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学年历史试题(试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预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2.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问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说明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宗法制崩溃C.“仁政”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4. 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
这种制度是指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6.“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7.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他实行了A.分封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度 D.郡国并行制8.“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
”——《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
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Ⅰ卷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 敕造 chì残羹冷炙 zhì不更事 jīng 裉袄 kènB. 孱头 càn 间或一轮 jiān 沸反盈天 fèi 两靥 yèC. 蹙缩 cù鳏寡孤独 guān 汗涔涔 chén 监生 jiànD. 便宜 biàn 冠冕堂皇 miǎn 苌弘化碧 hóng 讪讪 shàn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 喋喋不休心照不宣销声匿迹无所事是B. 锋芒毕露盛气凌人按布就班面面俱到C. 一衣带水积重难返安然无恙哗众取宠D. 俯首贴耳进退维谷忧心忡忡索然无味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如果他自己都没有搞好学习的愿望,即使请专家来辅导,也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人人都懂,可在生活当中很多人总喜欢颐指气使,不顾及别人尊严。
C.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立相助....。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B . 经考古专家 20 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 20 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系列重大成果。
C.李少康在师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四处搜集和研读有关自动化控制的各种资料,运用最新的技术改革了放映设备。
D .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供了教训,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Ⅰ卷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 敕造 chì残羹冷炙 zhì不更事 jīng 裉袄 kènB. 孱头 càn 间或一轮 jiān 沸反盈天 fèi 两靥 yèC. 蹙缩 cù鳏寡孤独 guān 汗涔涔 chén 监生 jiànD. 便宜 biàn 冠冕堂皇 miǎn 苌弘化碧 hóng 讪讪 shàn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 喋喋不休心照不宣销声匿迹无所事是B. 锋芒毕露盛气凌人按布就班面面俱到C. 一衣带水积重难返安然无恙哗众取宠D. 俯首贴耳进退维谷忧心忡忡索然无味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如果他自己都没有搞好学习的愿望,即使请专家来辅导,也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人人都懂,可在生活当中很多人总喜欢颐指气使,不顾及别人尊严。
C.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立相助....。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B . 经考古专家 20 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 20 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系列重大成果。
C.李少康在师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四处搜集和研读有关自动化控制的各种资料,运用最新的技术改革了放映设备。
D .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供了教训,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历史一、单选题(40道选择题,每题1.2分,共48分)1.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雅乐”的传播()A.孕育了宗法制度B.推动了文化认同C.加强了中央集权D.实现了思想统一2.“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井田制逐步确立B.宗法制日益强化C.礼乐制逐渐形成D.分封制趋向崩溃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肯定秦的郡县制度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主张恢复分封制度D.抨击秦的专制暴政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这实质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封建皇权的至髙无上D.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5.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皇”开创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注重血缘纽带B.严格的等级制度C.权力的高度集中D.王权至上6.黄宗羲认为:“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
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设置“中书门下”B.建立世官制C.内阁D.实行察举制7.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
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汉刺史制B.清军机处C.明内阁制D.宋参知政事8.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老师寄语:请相信自己,认真做了,一定能行!一、大浪淘沙(每题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共20题,共40分)1.传说中他的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A.炎帝 B.黄帝C.尧 D.禹2.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人物是()A.屈原 B.张衡C.蔡伦 D.郦道元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
他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C.诗圣 D.诗仙4.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人们称她的统治是()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C.康乾盛世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5.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A.“自强”与“求富”B.“民主”与“科学”C.“自由”与“民主” D.“扶清灭洋”6.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A.火烧圆明园 B.“公车上书”C.谭嗣同殉难 D.八国联军侵华7.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毛泽东谈论的是()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C.百团大战 D.井冈山会师8.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董存瑞④雷锋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A.北海海军 B.东海海军C.南海海军 D.华东军区海军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的提出者是()A.朱德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陈毅11.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A.第一颗原子 B.第一颗氢弹C.第一颗近程导弹D.第一颗洲际导弹12.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13.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A.克莱武 B.章西女王C.玻利瓦尔 D.圣西门14.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
