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告诉我们的59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不是知识,如果把《论语》当作知识来看,我们老早把它丢掉了,因为它已经没有用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知识现在有什么用?《论语》是给我们些思路,所以你看它东一句西一句,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他它整个连起来,你会觉得这不得了,把人类的思路很完整的把它陈述出来。这是我们读《论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的。
曾仕强教授解读:
1、君子周而不比(bì),小人比而不周。
〔今译〕
孔子说:「君子对待所有的人,一概亲切而不结派营私;小人结派营私,而不能亲切对待所有的人。」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今译〕
孔子说:「君子心中所想的是道德,小人则是田产。君子心中所想的是法度的遵行,小人心中所想的是恩惠的获得。」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今译〕
孔子说:「君子能够把利益的追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今译〕
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阔,小人心地常忧戚难安。」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今译〕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刚好相反。」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今译〕
孔子说:「君子很亲和但不会苟且赞同,小人曲从人意,却不能做到中正和平。」
7、君子易事而难说(yuè)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今译〕
孔子说:「君子容易侍奉,但难以讨得他的欢心。不以正道讨好他,他就不喜欢;任用人时,能因材器来用人。小人难以侍奉,却容易讨得他的欢心。虽然不以正道来讨好他,他也会喜欢。用人时,一定处处苛刻求全。」
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今译〕
孔子说:「君子责备自己,小人责备别人。」
9、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今译〕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给人民好处自己却不破费,劳动百姓却不招致怨恨,有所欲望却不贪财利,舒泰庄矜却不骄傲,有威仪却不凶猛。」

10、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今译〕
孔子说:「君子依循天理,日求上进;小人追求私欲,日趋下流。」
11、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今译〕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慎重,做事要勤快。」
1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今译〕
孔子说:「君子会因为他的言语超过他的行为而觉得可耻。」
13、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今译〕
孔子

说:「君子有三件应该警惕戒慎的事:少年时,血气未定,应该警戒不要把精力放纵在女色上;壮年时,血气正旺盛,应该警戒不要动怒斗殴;老年时,血气已衰退,应该警戒不要贪得无厌。」

14、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今译〕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用心思虑的事情:看的时候要想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要想听得清楚,脸色要想表现得温和,容貌要想到谦恭,说话要想到忠实,行事要想到认真,疑惑要想到提问,发怒要想到事后的祸害,看见财利时要想到合不合理。」
15、君子不忧不惧。
〔今译〕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今译〕
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都不敢随便苟且啊!
1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今译〕
季康子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答道:「政字的意义就是中正,您依正道而行,还有谁敢不依正道来做呢?」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今译〕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不必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本身行为不端正,就算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
1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今译〕
不愁财富少,只愁财富不能平均,不愁人民少,只愁上下不能相安。
2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今译〕
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害怕失去它。假如害怕失去它,便会无所不用其极了。
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今译〕
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合理;说话不合理,做事便不能成功。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今译〕
孔子说:「三军虽然人数众多,还可以把他们的主帅俘掳过来;一个普通百姓,却不能改变他的心志!」
2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今译〕
子贡请问怎样为政?孔子说:「充足粮食,修整军备,使人民信任政府。」
24、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今译〕
仲弓当季氏的家臣,请问为政的道理。孔子说:「凡事都应该先由专职的官员去处理,他们有过失要加以宽赦,举用有德有能的人才。」
2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今译〕
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求得,就是手执皮鞭的事情,我也去做。如果不可以求得,还是做我应该做的事吧。」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今译〕
孔子说:「有志于仁道的读书人和具有仁德的人,不会为了保全性命而伤害仁德,只有牺牲性

命来成全仁德。」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今译〕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周全的谋虑,一定会有随时发生的忧患。」

28、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xiàn),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今译〕
孔子说:「有坚定的信念,又能好学,坚持遵守一直到死都要弘扬正道。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紊乱的国家。天下太平时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时就隐居。国家政治清明时,如果贫贱,那是可耻的;国家政治黑暗时,反而富贵,那也是可耻的。」
29、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今译〕
孔子说:「吃粗米饭,喝水,弯着手臂当枕头睡,乐趣就在其中。不合义理求得富贵,对我来说,有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3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今译〕
孔子说:「中等资质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
3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今译〕
孔子说:「可以与他谈,却不与他谈,便错失了值得谈的人。不可以与他谈,而与他谈了,便是说错话。聪明的人既不会错失值得交谈的人,也不会说错话。」

