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ppt

合集下载

高中教育化学必修第一册苏教版《1.1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教学课件

高中教育化学必修第一册苏教版《1.1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教学课件

5.“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王亚平利
用过饱和醋酸溶液做了太空“冰雪”实验,醋酸钠属于钠盐,下列物
质的主要成分与醋酸钠属于一类的是( )
A.纯碱
B.烧碱
C.生石灰 D.干冰
答案:A
6.下列8种物质: ①氧化钙 ②铜绿 ③干冰 ④Na2O2 ⑤CO ⑧纯碱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⑦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盐类的是__②__⑧____。 (3)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③__⑥____。 (4)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①_____。
(1) 写 出 物 质 的 化 学 式 : A___C_aO____ 、 B_C_a_(O_H_)_2 __ 、 C__C_aC_O_3___ 、 E_C_a_Cl_2或_C_a_N_O_3_2____。
(2)M属于____酸____(填“酸”“碱”“盐”“酸性氧化物”或“碱性 氧化物”)。
(3)写出正盐C转化为酸式盐D的化学方程式: ____C_a_C_O_3+_C_O2_+_H_2 O_=_=_=C_a_(H_C_O_3)_2 _____。 (4)写出碱B转化为酸式盐D的化学方程式:Ca_(O_H_)2_+_2_C_O2_=_==_C_a(_H_C_O_3)2______。 状元随笔 抓住同类物质的组成相似,性质相通,是分析物质转化
【答案】 D 【解析】 KOH属于碱类物质,应与NaOH放在一起,故选D。
状元随笔 实验室化学试剂的摆放都是按一定属性进行分类的。这 种分类法在生活中也很有用,不妨把自己书架上的书分类摆放,这样 寻找起来极为方便。
[提升1] 请按如图所示进行化学实验,实验完成后对试剂及实验现 象归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ⅱ.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件 (共31张PPT)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件 (共31张PPT)

)
△ C.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D.Cl2+H2O===HCl+HClO
答案:D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化合反应 不都是 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不都是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
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
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1、按物质的状态(常温下)分类
固态: 硫酸铵、铜、碘、石墨
液态: 乙醇、水 、碘酒、食盐水
气态: 空气、氧气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 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2、按物质的导电性分类 导体: 铜、石墨、食盐O2+Ca(OH)2===CaCO3↓+H2O 盐→氧化物 碱→盐 金属→盐 盐→盐
高温 CaCO3=====CaO+CO2↑
Ca(OH)2+2HCl===CaCl2+2H2O Zn+H2SO4===ZnSO4+H2↑ BaCl2+Na2SO4===BaSO4↓+2NaCl
绝缘体: 空气、乙醇、水、碘酒、碘、氧气、 硫酸铵 硫酸铵晶体不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
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3、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 易溶: 乙醇、 硫酸铵、食盐水、碘酒
微溶: 碘
难溶: 空气、铜、氧气、石墨
气态物质 • 1.根据物质的状态:物质分为__________ 、 液态物质 固态物质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导体 • 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物质分为________ 、 半导体 、________ 绝缘体 。 ________ • 3.根据物质的溶解性 类别 易溶物 可溶物 ______ 微溶物 ______ 难溶物 ______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常见物质的检验教学课件.ppt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常见物质的检验教学课件.pptx

活动与探究
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NH4Cl、 (NH4) 2SO4 溶液,再各加入2mL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的颜色 变化。
实验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H4Cl、KCl溶液, 再各滴加几滴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除杂
一根铂丝,将铂丝在稀盐酸中蘸一下,然后 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用灼烧后的铂 丝蘸取少许待测物,火焰中灼烧观察到不同 颜色的火焰(K的焰色要透过钴玻璃观察)。
洗、烧、蘸、烧 焰色反应是表现元素的性质 ,是物理变化。
小结
待检验的物质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碳酸盐 (CO32-)
硫酸盐 (SO42-)
氯化物 (Cl-)
讨论与思考:
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 下面有几位同学在实验中的操作方法,请 评价?
A、加NaOH溶液,加热,将红色的石蕊试纸 放在试管溶NH液4+ 中(铵盐)的检验方法
取B、少加量N试aO液H溶于液试,管加中热,加,入将碱蓝液色混的合石加蕊热试,纸 有放刺在激试性管气口体,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常见物质的检验
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
假元宝
真元宝
2006年3月,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几位同学检测到 某工厂向横阳之江里排放的无色废水中含有酸。 请你根据酸的不同性质设计两个实验,检验上述 废水经过处理后是否还含有酸(每个实验要回答 所用试剂及现象)。
C、加NaOH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试D管、口加,Na试OH纸溶变液蓝,色加变热蓝,,滴证入明紫该色试石样蕊中试含剂 有NH4+。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氯气》教学设计五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课堂教学反馈设计本节课使用了“学案,记录着学生认知的过程。