黑龙江省鸡西十九中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文科)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十九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20题60分)1.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A.沼气 B.天然气C.煤气 D.坑道气2.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主题的奥运火炬“祥云”正在祖国各地传递.“祥云"火炬的燃料是丙烷,它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者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B.依Li、Na、K、Rb、Cs,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C.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还原性增强4.下列各项因素中能够对化学反应速度起决定作用的是()A.温度 B.浓度 C.催化剂D.物质性质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B.原子半径大小:Na>S>OC.碱性强弱:KOH>NaOH>LiOHD.金属性强弱:Na>Mg>Al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Cl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CO2的电子式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Cl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1mol,则反应速率为()A.v(NH3)=0。
03 mol/(L•min)B.v(NH3)=0。
02 mol/(L•min)C.v(NH3)=0.17 mol/(L•min) D.v(NH3)=0。
01 mol/(L•min)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反应限度D.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9.核外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组微粒是()A.Na+、Mg2+、S2﹣、Cl﹣B.Na+、Mg2+、O2﹣、F﹣C.F﹣、Cl﹣、Br﹣、I﹣ D.K+、Ca2+、Ne、S2﹣10.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B.氯气与甲烷的反应C.次氯酸的分解 D.氢气与氧气的反应11.下列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是( )A.CH4B.C6H6 C.CH3﹣CH3D.CH3Cl12.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分子的结构中六个碳原子的连接方式是单双建交替组成的环状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13.苯在燃烧时不可能生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水C.氯化氢D.一氧化碳14.下列关于乙烯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使溴水褪色 B.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能发生氧化反应15.水解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物质不能水解的是()A.油脂 B.淀粉 C.蛋白质D.葡萄糖16.下列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质B.油脂 C.葡萄糖D.蔗糖17.误服重金属盐使人中毒,可采用下列那种措施急救( )A.喝大量开水B.喝大量牛奶C.喝大量氯化钠溶液 D.喝大量葡萄糖水18.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K B.Al C.He D.S19.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B.点燃前都不用验纯C.甲烷燃烧的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的火焰较明亮并伴有黑烟D.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2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检验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B.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C.酶不属于蛋白质D.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微热会产生黄色物质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21.在Li、N、Na、Mg、Li、C中______和______互为同位素.22.比较碱性强弱:NaOH______Al(OH)3(填“>”,“<"或“=").23.化学平衡的标志是:(1)______和______相等,而且不等于0;(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保持不变.24.乙烯的分子式为______,电子式为______.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______反应.25.氯气和甲烷反应时气体的颜色______,试管壁有______生成,同时试管内还可以看到______.26.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食品容易霉变,冬天就不容易发生该现象______;(2)氯酸钾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二氧化锰很快产生气体______.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十九中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文科)。
政治-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规定表明了A.我国的政体B.我国的国家性质C.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D.我国的阶级力量2.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A.民主制B.全体公民的民主C.一种国家政权D.人民当家作主3.国家的根本属性是A.大众性B.政治性C.阶级性D.政权性4.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生存权④监督权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 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妇女、归国华侨等都有适当的比例,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
这表明我国民主具有A.广泛性B.真实性C.绝对性D.渐进性6.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______ 的保障①制度②法律③物质④阶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A.是否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B.是否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C.是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是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的有机统一8.2008年,针对西方政要和媒体歪曲中国的言行,中国网友空前的团结,迫使西方政要、媒体道歉。
这说明A.网络成为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形式B.维护国家利益主要靠网民发挥作用C.公民关注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D.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公民的重要权利9. 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A. 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B. 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C. 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D. 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10. 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行为的有①针对区政府治理当地河涌的方案建言献策②打市长热线电话举报企业偷税漏税行为③用电子邮件发表对市政府关于城区规划的意见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产品质量问题A.②③B.①④ C.①③D.②④11.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A.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2.某地公民发现当地公安局副局长有贪污受贿行为,于是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当地检察院反映情况,检查机关立案侦查,最终牵出了一连串的行贿受贿案。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D.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2.唐代中叶,“官授田之法尽费废,则之所谓输庸调(纳税服役)者多无田之大矣”,有官员认为“按籍而征之”的传统方法弊病重重。
为此,政府纳税改革的合理方向应是A.减免纳税B.按人纳税C.加征商税D.按地征税3.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4.明朝科举考试采取“分地录取”办法,分南、北、中卷录取,南卷占55%,北卷占35%,中卷(西南地区)占10%,但名次高低不受地域限制。
这主要是因为A.科举制的推广B.与边远地区文化交流增进C.皇权的加强D.南方经济的发展5.自秦朝到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取代其他货币,广为流通。
这一转变主要说明A.长途货运推动了货币形式的变革B.资本主义萌芽使白银成为单一货币C.商业繁盛驱动了货币制度的革新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有所松动6.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用旧法,以招徕远人,埠通货徭”。
这主要体现了南宋时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经济活动转向海外C.发展经济商业立国D.实施鼓励移民之法7.明代《松窗梦语》中记载:“夫贾人趋厚利者,不西入川,则南走粤,以珠玑金碧材木之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蓰(蓰:五倍)无算也。
