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气测量用于银川地堑隐伏断裂活动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_孙永河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_孙永河

第57卷 第1期2011年1月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 REVIEWV ol.57 N o.1Jan. 2011注:本文为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大型气田形成条件、富集规律及目标评价0项目(编号2008ZX05007)下属大型气田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课题(编号2008ZX05007-03)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0-01-06;改回日期:2010-12-14;责任编辑:章雨旭。

作者简介:孙永河,男,1979年生。

副教授,主要从事盆地分析与资源评价研究。

Email:s yh79218@ 。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孙永河1),韩钰萍1),冯志鹏2),付晓飞1),刘哲1)1)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第四大队,黑龙江大庆,163511内容提要:在系统分析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演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断裂演化对油气运聚条件的控制作用。

研究表明,贝尔凹陷发育的断裂主要有4种类型:早期伸展断裂、中期张扭断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长期活动断裂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长期活动断裂。

可划分出3套断裂系统: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和晚期反转断裂系统。

断裂的活动主要有3期:铜钵庙组)南屯组末期在NW )SE 向引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伸展变形形成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在近EW 向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纯剪切变形形成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伊敏组末期)青元岗组沉积在近EW 向弱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发生收缩变形形成晚期反转断裂系统。

断裂的形成演化控制圈闭的形成时期、发育类型及展布方位。

长期活动的断裂是贝尔凹陷主要的油源断层类型,围绕富烃洼陷发育受油源断层控制的基底断块圈闭和断陷构造层的掀斜断块圈闭及正牵引断块圈闭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关键词:断裂系统;演化;运聚;圈闭;油源断层;贝尔凹陷;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属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内的二级构造单元,面积3010km 2,是盆地内最大的一个凹陷(图1)。

水化学和断层气观测异常与四川雅江地震

水化学和断层气观测异常与四川雅江地震
分布不均 匀 :因此 对 不 同地区地震 的 监测 能力有所 不 同。
2 水化 学和 断层 气 观 测 异 常
2 1 水化 学观 测 异 常 .
四川雅 江一 九 龙 间 50级 和 60级 地 震 之 前 ,甘 孜 水 氡 异 常 较 为突 出 。该 测 点 距 雅 江 地 震震 r . . 约 30 m。甘孜 水氡 于 I9 0k 99年 6月开 始出现高 值 异常 ,高值 持 续 到 20 0 0年 l 月 中旬 ,持续 时 间达 J 1 年半
收稿 日期 :201 0— 0 0 —1 2 作 者 简 介 :官 致 君 ( 9 5 ) 16 一 .男 ,四 川 仁 寿 人 ,工程 师
维普资讯
20 0 2年 3月
官致 君 :水化学 和断 层气观测异 常与 四川雅 江地 震
2 5
有 花 岗岩侵 入 ,喜 山期 再 次强烈 活动 ,形 成地 堑 ,继 承性 活动 直至 现代 ,伴 有强 烈的地 震 活动 。 从 图 l可见 .四川水 化学观 测点 主要 分布在 这三 大 断裂 带上 ,其 中在 康定 和 西 昌 附近 地 区较 为集 中
维普资讯
第 l L 期 总第 12期 ) 0 2 0 年 3月 02

川 地 I

N l o
M ac t) r h2 H
E R A TH OU KE R S A C A E E R H I S C UA N IH N
水 化 学 和 断 层 气 观 测 异 常 与 四川 雅 江 地 震
② 鲜 水河断 裂走 向北 西 .在 海西 期 形 成雏 形 ,沿 断裂 有 零 星 基性一超 基 性 岩 体 , 印支期 完 形 并 有碱 性 花 岗 岩侵 入 ,在 燕 山期 和喜 山期继 承 性活 动 强烈 ,在 现 今构 造 运 动 中表现 为强 烈 的左 旋走 滑 运 动 并伴 有强 烈 的地 震活 动 。③安 宁河 断裂带 走 向南 北 ,生成 于晋 宁 期 并 伴 有大 规模 中酸性 岩 浆侵 人 ,海 西期 成 为地 堑 式断 陷区 ,发 育 了太规模 源 于上 地 幔 的峨 眉 山玄武 岩 ,印 支期一 燕 山期 断 裂 活 动 由张 性转 为压 性、伴

