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半保留复制: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的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序列均为亲代分子相同。

病毒: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三级结构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一般情况下呈球形或纤维状。

噬菌体:寄生于病菌中的病毒称为噬菌体。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生物膜:膜相结构的膜。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成ATP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动物细胞中有80%的ATP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双名法:每种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组成,第一个字是该种所在属的属名,其第一个字母需要大写,第二字是种名,表示该种的主要特征和产地。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形成ATP的过程,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腺二磷与磷酸形成腺三磷的反应。

世代交替: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更迭出现的生殖方式。

细胞骨架:狭义的细胞骨架是指复核细胞中蛋白纤维网络结构;广义的细胞骨架是指细胞核中存在的核骨架—核纤层体系。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质是间期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其化学成分主要为DNA和组蛋白,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非组蛋白和RN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可见相互转变的不同形态结构。

双受精作用:双受精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

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遗传工程、基因操等是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预定的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将它转移到原先没有这类基因的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和表达,以改变细胞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和特性。

孢子体和配子体:孢子体: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和具二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配子体: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产生配子和具单倍染色体的植物体。

植物组织:由来源相同或执行同一功能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细胞集合而成的结构单位。

维管束:维管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叶和幼茎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来状结构。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分离定律:生物体的每对相对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分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配子形成的成对遗传因子相互分离,随机进入不同生殖细胞或配子,雌雄生殖细胞随机结合形成下一代新的植株或合子。

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保持独立,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以同等的机会在配子内自由组合。

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

交换:由于同源染色体相互之间发生交换而使原来在同一染色体的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

伴性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特性决定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

朊病毒转录:朊病毒蛋白质翻译得到RNA,RNA反转录DNA。

翻译:翻译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第一步,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

酸序列的过程。

三联体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由3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构成。

内含子: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

外显子: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

质粒:一类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独立于DNA而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

染色体结构变异:营养,温度,生理等异常的变化及物理诱变因素和化学诱变引起染色体结构发生断裂与重接而出现结构变异。

调节基因:调节蛋白质的基因控制另一边远离基因的产物合成速率的基因。

操纵基因:控制操纵子中结构基因,转录的基因,位置在操纵子的前端。

结构基因:一类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是操纵子的一部分。

乳糖操纵子:参与乳糖分解的一个基因群,由乳糖系统的阻遏物和操纵基因的控制,而同时又同步地受支配。

半保留复制: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

RNA可变剪切:是一个过程,即主要基因或者mRNA前体转录所产生的RNA的外显子以多种方式通过RNA剪切进行重连。

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以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载体:能载带微量物质共同参与某种化学或物理过程的常量物质,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植物生长:植物器官对入射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的性能。

顶端分生组织:是维管植物根和茎顶端的分生组织。

机械组织:是对植物起主要主撑和保护作用的组织。

木质部:是维管植物的运输组织,负责将根吸收的水分及溶解于水里面的离子,往上运输,以供其他器官组织使用,另外还具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韧皮部:维管植物体内疏导养分,并有支持、储藏等作用的复合组织。

组织系统:指有关的若干组织的集团。

胚乳:一般是指被子植物在双受精过程中精子与核算融合后形成的滋养组织。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且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

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质外体是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围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和导管组成的系统,是养分运输的重要途径,并有储存养分和活化养分的功能。共质体是指由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相连,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原生质的整体(不包括液泡)。

气孔: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的开孔之一,高等陆地植物所特有的结构。

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中参与吸收、传递光能或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的色素。

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阶段是光合作用第一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阶段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能进行的。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表面(主要是叶子)的气孔以水蒸气状态散发到大气层的过程。

传粉:是成熟花粉从雄蕊花药或小孢子囊中散发出后传递到雄蕊柱头或胚珠上的过程。

简答题

1、什么是基因?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答: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断片,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对应关系:生物的大多数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生物有些性状是受多个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

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2、从遗传学角度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有何意义?

答:有丝分裂:(1)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2)其次,复制的各种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减数分裂:(1)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雌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z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2)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上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zn种自由组合方式。

3、试述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何区别?

