨证要点
01辨证源自要02点03
辨病因 辨轻重 辨虚实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40例的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40例的观察

3 结 果
4讨 论
小儿腹泻 中医亦称 “ 泄泻”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 是感受风 、 寒 、署 、湿之 邪,寒湿 困脾 ,脾 失健运 ;或 内伤乳食 ,损伤脾 胃;或脾 胃虚弱水谷不运 ,下趋 大肠而致腹泻 。变脏腑主要 在 脾 胃 ,病 机 是 脾 虚 湿 盛 , 治 以运 脾 和 胃除 湿 为 法 。 以4 J 捏 脊 ,L 法 调 和 阴阳 ,健 脾 和 胃,“ 四 时 阴 阳者 ,万 物 之 根 本 … ”阴 阳 夫 平 衡 则 人 体 健 康 ,故 捏 夹 脊 “ ” 时 强调 “ 和 阴 阳 ” 中脘 为 线 调 ; 胃之募穴 ,天枢为大肠之募穴,揉之 能健脾和 胃除湿 ( ) 食 :伤 食 者 辅 以补 脾 经 、清 大 肠经 以 消食 导滞 ;寒 湿 者 补 脾 经推 三关 、 补大肠 、经 揉外劳 以温 中散 寒除湿 止泻 ;脾虚者补脾经 、推 三 关 、补 大 肠 经 , 以健 脾 止 泻 ;湿 热 者 清 脾 经 、清 胃经 、清 大 小 肠经 以清热利湿止泻 。本套 小儿推拿 以4 J 捏脊法 、揉胃、大 ,L 肠之募 穴,治其本 ,辨证 分型治其标;诸法合用切合病机 ,共 凑 健 脾 和 胃 除 湿 ,祛 邪 止 泻 之 效 ; 液 体 疗 法 以补 液 抗 菌 支 持 治 疗防止 并发症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实验组的 5天 、7 、天治愈率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有 效 的缩 短 了 患 儿 的 治 愈 时 间 、有 效减 轻 患 者 的经 济 负担 ,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小 儿 腹 泻 病 ,值 得 推 广 。
以小儿捏 脊法 捏夹脊 、揉 中脘 、天枢为主 ,具 中医辨证分 型 :伤食者 辅以补脾经 、清 大肠 经;寒湿者补脾经 推三关 、补
( 接第5 上 0页 ) 呼吸 内科 、老干科 ,这些科 室的住院患者普遍 存在病情严重 、 免 疫 水 平 低 下 、住 院 时 间 较 长 、 接 受 多 种 药 物 治 疗 ( 菌 药 物 、 抗 激素 以及免疫抑制剂等) 和接受侵袭性操作治疗等危险因素 9 3 株洛菲 氏不动杆菌对 2 种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不 同程度的耐药 1 但对头孢哌酮/ 巴坦、亚胺培 南具有较 高的敏感性。含舒 巴坦 舒 的复 合 制 剂 可 用 于 治 疗 多 重 耐 药 不 动 杆 菌 引 起 的 重 症 感 染 ,舒 巴坦是一种半合成 的 B一 内酰胺酶抑制剂 ,能不可逆地结合不动 杆 菌 中 的 P P ,对 这 些 细 菌 有 直 接 的 杀 菌 活 性 。我 院药 敏 实 B2 验 头 孢 哌 酮 /舒 巴坦 对 洛 菲 氏 不 动 杆 菌 显 示 出 较好 的 抗 菌 活 性 ( 感 率 8 .% 耐 药 率 仅 为 4 3 ) 证 实 了这 一 点 。 同时 我 院 敏 92、 .%也 检 出 8株 洛 菲 氏不 动 杆 菌 对 亚 胺 培 南 耐 药 ,要 引起 重 视 。近 年 来 不 动 杆 菌 属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的 现 象 日益 普 遍 ,其 耐药机制主要有 3种 :一是碳青霉烯酶 的产 生及整合子参 与耐 药基 因的转移 ;二是外膜 蛋 白的数量减少或缺 少, 同时伴有 高 水平 B一 内酰 胺 酶 的产 生 ;三 是 抗 菌 药 物 作 用 靶 位 的 改 变 ,青 霉 素结合 蛋白的缺 失和亲和力下 降 。综上所述,洛菲 氏不动杆菌