安阳南断裂带土壤H2、Rn地球化学特征

安阳南断裂带土壤H2、Rn地球化学特征

围分别为(0.36~29.73)×10-6和28.2~103kBq/m3,背景值分别 为 0.89×10-6和 47.49kBq/m3。2 期 H2 和 Rn的测量结果均显示,在距测量起 点 210~300 m 处 气 体 浓 度 出 现 高 值 异 常,气 体 在 断 裂 带 附 近 较 为 富
集,对断层位置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利用断层气 H2 和 Rn探测隐伏断裂的浅层位置在该区具有可行性。 关 键 词 :安 阳 南 断 裂 ;土 壤 气 ;断 层 位 置
收 稿 日 期 :2018-10-22 项 目 来 源 :中 国 地 震 局 地 震 科 技 星 火 计 划 (XH16026);中 国 地 震 局 震 情 跟 踪 定 向 工 作 任 务 (2018010232)。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王 明 亮 ,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 活 动 构 造 研 究 ,E-mail:704397278@。
1 河南省地震局,郑州市正光路10号,450016 2 新乡市地震局,河南省新乡市规划路8号,453000
摘 要:为研究安阳南断裂带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背景,采用野外流动测量段开展2期土壤 H2 和 Rn的重复观 测。结 果 表 明,第 1 期 H2 和 Rn的 浓 度 范 围 分 别 为 (0.66 ~58.56)×10-6和15~123kBq/m3,背景值分别为6.87×10-6和52.49kBq/m3;第2期 H2 和 Rn的 浓 度 范
中 图 分 类 号 :P313
文 献 标 识 码 :A
目前,利用跨 断 层 土 壤 气 测 量 来 探 测 隐 伏 断 裂带位置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5],该方法认 为 跨 断 层土壤气是地球内部沿活动板块或板块边界及其 他薄弱带向地表迁移释放的气体。断裂作为连接 深部与浅部的通 道,地 下 深 部 气 体 在 一 定 的 作 用 下沿断裂带迁移 至 浅 部,并 在 断 裂 上 方 的 土 层 形 成富集带,富集带 的 气 体 浓 度 可 高 出 背 景 值 数 倍 甚至数十倍。因 此,跨 断 层 土 壤 气 测 量 能 准 确 地 确定隐伏断裂在 地 表 的 位 置,同 时 可 以 反 映 出 深 部构造信息。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断裂特征研究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断裂特征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第2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11)02-0005-04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断裂特征研究龙小军1,胡望水1,2,李涛1,2,何瑶瑶1(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2.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摘要:通过对文安斜坡分析发现,研究区断裂发育主要为同生正断裂、后生正断裂以及走滑断裂,其中以同生正断裂为主。

根据断裂的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分为五个断裂带:长丰镇-文安垒堑式断裂带、赵各庄-左各庄垒堑式断裂带、史各庄-苏桥垒堑式断裂带、台山走滑断裂带、信安镇垒堑式断裂带。

从晚中生代至今,断裂发育呈弱-强-弱的变化规律,孔店组-沙二段沉积期,断裂发育最为强烈,其次为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新近纪、中生代晚期和第四纪断裂活动最弱;晚中生代至古近纪发育的断裂为斜坡带主干断裂,对文安斜坡古近系构造发育起到了控制作用,新近纪至今发育的后生断裂对前期构造起到了复杂化的作用。