32、道不同,不相为谋。
〔今译〕
孔子说:「各人的理念如果不同,那就不必在一起商量事情了。」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译〕
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3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
〔今译〕
孔子说:「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我,要忧虑我不能了解别人。」
35、忠告而善道(dǎo)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今译〕
子贡请问交友的方法。孔子说:「尽心劝告朋友,好好开导他。朋友如果不接受,就停止劝导,不要自取其辱。」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今译〕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而不加以思索,将迷惘无所得;只靠思索而不学习,将危疑不安。」
37、由,诲女(rù)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今译〕
孔子对子路说:「仲由,我平日所说的道理,你都能知道吗?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引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够像一般人那样,广泛地加以应用。孔子这两句话,有其特殊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他所说的道理。因为孔子说道理的态度十分谨慎,所说的都是正确的道理,才能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过来说,对于道听途说,未经明确判断的知识,不应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免害人害己。
正知,才能够向他人传播。不是正知,应当视同不知。虽然已经知道,也要当做不知道,不可以胡乱传布。
虽然是正知,但是对当时的情境并无效用,或者并不适宜的,也要暂时列为不知,以策安全。就算自己知道,若是遇到不应该或者不必要知道的人,也要假装不知道,不需要告诉他。从这样的主张推论起来,大众传播似乎更应该说妥当话,而不是单纯地说实在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于引起恐慌性的反应。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今译〕
孔子说:「把学习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实践,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今译〕
孔子说:「对于学问,了解它不如喜爱它,喜爱它又不如乐在其中。」
4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今译〕
孔子说:「他聪敏而爱好学问,不以向下属请教为耻,所以谥为『文』。」
4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今译〕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学生而不觉得倦怠。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实在是不足称赞的。」
4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今译〕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资质的人;经过学习而知道的是次一等资质的人;遇到困难然后才苦学的是更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却依然不学,这种知识不多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译〕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以他们的短处作为自我改正的借镜。」
4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今译〕
孔子教导弟子有四个重点:诗书礼乐、修养德行、存心忠厚、待人诚信。
45、有教无类。
〔今译〕
孔子说:「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均等。」

46、当仁不让于师。
〔今译〕
孔子主张在为仁的大道理上,对老师也有所不让。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今译〕
孔子说:「没有到达心里求明白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时候,我不会去开导他。没有到达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如果提示他一种道理,却不能推想到其他类似的道理,我就不再教导他了。」
4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向学。三十岁时,能用学得的道理来立身行己。四十岁时,对一切

事理已不再疑惑。五十岁时,能知道天命的道理。六十岁时,听到别人的话可以分辨真假与是非。七十岁以后,就算随心所欲也不致逾越法度。」
4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今译〕
孔子说:「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智者进取好动,仁者寡欲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5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今译〕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怎么能够走动呢?」
5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今译〕
只要能看见利益就顾到义理;遇到危难,不怕牺牲性命;与人有旧约,不会忘记平日许人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人格完备的人了!
5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今译〕
孔子说:「人的性情本来十分接近,由于习染不同才相差很远。」
5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今译〕
孔子说:「不必担心得不到好职位,要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才德担任这个职位。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有什么才德可以让人知道。」
54、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
〔今译〕
孔子说:「侍奉君子时,容易犯三种过失:不该说话却抢着说话,这叫做急躁;该说话时却又不说,这叫做隐瞒;不看对方的脸色就随便说话,这叫做瞎了眼睛。」
5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今译〕
孔子站在河边,看着流水,说:「岁月的流逝就像这流水啊!日夜不停地往前奔流。」
5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今译〕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的成就不如现在这一辈的人呢?但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名望,那也不足敬畏了!」
5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今译〕
孔子说:「有过失如果不改正,那才是真正的过失!」
5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今译〕
孔子戒绝四种毛病: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59、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今译〕
孔子说:「人的过失,有各种类别。主要因素在于各人的品性不同。观察一个人所犯的过失,便可以知道他的内心仁或不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