”这反映了A.民间贸易发达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经济重心南移D.区域经济差异明显8.《明史·舆服志》记载:“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通‘只’)衣绢、布。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答案不全)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文科)(试题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60分钟)温馨提示:沉着应对,冷静作答,相信自己,成功属于自信的你!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第谷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 .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 .哈雷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2. 甲、乙、丙三个物体,甲放在广州,乙放在上海,丙放在北京.当它们随地球一起转动时,则( )A .甲的角速度最大、乙的线速度最小。
B .丙的角速度最小、甲的线速度最大。
C .三个物体的角速度、周期和线速度都相等。
D .三个物体的角速度、周期一样,丙的线速度最小。
3 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F .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到4F,则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R 为地球半径)( )A .RB .2RC .4RD .8R4. 人造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离地心越远的卫星 ( )A.周期越大B.线速度越大C.角速度越大D.加速度越大5.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A .速度B .加速度C .功D .位移6. 两物体质量比为1∶4,速度比为4∶1,则两物体的动能比是( )A.1:1B.1:4C. 2:1D. 4:17 质量分别为m 、M (m<M )的两个物体,M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m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在相同水平推力F 作用下,两物体移动了相同的位移s ,推力F 对两个物体所做的功的关系是( )A .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多B .在光滑水平面上所做的功多C .在粗糙水平面上所做的功多D .做功的多少与物体通过这段位移的时间有关8、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据P = W / t 可知,机器做的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B.据P = F v 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C.据P = W / t 可知,只要知道时间 t 内机器所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D.据P = F 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9. 质量为1kg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设1s内物体未着地,则该物体下落1 s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取g = 10m/s2)A.25W B.50W C.75W D.100W10.“天空一号”内的航天员若在轨道舱内长时间停留,需要每天进行锻炼,在轨道舱内,下列运动最能有效锻炼肌肉的力量的是( )A.上下举哑铃 B.做引体向上 C.拉弹簧拉力器 D.跳绳11.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高度为h,如图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 )A.mgH, B.mgh,C.-mgH, D.-mgh,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不选、错选均不给分,选不全得2分)12. 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飞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 从飞机上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3.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同步通讯卫星上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B.它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C.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轨道是唯一的(赤道上方一定高度处)D.它可以通过北京的正上方14、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另一个平抛,则它们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运行的时间相等 B.加速度相同C.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D.落地时的动能相等15、一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升1m,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对物体做功12J 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2J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三、实验题(每个选择4分,每空3分,共21分)1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1) 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重物的 ( )A.质量 B.下落高度 C.下落时间 D.即时速度(2)对于自由下落的重物,下述选择的条件哪种更为有利?( )A.只要足够重就可以B.只要体积足够小就可以C.既要重,又要体积小(3)一学生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数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A.打点计数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振针压得过紧。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文)试题(解析版)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化学(文科)试题1. 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A. 乙烯产量B. 丙烯产量C. 汽油产量、丁二烯产量【答案】A【解析】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故选A。
2. 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实行“限塑令”。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A. 白色污染B. 空气污染C. 噪音污染D. 放射性污染【答案】A【解析】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以致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称为白色污染,顾名思义,限塑就是限制塑料制品的滥用,防止白色污染,与空气、噪音、放射性污染无关。
故选A。
点睛:白色污染不是白色的固体废弃物,是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会造成土壤污染,危害海洋生物等。
3. 下列各项因素中能够对化学反应速度起决定作用的是()A. 温度B. 浓度C. 催化剂D. 物质性质【答案】D【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反应物的结构与性质是决定性的因素,即最主要因素,而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为次要因素,故选D。
4. 为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有些城市开始尝试用乙醇(C2H5OH)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乙醇的官能目是( )A. —CH3B. —COOHC. —OHD. H+【答案】C【解析】官能团能够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乙醇中决定乙醇化学性质的官能团为羟基:-OH,故选C。
点睛:明确常见官能团的结构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常见的官能团有卤素原子-X、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羟基-OH、羧基-COOH、酯基-COO-、氨基-NH2等。
