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石油开发的影响

合集下载

致密低渗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单井产能的影响

致密低渗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单井产能的影响
基金项 目:中国石化科技攻关资助项 目 ( O 0 7 P48 )
收稿 日期 :20 ・22 0 5 1・3
作者简介:宋传真( 9 5 ,女 。山东邹城人 ,高级工程 师,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 。 17 一)
维普资讯

4 8.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G 0 D D ... ..
7 %之间,在考虑储 集层应力敏感性的条件下,气藏单井产能降低 ,平均绝对无阻流量是渗透率为常 0
数 时的 7 .9 。 64 %
关 键 词:致 密 ;低 渗储 集层 ;应 力敏 感 ;产 能 ;无 阻流 量
中图分类号 :T 1 E3 1 文献标识码 :A
储层应力敏感性是指储集层对所受净上覆压力的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6期 来自大庆石 油地质 与开发
P G O D D +... .
20 0 6年 1 2月
・ 7・ 4
文章编号 :10 —74 (0 6 604 -3 0 035 20 )0 -0 70
致 密低 渗 气 藏储 层 应 力敏 感 性 及 其对 单 井产 能 的影 响
敏感程度 ,一般指储集层有效渗透率随净上覆压力的
变化程度。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储集层应力敏感性进 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引,但实验条件 和实验方法存在
较大的差异 ,评价结果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条件" 。 J
致密低渗气藏生产过程 中,气井产 能低,生产压差 大,同时气藏压降快 ,储集层基质膨胀较大,近井地 带储集层轴向应力变化 明显 ,我国最新颁布的石油行 业标准 S / 55 _ 0 —— 《 Y T3 8 o2 2 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 价方法》 中制定的储集层应力敏感性评价 的实验方 法和程序 J 8,均不适用 于致 密低渗气藏储集层 的应 力敏感性评价[ J 9 。考虑了致密气藏开采过程中压差 圳 大的特点 ,本文采用 变出 口端 回压应力敏感实验方 法。岩样处于原始受压状态下进行 ,模拟气藏实际开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的变化摘要:由于储层岩石和流体的性质,储层往往存在多种敏感性,即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应力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等七种敏感性。

不同的敏感性产生的条件和产生的影响都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研究分析了储层的敏感性特征。

即:粘土矿物的敏感性;储层敏感性特征;储层敏感性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希望能给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指导合理的生产。

关键词:粘土矿物;储层;敏感性1.粘土矿物的敏感性特征随着对储层研究进一步加深,除了进行常规的空隙结构和空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的研究外,还必须对储层岩心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储层与入井工作液接触时,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和对储层可能造成伤害的程度。

由于各种敏感性多来至于砂岩中粘土矿物,因此它们的矿物组成、含量、分布以及在空隙中的产出状态等将直接影响储层的各种敏感性。

1.1 粘土含量在粒度分析中粒径小于5um者皆称为粘土,其含量即为粘土总含量。

当粘土矿物含量在1%~5%时,则是较好的油气层,粘土矿物超过10%的一般为较差的油气层[1]。

1.2 粘土矿物类型粘土矿物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蒙皂石、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以及它们的混层粘土[2]。

粘土矿物的类型和含量与物源、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阶段有关。

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对流体的敏感性不同,因此要分别测定不同储集层出现的粘土矿物类型,以及各类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

目前多彩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粘土矿物。

常见粘土矿物及其敏感性如表1所示。

1.3 粘土矿物的产状粘土矿物的产状对储层内油气运动影响较大,其产状一般分为散状(充填式)、薄层状(衬底状)和搭桥状[1]。

在三种粘土矿物类型中,以分散式储渗条件最好;薄层式次之;搭桥式由于孔喉变窄变小,其储渗条件最差。

除此之外,还有高岭石叠片状,伊/蒙混层的絮凝状等,而且集中粘土矿物的产状类型也不是单一出现的,有时是以某种类型为主,与其它几种类型共存。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资源之一,其开发效果的评价对于提高石油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概述了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物性、油水分布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驱开发过程中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注水方式、注水强度、注水时机等。

接着,本文综述了当前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如采收率、注水效率、油藏压力变化等,并指出了现有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多种评价指标,包括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等,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还探讨了综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总结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渗透砂岩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

低渗透砂岩油藏通常表现出以下显著的地质特征:储层物性较差,渗透率低,孔隙度小,这导致了油气的流动性差,难以有效开采。

储层非均质性强,这表现为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存在明显的变化,给油藏的准确描述和有效开发带来了挑战。