小儿推拿治疗伤食泻现代文献分析与临床研究

小儿推拿治疗伤食泻现代文献分析与临床研究

中度及 以上 脱 水者 ; 3 经 检查 证 实 为 痢 疾 、 乱 者 () 霍 等传染 性疾 病 ;4 治 疗 过 程 中病 情 加 重 者 , 治 疗 () 或 中途使 用本 治 疗方 案 以外 的 其他 治 疗 腹 泻疗 法 者 ; ( ) 完成 整个 疗 程 或不 能 配 合 而 自行 退 出者 ; 6 5未 () 严 重营养不 良, 或合并 心脑血管 、 肾及 造血 系统等严 肝 重 威胁 生命 的原发疾病及 精神 、 经疾病患 儿及其他 神
手 阴 阳 肚 角
四横 纹
7 1. ) (0 6
脾 俞
7 1. ) (O 6
胃俞
7 1. ) (O 6
全文 数据 库 》 , 有或专 题 论述 d J 推 拿治 疗d J 中 含 ,L ,L
5 7 6 运 土 如水 6 9 1 (. ) (. )
4 6 1 (. ) 三关 4 6 1 (. )
2 临床 研 究
2 8 统 计学 方 法 .
计 学意义 。 2 9 结果 .
运 用 软件 S S 3 0进行 数 据 P S1.
2 1 临 床 资 料 2 1 一 5 1 / 0 1 0 - 5贵 阳 中 . OO 0 — 42 1- 5 1
医学 院 、 阳儿 童 医院 、 南洲 布衣 苗族 自治 州 中医 贵 黔 院 3家 医 院进行 多 中心 单 盲对 照 研 究 , 收 集 伤食 共

通 过 对 d J 推 拿 治 疗 伤食 泻 文 献 的 整 理 , 临 床 研 究 起 到 ,L 对
定的指导作用 。 【 键 词 】 泄 泻 ; 推 拿 ; 外 治 法 ; 文 献 计 量 学 ; 临 床 研 究 ; 儿 童 关
d i1 . 9 9 j is . 6 4 3 6 . 0 2 0 . 4 o : 0 3 6 /.s n 1 7 — 8 5 2 1 . 5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9-03T17:10:13.15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白玉婷
[导读] 分析了小儿推拿在小儿腹泻治疗方面的实际作用。

开封市按摩医院河南开封 475003
摘要:小儿腹泻由多种因素引发,属于儿科的常见疾病,患儿会出现大便性状改变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部分表现为呕吐,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小儿腹泻多发于6个月-2周岁的婴幼儿,为了提高治愈率,本文分析了小儿推拿在小儿腹泻治疗方面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小儿推拿;腹泻病;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60例。

年龄在10个月至3周之间。

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具备可比性。

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一是患儿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一天3次-5次,甚至多达10次以上,大便存在少量粘液且色褐发臭,患儿并伴随呕吐、发热、腹痛以及恶心等症状;二是患儿存在饮食不洁问题;三是严重腹泻患儿存在小便短少、体温升高以及皮肤干燥等问题,且啼哭无泪、呼吸深长,出现腹胀问题;四是通过大便镜检可见患儿红白细胞较少,且存在脂肪球。

2.2中医诊断标准:一是伤食引起,大便气味酸臭,便前会腹痛,或存在呕吐、舌苔厚腻等症状;二是风寒引起,患者肠鸣腹痛,伴随咳嗽、流鼻涕以及舌苔薄白等症状。

部分患者会小便短黄、烦躁口渴,舌苔黄腻;三是湿热引起,大便呈水样,频繁多次,气味酸臭,存在少量的粘液。

四是脾虚引起,大便色淡不臭,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懈怠,舌苔呈薄白。

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患儿口服补液盐,帮助其消化,治疗时采用复方胰酶散、妈咪爱等药物。

