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克妈的技战术分析

合集下载

2013年澳网李娜在发球局中处理关键球技战术分析

2013年澳网李娜在发球局中处理关键球技战术分析
握 技 战术 越来 越全 面 , 心 智也 越来 越 成熟 , 她 已经完 全
具备了世界女子一流选手的各项素质 。 本文对李娜在此
次 比赛 发 球局 中面对 关键 球所 采 取 的技 战术 进行 统 计
在接发球局 的关键球 。笔者能在此文中所要统计 的发
球 局 中 的关 键分 见表 1 。
第3 5卷
第 3期
辽 宁 体 育 科 技
U AON I N G S P OR T S C I ENC E AND T EC HNO L OG Y
Vol _ 3 5 No . 3
2 0 1 3年 6月
J u n .2 0 1 3
2 0 1 3年澳 网李娜 在发 球 局中处理 关键 球技 战术分析
四大满贯赛事是 当今世界上最著名 的网球赛 事 ,
职业 网球 选 手都 希望 夺 取大 满贯 冠 军来 作 为 自己职业
分不累计 , 也就是说整场比赛 中虽然得分超过对手 , 但 有输掉比赛 的可能 ,因此计胜 的次小单位局就显得相 当重要。 虽然保发球局比破发球局容易 , 但只有保住发 球局才能使 自己立足于不败之地 ,并在此基础上 可伺 机破 发 , 以争取 比赛 的胜 利 。 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 ,结合笔者对 网球运动的认
Ke y wor ds:2 01 3 Au s t r a l i a n T e n ni s Op e n;L i Na ;s e vi r c e g a me ;k e y p o i n t s ;t e c h ni c a l — t a c t i c a l
徐 磊
(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江苏 盐城 2 2 4 0 0 2 )
摘 要: 运 用文献资料 法、 数理统计 法、 录像观察法及专家访谈法, 对李娜在2 0 1 3 年澳 网比赛的发球 局 中面对关键 分所使 用的技战术情况进行 分析 , 旨在为李娜在今后 的训练和比赛 中提供参考 , 同时

2011年李娜法网冠军到美网首轮出局的成败归因分析

2011年李娜法网冠军到美网首轮出局的成败归因分析

2011年李娜法网冠军到美网首轮出局的成败归因分析
罗强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年(卷),期】2012(020)007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李娜在法
网的冠军赛和美网的第一轮两场网球比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李娜已经具备连续作战能力;技战术上,底线相持能力和网前球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李娜发球的速度、力量不够,发球成功率不稳定、接发球成攻率低和非受迫性失误较多是影响李娜成为超一流选手的主要因素。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罗强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教研部,广东珠海519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5
【相关文献】
1.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3次大满贯对阵比赛的技战术比较分析——以2006年温网、2009年美网、2011年澳网为例 [J], 杨强
2.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3次大满贯对阵比赛的技战术比较分析——以2006年温网、2009年美网、2011年澳网为例 [J], 杨强
3.2011年李娜澳网法网温网竞技分析 [J], 蔡治东
4.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李娜获得2011年法网女单冠军为例 [J], 刘莹
5.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李娜获得2011年法网女单冠军为例 [J], 刘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1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科维托娃技战术分析

2011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科维托娃技战术分析

2011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科维托娃技战术分析王敏怡【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12【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2011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科维托娃技战术进行分析.探究出夺冠因素:科维托娃技术比较全面,尤其是发球强势,善于打制胜球,及其过硬的心理素质.并对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提出一些建议,为取得更好比赛成绩提供参考依据.%Utiliz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information,comparative analysis,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bilities of Kvitova in 2011 Wimbledon Championships.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Kvitova's success because of her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especially powerful serves,being good at hitting decisive goals,and the steady mentality.Then,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ur female tennis-players to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in tennis tournaments.【总页数】3页(P107-109)【作者】王敏怡【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45【相关文献】1.2013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海峡组合”双打技术水平探析 [J], 王西营;牛伟静2.俄罗斯歌唱家A.Д.亚历山德罗娃·科切托娃的歌唱教学理念 [J], 杨勇3.为2019年澳网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大坂直美与科维托娃发球技战术分析 [J], 王秋实4.汤姆逊为2008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提供高清设施 [J],5.李娜VS齐布尔科娃技战术对比分析——以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为例[J], 国贞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娜八年后甜蜜复仇莎娃 最完美开局状态胜过2011