巧妙设计了课堂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完整的构建知识体系。

2.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下列途径落实:合理使用学案,记录学习历程。

强化知识的当堂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亲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PPT图片及视频资料,展示微观,加深学生印象。

巧妙的设计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布置开放性课后自主学习内容:①了解氨在氮的循环中的意义。

②以空气焦炭和水等为原料合成硝酸。

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与空间。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体现了教学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发挥学生能动性。

六本教学设计的特点及课后反思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是每节课教学中的难点。

但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本人的教学理念是“授之以渔,自主发展”。

1.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渗透思想教育内容本节教学设计不仅关注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可贵的是挖掘了学科内的思想教育素材,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实施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例如本节课以德国化学家哈伯合成氨为引子,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同时,渗透着“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内涵,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科学的思想。

让实验说话,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突破口,以及引领学生进行的讨论和分析,不仅体现着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现着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听讲,而是要思考要动手,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符合教学基本原则。

把思维方法的训练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学科实验相结合,更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确实做到了使学生“爱学想学会学”。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课件:1.2.3 溶液配制(共23张PPT)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课件:1.2.3 溶液配制(共23张PPT)
-1
玻璃棒。
(1)请你分析该同学配制时还缺少的主要仪器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

(2)实验中应该准确称量 14.6 gNaCl。
(1)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间过长
n减少,c偏低 (2)天平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n增大,c偏高
2.溶解过程
(1)固体洒到烧杯外面 n减少,c偏低 n减少,c偏低
(2)溶解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3.转移过程
(1)烧杯和玻璃棒没有洗涤 (2)溶液未冷却立即转移
n减少,c偏低
V减少,c偏高
4.定容过程 (1)加水超过刻度线 (2)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nB 4.定义式: c = B V
小试牛刀
1.用3molNaOH配成2L溶液,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
-1 1.5mol·L )。
-1
2.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的硫酸溶液500mL,含 有H 的物质的量为(
+
2mol
)。
再显身手
1. 将53.0g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500mL的溶 液,所得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1 1mol· L 2. 已知100mL的NaCl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 Na+,求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1 5mol· L -1 3. 如果要配制500mL2mol· L 的稀盐酸溶液,求 需要标准状况下多少LHCl气体通入水中(假设 气体全部被水吸收)? 22.4L
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1.06g)
-1
溶液的体积为100mL
你打算如何来配制呢?请设计你的配制方案。
认识容量瓶
磨砂塞子
只有一个刻度
瓶颈细长 规格
温度 平底

高中化学必修1 (专题一)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课件 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1 (专题一)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课件 苏教版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前后联系
初中已学
《专题一》
第一单元
物质分类的方法(纯净物、 混和物,单质和化合物,金 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无机物和有机物)
物质的分类(纯净 物、混合物、酸碱 盐等)及转化
后续模块
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 和爆炸)、灭火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置换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电 子转移、酸碱盐的概念,
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 还原剂)
的化学性质 几种重要 的金属化合物 用途广 泛的金属材料)
自然界中的元素 (碳的多样性 氮 的循环 硫的转化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无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富集在海水中的 元素—氯 硫和氮的氧 化物 硫酸、硝酸和氨)
元素与材料世界 (硅 无机非金属材 料 铝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
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 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 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 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 还原反应。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 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 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锰酸钾溶液、碘酒 电解质非电解质, 电离平衡
电解质的电离)
初中已学
《专题一》
后续模块
第二单元
水的净化(沉淀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过 《实验化

高中化学 常见物质的检验课件 苏教版必修1[001]

高中化学 常见物质的检验课件 苏教版必修1[001]
8
实验2
实验药品: NH4Cl、KCl、稀HNO3和Ag NO 3
实验现象: 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NH4Cl和K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含有 Cl-

稀硝酸的作用是什么?

