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415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法条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数额)?(2016年卷二11题,单选)

A、即使认为盗窃与诈骗是对立关系,一行为针对同一具体对象(同一具体结果)也完全可能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B、即使认为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是对立关系,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也存在法条竞合关系

C、如认为法条竞合仅限于侵害一犯罪客体的情形,冒充警察骗取数额巨大的财物时,就会形成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法条元合

D、即便认为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是对立关系,若行为人使用公款赌博,在不能查明其是否具有归还公款的意思时,也能认定构成挪用公款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8章>第2节>想象竞合犯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法条竞合。

A项,成立想象竞合的条件是一个行为造成了两个不同的结果,分别对应不同的犯罪构成。当同一个行为针对同一个对象,制造了同一个结果的时候,不存在成立想象竞合的空间。故A项错误。

B项,法条竞合,指的是一个行为制造了一个危害结果,却因为立法的原因同时满足两个罪的成立条件。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不是对立关系,因而二者之间才有法条竞合;如果认为二罪是对立关系,即故意杀人罪成立的同时排斥了故意伤害罪的成立,那么就不会同时出现两个罪,也就不会有法条竞合的情况。故B项错误。

C项,法条竞合原则上只

2.王某不幸沦为“黑砖窑”的苦力。为逃出“黑砖窑”,其在看管人员的饭菜中下了安眠药。乘看管人员熟睡。王某逃走。不料其中一个看管人员患有特殊疾病,因安眠药的作用,急性病发身亡。关于王某的刑事责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刑事责任

B、属于防卫过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属于正当防卫

D、属于紧急避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正当防卫的构成

【答案】:C

【解析】:

王某投放安眠药的目的是使看管人员昏睡,以便自己逃走,恢复自己的人身自由。看管人员死亡是由于患有特殊疾病,死亡结果的发生对王某而言属于意外事件,不可归责于王某。因此,不得因为出现死亡结果,从而认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王某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

3.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年卷二5题,单选)

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B、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

C、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卖淫的是幼女

D、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5节>犯罪故意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故意的认识内容。

A项,根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故意的认识内容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不包括对行为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认识,即刑法不会因为行为人不知法律而免责,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法益侵害性)就可以了。

B项,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是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贩卖”,行为对象是“淫秽的物品”,并且有“牟利”的目的(主观超过要素)。如果行为人以为是普通英文小说,实际上是英文淫秽小说而贩卖的,会因为主观上没有贩卖淫秽物品的故意而无罪。

C项,嫖宿幼女

4.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将盗窃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解释为"他人的财物",属于缩小解释

B、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

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

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C

【解析】:

①作为财产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只能是他人的财物,针对自己的财物不可能成立财产犯罪。不能在形式上认为,公私财物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财物,进而认为将公私财物解释为他人的财物属于缩小解释。正如刑法中规定的“枪”,本来就是指的真枪,不能包含假枪或者其他仿真手枪。也不能认为故意杀人罪中的“人”包括自己和他人(通说),或者包括所谓的“假人”“死人”等。所以,这里的解释方法是平义解释(也可以理解成当然解释,即法条规定本来就是这个意思)。A选项说法错误。

②《刑法》第171条第1款规定:“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

5.张某与婆婆王某素来不和,于是,意图毒死王某。一日,张某听到一个偏方,将味精放入茶里,长期饮用,会导致人中毒,于是照着这样做,结果被人发现。关于甲犯罪形态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B、构成犯罪未遂

C、构成犯罪中止

D、构成犯罪既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3节>犯罪未遂的类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的界限问题。将味精放入茶里长期饮用会导致人中毒,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张某的行为属于迷信犯,故不存在成立犯罪的问题。

6.甲意欲跳楼自杀,在犹豫的过程中,听到围观者乙某大喊“怎么还不跳”,遂毅然跳下,后抢救无效死亡。关于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不构成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5节>犯罪故意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故意。跳楼是他人的自主行为,不是围观者逼迫下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围观者即使有让他人跳楼的故意,也不是杀人的故意。如果围观者亲自上楼将他人推下楼,则围观者构成故意杀人罪。

7.甲拐骗乙(女,12周岁)、丙(男,13周岁)、丁(男,15周岁)、戊(女,16周岁),并将其四人分别卖给四个家庭。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