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物种——“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

2. 亚种——生物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种内的一些群体,但彼此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染色体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且有不同的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间的个体可以互相交配,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地理隔离)。

3. 品种——指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

4. 类器官——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形成的特殊结构,执行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如:鞭毛、纤毛、伪等都是运动的类器官。

5.包囊——原生动物在休止状态或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自体外围分泌一种蛋白质的膜,度过恶劣环境,称包囊或“胞囊”,后生动物如某些原环虫,也能形成包囊,度过干、寒等逆境。

6.生物重演律——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现其种族的系统发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一引起状况特征的现象。例如:哺乳类的怪胎,在一定时期出现相当于鱼类的鳃裂。这一现场是由德国博物学家弥勒和海克尔提出。

7.系统发育——亦称“种系发生”。生物种族的发展史。可以指整个生物界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即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以后演变至今的整个进化过程;也可指一个类群(如各个科、属、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8.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个体发育除了包括胚胎期的发育以外,还包括胚后发育。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器官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9.网状神经系统——“散漫神经系”:神经系统的原始阶段,属于腔肠动物,全身只有神经细胞的突起互相交结成网状,没有主干神经部分,身体任何部分受外来刺激,全体都起反应。传导速度慢,且不定向。

10.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内的管腔。消化腔周围是内胚层细胞,其中的腺细胞能分泌消化液,使消化腔中的食物消化,内胚层细胞几乎都有鞭毛,借鞭毛的摆动,激起水流,搅拌食物,使之均匀分布到消化腔的各部分。

11.原肾管系统——低等三胚层动物的排泄器官、由外胚层内陷形成,具有一个开口,由排泄管和焰细胞构成。排泄管常见分枝,各分枝末端为一焰细胞所封闭,另一端汇入排泄管,排泄管开口于体表。

12.梯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见于扁、线形动物等,神经成份趋向集中,自体前部有一对由神经细胞集中成的脑神经节向后延伸,在身体腹面集中成两条纵行的主干,两条神经间有横枝相连,状如梯,故名

13.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在进入终宿主以前所寄生的动物。幼虫通常在中间宿主体内进行发育和幼体繁殖。作为中间宿主的动物范围很广,包括螺类、蟹类、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鱼类、兽类和人等。

14.合胞体——许多细胞以原生质突起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集合体。一般尚可辨别各个细胞的轮廓。

14.合胞体——许多细胞以原生质突起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集合体。一般尚可辨别各个细胞的轮廓。

16.真体腔——动物内脏器周围的腔隙。从胚胎学观点看,真正的体腔是中胚层的脏壁和体壁分离后,其间所形成的空腔,具有体腔膜,肠壁上有肌肉,环节动物始有真体腔。

17.后肾管——蚯蚓等典型的后肾管,由开口于体腔的肾口,具纤毛的细肾管,无纤毛的排

泄管及开口于体表的排泄孔等几部分组成。

18.神经链——“链状神经系”,神经系统发展的中级阶段,属于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神经成分向身体腹侧集中形成一条纵行的腹神经索,形成链状神经系,它已有完整的反射弧式的传导途径。

19.口器——节肢动物头部前端的突出部分和头部的附肢变化形成,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

20.蜕皮——昆虫纲与甲壳纲等节肢动物以及线形动物等体表具有坚硬几丁质层的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蜕去皮肤的现象。

21.马氏管——即“马尔比基尼管”因由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尼发现而得名,节肢动物如昆虫、蜈蚣、蜘蛛等的排泄器官,为丝状的盲管、着生在中肠和后肠之间,功能与环节动物的后肾管相似。

22.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即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以与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完全变态相区别。不完全变态可分为渐变态和半变态。

23.脊索——脊索动物消化管背侧,脊髓腹侧后一条纵贯前后的轴状构造,外围脊索鞘,形成一条坚韧的轴索,是有支持作用,脊索动物终生存在,在脊椎动物均在胚胎发育中出现,到成体时,多为脊椎骨所代替。

24.鳃裂——脊索动物胚胎咽腔开向左右两侧的裂隙,是鳃的初步表现。鱼类的成体和两栖类的蝌蚪期,鳃裂是呼吸水流的通路。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胚胎的早期也出现有鳃裂,然后消失。

25.神经管——脊椎动物胚胎的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过渡结构。即由神经板两侧逐渐向中央线合拢所形成的管状结构。当脑与脊髓分别形成后,脊髓部分呈管状,亦称“神经管”。26.脊柱——俗称“脊梁骨”。人和脊椎动物的中轴骨胳,由若干形状不规则的*椎骨借椎间盘、韧带互相连接而成。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27.前肾——“原肾”,脊椎动物最原始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背壁的前部,前肾小管的内端各有肾口开口于体腔,外端连接成一纵走的前肾管。肾口周围有纤毛,能从体腔内收集废物,汇流入前肾管,再排出体外。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中前肾有作用。

28.中肾——脊椎动物的泌尿器官:从发生上看是一种中间阶段的肾位于体腔脊壁的中部,在前肾之后,左右各一,中肾小管的内端分叉,一支开口于体腔或闭塞不通;另一支末端膨大,包围血管球形成肾小体。中肾的泌尿作用全赖肾小体进行,尿液由血管球滤出后,经中肾小管,再由外端的中肾管排出,是圆口类、鱼、两栖类成体的泌尿器官,爬行类以上的胚胎时期有中肾。

29.后肾——脊椎动物最高级、最后发生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脊侧壁的后部,中肾的后方、左右各一。很多,细长而弯曲的后肾小管组成,小管的后端是肾小体,另一端与排出总管的输尿管相接尿液或通入膀胱或直接通入泄殖腔。

31.辅呼吸器——某些鱼类密布毛细血管的皮肤、肠、咽喉壁、鳃上器官等,兼营呼吸作用,这种构造称为辅呼吸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