答: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自根系基本上是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很少,茎干通常不能逐年增粗,叶脉为平行脉,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数目通常是3片或者是3片的倍数。

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向根系、基本上是直系、主根发达,不少是木本植物,茎干能不断加粗,叶脉为网状脉,花中萼片,花瓣的数目都是5片或者是4片,如果花瓣是结合的,则是有5片或4个裂片。

4、简述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及糖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所有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所有的细胞都有核糖体;能自由增殖或遗传;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5、试回答基因工程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从生物有机体的基因组中分离目的基因或合成目的基因;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DNA体外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把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进行重组体克隆的筛选和鉴定;外源目的基因在受体生物细胞中表达,产生所需的物质。

6、被子植物为什么能成为当今植物界最繁盛的类群?

答:胚珠在未受精前就完全被包裹在子房内了,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受精后子房发育成的果实既保护了种子又帮助它们的向外传播;具有真正的花,花萼和花冠的出现为增强传粉的效率,以及达到异花传粉的目的创造了条件;具有双受精现象,具有双亲特征的胚乳,具有更强的生活力;被子植物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多对光能利用的适用性。

7、试举例说明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分别有哪些应用价值?

答:转基因植物: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提高产量、品质改良各方面的应用;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糖类物质可降解生物塑料、动物抗体疫苗;控制果实的成熟期。

转基因动物:提高动物的生产速度、改善动物的肉品质、提高动物抵寒能力;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生产可利用人体器官移植的动物器官;生产医疗药品和营养保健品。

转基因微生物:为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 英文名:Essential Biology 课程性质:普通教育选修课 适用对象:非生物科学类专业 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特别要求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日期: 2012.1.12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普通生物学》是非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普通教育选修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重点,以生物的演化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期让学生了解整个生命世界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了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辨证的、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以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二)教学要求 1、拓宽学生知识面,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生命科学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2、掌握动、植物个体发育中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及其对机能和环境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了解生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4、了解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与教学手段 三、主要参考书 《普通生物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顾德兴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教学内容 绪论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什么是生命理解:生命的结构层次。 了解: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一、什么是生命 二、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四、生物学的分科 五、生命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细胞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理解:细胞大小和数目,物质的穿膜运动: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了解:细胞连接 一、细胞大小和数目 二、细胞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四、物质的穿膜运动: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五、细胞连接 第二章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有丝分裂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了解:癌细胞及其细胞分裂特点。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普通生物学》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除第6、7题每空2分外,每空1分,共50分) 1、同位素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Avery分别利用32P 标记DNA与 35S 标记蛋白质,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卡尔文用__14C__标记追踪,阐明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初始过程;Meselson用同位素__15N_证明DNA就是半保留复制。如果要特异标记细胞内正在复制的DNA,应该用_3H-T_______。 2、DNA聚合酶就是DNA复制最关键的酶,它的高保真性主要依赖于它的另一种活性, 即__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还靠__5’-3’外切__酶活性来清除冈崎片段上的引物。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就是___DNA连接酶__。根据您对DNA复制的认识,DNA复制还需要解链酶与引物酶。 3、原肠胚期就是胚胎的三个胚层开始形成的时期,三个胚层形成动物的各种组织结 构:脑由_外胚层_发育而成,心脏由_中胚层_形成,肝脏由___内胚层_形成,肾脏由__中胚层_形成,颅面骨由__神经嵴__形成。 4、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十分精细,导致_细胞分化_,从而形成多细胞个体,多细胞动物 又称为__后生_动物。不同细胞与组织表达不同的基因,主要因为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的_转录因子_,或者不同基因的__调控序列__被选择性修饰。现在把基于染色体的修饰而不就是DNA序列的变化而引起的基因表达的差异称为_表观遗传。 5、动物的几乎所有的“门”都就是在___寒武纪__时期开始的几百万年里产生的,这叫做 __寒武纪爆发__。然而,各种动物的演化程度就是不同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就是海绵动物__,几乎没有组织分化;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__只有两个胚层_,身体辐射对称;___扁形_动物开始有了中胚层, 但中胚层间没有形成体腔;以__线虫___动物为代表的一大类动物,它们的体壁中胚层与消化管内胚层之间存在空腔,称为假体腔_; 以__蚯蚓__为代表的环节动物开始有了体腔,并且身体出现_分节;_软体_动物种类繁多,仅次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__昆虫__纲就是本门最大的纲,其她的类群还包括__甲壳_纲,如__虾蟹__、__多足_纲,如__蜈蚣、__蛛形__纲,如__蜘蛛_。 6、某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发生突变,以至于在有乳糖而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也无法表 达代谢乳糖的酶,这种突变可能就是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的突变,还可能就是抑制蛋白乳糖结合位点突变。另外一种乳糖操纵子的突变恰好相反,在甚至没有乳糖的时候,它也会表达代谢乳糖的酶,这可能就是抑制蛋白失活的突变,还可能就是__操纵基因__ 发生突变。(本题每空2分)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7313 学时:34 学分:1 开课对象:生物科学系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BasicalbiologyexperimentA2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类壹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壹个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壹个既和理论课有壹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