李娜八年后甜蜜复仇莎娃 最完美开局状态胜过2011

李娜八年后甜蜜复仇莎娃最完美开局状态胜过20112013年01月24日13:27 新浪体育八年时光荏苒,李娜在同一片球场实现甜蜜复仇新浪体育讯北京时间1月24日消息,在澳网女单半决赛的焦点大战中,李娜在一场大心脏的比拼中力克莎拉波娃,第三次闯入大满贯决赛。

这是金花一姐职业生涯最完美的一次开局,2005年全面复出网坛的李娜在澳网首登大满贯中央球场,对手正是莎拉波娃。

八年过去了,相同的对手也见证了李娜的飞跃。

同属一家服装品牌赞助商、同处一家经纪公司、甚至共用一位经纪人,都让莎拉波娃和李娜的较量充满话题。

昔日李娜教练托马斯“叛逃”至莎拉波娃的阵营中,曾让两人之间的对抗增添一股火药味。

虽然已经事过境迁,但李娜与莎娃之间的对抗仍然吸引眼球。

两人在过去的12次交锋中,李娜虽然以四胜八负处于落后,但却在2011年法网半决赛上取得一场关键胜利。

今天是两人生涯第二次在大满贯半决赛正面交锋,如此大场面下比拼的不仅是技战术能力,更有大心脏的抗压性。

坚定的李娜在罗德-拉沃尔的大舞台上最终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击退莎拉波娃,展现了中国运动员最美的风采。

16岁赢得温网冠军,完成全满贯伟业的莎拉波娃早已在网坛历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此传奇的球手也是巡回赛上每一位姑娘渴望能击败的对手。

在职业网坛浮尘多年的莎拉波娃早已习惯了各方的挑衅,当年的卡拉坦切娃就曾掷下要“踢爆”莎娃屁股的狂妄之言,但很快成为一个不知量力的烂笑话;同胞库德里亚夫特塞娃在温网把握住莎娃状态不佳的机会将其淘汰,曾自满的表示取胜原因是不喜欢莎娃的新款球衣,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现在也逐渐在众人的记忆中模糊。

而低调谦逊的李娜虽对莎娃有“夺师之狠”,却从无出格的言行。

一次次在大场合下过关取胜,锻造了她身上伟大冠军的气质。

从2005年全面复出征战WTA赛场至今,经历过低谷也享受过巅峰,李娜从无言退。

中国金花2005年在网坛初露锋芒时,就在罗德-拉沃尔首次迈入大满贯的中央球场,那场比赛的对手正是莎拉波娃。

李娜澳网接发球局技术运用特征及竞赛策略研究

李娜澳网接发球局技术运用特征及竞赛策略研究

李娜澳网接发球局技术运用特征及竞赛策略研究刘昕岱王子闻刘卫国(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Li Na’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Receiving Service in the Australian OpenLIU Xindai,etal.(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Guangxi,China)摘要:采用录像观察法对李娜2014年澳网公开赛7场比赛接发球局各阶段的技术类别、回球路线的使用频数与效果参数进行量化。

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配对样本T 检验对使用频数与得失分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1)李娜澳网接发球局得分不低于失分,得失分集中分布于开球阶段;(2)李娜澳网接发球与接发抢攻拍均主要采用正反手击球技术,回球线路较多选择对手的大角度正反手位,且得分并不低于失分。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李娜关于开球与相持的竞赛策略。