研究区平面上沿构造走向从南西至北东断裂发育呈较强-强-弱-强-较强的变化规律,垒堑式断裂带中地垒与地堑的交汇处和台山走滑断裂带的断裂活动最强。

关键词:文安斜坡;断裂特征;断裂带;断裂发育演化中图分类号:TE112.2文献标识码:A文安斜坡位于冀中坳陷霸县凹陷东部,东临大城凸起,西与霸县洼槽及马西-鄚州洼槽相邻,向南延伸到饶阳凹陷的南马庄构造带,向北以里澜断裂与武清凹陷相隔(图1)。

文安斜坡是一个油气资源富集、由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组成的复合型油气聚集区,文安斜坡位于箕状断陷的缓坡,形成于基底断块的继承性翘起作用。

文安斜坡基底古生界和中生界呈明显的楔状,逐渐向西尖灭,古近系则变为北北东向延伸、东抬西倾的缓坡,古近系由下至上逐渐由西北向东南超覆。

渐新世中后期,研究区受区域性拉张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南西向的垒堑式断裂组合,构成了研究区的垒堑式断裂构造带;及台山局部张扭应力下,形成的台山走滑断裂构造带。

3.2断裂构造

3.2断裂构造
3.2 断 裂 构 造
岩石受力发生变形,其连 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 断裂,形成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根据两侧岩体是 否有明显的位移,分为节 理和断层。
断裂构造的分类
节理(裂隙)
原生节理 剪节理 构造节理 张节理 次生节理
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
断距 断距是指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在 不同方位的剖面上,断距值是不同的: 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可测的断距有: 地层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 水平地层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水平距离。
断层的识别
地层界限不连续或岩层中断
3.3.1


节理(joint):俗称裂隙,指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裂开的面称为节理面。 按成因可分为构造裂隙和非构造裂隙两大类 非构造节理:指由成岩作用、外动力、重力等非构造因素 形成的裂隙,如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裂隙、 风化裂隙、以及沿沟壁岸坡发育的卸荷裂隙等。风化 节理产状极不稳定,与各类构造没有联系,其发育深 度有限,自地表向地下,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 越来越小。原生节理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如沉积岩中的泥裂,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 构造节理:由于地壳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节理.最为常见,下 面主要介绍构造节理。
断层基本类型
正断层
(normal fault) 断层的上盘相对 下降,下盘相对 上升
逆断层 (reverse fault)
断层的上盘相对 上升,下盘相对 下降
平移断层
(parallel fault)
断层两盘沿断层 走向(水平方向) 相对移动
断层组合形式
(1) 阶梯状断层---几 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 断层排列在一起,沿 某一方向作阶梯状下 降. (2) 地堑---两条大致 平行的相向正断层, 中间部分岩块下降, 即有共同下降盘. (3) 地垒---两条大致 平行的正断层相背倾 斜,中央部分岩块上 升,即有共同的上升 盘.