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构成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总共34学时,1学分。 实验壹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和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制 作方法。 3、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和机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和维护方法。 2、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3、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的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4、利用显微镜观察动物4类组织玻片标本。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双筒光学显微镜,无菌牙签,解剖器材,玻片,注射器,染色缸,蛙,蝗虫 7%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0.1M碘液或0.1%亚甲基蓝,1%硝酸银,甲醇,姬母萨染液。 实验二原生动物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原生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四川农业大学653-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四川农业大学653-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遗传学说奠基人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

自由组合定律(又称独立分配规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 自由组合规律--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

美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于1909年发现。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简介 无性繁殖也叫无配子繁殖,是一种亲体不通过性细胞而产生的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的特点是参加产生后代的只有一个亲体。这种无性单亲遗传是最为原始的一种方式。这种繁殖方式在单细胞动物和低等多细胞动物中较为普遍。无性繁殖不经过复杂的胚胎发育,更不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因此,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子代遗传物质与亲带完全相同。这种繁殖有利于那些处于适宜环境中的个体快速增值,以扩大种群的数量。无性繁殖是以分裂和出 [2] 扦插是最早发明的无性繁殖办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它是直接从果树上剪去一段一

两年生的嫩枝条,出图中让其生根发芽的技术。我国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发明了这种方法当时主要用于石榴枝条的扦插。中国古籍中给扦插技术取了个很雅的名字,叫“鹤膝”。在古巴比伦、古埃及,扦插技术比我国更早用于葡萄的繁殖。 分株繁殖在我国最早于公元4世纪开始使用,西欧和南亚早于我国开始使用。 东汉崔?《四民月令》讲到用“栗树”与“栎树”嫁接,使用芽接,在古罗马时代的农书里也可看到果树嫁接的记载。芽接是嫁接形式的一种,而嫁接是无性繁殖的高级形式的一种,至今也被普遍使用。 [3] 分类 1)分裂繁殖 简称裂殖,是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这两个新 个体基本相同。单细胞生物都采用裂殖的繁殖方式。(焦虫的裂殖) 2)出芽繁殖 简称芽殖,是先在母体上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长大后 脱离母体或不脱离母体长成独立生活的个体。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酵母菌等采用芽殖的繁殖方式。 3)孢子繁殖 孢子是藻类、真菌和一些低等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 生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衣藻的孢子繁殖过程) 4)营养繁殖 即脱离亲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或亲体的一部分经去分化后,直接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 . 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 .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 .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没有核膜), 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 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或RNA 。所有DNA 都是由相同的4 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2 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 双螺旋分子。沿着DNA 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 的信息的调控。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 →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 .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 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 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试述脂类的生物学意义或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主要的储能物质;(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3)构成生物保护层;(4)有些脂类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5)很好的绝缘体

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第一篇生命的基本构成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概括地介绍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生物科学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了基础。尽可能结合讲述一些生物科学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 【教学内容】 1.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有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命的层次性.生物科学的分科.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生命科学世纪展望 3.物种概念与命名法,生命起源及多样性概述 4.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生命大分子 【目的要求】 概括介绍组成生命的化学基本物质,使学生了解生命分子的特性,认识细胞组成物质的特性及功能;掌握细胞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元素组成 第二节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糖类 二.脂类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 蛋白质的结构;核酸的结构 第三章细胞膜系统和物质运输 【目的要求】 了解细胞学说,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了解信号传递及信号转导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 二.细胞的共性 三.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及与细胞的关系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内膜系统 一.细胞膜与细胞膜表面特化结构 二.细胞内膜系统 1.内质网 2.高尔基复合体 3.溶酶体与过氧化物体 4.细胞蛋白质分选与细胞结构装配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一.细胞跨膜运输 二.细胞信号传递 【重点难点】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信号传递和信号转导 第四章细胞能量代谢(一)光合作用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光合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机理;了解光合产物在体内运输与分配原理;了解光合作用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 一.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二.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机制 一.原初反应 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三.碳同化 第三节光呼吸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第四节. 【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的机制、光能的吸收与传递以及光合单位和光能的转化、电子传递链和光合磷酸化、光合碳代谢。 第五章细胞能量代谢(二)呼吸作用 【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历程,了解完整的呼吸作用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几个相互衔接的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能量——ATP 第二节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一.糖酵解 二.三羧酸循环 三.戊糖磷酸途径 第三节代谢途径及其调控