关键词:李娜;澳网;接发球局;技术特征;竞赛策略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BLA150064:青少年运动技能“选-学-评”的适应性研究及其标准构建)。

第一作者简介:刘昕岱(2004—),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网球。

通讯作者简介:刘卫国(1973—),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网球。

中国网球女单运动员李娜先后三次闯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并于2014年第三次澳网决赛首次封后。

李娜澳网的骄人战绩标志其独特的技战术运用已经达到巅峰状态。

李娜属于底线进攻型选手,打法犀利,击球力量和速度兼备且技术风格男子化,同时李娜具有均衡而稳定的正反手技术,反手技术进攻性尤为突出。

澳网场地具有场地硬、球速快、弹性小的鲜明特点,李娜犀利的强攻战术打法非常吻合澳网场地要求。

而且世界各级别公开赛包括中国公开赛、日本公开赛等绝大部分都是硬地场地,可见澳网场地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因此,研究李娜澳网中的技战术运动特征对其他运动员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

2010年澳网李娜、小威技战术统计分析与研究

2010年澳网李娜、小威技战术统计分析与研究
发 出 了 1 A E球 ,这 也 说 明 小 威 在 关 键 分 的把 握 上 强 于 李 个 C 娜 , 也 是 中 国球 员 与 世界顶 尖 球 员 相 比 比较 薄 弱 的 一 个 环 节 ; 这 在一发平均速度上 , 李娜 六轮 比赛 的平 均 一 发 速 度 为 107 n h .  ̄ 5 k
为女子网球领军人物 的李娜在 比赛中的表现堪称完美 , 先后淘 汰
了夺 冠热 门 的沃兹 尼 业 奇 和 大威 廉 姆斯 , 和郑 洁 的 四强 成绩 再 她
次改写了中国女子网球的历史 。 但在值得称赞 的同时我f 也应该 f J
清 醒 地 看 到李 娜 与小 威 在某 些 方 而 的 差 距 。 文 对李 娜 和 小 威在 本
率 上李娜和小威无 明显差异 ,在半决赛中李娜 的二发速度还 略 高于小威 。 可见 , 娜的一发成功率较高 , 李 但威胁性较差 , 即发球 的攻击性和威力不大 , 与小威相 比具有较大的差距 , 这也是最后
l 研 究对 象与 方法
1 研 究对 象 . 1
半决赛 中李娜负于小威的一个重要 因素。
第3 2卷
第 6期
辽 宁 体 育 科 技
J AO NG S ORT S E _ NI P 】 CI NC ND EC EA F HN OL GY O
V0 .2 No6 13 .
De c. 2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2 0年 1 01 2月
21 0 0年 澳 网李 娜 、 威 技 战 术 统 计 分 析 与 研 究 小
于 星
( 南 大学 体 育 学 院 , 『 4 0 1 ) 西 重 人 0 7 5

要 : 用录像观察 、 运 数理统计等方法 , 对李娜 和小成在2 1 年澳 网单打 比赛 中的技 、 00 战术指标进行 统计 , 分析 了世

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叶明飞
【期刊名称】《福建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李娜与比赛对手在决赛中运用的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李娜技术全面稳定,战术运用合理,在场上的统治力强;心理素质好,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和双误与对手无明显差别,但二发得分率、ACE球、制胜分和总得分均比对手高许多,经检验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这些因素都是李娜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为中国女网和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3页(P34-35,38)
【作者】叶明飞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南京 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5
【相关文献】
1.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与齐布尔科娃在比赛中技战术的统计分析 [J], 杨春涛
2.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技战术比较分析 [J], 姜全;笪秀佳
3.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技战术比较分析 [J], 姜全;笪秀佳;
4.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与齐布尔科娃技战术统计分析 [J], 王丽平;余群
5.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J], 李晓峰;莫裕醒;郭永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娜参加澳网竞技表现研究

