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渔翁意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待时机的渔翁
【评析】:这是一首“干禄” 诗。所谓“干禄”,即是向 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 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张九龄为丞相, 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 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 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 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 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 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 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 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 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注意对意象的分析
•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 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诗 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我们才会有深 挚的审美情感;对意象没有清醒而深刻的 认识体会,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必然是模 糊的,从而审美情感也是肤浅的。也就是 说,我们很难完整领略到诗歌的美。在诗 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意象 的分析,诗歌教学才能做到从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收到预期的效果。
【简析】: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 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 想。
孤寂忧愤的渔翁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
径人踪灭。孤舟蓑笠 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 全都断绝;所有的路, 不见人影踪迹。江上 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 侵袭。
孤寂忧愤的渔翁
【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 人踪湮没。遐景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 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 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 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 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失意的渔翁
【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 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 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 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 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 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 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 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 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 “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 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 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 意象中包含了深刻意蕴, 意象组成了 一定的意境以及意境中透射出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
• 分析意象意义深远。 • 下面分析古诗词中的渔翁:
渔父之源
•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 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国 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 作中都有《渔父》篇。两篇《渔父》各具 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 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 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 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 的典型意义。
等待时机的渔翁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 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 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二 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 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 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 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 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失意的渔翁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 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 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 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一 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 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古诗词中的渔翁
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 《诗经》中说,“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 之。”“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虽然那时垂 钓大概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岂不尔思”似乎已隐含了某种朦胧 的情趣,这大概就是渔父的雏形。吕尚,《汉书·艺文志》列在道家 类,班固注称在为“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 。《史记》载吕 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吕氏春秋·谨听》称 “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而自庄屈之后, 即使仍然有人以打鱼谋生,但在文人笔下,却没有了谋生之苦,而是 多了闲雅情趣。“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 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 笑加加的谈今论古。”(元胡绍开《沈醉东风》)“江干多是钓人居, 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清王士祯 《真州绝句》)因为庄屈二人所创立的渔父意象在前,所以即使诗句 中所描述的是真实的渔樵生活,作者也已在其中寄寓了对于隐士理想 的向往。
古诗词中的渔翁意象
•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 要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对诗歌 的理解和把握,来感受诗歌的 美。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对 诗歌意象的把握实现的。
何谓“意象”
• “意象” 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 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 象相凝聚的具ຫໍສະໝຸດ Baidu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 形式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成。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 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 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象便是沟通艺术 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 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 又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 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 上。”这是对诗歌意象的形象概括。有了“人”、“桂 花”“月”、“鸟”、“涧”等意象,于是便有了王维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的静谧恬然;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才有了张 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 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