最新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细胞代谢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1.1 复习笔记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题库及答案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试题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同时注意相应的英文名词) 生物膜干扰素稳态光周期诱导光合磷酸化光敏色素 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 菌根 双受精 生物节律 等位基因 细胞分化 基因库 非共质体途径 内皮层 无氧呼吸 再生作用 适应 原核细胞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体液免疫形成层克隆共质体途径细胞周期 三羧酸循环 世代交替 蛰伏 基因库 内皮层 无氧呼吸 再生作用 适应 应激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原肠胚 中心法则 内起源 协同进化 成花素 光能细菌 病毒粒子 反馈调节 基因突变 细胞外消化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光呼吸 春化作用 化能细菌 内吞作用 无限维管束 细胞分化 稳态 基因文库 菌根 生态位 光系统 食物链 生物多样性 环境容量 群落 二次污染物 不可再生资源 种群 质壁分离 年轮 抗原 体循环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领地行为细胞克隆选择学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压力流假说 团聚体学说 内聚力学说 灾变论 大气圈 学习 血液循环 周围神经系统 腐食性营养 染色体组型 细胞骨架 酶 细胞周期 减数分裂 肺活量 有丝分裂 变态 生态金字塔 遗传漂变 基因工程 生物节律 微球体学说 本体感受器 生物钟 多倍体 拟态 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 自然发生说 自然分类 五界系统 病毒和反病毒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生态系统 生态幅 最低量定律 寄生和共栖 化学互助和拮抗 生态位 顶级群落 生物地化循环 稳态 耗散结构 生物大分子 胞饮作用 端粒 内环境 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干细胞 反射弧 光周期 双受精 孤雌生殖 孢原细胞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上位效应 抑制基因互补基因 转化 中心法则 操纵基因结构基因 遗传漂变 异地物种形成 协同进化趋同进化共进化趋异进化 人口问题 第二部分:填空题 ⒈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 、 和电子传递链。 ⒉细胞核包括核被膜、 、 和核仁等部分。 ⒊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 两部分组成。 4.不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 隔离,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 隔离。 5.细胞周期包括 和 两个时期。 6.神经组织是由 细胞和 细胞组成的。 7.异养营养可分为吞噬营养和 。 8.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 。 9.消化管管壁的结构由内至外分为4层,即粘膜层、 、 和浆膜。 10.肌肉单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即 、 和舒张期。 11.横隔膜升降引起的呼吸动作称为 呼吸。 12.形成层细胞切向分裂,向外产生 ,向内产生 。

《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原芸、李臣鸿、黄瑛、陈祖建 一. 课程名称解剖生理学Anatomy and Physiology 二. 课程编码0702761 三. 学时与学分64学时 / 4学分 四.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五. 课程教学目标 1.解剖学教学使学生掌握人类及实验动物大体解剖构造,掌握基本组织、器官组织的基本特点,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2.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尤其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术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 七.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解剖学理论课部分(24学时) ●绪论(2学时) 分类、历史、学习的必要性、生物工程学科学习的必要性; 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变异和畸形定义; 解剖学的未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运动系统(2学时) 骨学 骨连结 肌学 ●呼吸系统(1学时) 呼吸道 肺 胸膜 纵隔 ●循环系统(8学时) 心血管系统(心脏2学时;动脉2学时;静脉2学时;微循环1学时) 淋巴系(1学时) ●泌尿系统(2学时) 肾 输尿管道 ●神经系统(8学时) 脊髓和脊神经(2学时) 脑和脑神经(2学时) 神经传导路(2学时) 内脏神经(2学时)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脑和脊髓的血管

