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名词解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
指的是心脏血管中的冠状动脉受到梗塞,也就是血栓或脂肪瘤的损害,从而影响血液流通。
当冠状动脉被堵塞,它们供应给心脏的血液受到限制,而这可能会导致心脏组织坏死,从而引发心脏病发作。
CAD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最常见的是胸痛,因为心脏组织缺乏氧气和营养成分而受损。
心绞痛也是一个典型的症状,这是一种发作性的疼痛,可能会影响胸部,上腹部,肩膀,手臂或颈部。
此外,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疲劳,颤抖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
CAD的发病率普遍增加,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变化,这使得人
们更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例如,饮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缺乏足够的运动则会导致血压升高,这也会增加患有CAD的风险。
CA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抗血小板药,血糖控制药物,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而手术治疗则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支架置入术(PCI)等。
CABG是指将一条活着的血管移植到被堵塞的冠状动脉上,以改善血液流通;而PCI则是
把支架置入被堵塞的冠状动脉,以支撑开血管,使血液能够流通。
CAD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尽早采取行动来预防。
应
该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控制体重,合理搭配饮食,控制血压,戒烟限酒,以及定期做心血管系统的体检等,以便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护心脏健康。
急诊pci手术处理流程

急诊pci手术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急诊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时,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将导管引入冠状动脉,对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或重建的手术。
急诊内科常见病种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 免情绪波动;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02
脑卒中(中风)
类型及危险因素
类型
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 性卒中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出血性卒中 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预防措施与康复指导
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 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
急救处理措施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立即清除口腔异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控制血压和血糖
对于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 糖水平,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03 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溶栓 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 术治疗。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方法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
辅助检查方法
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其中,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呼 吸衰竭的重要依据,可明确PaO2和PaCO2水平。
呼吸机使用指征和参数设置
使用指征
严重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或衰竭、 意识障碍等。
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病情和生理需求,设置合适 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氧浓 度等参数。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和呼吸机运行情况,及时调整 参数。
(上海十院(心内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例【典型病例分析】

心内科病例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姓名:陆国华职业:自由职业性别:男单位: 饭店工作人员年龄:63岁住址:上海市大宁路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籍贯:上海入院日期:2012年09月07日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2年09月07日11:25主诉:胸闷10余年,气急2年,加重5天。
现病史:患者自10余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心前区明显,范围约手掌大小,持续10-20分钟左右,安静休息后缓解,无放射痛,当时无气急、心悸、无乏力,无黑朦晕厥,无双下肢水肿,患者未予重视,未正规就诊。
2年前,再发胸闷,性质同前,伴气急,走路500米左右感气急明显,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明显心悸、乏力,时有双下肢浮肿。
曾至“同济医院”就诊,行冠脉造影示:“冠心病三支病变,植入三枚支架”(具体不详),行心超检查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壁节段活动减弱,EF28%”,予扩血管、抗栓、稳定斑块、利尿治疗后症状缓解后出院。
术后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0.1 qd”,“地高辛0.125mg qd”,“万爽力20mg tid”,“立普妥20mg qn”,间断口服“利尿剂”。
近1年来,气急症状仍有反复发作。
5天前患者气促明显加重,休息时也无明显缓解,不能平卧,偶咳粉红色泡沫痰,伴纳差、腹胀,双下肢浮肿。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诊。
病程中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门诊拟“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收住入院。
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睡眠差,大便正常,尿量少。
既往史:有糖尿病1年余,平素予以诺和灵N,早16U,自诉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
否认高血压、慢支等慢性病史。
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
否认其他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并长期生活于上海,生活及饮食规律,否认疫水接触史,否认接触粉尘、毒物及放射性物质,否认烟、酒、特殊药物嗜好,否认冶游史。
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考纲要求】1.危险因素。
2.缺血性心脏病的分类(ISFC/WHO)。
3.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分级、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4.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措施。
5.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6.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
7.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泵衰竭的Killp分级。
【考点纵览】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为重要。
2.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3.冠脉血流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而产生心绞痛,胸痛性质常为压迫性或紧缩性,持续时间3~5分钟,含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分为四级。
心电图是诊断心绞痛的常用方法,但其诊断要依靠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需与心神经官能症、急性心肌梗死等相鉴别。
4.不稳定型心绞痛是除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以外的所有心绞痛,其处理包括硝酸醋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