城市活断层探测地球物理方法与危险性评价

城市活断层探测地球物理方法与危险性评价
收稿 日期 :2 0- 6 0 09 0 — 9
作 者简 介 :吾守艾 力 ・ 肉孜 ( 9 9_ ,男 ,新疆 喀什人 ,助理 工程 师 ,磁 法 、电法应 用-研 究 1 7_ ) 9 23 2
城 市活 断层探 测地 球物理 方法 与危 险性评 价
6 地震: ) ①沿断有历史的地震震中分布 , ②断层附近地震台站经常记录到小震活动,附近居民常感 到地震.布设在断层带上的精密测量系统发现有变动。可计算 出年平均活动的速度和幅度 。 7) 建筑 变形 ,古建筑 或地 基发 生倾斜 或错 开 。如宁夏 红果 子沟北 东 向断裂把 长城 切错 1 5 … 古 .m 。 4 1 . 3活 断层地球 物理 特征 1 形态 特征 :形 态特征 包括反 映 断层空 间分 布, 向 、规模及 倾 向 、倾 角等 地质 特征 。浅层 地震 、 ) 如走 探地 雷达等 方法 能较准 确地 反映 断层 的形 态 。 断层 带地热 异 常, 热数 值偏高 ; 断裂 带重力 异常 , 电 、 沿 地 沿 地 地磁 或各种 气体数 值一 般偏 高, 不 同地段 差异显 著 。 在 2 活动性性质特征 :活动断层的活动特征实际是断层的形态特征的一种 , ) 是活动断层的具体体现, 是断层 更加精 细 的一类特 征 。高分辨 率地 震勘 探方法 能非 常精 细地勾 画 出近地表 地层分 布 ,在有 地层年 代 控制 的情 况下, 能获得 断层 的活 动年代 。 探地 雷达也 具有 研究 断层活 动性 的能力 。 有, 射异 常与新 还 核辐 构 造断 裂活动 有十 分密切 的联 系 ;不 再活 动 的老构造 断裂 带天然 放射性 没有 增强 的反 映 ,而近期有 活动 的新构造 断裂 带天 然放射性 有 明显 的增强反 映 。
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随之增加。城市地震灾害损失 占全球震灾 的 9%以上。地震的直接原因是活动断层 0 的作 用 ,是城 市下方 活断层 突然错 动引起 的 。活 断层不 仅是地 震孕育 场所 , 是地震 产生破 裂最严 重 的 而且 地带 。我 国是 一个 多震 的国家 。地震 活动频度 高 、震 级大 ,而且一 些大 城市位 于 巨厚 的新生 界沉积覆 盖 层上 , 断层 没有 出露地表 ,隐蔽在 数百米 乃至 上千米 的新地层 之下 。如东 北平原 、华北 平原 、河套平 原 、 渭河 盆地 、塔 里木盆 地 、柴达木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等 。 城 市隐伏 活断层 探测 与评价 是一件 高难度 的而且 全新 的工作 ,没有 现成 的路子可走 ,国外 也是 在探 索 、实践 之 中。在 城市开 展活 动断层 的探测 中,地 球物理 方法具 有重要 的作用 , 它能提供 活动 断层 的空 间 位置、 形态参数和推断活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不同地区, 按照其地质 、 地貌条件 , 选择不同的方法 , 可 以得 到较好 的效果 。

第四章 活断层

第四章 活断层

第二篇与区域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第四章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地壳岩体具有复杂的“块断结构”,这些断块结构及其最新活动性就是控制区域稳定性的最基本因素,而深入研究其边界构造深大活动性断裂的活动特征,则是区域地壳构造稳定性评价的基础。

1.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1) 新断裂及新断裂网络:所谓新断裂,是指在最新构造应力场下形成与发展的断裂。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不同性质的新断裂往往构成一定的网络,并能客观地反映出最新构造应力场的特点。

(2) 活断层:活断层是新断裂网络中目前正在活动或有可能活动的特定成分。

活断层一般理解为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在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后一种情况称为“潜在活断层”。

①近期地质历史时期?②不远的将来?--一般理解为重要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约100~200a。

(3)研究意义①地面错动、地形变形;②地震—较大范围内的建筑物受损;2.活断层的基本类型及特征(1)按活动形式及力学性质分类①逆断层:活动性逆断层上升盘地表变形特征由于位移是水平挤压形成的:a.断层带较宽,波状延伸;b.断层面两侧间的距离总是因位移而缩短;c.断层上盘产生上升隆起变形,常发育多条分支或次级断层错动(逆断);d.上盘抬升岩体易产生滑坡;地球上多数山系以逆断层为其边界,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等。

世界上许多强震都是伴随板块俯冲带或大陆碰撞带的逆断层活动而发生的。

②正断层:活动性正断层下降盘地表变形特征地壳岩体承受水平张应力,或σ1垂直作用(图示):a.断面倾角较陡,一般为60º~80º(图示);b.垂直断层面走向的水平距离随断层错动而增大。

c.伴随这类断层活动的地形变(下沉)和分支断层错动(正断),主要集中在下降盘(上盘)。

地壳承受水平拉张作用—洋中脊;大陆上以活动性正断层为主的著名地区有东非裂谷、欧洲莱因地堑、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堑等。

