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的课题:十五从军征

知识与能力: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生词。通过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诗歌中人物的幸运与不幸。

过程与方法:朗读---质疑---理解

情态价值观:通过联系有关战争的诗歌,感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教学的重点: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生词。通过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的难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诗歌中人物的幸运与不幸。

课前准备:背诵《木兰诗》,预习《十五从军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乐府诗歌《十五从军征》。同学们先默读一下这首诗歌,看一看有没有生字或者疑问。)

二、课前同学们背诵木兰诗的过程中,老师思考一个问题:勇敢的木兰真的是一个幸运的人。为什么这么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活着回来了!

三、请同学们读一下这首诗歌。思考:诗歌中的主人公是不是幸运的?

幸运:因为活着回来了。

是啊,“古来征战几人回?”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鲍照《拟行路难》)”

落叶归根。家,就是生命之根。

当然,诗歌绝不是单纯地讲这个主人的幸运的。

(ppt)

“诗歌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条皱纹都是入口,小小诗眼、题旨、空白、语象,甚至标点符号、跨行、脚韵,都能提供进入诗歌的‘暗’道。只要用心动心耐心,不怕琐屑地‘钻牛角尖’,诗歌的契机永远都是打开的。”

——陈仲义

四、不幸:

齐读诗歌,思考:主人公有哪些不幸?

(联系我们接触过的诗歌,抓住关键词,结合想象,我们也尝试着补充诗歌字里行间的空白,体会其中隐含着哪些不幸?)

1.15岁从军——80岁返乡。

始——兵役之长,战争之久,性命之忧,岁月之艰,思家之苦,路途之难。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杜甫《兵车行》)

(ppt)

沈亮曾对宋文帝说:“伏见西府兵士,或年几八十,而犹伏隶,或年始七岁,而已从役。”——《宋书》

从——15岁,小兵儿。在家里备受宠爱,和兄弟姐妹在院子里玩耍的年纪,去服兵役,投身战争。和木兰一样啊,惟闻子叹息。

(1)从军、辞爷娘去时: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白发老母遮门啼,挽断衣袖留不止。(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2)征:

出征:不闻爷娘唤子声,但闻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子声,但闻战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征战: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战城南》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

边客如刍狗,战骨生尘埃。——高适《答候少府》

(4)

夜宿: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5)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ppt)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悲歌》(6)征愿: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尽管主人公或许也有此责任和担当,但是,心里只想着战争快些结束,回归家园。

2.老人九死一生,经历风餐露宿,一路风尘仆仆,得以回家。有没有像木兰一样,家人出郭相扶将啊?没有。孑然一身,踽踽独行,偶遇乡人。

问“有”:切,怯。急知、盼知、怕知。

不奢望家人都健在,只求能“有”,哪怕几个,哪怕一个。

思亲之切。

3.答“冢累累”:一点之变,阴阳两隔。间接表明家人都离开人世了!

噩耗之速。

4.兔入狗窦,雉飞梁上,旅谷中庭,旅葵井上。

兔子怕狗,却随意进出狗洞。野鸡怕人,却嚣张地在梁上飞来飞去。

(此处可以质疑:为什么不是“雉从梁上‘栖’”?地点为什么选择中庭和井上?)

栖,多了一些安静、安稳之感。飞,增添了家里的荒凉、破败之感,烘托了人物的心乱难平,还能突出地表现出家里来了不速之“客”时,“户主”受了惊吓的情态。

家中无人,它们就是这么任性,自以为所,自以为安,动物自由活动,恣意玩耍,植物恣意生长(随地随意地)生长。

家园之荒。家已不家!

5.舂谷作饭,采葵作羹:没有哪个亲人磨刀霍霍向猪羊,没有烹羊宰牛,没有接风洗尘的盛宴,没有人帮助老人舂谷采葵,没有正常充饥的粮食,可见羹饭之简!

舂: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臼盛谷,两手持杵捣之。

(此处可以在黑板上以舂字的篆书讲解,便于识记和积累。)

贻:无人可贻,无人可语,无人可依。

(此处可以请同学尝试表演一下老人当时的动作神态等,便于感受老人不幸的处境。)

境遇之惨!孤独之深!人不在,家就不在了!

6.东向看,泪沾衣。

往事历历,生离竟成死别!生离时,家人相送。家人与世决别时,他竟都没有机会送送家人。

看:(木兰出门看到伙伴)老人看到了什么?在“看”中回忆着昔日的美好。在“看”中慨叹着今日的惨状。在“看”中想着战场上的情景,漫漫归途的孑孓颠沛。在“看”中盼着奇迹等。

什么也没看,只是因为不忍再睹荒败的家园,茫然伫足。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泪: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不仅是为自己而流。为战友伙伴,为过去,迷茫的将来,为亲人,为现实的破败。没了家,就有了流不尽的泪。

五、诗歌中应该不是单纯地讲这个主人的不幸的,还有谁是不幸的?

家人。

离别之伤。念子之痛。死别之悲。生存之艰。

从征65年的老兵都能幸运得不可思议地活下来,家人怎么是这样的结局?

家与冢。中原一带的民风民俗,居址不可以和坟冢相连。为什么这里会这样?

(ppt)

贼寇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祀,想魂乎万里之外……征伐不休之故也。

——《汉书》两汉时期,统治者穷兵黩武,无休无止的战争(426年,402次大规模战争,其中西汉124次,东汉278次);国内还大兴土木,土地荒芜,蝗灾、水灾、旱灾、饥荒无所不有,饥人相食,卖子糊口;政治上,官吏歪曲国法,敲骨吸髓式的剥削是的农民破产流亡。

东汉时,土地大量兼并,苛捐杂税极为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豪强地主,膏田满野,达数百千顷,农民沦为佃农,雇佣,成为游民,甚至卖为奴婢。出现了“男辍耕耨,女停机杼,老弱相携,穷困道路(《后汉书》)”的局面。

正如老子所言: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道德经》)

于是:

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企喻歌辞四曲》)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可见,除了战争,黑暗的社会现实也会让百姓水生火热,生灵涂炭。

六、诗歌中还有谁是不幸的?

乡人。存者且偷生。偷生之难!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统治者的不明。

七、关于这首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紫骝马歌辞。

学生齐读——

(ppt)

紫骝马歌辞

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童男娶寡妇,壮女笑杀人。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穀,井上生旅葵。舂穀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右六曲,曲四解。

好个“壮女笑杀人”!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勇敢的花木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雌雄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