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合金的结构与相图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合金的结构与相图
本章重点:1、固溶体与化合物及其特性
2、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方法 3、二元匀晶、共晶、包晶、
共析相图分析
本章难点:二元相图分析
纯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 化学稳定性,美丽的金属光泽,但强度、 硬度、耐磨性等机械性能较差,且成本 高,数量有限,因此工程材料除极少数 特殊要求的采用纯金属外,绝大多数采 用合金。
C、间隙化合物
2、固溶体
固态时溶质原子(离子或分子)溶入 溶剂的晶格中所形成的相,称为固溶体。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即是溶剂的晶体结构。
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的方式有两种:
a、溶质原子替换溶剂原子的位置形成的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b、溶质原子填入溶剂晶格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返回
返回
3、化合物
合金组元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晶体结构 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称为化合物。 一般化合物—离子键 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键
二、固溶体的特性
1、溶质元素在固溶体中的溶解度
溶质元素的质量
固溶体的浓度:C=
× 100%
固溶体质量
质量百分比
溶质元素的原子数
或 C=
× 100%
固溶体的总原子数
原子百分比
固溶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元素在固溶体 中的极限浓度称为溶质元素在固溶体中 的溶解度。
根据溶质元素在固溶体中的溶解度, 可把固溶体分为:
因此,固溶体只能稳定在一定的电子浓度 范围内,如对于溶剂为1 价金属的固溶体,若 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晶格,则极限电子浓度值 为1.36;若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则极限 电子浓度值为1.48。
④ 晶体结构
一般情况下,晶格结构相同的元素 之间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而晶格结构不 同的元素之间溶解度较小。
同样,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只能引起 固溶体晶格产生正畸变,显然,溶质原子 的尺寸越小,溶剂晶格的间隙尺寸越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所造成的晶格畸变和畸 变能越小,间隙固溶体越容易形成,其溶 解度也就越大。
反之,不易形成间隙固溶体。当溶 质原子尺寸较大时,完全不能形成间隙 固溶体。
② 负电性
负电性是指原子从其他原子夺取电子 变为负离子的能力。
固溶强化的机理:溶质原子溶入后, 引起溶剂金属的晶格畸变,使位错运动 受到阻碍。
淬火,就是对金属加热后通过快速 冷却,获得过饱和的固溶体,从而强化 金属。
三、金属间化合物
合金组元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晶
体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称为化合
物。
金属键
离子键
如:Fe3C, CuZn, Cu5Sn, FeS, MnS 等
① 原子大小
d溶剂-d溶质
溶剂与溶质的原子直径差别:
×100%
d溶剂
当二者差别较小时,即溶剂与溶质的 原子直径相近,易形成置换固溶体,且二 者的尺寸差别越小,所形成的固溶体的溶 解度越大,当尺寸差别小于某一数值时, 将形成无限固溶体。
而当原子尺寸差别大于15%时,不大 可能形成置换固溶体。因为原子尺寸差别 较大时,形成固溶体所造成的晶格畸变 (无论是正畸变还是负畸变)较大,晶格 畸变能也较大,固溶体晶格结构的稳定性 较差。
2、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
a、正常价化合物:服从原子价规律,负电性 因素起主要 作用,这类化合物成份固定, 不能形成化合物基固溶体。 如:Mg2Si, Mg2Sn, Mg2Pb 等。
b、电子化合物:不遵守原子价规律,而服从电 子浓度规律,即当合金的电子浓度达到某一 数值时,便形成具有某种结构的化合物。
有限固溶体
无限固溶体
很显然:
只有在溶质与溶剂元素间形成置 换固溶体时,才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 体;而对于间隙固溶体,则只能形成 有限固溶体。
在合金系统中,通常按顺序(固 溶体的浓度或固溶体稳定存在的温度 范围)由低到高,用α、β、γ、δ、 ε、θ等表示不同类型的固溶体。
2、影响固溶体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 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组成具 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相图是研究合金系的温度、成份、相 变规律关系的有用工具。对于材料工作者,相 图十分重要,必须很好掌握。
第一节 固态合金中的相结构
一、基本概念 1、相
在一个体系中,性质相同的均匀部分。
相与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但有界面分开 的不一定是两相。
当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距越 远,其负电性相差越大,它们之间的化学 亲和力越强,越倾向于形成化合物,而不 利于形成固溶体,所形成的固溶体的溶解 度也越小。
③ 电子浓度
合金中,价电子数目e与原子数目a之比, 称为电子浓度e/a。
当溶质原子对固溶体贡献的价电子数与溶 剂不同时,随着溶质原子的进入,将使固溶体 晶格中的电子浓度以及电子云结构发生变化, 显然溶质原子所占的比率越高,固溶体晶格的 电子浓度改变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固溶体 晶格就不稳定,易形成新的相。
金属间化合物 一般化合物
金属间化合物可以作为合金的组 成相(强化相),而非金属化合物在 合金中大多属于有害杂质。如FeS 在 钢中引起热脆。
1、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与性能特点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复杂的晶格结构, 熔点高,硬而脆,其在合金中的分布形 态对合金的性能影响很大,当金属间化 和物以大块状或成片状形态分布时,合 金的强度、塑性均很差;当金属间化合 物呈弥散状质点分布时,合金的强度高, 塑性、韧性较好。
⑤ 温度
固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一般温度越高,固溶体的溶解度越大。 如,奥氏体在727℃能溶解0.77%的碳, 而在1148℃则能溶解2.11%的碳。
3、固溶体的性能
当溶质元素的含量极少时,固溶体的性 能与溶剂金属基本相同。随着溶质元素含量 的升高,固溶体的来自百度文库能发生明显变化,表现 在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固溶强化。
一般:
电子浓度=3/2(21/14),形成体心立方晶格的β相
电子浓度=21/13,
形成复杂立方晶格的γ相
电子浓度=7/4(21/12),形成密排六方晶格的ε相
但电子浓度不是决定电子化合物结构的唯 一因素,组成元素的原子大小及其电化学性质, 对其结构也有影响。
电子化合物的成分不是固定的,而在一定 范围内变化,电子化合物可以溶解一定量的组 元,形成以电子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