③走向滑动或平移断层:a.断层面两侧相对剪切水平运动,相对垂直运动很小。

郯庐断裂带古新世—早始新世左旋走滑活动的反射地震证据.pdf

郯庐断裂带古新世—早始新世左旋走滑活动的反射地震证据.pdf

分析 "$ %剩 余 静 校 正 ! 改 善 资 料 信 噪 比 ( 增 强 同 ( 相轴连续性 "$ %倾角时 差校正 $ 可 以解 决 倾 $ =R]% 斜界面非零偏移距 射 线 的 反 射 点 的 发 散 问 题 和 动 校 正的速度 与 倾 角 有 关 问 题 " $ O%去 除 多 次 波 " $ ’% 叠后去噪 ( 滤波均 衡 及 空 变 背 景 压 制 ! 消 除 叠 加 剖 面上的随机干扰 ! 增 强 地 层 的 连 续 性 ! 提 高 资 料 的 信噪比 "$ %最终偏移 选 用 对 速 度 变 化 适 应 性 较 好 A 的串 联 偏 移 进 行 叠 后 时 间 偏 移 ! 通 过 第 一 次 P U ] T U 偏移使 倾 角 降 低 到 有 限 差 分 可 精 确 处 理 的 数值范围 ! 第二次有 限 差 分 偏 移 在 此 基 础 上 又 充 分 利用其处理速度变 化 的 优 势 ! 使 整 个 偏 移 达 到 更 好 的效果 #
"卷!第! ! 期 !# $ $ "年! !月 !第!
! * ’ (
(! 结果
从获 得 的 * 东西向! &条剖面$ ( 条! 南 北 向 ! A 条% 上来看 ! 反射时间在 % # (c* # * 4左右 ! 有 & 个地 震反 射 层 较 为 清 楚 #Q !# 上 第 三 系 馆 陶 组 上 段 底 ! 波组为 " 个相位 ! 能量强 #Q O # 下第三系沙四段底 ! "个较强 " c * 个 相 位 #Q ’# 下 第 三 系 孔 二 段 下 部! 相位 #Q "c* 个相位 ! ?# 中生界底面不整合面反射 ! 凹陷内近断层处连 续性变 差 # 从剖 面 上 看 $ 如 图 "% ! 层位 齐 全 ! 反 射 层 可 连 续 追 踪 ! 波 组位 于 莱 州 湾 沿 海 地 带 及 北 部 部 分 海域 # 地 表 绝 大 部 分 为 海 水 所 覆 盖 ! 水 深 变 化 在 (, 不 等 ! 西 南 部 为 陆 地 ( 海 滩 # 陆 地 为 第 四 %*" 系沉积所覆盖 !潜水面变化在%**,左右 !’,以下 以胶泥 为 主 # 区 内 沟 壑 纵 横 ! 从 西 向 东 有 广 利 河 ( 小清河 ( 白浪河 ( 虞 河 ( 潍 河 及 胶 莱 河 等 # 地 震 测 线跨度大 ! 过陆 地 ( 海 上 与 潮 间 ! 大 部 分 测 线 采 用 变观放炮 # 施 工 测 线 & & 条! 其 中 南 北 测 线 " & 条! 东西测线 " % 条 ! 资料长度约 ! ’ % % M ,# 反射地震采用爆 破 震 源 # 滩 涂 和 潮 间 带 浅 水 部 分采用井炮 ! 海上 部 分 采 用 气 枪 激 发 地 震 波 ! 观 测 系统 为 * % " ( ) O ( ) % ) O ( ) * % " (! 