5.急性心急梗死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斑块破溃,血栓形成或冠脉持续痉挛使之完全闭塞,最重要的症状是疼痛,还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体征多发心率增快奔马律及乳头肌功能不全;有Q波心肌梗死特征性改变是ST段抬高弓背向上,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和病理性Q波;无 Q波心肌梗死是ST段普遍压低;心肌酶学中CK- MB和LDH1特异性最高;心肌梗死诊断三要素;疼痛、心电图和酶学改变,注意与心纹痛、急腹症、急性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瘤相鉴别;急性心梗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最常见,长期ST段不回落要注意并发室壁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应急预案及流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应急预案及流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应急预案1. 急救流程心血管疾病突发时,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当心脏骤停时间超过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所以快速找到心脏骤停,立即做心肺复苏(CPR)是救命的关键。
快速开始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不亚于电除颤。
2.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回诊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液检查等,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3. 定期用药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要严格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栓、抗血小板、降压、降脂等药物。
定期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4. 心电监测患者每月要进行一次心电监测,以检查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
5. 营养指导患者平时要遵循心脏病饮食,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大量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6. 心理疏导冠心病患者常有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可能引起心绞痛,所以可做一些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的工作。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应急处置流程1. 发生心绞痛时,应马上让患者停下来休息,松开领口,提高头部。
如果患者有应急药物,如硝酸甘油,应立即给予。
2. 如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情况,应立即呼叫120急救电话,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同时,保持患者安静,不要让患者激动。
3. 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保暖,避免过度激动,防范伤寒。
4. 急救人员到达后,立即进行心脏监护、止痛、溶栓等治疗,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5. 在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6. 在患者康复后,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排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
三、结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流程对于及时救治冠心病患者至关重要。
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朋友们都应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技能,以便有效地应对冠心病危急情况,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诊健康教育手册范本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后病人健康教育内容1.专科护理<1>急救原则: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1>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胸前区叩击l一2次,如心脏搏动未恢复,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2>畅通气道,取出义齿,迅速清除口、咽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导管或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3>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
4>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肢体末梢循环及尿量等变化,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必要时给予除颤或体外起搏。
<3>低温疗法可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减轻或预防脑水肿,以头部降温<冰帽、冰槽>为主,保持肛温32℃左右为宜<注意防止冻伤>;若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等或体温下降困难者可加用冬眠药物,降温维持到病人一般情况稳定、脑皮质功能恢复时再逐渐复温<即听觉恢复,四肢活动协调等>。
<4>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协助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5>心脏复苏成功后,应积极查找病因,加强病因治疗2.饮食急性期禁食,昏迷病人肠功能恢复予以鼻饲。
恢复期给予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进食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不产气食物。
饮食过饱,刺激性强、高盐高脂饮食均可加重病情。
3.休息与睡眠病人神志清醒后,体力消耗大,加上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情鳍波动,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
4.药物急救时应用的肾上腺紊类及其他药物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甘露醇及碳酸氢钠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防止外渗以损伤周围组织。
5.心理护理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让其最亲近的人与之接触,给予情感支睁。
病人意识恢复后,以高超的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让病人放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诊疗要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诊疗要点(一)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分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冠心病五类。
(二)临床特点1.稳定型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上段之后,或心前区,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
(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也可有烧灼感,偶伴濒死感。
(3)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
(4)持续时间:几分钟至20min,一般3〜5min。
(5)缓解方式:疼痛发生时,患者常被迫终止原来的活动,通过休息使疼痛缓解,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5min内缓解。
2.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具有以下特点之一: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1个月内新发作的心绞痛,为较轻负荷所诱发;静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发作时伴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3,心肌梗死约50%〜81.2%的患者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烦躁、心悸、气急、心绞痛等表现。
但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无明显诱因,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1)症状:①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
②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等。
③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等。
④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特别是室性期前收缩。
下壁MI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前壁MI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⑤低血压和休克:主要由于心肌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要点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1~3天,心电监护、 吸氧。 2、止痛:吗啡、硝酸酯类制剂 3、抗栓:阿司匹林、肝素 4、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第二节、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概述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 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 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 坏死 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 增多、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可 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