李娜参加澳网竞技表现研究

李娜参加澳网竞技表现研究
张晓林
【期刊名称】《体育科学进展》
【年(卷),期】2013(001)001
【摘 要】探讨李娜在澳网征战过程中的技战术表现,为提升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
提供参考,对李娜所参加的八次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比赛技战术进行全面总结,结果
表明:在经过外籍教练卡洛斯的技术战术改进后,李娜在发球上降低了球速,强调了角
度与落点,ACE数量未降反增,发球得分率2013年较2011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接
发球方面赢球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第一次参加的48.5%增加到2013年的
52.2%,增加了3.5个百分点;上网次数逐年递增,但网前得分率不及对手;制胜分多于
对手的同时非受迫性失误也多于对手。

【总页数】5页(P9-13)
【作 者】张晓林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成都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
【相关文献】
1.2013年澳网决赛中李娜技战术的研究分析 [J], 李昭
2.两届澳网李娜发球技术运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J], 耿宝军
3.李娜澳网公开赛中竞技表现特征--基于2011年、2013年和2014年胜负场次比
较 [J], 潘杰年
4.2014年澳网李娜单打夺冠原因的分析与研究 [J], 廖小龙;饶娟
5.2014年澳网李娜单打夺冠原因的分析与研究 [J], 廖小龙;饶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析
当今 网球 Βιβλιοθήκη 动 技术 已经 由底 线 型打 法
向综 合 型 、 全 面 型打 法 方 向 发展 , 网 前拦 截
3 . 2 . 1 、李娜 在 比赛 中应保 持 发球 技 术 的优 势 , 注意 分散 落 点 , 增 强 技术 的稳 定 性 ,
通 过对 比赛 视 频 的统计 ,我 们可 以看 出 : 李
心 。从统 计数 据可 以看 出, 李娜 比克妈 多 了
1 4 次 的 非受 迫性 失 误 ,这 是 李娜 输 掉 这场
稳定 扎实 的基 本功 使 李娜在 发 球 、 接 发 球 以及 相 持 阶段不 存在 较 大的 技术 缺 陷 , 心 理日 渐 成 熟 的李娜 创 造 了 中国网球 的奇 迹 , 其各 项 技 术 数据 也 可 为 我 国优 秀 网球 运动 员培 养提 供参 考借 鉴 。
界, 与 对手 没关 系 。这 也是 网球 比赛 的得 分
以下 结论 : 李娜 通 过 积极 跑动 获得 了很 多的
上 网得 分机 会 , 再 加 上较 稳 定 的 心 态 , 使得
3 . 1 . 1 、李娜 一 发成 功 率较 高 但是 发 球 速 度不 高 , 给对 手创 造 了抢 攻的 机会 。因此 在 平常 的训 练 中应 加强 外 角发 球 的练 习 , 提
比赛 的一 个重 要原 因 。 因此 李娜 需要在 提高 攻击 力 的同 时减少 自己的非受 迫性 失误 。
2 . 4 、 李 娜 与 克 妈 的 主动 得 分 ( 制胜分) 情 况研 究分析 。 制 胜 分 就 是 用大 力 的 力 度 或者 打 开 刁 钻 的角 度 , 迫 使对 方 被 动 防 守 , 在 有效 区域 内打 不到来 球 或者 回球过 浅而 得到 的分 。 从
以落 点和 线 路 的变化 来体 现 战术 思想 , 提 高
自己的 临场应 变 能力 。 3 . 2 . 2 、李 娜在 比赛 中应 准确 把 握 比赛