●内分泌系统(1学时) 内分泌腺的特点、组成及主要功能;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松果体和垂体的形态、位置及主要功能,组织结构。 生理学理论课部分(40学时) ●绪论(2学时) 人体的基本功能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细胞的基本功能(4学时)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2学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兴奋的引起和传播 (2学时) 神经纤维的功能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神经系统(10学时)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2学时)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中枢抑制(2学时)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学时)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2学时)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2学时) ●血液(2学时) 体液与内环境概念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型 ●血液循环(10学时) 心脏生理(心肌生物电2学时;心脏射血2学时)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2学时;微循环2学时)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学时) ●呼吸(6学时) 肺通气 (2学时)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2学时)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2学时) ●肾脏生理(6学时) 肾的结构与肾血液循环的特征(2学时)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2学时)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2学时) 肾脏对机体水盐代谢的调节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1、绪论 1、20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即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这会给人们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组成生物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例如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种类20种左右,各种生物的核算的单体都是核苷酸,这些单体都以相同的方式组成蛋白质或者长链,它们的功能对于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同的,甚至在代谢途径中各个不同步骤所需要的酶也是基本相同的。生物化学的同一性深刻地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也促进了人们从分子生物水平上认识生命本质的深入研究。提示人们从分子水平研究进化的同源性,人工改革的可能性,也为物种多样性与基因库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 2、生物学中,一方面有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一些分支学科又在走向融合,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各有一定的研究内容而又相互依赖,相互交叉。生命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态,有它自己的生物学规律,同时又包含并遵循物理和化学的规律。因此,生物学同物理学,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分布于地球表面,是构成地球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生物学和地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一些新的学科不断的分化出来,一些学科又在走向融合。学科的分化,分科的互相渗透走向融合,反映了生物学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蓬勃发展的景象。数理化的成果融入到人类认识生物,改造生物中,也说明生物未知领域研究还很大。 2、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1、动物是以氧气(O2)氧化糖(C6H12O6)产生CO2和H2O获得能量。假设你想知道所产生的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还是氧气,试设计一个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的实验来回答你的问题。 答案:自然界中氧含有3种同位素,即16O、17O、18O。18O占0.2%,是一种稳定同位素,常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中。 实验设计:用18O标记糖作为示踪原子供给动物的有氧呼吸,质谱分析测定生成物CO2的放射性,如果CO2中的氧具放射性说明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对照组中18O标记O2进行实验,分析测定CO2是否具有放射性,如果没有,进一步清楚地表明CO2中的氧来自糖而不是O2 2、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胃中没有。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映?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 答案:动物消化道中没有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牛,马等动物胃中寄生着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具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cellulase),使纤维素水解产生纤维二糖,再进一步水解而成葡萄糖。

【VIP专享】《普通生物学(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数:24学时 编写日期:2004年6月 修订日期:2010年6月 执笔者:田清涞 审阅者:张亚兰 一、实验的目的及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 普通生物学实验是基础主干课普通生物学的辅助性实验课,通过实验验证加深对生物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验训练学生最基本的操作和技能,了解当今生物学技术,生物工程进展,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1显微镜的使用、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观察2验证 2无脊椎动物实验4验证 3蟾蜍的解剖4验证 4家兔的外形和内部解剖4验证 5植物细胞、组织的观察4验证 6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4验证 1人血涂片的制备观察及ABO血型鉴定2综合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观察(2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 3.掌握动物组织平铺片、分离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4.掌握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理解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5.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教学内容: 1.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 2.动物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实验技能 3.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4.动物四大组织玻片标本观察、示范、多媒体演示 实验二无脊椎动物实验 (4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掌握原生动物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3.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 4.认识一些常见的原生动物 5.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 1.观察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软体动 物、节肢动物的标本。 2.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 3.草履虫生殖装片的观察 实验三蟾蜍的解剖(4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及各器官系统的观察,熟悉其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 特征及适应性特征。 2.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反射过程。 3.掌握两栖动物的解剖技术。 实验教学内容: 1.蟾蜍外形观察及各部位测量 2.学习双毁髓法处死蟾蜍,观察屈反射、搔扒反射,