心电图
3、定位诊断:ST段抬高型 V1~V3:前间壁心肌梗死 V3~V5:前壁心肌梗死 V1~V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Ⅱ、Ⅲ、aVF:下壁心肌梗死 Ⅰ、aVL:高侧壁心肌梗死 V7~V8 :后壁心肌梗死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WBC↑、CRP↑、血沉↑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
名称 cTnI 心肌肌钙蛋白 cTnT CPK CK-MB LDH 肌红蛋白 6h内 4h内 8-10h 2h 3~4h 24~48h 12h 16~24h 3-5天 12h 10~14天 3~4天 3~4天 8-14天 24~48h 开始出现时间 高峰 11~24h 降至正常 7~10天
症状
一、疼痛: 典型症状 严重而持久的胸痛
胸骨后或邻近 压紧缩、窒息 持续数小时或数日 体息及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常伴有频死感
不典型:疼痛不明显或马上表现为休克
症状
二、全身症状:发热、WBC、血沉增快 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四、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警惕室颤 五、低血压和休克 六、心衰:主要为急性左心衰
(四)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1.控制心律失常 这是引起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别要 警惕室早演变为室速或室颤的可能.常用药: 利多卡因。 2.治疗心力衰竭:24小时内慎用洋地黄 3.治疗休克:补水、升压、扩血管
其他治疗
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钾) 抗凝疗法:肝素、双香豆素类 辅助循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美多心安
氧供
氧耗
劳累 情绪激动 心衰
临床表现:
1、症状 :以发作性胸痛为主 疼痛特点: (1)诱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 餐、寒冷等。 (2) 部位: (3)性质:压迫、闷胀感、紧缩感, 个别有烧灼感 (4)持续时间和缓解方法:通常3~ 5min,一般不超过15min;休息或含 化硝酸甘油后可在几分钟内缓解;
2、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 (1) HR↑、Bp↑。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 (2) 有时可听到S4或S3奔马律; (3) 偶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 1、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段压低≥1mm及 (或)T波倒置,发作后可恢复正常; 2、静息时心电图:正常或缺血型ST-T改变, 原 有心脏病的改变 二、冠脉造影 三、放射性核素
健康指导
1、饮食调节:低脂、低胆固醇 2、戒烟:二级预防重要措施 3、心理指导:避免紧张、焦虑、烦躁 4、康复指导:适当活动、避免疲劳 5、用药指导:遵医嘱服药, 6、照顾者指导
谢 谢 !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诱因
休克、心律失常—心排血量下降 饱食、体力活动 — 心肌血氧量增加 6时至12时交感兴奋—冠脉张力增加
冠脉硬化
诱因
管腔狭窄超过75% 持续痉挛
不稳定粥样斑块
斑块增大、破溃、出血、血栓形成
管腔闭塞
临床表现
梗塞先兆:
初发型或恶化型心绞痛最突出 表现: 心绞痛发作性质改变:发作频繁,程度加 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 ECG呈明显缺血性改变:ST段明显抬高或降低, 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 及时处理,警惕心梗
1979年WHO冠心病临床分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心绞痛 3、心肌梗死 4、缺血性心肌病 5、猝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 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 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的冠 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 其临床表现可为不稳定型心绞 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 死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心电图 3、心肌酶谱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以挽救频死 的心肌 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处理并发症,以防猝死
一般治疗
U监护
(1)心电监护至少3天:24小时内的心律失常 非常严重,要积极纠正。 (2)心肌酶监测:了解病情变化 (3)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心内压力及心排量 (4)血压监测
体征
心界增大 心率增快,多种心律失常 S1减弱、心包摩擦音 心尖部SM
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心脏破裂 3、栓塞 4、心室壁瘤 5、心肌梗死后综合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心电图
1、特征性改变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 病理性Q波 T波倒置
心电图
2、 动态性改变: 发病数小时内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 称的T波 急性期 数小时后,出现病理性Q波, ST段明显抬高 亚急性期 ST段抬高持续数日于两周 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变 为平坦或倒置。 恢复期 数周至数月后,Q波呈V形 对称性倒置,可永久存在
第一节、 心绞痛
(一)、 稳定型心绞痛: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 加而引起的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 临床综合症。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除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 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机制:
冠脉硬化 冠脉狭窄 冠脉痉挛 严重贫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 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
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
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 称冠状动脉性心状病(CHD),简 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病因(尚未明确)
年龄、性别:40岁以上人群, 男性>女性 肥胖 血脂异常:最重要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有: 次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 缺少体力活动 吸烟 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 糖和钠盐 糖尿病和糖耐量的异常 遗传因素 A型性格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临床表现: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 心绞痛相似可表现为: 1、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 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 变,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 2、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 诱发的心绞痛 3、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 微活动即诱发,发作时表现有ST 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2.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1周 3.吸氧 根据病情间断或持续给氧 4、阿司匹林
(二)解除疼痛
皮下注射,为避免恶心呕吐可同时给予阿 托品 肌注,心动过速者不加阿托品。有呼吸 抑制者禁用吗啡 罂粟硷,肌注或口服 硝酸酯类药静脉滴注或泵入
(三)促进缺血再灌注
(一)溶血栓治疗 限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12小时以内 常有的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 尿激酶150~200万U,30分内滴完, 链激酶150万U ,60分内滴完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治疗要点
一、发作时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即休息 2、药物治疗:作用快,疗效高。 硝酸甘油片:0.3~0.6mg,1-2分钟即能缓解 消心 痛: 5~10mg,则5分钟显效 用法:舌下含化 副作用:头昏、头胀痛、面红、心悸等 偶有体位性低血压
治疗要点
二、缓解期治疗:
药物治疗: (1)硝酸酯制剂 :扩张冠脉和周围静脉, (2)β受体阻滞剂 :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减少心肌耗氧量。 (3)钙拮抗剂:抑制心肌收缩、扩张血管 (4)抗血小板凝聚药:阿司匹林 (5)调整血脂药;他汀类药物 (6)中医中药 :活血化淤药物,复方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