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用的中医推拿方法,推大肠、运板门、摩腹以及分腹阴阳等。

一日2次,每3-5日为1个疗程。

之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依从性与治愈率。

4、疗效标准痊愈:患儿腹泻症状基本消失,矫正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基本恢复,大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无效:患儿粪便次数、性状以及全身症状均无任何好转,大便常规检查恶化。

治疗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二、讨论
小儿腹泻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胃肠道负担较重、机体防御能力差、消化道发育不成熟以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等,且存在细菌与病毒感染。

且日常饮食与气候也会导致小儿腹泻问题,对此,家长应做好护理工作,且治疗期间也应合理调节饮食,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腹泻问题最为关键的便是西医中使用的药物治疗,但部分孩子无法接受过多的药物,甚至干脆不吃药,以致拖延病情,难以有效治愈。

中医理论中,小儿腹泻主要因其胃肠道发育不完全,很多因素会导致患儿脾胃失调,以致腹泻,通过小儿推拿可以有效疏通患儿的经络,运行气血,在调节脏腑功能的基础上增强机体的疾病抵抗能力。

1、小儿腹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小儿脾胃薄弱,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弱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

其主要的病变在于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小儿泄泻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为多见。

小儿脏腑脆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因脾胃薄弱,不耐受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易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

脾虚则健运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乃致合污而
下,成为泄泻。

2、小儿腹泻推拿的手法
2.1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是在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按揉该穴位。

可以有效的调理肠胃、消食理气。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足三里穴,两百下左右,一般是当小腿酸胀和酸疼的时候产生的效果最好。

2.2揉龟尾,龟尾就是尾骨的末端,中医认为,揉龟尾穴能够调理大肠,止泻通便。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摩龟尾穴二百次。

2.3推上七节骨,上七节骨的穴位是在以尾椎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的地方。

按摩方法,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其余手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两百次每一组,多做几组效果更佳。

2.4运内八卦,运内八卦可以帮助消化、止泻。

按摩方法,将手掌摊开,以掌心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三分之二处为半径做圆周,沿着这个圆周顺时针按摩二百次。

3、注意事项
部分研究发现,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具备良好的依从性,治愈率较高。

患儿在腹泻后会出现吃药困难以及哭闹的问题,且消化功能减退,甚至部分家长不愿为宝宝喂药,以致病情无法被有效治疗,而小儿推拿无需逼迫患儿吃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实践治疗发现,小儿推拿在治疗患儿腹泻方面,效果要明显好于一般的吃药、打针等治疗方法。

但临床使用小儿推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小儿脏腑比较娇嫩,机体的耐受力较差,因此应采用适宜的刺激强度,手法应尽量轻柔,不可过力。

且为了避免损伤患儿的皮肤,推拿时应采用甘油、滑石粉等介质,当手法部位存在皮肤破损、烧伤以及烫伤等问题时,不宜采用推拿,以免引发局部感染问题。

二是推拿应由刺激小的方面开始,促使患儿慢慢适应,且还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手法强度。

三是在实行推拿方法时应尽量采用正确的护理与喂养方法,减轻患儿的痛苦,促使其早日康复。

同时,在治疗期间,家长还应为患儿补充足够的液体,以免脱水。

必要时还应综合采用肠粘膜保护剂以及微生态疗法等辅助治疗措施。

当患儿存在感染问题时,应增加使用抗生素药物。

四是当患儿病情十分严重,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问题时,应先采用液体疗法帮助患儿恢复机体功能,将推拿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是很常见的一种病症,推拿可以很好的缓解小儿腹泻的症状,而且还没有副作用。

此外,小儿推拿省时也不费力,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乔力阳.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30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7(20):203-205.
[2]赵舒丽.小儿腹泻病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45-348.
[3]王新.浅谈穴位贴敷在小儿腹泻病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8(25):314-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