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寄生虫学

名词解释:

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有的寄生虫(成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除了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其他脊椎动物体内,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指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虽能存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后,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叫“转续宿主”。

5.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6.异位寄生:有一些寄生虫可在常见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称“异位寄生”。由此而引起的损害称“异位损害”。

7.感染期:把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能使人感染的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叫“感染期”

8.幼虫移行症:指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生活,在皮下及内脏器官内移行所致的疾病。

9.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测出的感染。

10.机会性致病:某些寄生虫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常呈隐性感染,感染者不出现临床症状,但体内的寄生虫仍有一定程度的增殖,机体处于带虫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免疫抑制)能导致疾病的寄生虫感染称为机会性寄生虫病。

11.钩蚴性皮炎(粪毒):皮炎多见脚趾手指间皮肤较薄处,也可见手背脚背。感染期钩蚴进入人体后:局部皮肤奇痒、针刺感、灼烧感——充血斑点或丘疹——水疱——继发感染形成脓疮——结痂脱皮——自愈。

12.夜现周期性:雌虫产出的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微血管,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13.可溶性抗原:毛蚴的腺体分泌物中含有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和酶等物质,是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14.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原发感染可继续存在。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15.米猪肉: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

16.棘球蚴砂: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

17.阴道自净作用:健康女性的阴道内,因乳酸杆菌酵解糖原产生乳酸而呈酸性,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称为阴道自净作用。

18.再燃:残存原虫重新繁殖,血中原虫数达到发作阈值并出现疟疾发作症状,称为再燃。

19.复发:肝细胞中休眠体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结束休眠,开始裂体增殖,产生大量裂殖子释放入血液,并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复发。

20.带虫免疫:免疫随着体内原虫的清除而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为带虫免疫。

21.变态:从幼虫发育到成虫要经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此变化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

22.滋生地:节肢动物幼虫生活的场所。

23.生殖营养周期:蚊每次从吸血到产卵的周期,称为生殖营养周期。

24.季节消长: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数量随季节变化而增减的现象

25.越冬:节肢动物采取某种适当形式渡过这寒冷冬天这种现象

选择题、问答题涉及内容:

第一篇总论

7.寄生虫感染的传播途径:

①土壤传播:蛔虫卵、钩蚴

②水传播:阿米巴包囊、血吸虫尾蚴

③食物传播:蔬菜、淡水鱼、虾、溪蟹、猪肉(绦/弓/旋)

④人体接触传播:阴道毛滴虫

⑤节肢动物传播:丝虫

⑥经动物传播:包虫

第二篇医学原虫

一.似蚓蛔线虫

1.两种虫卵的形态比较

2小结生活史要点:

a.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空肠/回肠。以肠内半消化食物为食

b.成虫在人体内寄生的条数1至上千条(1978 条)

c.感染期:蛔虫感染期卵

d.感染途径和方式:人通过吞食被蛔虫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蔬菜/水源等经口感染

3.致病作用的主要表现:机械性损伤、变态反应、肠功能障碍

4.最严重的致病(并发症):钻入胆道/胰管/阑尾等处分别引起胆道蛔虫症,胰腺炎和蛔虫性阑尾炎

5.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

①.生活史简单,虫卵在外界可直接发育为感染期卵,不需要经过中间宿主

②.产卵量大;(24万/天/♀)

③.用未经处理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蛔虫卵广泛污染土壤和环境

④.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

⑤.虫卵对外界抵抗力特强。受精卵壳有蛔甙层(防止水溶性化合物从外界渗入卵内,使卵内液体不致外漏)

6.病原学诊断:

1)直接涂片法:一片检出率约为80%,3片可达95%

2)集卵法:(自然沉淀集卵和离心沉淀集卵)

3)饱和盐水浮聚法:蛔虫卵比重(1.16±),饱和盐水比重(1.20),收集浮聚物镜检,检

出率高于上法

4)虫体鉴定:粪便、口、其他部位取出的虫体根据成虫形态进行确诊;免疫学方法检查 /

试验性驱虫法

7.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2)粪管……切断传播途径

3)卫生宣教,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生吃蔬菜或未洗干净的瓜

果等)

4)消灭苍蝇和蟑螂

二.钩虫

★两种钩虫均致病,但十二指肠钩虫致病较严重原因:

①十二指肠钩虫偶然还可以通过母乳和胎盘感染

②十二指肠钩虫的失血量比美洲钩虫的失血量多

2.需要经过血肺移行的寄生虫:蛔虫与钩虫

3.小结钩虫生活史要点:

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端。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

2)感染期: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3)感染途径和方式:经皮肤感染,还可经口腔黏膜、胎盘、乳汁感染。

4)迁延移行:十二指肠钩虫幼虫在进入人体后,有些可潜留于某些组织暂停发育,在受到

某种刺激后才继续移行、发育进入小肠。最长达253天。

·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出血,可有咳嗽、血痰、哮喘。病程2~3周,长者可达1~2月。

4.钩虫引起人体慢性贫血的机制:

①.虫体咬附肠黏膜吸血

②.吸血时虫体分泌抗凝素,阻止血液凝固,使伤口持续渗血

③.虫体不断更换吸血部位

④.虫体有便吸血边排血的习性

⑤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

三.蠕形住肠线虫 (蛲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