采 用 组 合 检 波 器 接 收 ! 陆上使用 " % = Y 速度检波器 ! 水 中使用 RQ ) " & 压电 检波 器 ! 炮 间 距 ! % %,! 偏 移 距 O (,! 最 大 炮 间 距 * % " (,! 道距 ( %,# 使用 U + T P + L P ) P U ; 9 地震仪 ! ! 接收道数 ! " % 道 ! 覆盖次数 * % 次 ! 采 样 间 隔 ", 4 记录长度 $ 4 # 资料 处 理 使 用 ]R+ E;!Q 9 ]R; Y!E 9 L P \ P 系统进行精细数据处 理 #$ % 采 用 振 幅 补 偿 及 能 量 ! 均衡技术消除不同 测 线 振 幅 和 能 量 的 差 异 ! 包 括 真 振幅 恢 复 ( 地 表 一 致 性 振 幅 补 偿 ( 能 量 均 衡 等 技 术 "$ %针 对 随 机 干 扰 ( 面 波 ( 多 次 波 干 扰 等 噪 声 " 干扰 ! 综 合 应 用 规 则 噪 声 的 剔 除 ( 随 机 干 扰 的 衰 减 (= = L交互工具人工 剔 除 废 道 和 叠 后 去 噪 方 法 和 技术 ! 有效去 除 资 料 的 噪 声 和 干 扰 "$ *%由 于 资 料 分辨率上的不一 致 ! 采 用 地 表 一 致 性 反 褶 积 ( 叠 后 大地吸收 补 偿 等 技 术 ! 提 高 分 辨 率 "$ &%精 细 速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为 异 常带 宽 度较 大 ,而 异 常 幅值 较 小 ;位 于 断裂南 段 ( 早第 四纪 活 动段 )的 测线 4 4 和测 —
虽然各 测线所 处地质地貌 环境基本 一致 ,
态气汞 ,在室 内脱汞测试 ,可得到汞含量 (昏L 。 n /)
22 测 线 布 置 .
但 仍 然存 在 有 细 微 差 异 。 因此 没 有 采 用 区域 性
的 氡 、汞背 景 值 ,而 给 出各 测 线 的背 景 值 ,更 为 符合 实 际情 况 。背景 值 的计 算有 不 同 的方 法 , 我 们 采用 累积 频 率 曲线 展 直 法 ,即选 取 各 测 线
泛应 用 I。银 川 地 堑 是 新 生 代 以来 强 烈 活 动 的 1 ]
构 造 盆地 ,地 震 活 动 强 度 大 、频 度 高 。 其 中 , 13 7 9年 平 罗 8级 大 地 震 就 与 隐 伏 断 裂 活 动 有
逐 级 向 中心 断 落 ,形 成 阶梯 状 剖 面 结 构 ( 国家 地震局 《 尔多斯周缘 活动断裂系》课 题组 ) 鄂
西 最 宽 为 5 k ,总体 呈 北 北 东 向展 布 ( 1 5i n 图 ,
0 引言
断 层气 体 地 球 化 学 勘 查 是 近 年 来 步 入 地 震 研 究领 域 的一 项 新技 术 ,在 地 震 监 测 预 报 、地 震 烈 度考 察 、断 层 活 动性 评 价 等 方 面 得 到 了广
第 2 8卷 第 3期
21 0 2年 9月