节奏 , 积 极调 整 大 发 , 做 好 比赛 进攻 与 防 守
2 . 2 、李娜 与克 妈 的接 发球 技术 研 究分
娜 通 过参 加 国际 性 的 网球 比赛积 累 了较 多 的 比赛 经验 , 在 发球 和进 攻 上 比 以往 提高 很 多。 但是 李娜 过于追 求 发球成 功率 导致 发球 的旋转 角度 不够 , 因此发球 得分 率 不高 。
技术 是贯 彻 以攻 为主 、 以快 制 胜 战术指 导 思
运动 训练 学 l T H E O R I E S O F S P O R T T R A I N I N G
2 0 1 1年 澳 网 女 单 决 赛 李 娜 对 克 妈 的 技 战 术 分 析
◆ 文/ 周 露露 程红 艳 ( 天津体 育学 院研 究 生部 天津 3 0 0 3 8 1 )
1 、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 文采 用 文献 资料法 ,数 理统 计 法 , 录 像 观察 法 等对 参加 2 0 l 1 年澳 网 公开 赛 决赛 的李娜 与克 妈进 行研 究 。
比赛 视频 可 以看 出 , 在 关 键时 刻李 娜 的主动 进 攻 以及 强 势 的正 手 攻球 能帮 助 她 打 下 比
待 提高 ,应 加强 第 二 发 球 的 角度 和 速 度 练
习, 提高对 对手 回球 的预 判 能力
3 . 1 . 3 、接 第二 发 球 的得 分率 明显高 于 第 一接 发 的得分 率 , 因此在 以后 的训练 中应 加 强 接 一发 球 的 练 习 , 提 高 反 应速 度 , 并 且 能够 及 时调 整 站 位 、 握拍等 , 以便 增 加 回球 的进攻 性 , 为 自 己创造 主动 进攻 的机 会 。
高 AC E球 的成功率 。 3 . 1 . 2 、二 发成功 率 较 高但 是得 分 率有
自己的破 发率 高于对 手 , 但 李娜 在比 赛 中容
易受对 手 或观 众 影响 , 情绪 容 易不 稳 定。
关键 词 : 李娜
克妈
技 术 分析
手 段 之 一 。非 受 迫性 失误 会 降 低 击球 的信
分, 但是 同 时也 造成 了她 的很 多 非受 迫性 失
误。
3 . 1 . 4 、主动 得 分 能力 是依 靠 个 人技 战
术水 平 在 比赛 中的 充分 发挥 。积 极地 跑 动 ,
2 、 结果 与分析 :
2 . 1 、 李娜 与 克妈 的发球 技术 研究 分析 发 球是 网球 运 动 中最重 要 的基 本 技术 之一 ,是 直接 影 响 比赛成 绩 的主要 因素 , 是 比赛 中唯一 一 项不 受对 手控 制 的击球 方法 。
准确 的 步法 。 精 确 的回球 等是 在底 线对 抗 中
取胜 的基 础 。 积 极 主动 的上 网可 以在 比赛 中
干 扰 对方 的击 球 节 奏 ,造 成 对 手 的 击球 压 力, 同时也是 一种 很好 的得 分手 段 。 3 . 2 、 建议
2 . 5 、李娜 与克 妈 的 网前拦 截 技 术研 究

要: 本文 采 用数理 统 计法 等对 李娜和 克
研 究 分析
3 、 结论 与建议
3 . 1 、 结 论
妈2 O l 1 年 澳 网决 赛的技 术 进行 分 析 ,得 出
非 受 迫性 失 误 是 指 比赛 中对 方 打 过 来 的球 对 自己并没 有太 大 的威胁 , 或者 是 由于 自 己回球 下 网 、 回球 不 准 确 或者 将 球 打 出
想 的重要 体现 。 网前 技术 的应用 已经 受到 了 越来 越多 的运动 员 青睐 。 虽然 网前球 得分 的 危 险性 很大 , 但 是 网前球 的每 一 次成 功得 分 都 很能 鼓舞士 气 , 可 以提 高 自己的 自信 心 。 从 比赛 中可 以看 出, 李娜 比克妈 更有 进 攻 性 和压 迫 性 , 打 的更 加积 极 主 动 , 克妈 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