陈阅增第四版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1.2 1.生命体组胞作为基本単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答:组胞是除病毒外的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其重要特点有: (1) 细胞质膜将组胞与环境分隔开来,控制期胞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转換。(2)在化学组成上, 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 1.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水; 2.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分子,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使组胞成为结构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 并可完成基本新陳代谢外的特定功能。( 3 ) 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功取决于其组成组胞功能的总和。 2.为什么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答: 之所以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是因为所有生物都要从外部获取自由能来驱功其体内的生化反应 1 ) 自养生物以光能为能量来源, 利用简単的原料合成自身复杂的有机物 (2)异养生物以食物(其他生物合成的有机物质)分解所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并将分解产生的小分子作为合成自身生物大分子的原料, (3)总之生物体和期胞需要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換和能量流动,所以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三叶草.蝴蝶.時蜓.姓.地.度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链,但其中没有分解者,试将分解者以适当方式加到这个食物链中,, 4 .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子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答:分子生物学对生物界统一性的深化: (1)所有生物的组胞都是基于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构建的(2)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o种気基酸以成键的方式连接而产生的 (3)组胞代谢中的化学反应都依靠酶的催化作用, 而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即成. ①所有分子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即4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般的方式連接形成长链, 2条互补的长整形成双螺旋分子; ②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长整上気基酸的序列,也就决定了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进而调控生物代谢、生长、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 (5)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密码是相同的,遗传信息的方向与是相同的. 这些事实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整个生物界是由此产生的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源。 5 怎样理解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功? 答: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相同的关键要素:观察、提问、假说、顸测和检验,它们是环环相扣的: ( 1 )观察是对自然有目的考察和审视; (2)同题的提出是基于观察中发现事实, (3 ) 某种设想或假说的提出是对问题作出的可能解释; (4)预测是根編假说,通过推测和类推的方法得到的;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46普通生物学考研初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46普通生物学考研初试大纲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物学是一门具有通论性质的课程,又是生物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和获得普遍的规律性的知识。生物界既有极大的多样性,又有高度的统一性。生物界是一个整体,生命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是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涉及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细胞、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及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能应用普通生物学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命科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考试形式 普通生物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为: 一、名词解释(12题,每题3分,共36分) 二、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三、填空题(24空,每空1分,共24分) 四、问答题(任选6题,每题10分,共60分,多选者按前选计分) 考试内容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一)生命的特征;(二)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三)把生物界划分为5个界;(四)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五)在生物界巨大的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六)研究生物学的方法;(七)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一篇细胞 (一)生命的化学基础;(二)细胞结构与细胞讯;(三)细胞代谢;(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二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一)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二)营养与消化;(三)血液与循环;(四)气体交换与呼吸;(五)内环境的控制;(六)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七)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八)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九)感觉器官与感觉;(十)动物如何运动;(十一)生殖与胚胎发育。 第三篇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一)植物的结构和生殖;(二) 植物的营养;(三)植物的调控系统。 第四篇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三)基因表达调控;(四)重组DNA技术简介;(五)人类基因组。 第五篇生物进化 (一)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二)物种形成;(三)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一)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二)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三)动物多样性的进化;(四)人类的进化。 第七篇生态学与动物行为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标准答案

第二章问答题 1 为什么脂肪比糖类更适合作为动物的能量贮藏物质? 答: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的能量多,脂肪属于油脂,主要是不饱和烃的混合物,其中的碳和氢的含量很高,糖类(葡萄糖)是多羟基的醛,有羟基在,自身就含有更多的氧元素(处于氧化态)。人体代谢是氧化反应,所以脂肪能量高。 2 请简述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其中高级结构是由低级结构决定的吗?是什么力量保持四级结构的稳定? 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多条多肽链(两个或两个以上)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更为复杂聚合物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描述蛋白质亚基空间排列以及亚基之间的链接和相互作用,不涉及亚基内部结构。高级结构是由低级结构决定的。 蛋白质亚基之间主要通过疏水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力形成四级结构。其中最主要的是疏水作用。 3 分类在外太空寻求生命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有没有水的存在,为什么?请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答: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任何反应都要在这里才能进行。同样它也参与生物的代谢。生物体60%-70%都是水,故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水是细胞的良好溶剂。○2水在生命体内可以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3细胞内的代谢都在水中进行。○4细胞中的结合水是细胞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 列出DNA结构与RNA结构的三个区别 答:○1组成的五碳糖不一样,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 ○2DNA是双链,RNA是单链。 ○3DNA为双螺旋结构,RNA是无规则的。 5 细胞中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大分子?举例说明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糖类:葡萄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质:脂肪是生物体主要的贮能物质。磷脂、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1是细胞结构的基础(结构蛋白)○2贮藏(卵清蛋白)○3防御(抗体)○4转运(血液中的血红蛋白)○5信号(激素)○6催化(酶)○7运动(收缩蛋白)核酸:DNA是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mRNA可以转录遗传信息,tRNA转运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结构组成。 第四章细胞代谢名词解释 ATP:腺苷三磷酸的缩写。是一种核苷酸,有3个磷酸基团,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酒精发酵:酵母菌利用丙酮酸氧化NADH,丙酮酸转变为CO2和乙醇的过程。 乳酸发酵: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乳糖,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糖酵解:就是葡萄糖的分解,最终产物是丙酮酸。 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过程中合成ATP的反应。 细胞呼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以及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反应: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经过电子传递,水的光解,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以ATP和NADP中的形式贮存,产生氧气。 碳反应: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将CO2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C3植物:直接利用空气中的CO2形成光和碳循环中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