Vo .8 No3 12 .
J URNAL OF DIAS E P VENT ON AND O S T R RE I REDUC I T ON
S p 2 1 e.02
断层气 测量用 于银川地 堑 隐伏 断裂活动性 的研 究
表 2 银 川 地 堑 主 要 隐伏 活 动 断裂 测 量 成 果 表 测 线 编 号 所在 断 裂部 位 地 层及 地 貌 断层 R n H g 倾 向 最高值 背景值 浓度 比 最高值 背景值 浓度 比 异常 特点






2 卷 8
图 2是 沿 芦 花 台 隐伏 断 裂 ( 布 设 的 5 F) 条 测 线 ,R n和 H g均 出 现不 同程 度 的异 常 。其
3 . 测 量 结 果 分 析 2
的 惰 性气 体 元 素 ,半 衰期 较 长 ,具 有 较 强 的
扩 散 能力 ,易 被活 性碳 、有机 质 、土壤 等 吸 附 。
利 用 氡 衰变 的第 一 代 子 体 ( a R A)初 形 成 的 瞬 间带 正 电的 离子 特 性 ,使其 在 外加 电场 作 用 下
摘 要 :在 系 统 分 析银 川 地 堑 活 动 构 造 、物探 、地 震及 航 卫 片解 译 的 基 础 上 ,对 其 内部 两 条 主要 隐伏 活 动 断 裂 进 行 气 氡 、气 汞 测 量 和 分 析 ,结 合 地 堑 构 造 环 境 、地震 活 动 性 ,对 断 层气 测量 结果 用 于 隐伏 断 裂 的 活 动
表 1 银 川 地 堑 4条主 要 活 动 断 裂 特 征 简表
断 裂 名称 及 编 号
东 麓 断
产 状 及其 变 化
68。 ±

基 本 特 征
主 垂 蓦
断裂 。
誓 言 辇

断 x N N , l N E  ̄

下…
N 一 角 N J S E
8 m, 与 7 9年 银 川 隐 伏 断 裂 走 向 N E 倾 向 N , 角 7 。 长 约 7 k 构 成 地 堑 轴 部 凹陷 带 的东 侧 边 界 , 1 3 平 罗 8级 N , W 倾 O 左 大 震 极 震 区相 吻 合 。 段 为 全 新 世 活 动 断裂 , 北 南段 为 晚更 新 世 活 动 ( ) 右 , 部变缓 。 下
还 与 断 层 的 活动 强 度 密 切 相关 。 测量 土壤 中氡 射 气 浓 度 和汞 量 是 目前探 测 和研 究 隐伏 断 裂 活 动 性最 有效 的 方法 之一 [。 4 ] 在 天 然 放 射 性 铀 系 中 ,氡 ( n 2 ) 是 唯 R 22