排除CO32-等的干扰
9
Cl-的检验(盐酸盐或称氯化物) 方法:
取样并向内加稀HNO3和AgNO3溶液,若生 成白色沉淀,证明该试样中含有Cl- 。
19
5、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SO42-、OH-三种离子, 如果只取一次就能够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 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 滴加Mg(NO3)2溶液 ③ 滴加Ba(NO3)2
② 过滤 ④滴加AgNO3
①②③②④ 或 ③②①②④
20
12
4.焰色反应
根据焰色反应所呈现的特征焰色,可 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实验方法:
(1)干烧:将铂丝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火焰原来颜 色一致时为止
(2)蘸烧:用铂丝蘸取试样在外焰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观察钾的火焰颜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洗烧:用稀HCl洗净铂丝,并在外焰灼烧至
火焰原来颜色一致时,再检验下一个试样。
实验原理 Cl-+Ag+==AgCl↓
10
实验3
实验药品: (NH4)2SO4、K2SO4、稀HCl 和BaCl2 实验现象: 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硫酸铵、硫酸钾中含有SO42思考 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 + BaCl2==BaSO4 + 2NH4Cl
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不用稀硝酸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 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课件3.1.2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课件3.1.2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2)存在:氯在自然界中以
化合 态存在,主要以
NaCl 的形式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黄绿色 气 刺激性气味 有毒
溶解性 25 ℃时,1体积水溶解约
2 体积氯气
3.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点燃 Cl2+2Na=====2NaCl
点燃 2Fe+3Cl2=====2FeCl3
4.氯气的用途 (1)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氯的化合物可作为制取高纯 硅、锗(半导体)和金属钛的重要中间物质。 (2)在有机化工中,氯气是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 染料和药品的重要原料。
二、次氯酸
1.物理性质 常温下仅存在于水溶液中,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弱酸性(酸性小于碳酸): N(2a)C不lO稳+定C性O:2+□2H6_2O__=_=2_=H_N_C_alH_O_C=_光=O_=_3照=+_=_2H_H_C_Cl_Ol+_。_O__2↑_________。 (3)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如Na2SO3、FeCl2、KI等),使 有色布条、品红褪色:
解析:贮存Cl2的钢瓶应贴有有毒气体的标志;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是NaClO。
技能素养
提升点一 氯水性质的多样性
[例1]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
A.NaOH B.NaClO C(3.)CKl2M可n用O于4 制D盐.酸Na,2O其2 化学方程式为___H_2_+__C_l_2_=点_=_=燃_=_=_2_H_C_l___。 (4)工业上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2_C__l2_+__2_C_a_(O__H_)_2_=_=_=_C_a_C_l_2+__C__a(_C_l_O_)_2_+__2_H_2_O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章 氯、溴、碘;钠、镁 3章 铝、铁、铜、硅 4章 硫、氮
必修1与社会生产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
专题
与社会生产生 活的联系
学科知识体系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 用化学家的眼 学习研究化学
的物质世界
光看世界 的方法思路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
得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
专题三:从矿物到基 础材料
与海水、矿 物、空气有 关的物质的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 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 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 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 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社会 属性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文科学生必修内容
学年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化学与生
必修(1) 必修(2) 活》、《化

学与技术》
任选一个
理科学生必修内容
学年 内 容
高一 高一 上下
高二上
高二下
选修5《有机 选修4《化
必修 必修 化学基础》 学反应原 (1) (2) 选修4《化学 理》专题3
高中选修
科学探究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可续发展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选修模块教材
实验化学
科学属 性
物学质科结属构性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四:硫、氮和可 宏观性质
持续发展
无机元素化合 物知识
专题一 化学家 眼中的 物质世 界
专题一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 的物质世界
①物质分类及其转化 ②物质的量 ③物质聚集状态 ④物质的分散系
第二单元 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研究物质 ②常见物质的检验 的实验方法 ③溶液的配制及其分析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 结构的认识
了解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必修1各专题;必 修2专题4)
化学1教材内容体系
(江苏教育出版社)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1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化学1》模块教材的内容体系
苏教版化学1 知识结构
模型研究
1章 物质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研究
定量研究
分类研究
无机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依次为:
① 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② 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③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 归纳、概述
④ 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 检验、证明
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依次是: ① 初步学习、模仿 ②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
反应原理》专 选修6《化
题1、2
学实验》
高三
总 复 习
各主题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地位
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的观念、 方法和价值)(必修1专题1、 必修2专题1-4)
学习常见物质知识 (必修1专题2-4, 必修2专题3)
学习物质结构基础知 识(必修1专题1;必 修2专题1)
了解化学反应原理 (必修1专题1、2; 必修2专题2)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
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 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 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 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 还原反应。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 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 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测量 ③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依次为:
①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 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②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 守、赞赏、重视、珍惜
化学
初中化学
必修
认识化学科学
模块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1
化学 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模块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实 验 化 学
2
三个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的关系
初中化学
高中必修
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②原子的构成
二、课程标准要求及三套教材比较
1、课程标准内容 2、三套教材化学1编写比较 3、三套教材对核心知识的覆盖
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 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 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 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 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课改方案的特点
一个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两个关注――关注过程,关注终身发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特点――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
➢ 体现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通过多次学习,螺旋上升,逐步达成目标) ➢ 重视学科素养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 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 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 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 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 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 的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1 (专题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概述 二、课程标准要求及三套教材编写比较 三、本专题教学内容及地位作用分析 四、对《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专题的说明 五、本专题教学建议 六、教学示例
一、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概述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必修模块的学习目标及要求 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