9、《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及习题、答案

9、《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及习题、答案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绪论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 第二章营养——生物对物质和能的获取 第三章气体交换——呼吸 第四章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第五章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 第六章神经系统 第七章感受器和效应器 第八章激素 第九章行为 第十章花与果实 第十一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第十三章生物的分界 第十四章生物与环境 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一、课程概述 《普通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它包含生物学的多个分支学科,是生物学的一个缩影和通论。《普通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医药方向)、生物科学专业等的专、本科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新生入学第一学年的必修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拓宽知识面,打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提高整体素质,为今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重点,以生物的进化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期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了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进化的、辨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以及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返回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总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 、知道《普通生物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发展方向。 2 、了解生命科学中的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理解该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等。 3 、学会或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本技能。 4 、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5 、初步形成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涵义是: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及生命现象的认知。 理解或了解——是指这门学科涉及的概念、原理的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学会——是指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绪论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2 .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3 .生命科学方法;4 .生物学的分科 5 .生命的结构层次; 6 .生物科学发展及新成就; 7 .普通生物学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一部分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 1 .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细胞的形态结构; 3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作用; 4 .细胞的连接; 5 .细胞的代谢; 6 .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 7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其意义; 8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9 .动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10 .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章营养——生物对物质和能的获取

普通生物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命: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2.稳态:指生物体具有许多调节机制,用来保持内部条件的相对稳定,并在环境发生某些变化时也能做到这一点。 3.发育:生物体一生从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再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才形成一个新的个体,再经过性成熟,然后衰老而死,称为发育。 4.进化:是群体或物种在连续的世代中发生的遗传改变和相关的表型变化,也包括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协同进化。 5.细胞通讯:体内一部分细胞发出讯号,另一部分细胞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功能变化的过程。 6.信号转导: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的全过程。 7.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新生的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性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 8.细胞衰老: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后进入不可逆转的增殖抑制状态,其结构与功能发生衰老性的改变. 9.渗透:水的跨膜扩散,是水分子从高浓度一侧穿过膜而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10.细胞全能性: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能发育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11.细胞呼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12.细胞连接:在细胞紧密靠拢的组织如上皮组织中,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特定的连接,称细胞连接. 二、填空题 1.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 2.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是核酸。 3.细胞的分级分离最有效的仪器是超速离心机。 4.细胞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选择透过性。 5.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颗粒,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 6.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 7.细胞表面的糖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 8.G蛋白是一类能与 GTP 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有接受信号分子功能。 9.ATP水解和合成使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的过程称为 ATP循环。 10.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称易化扩散。 11.细胞周期是指亲代细胞分裂完成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细胞世代。 12.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具催化功能的一类生物催化剂为酶。 13.细胞的糙面内质网的功能有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运输,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新生肽的折叠与组装。 14.在病理条件下,当细胞缺氧或受到某种毒害,溶酶体膜在细胞内破裂,释放出酸性水解酶消化细胞本身,此作用称自噬作用。 15.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的实现有3个重要条件携带有丰富的遗传信息以及它们具有复杂的表达调控机制是细胞分化建立的前题,细胞间的复杂信号系统的存在及由此引导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分化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细胞间质是细胞分化的依托并为之提供了必要的微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