为 了减 少 或 排 除各 种 非 构 造 因素 对 土 壤 中 氡 射 气 和气 汞 含 量 的 影 响 ,测 量 注 意 到 以下 几 点 :第 一 ,同一 条 测线 尽 量 在 一 天 内完 成 ,所 有 测 线集 中于 一 个 月 内完 成 ,使 得 因季 节 性 和 气象 条件 变 化带 来 的影 响降低 到最 小值 ;第二 , 取 样 深 度 控 制 在 6 c 左 右 ,排 除 因取 样 深 度 0m 不 同带 来 的影 响 ;第 三 ,测 量点 距 一般 为 5 m, 0 有 异 常 显示 时加 密 测 点 。事 实 证 明 ,对 于 测 线 长 、异常宽 的隐伏 断裂 ,这一距 离是适 宜 的 ;第 四 ,各 测线 均 布 置 在 盆地 内部 ,地 形 平 坦 ,地 层均 一 ,以粘性 土 、粉土 和砂土 为主 ,地 下水 位 普 遍 较 浅 。 总之 ,各 测线 所 处 地 质 地 貌 条 件 大 体相 同 ,所测结 果主要反映了隐伏断裂 的活动 I 生。
主 要 隐伏 断 裂 的气 氡 、气 汞测 量 ,结 合 地 堑 构
造 环境 、地 震 活 动 性 等 ,对其 测 量 结 果 用 于 隐 伏 断裂 的活 动性 做 出分 析 。
1 银 川 地 堑 构 造 环 境
银 川地 堑 处 于青 藏 块 体 、鄂 尔 多 斯 块 体 和
制 了地 堑 的 形 成 及 其 新 生 代 以来 的构 造 演 化 , 而 且 与 现今 地 震 活 动关 系密 切 ,构 成 了地 堑 内
走 向 N E, 段 为 S 向 ,倾 向 全 长 10 m 左 右 , N 南 N 6k 中北 段 为 大 致沿 黄河 展 布 的隐 伏 断 裂 , 晚 更 新 为 N ,倾 角 上 陡下 缓 ,剖 面 呈 产 世 至 早 第 四 纪 活 动 断 裂 ; 段 出 露 于 马 鞍 山西 麓 , 育 I N N W 南 发 t  ̄ 为 状。 全 新 世 活 动断 裂
产状 变 化及 其 活动性 进行 调查 和评价 。
3 测 量 条 件 及 结 果 分 析
31 测量 条件 .
活动 断 裂 常 成 为 地 球 内 部 气体 逸 出地 表 的 通 道 ,并在 断 层上方 土 壤 中 富集形 成 异 常气 体 ,
异 常 值 的 大 小 除 与 土 壤 特 性 、厚 度 等 有 关 外 ,
活 动断 层 系统 。
阿 拉 善 块 体 的 结 合 部 位 ,南 北 长 约 10m,东 6k
基 金 项 目 :地 震 科 学 联 合 与 宁 夏 回族 自治 区科 学 技 术 委 员 会 联 合 资助 研 究 成 果 (9 15 16 9 ) 收 稿 日期 :2 1 — 5 1 0 2 0 —8 修 订 日期 :2 1 — 6 2 020—0
表 1 。控 制 地 堑 两侧 的边 界断 裂 分别 为贺 兰 山 )
东麓 断裂 ( F )和黄河 断 裂 ( ) 内部 发 育有 两 条规 模 较 大 的相 向倾 斜 的 隐伏 断 裂 , 即芦 花 台 隐 伏 断裂 ( F )和 银 川 隐 伏 断 裂 ( ,。4条 断 F) 裂 延 伸 长 、断 距 大 、活 动性 强 ,使 新 生 代 地 层
性做出了分析。
关 键 词 :银 川 地 堑 ;气 氡 ;气 汞 ;隐 伏 断 裂 活 动 性
中 图 分 类 号 :P 1 .;P 1.3 3 55 356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5 5 (0 2 3 0 4 - 7 6 4 8 6 2 1 )0 — 0 1 0
被 浓 积 在 带 负高 压 的金 属 收 集 片 上 ,测 量 衰变 时放 出 的 a 子 ,即可得 到氡 浓度 ] 粒 。
汞 (g H )具 有 较 高 的 电离 势 、显 著 的挥 发
性 和 极 高 的 蒸 汽 压 ,穿 透 力 和 渗 透 性 极 强 。 ] 地 球 深 部 的 温度 差 和 压 力差 驱 使 汞蒸 气 沿 断裂 和岩 石 裂 隙 向地 表 迁 移 。直 接 抽 取 土壤 中 游 离
焦 德 成 , 一 ,潘 祖 寿 ,王 增 光 ,何 开 明 ,班 铁 。
(. 国地 质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学 院 , 湖 北 1中 武 汉 4 0 7 ; 2 宁 夏 回族 自治 区地 震 局 , 宁 夏 304 . 60 8 ) 10 1 银川 700 ; 50 1 3 四川 省 建筑 科 学 研 究 院 ,四川 成 都 .
控制银 川 地堑 的边 界 断裂 ( 4 已进行 I F 、F)
过 系 统 研究 ,相 对 而 言 ,控 制 地 堑轴 部 凹 陷 的
两 条 主要 隐伏 断裂 ( , F 、F )研 究程 度较 低 。为
此 重 点沿该 两 条 断裂 布置 了 1 0条 化 探测 线 ( 图
自最 低 值 起 向高 值 累积 频 率 约 为 5 %的 测 值 , 0 以其均 值作 为该 测线 的背景值 。
中 测 线 3 3的 R — n值 高 达 9 ( 冲 数/ . 脉 2 2分 ) , 为背景 值 的 1 . 1 5倍 ( 2 。该处 正好 是银 川 盆 表 ) 地 第 四系 厚度 最 大 的 部位 ,亦 是 断 裂活 动 最 强

常带 宽度 较 窄 ,异 常 幅 值 较小 ,异 常 值 和 浓 度 比 ( 高值 和 背景 值 的 比值 )低 于 主 断 层 ;测 最 线 1 1位 于 主 断裂 东 侧 的 一条 分 支 断层 上 ,表 -
4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