5. 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A B C D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A、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B错误;C、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C正确;D、乙醇不是电解质溶液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学年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试题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原始农业叙述的不正确的是: A、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B、在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 C、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 D、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主 2.下列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出现于唐朝的是: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 3.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A、晋国的税制改革 B、齐国“相地而衰征” C、鲁国的“初税亩” D、商鞅变法 4.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是在: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 5.唐朝诗人张籍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反映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多次战乱,人口南迁 B、少数民族政权开发南方 C、两晋时期在南方的开发 D、民族融合 6.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私田增多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 C、各国的变法运动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非常突出 7.古代中国最早的职业商人出现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8. “大街小巷叫买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上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唐朝前期的长安城 B、北宋开封城 2
C、清朝临安城 D、元朝大都城 9.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水稻的种植南北比较普遍 B、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 C、粮食产量减少,经济作物增多 D、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10.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 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 ③闭关锁国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15世纪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 : A、为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诱使他们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渴望获得黄金 D、为了传播基督教 12.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 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证明了地园学说 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13.新航路开辟后,在对外殖民与扩张过程中,走在最前列的两个国家: A、英国 B、荷兰 C、葡萄牙、西班牙 D、法国 14.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活动的主要方向: A、与这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同 B、与这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反 C、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同,与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反 D、与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同,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反 15.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3
16.世界市场是通过什么方式最终形成的: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资本输出 ③武力威逼 ④通讯技术的发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8.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A、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爆发后 C、维新变法后 D、“五四”运动以后 19.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是: A、京张铁路通车 B、紫光阁铁路 C、京广铁路 D、包兰铁路 20.影响近代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①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 ②政府政策的推动 ③近代以来民主革命的发展 ④传统习俗的落后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购到两亿两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联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A、两个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B、两个政策的实施都为经济建设募集较多粮食 C、两个政策的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 两个政策的实施都为战争募集到了足够粮食 22.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高兴地对伙伴说今年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粮食,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4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23.200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再次震惊世界,美国评论说:“中国经济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等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24.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以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 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25.据美国统计,1991—1994年,最富有的美国人平均收入增加了21%,而低收入者几乎没有增长。另据统计,1980年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的平均收入与工人平均收入之比为42:1,到1999年这一比率扩大为419:1,上述现象主要表明当代美国 A、劳资矛盾尖锐 B、贫富分化加剧 C、劳动者的素质不断降低 D、经济的发展没有给低收入者带来利益 26.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员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 A、管理者革命 B、人民资本主义 C、福利制度的建立 D、实现企业国有化 27.“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为纠正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8.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 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A、资本主义化 B、现代化 C、全球化 D、殖民化 5
29.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动摇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美元的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最早体现在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B、关贸总协定中 C、北美自由贸易区中 D、《北大西洋公约》中 30.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 B、工商皆本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二、非选择题 (40分)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使世界开始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请回答: (1)我们可以从这些航海家的身上学习到什么?(2分) 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工业革命促使哪两个时代的到来?(2分) (3)依据材料回答,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3分) 3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6
材料二: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请回答: (1)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谁?(2分)
(2)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是指哪几个城市?(4分)
(3)一九九二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强调判断事物的标准是什么?(4分)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4分)及意义(4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材料二: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先机。作为刚刚进入国际货币问题“漩涡中心”的中国,必须小心应对,切不可盲目跟风。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现象的历史根源是什么?(4分)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