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的油水关系复杂,油水界面不清晰,常常存在油水同层的现象,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存在以下难点:由于渗透率低,油气的流动阻力大,常规的注水开发方式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导致采收率低。

长庆油田樊学作业区低渗透油藏储层敏感性研究

长庆油田樊学作业区低渗透油藏储层敏感性研究

长庆油田樊学作业区低渗透油藏储层敏感性研究摘要:储层保护是油田开发必须研究的课题,而保护储层最主要的就是要搞清楚油层可能的伤害类型,以及伤害的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储层伤害评价研究中,储层敏感性评价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依据行业标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储层”五敏”性,为低渗透油藏开发作出建设性指导意见,本文通过对樊学作业区长8 油藏所进行的敏感性评价实验进行研究分析,明确该储层发生敏感性的条件,为樊学区长8 油藏后续开发的生产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储层保护伤害敏感性油田开发储层敏感性是储层伤害与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

它是一个贯穿油气田勘探开发始终的问题。

研究储层敏感性对指导泥浆配方设计、及时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气层、及时进行油气层保护和有效进行增产增注处理等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储集层都会与不同的外来流体相接触。

由于外来流体与储集层流体、储集层矿物的不匹配,将导致储集层渗透能力下降,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储集层生产能力。

一、油藏基本概况长庆油田樊学作业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靠近天环坳陷的伊峡斜坡带,其中的延长组是工区内重要的含油气层段,长8油层组储层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和薄细砂岩互层,以砂岩为主,为低孔微裂缝低渗储层,为了充分的保护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

进行储层的各种敏感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二、储层敏感性评价1.水敏性分析水敏主要是由于具有膨胀性的粘土矿物遇水引起晶格膨胀或分散堵塞孔喉,造成水敏的主要矿物蒙脱石,绿一蒙混层、伊一蒙混层、降解绿泥石、水化白云母等,通过实验向岩心注入三级地层水,并测定三种地层水矿化度下的岩心的渗透率,通过分析矿化度引起的渗透率的变化分析储层的水敏性。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本区的岩心水敏指数最大值为53.0%,最小值为43.3%;属于中等偏弱一中等偏强水敏。

所以在注水开发时需注意注水开发时,应使注人流体矿化度与地层水的矿化度相当。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低渗透油藏是指储量与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效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就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浅析。

1. 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的储量较低,且渗透率低,导致油藏中的原油流动性较差,难以有效开采。

油藏中的孔隙度、砂岩粒径、渗透率等特征也会直接影响油藏储量和开采效果。

2. 堆积相和岩性:低渗透油藏的堆积相和岩性对于油藏的有效开发也有重要影响。

对于低渗透砂岩油藏而言,粒度细、结构紧密的砂岩堆积相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较好的流动性,因此对于开发的效果更好。

3. 开发方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方案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开发方案能够充分发挥油藏的潜力,提高开采率和开采效果。

常用的开发方案包括常规注水开发、采用人工增透剂技术、水平井开发、多级压裂技术等。

4. 采油压力:低渗透油藏的采油压力对于油藏开采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采油压力都会导致油田开采效果不佳。

过高的采油压力容易引起水窜,导致大量的水进入油井,降低了采油效果;过低的采油压力则难以使原油从储层中流动到井筒中。

5. 技术手段:合理的技术手段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应用水平井技术可以增加油井的产能;利用压裂技术可以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增加油井的产能。

6.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

地质构造和背景地层会直接影响油井的产能和开发效果。

在选择开发区块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的优劣,选择有利的开发区域。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油藏特征、堆积相和岩性、开发方案、采油压力、技术手段以及地质条件等。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开发方案和技术手段,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低渗透油藏指的是油藏孔渗性较低的油藏,其渗透率一般小于1mD。

由于渗透率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开采效果也常常不理想。

研究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对于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油藏特征、原油性质和开发技术等方面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浅析。

地质条件是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岩石通常为砂岩或碳酸盐岩,其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

地质构造是决定油藏形态和油气运移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地质构造会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构造斜坡的油藏往往存在水体倾倒、产能脉冲等问题,开发难度较大。

储层含油饱和度、构造裂缝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等地质因素也会影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油藏特征是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低,孔隙连通性差,导致原油流动困难。

低渗透油藏的岩石强度高,岩石力学参数较大,使得岩石破裂和孔隙扩展困难,对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油藏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分布、油藏压力、剪切应力等,以及油藏物性随时间和地域的变化,也是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原油性质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原油的粘度是其流动性的关键参数,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粘度通常较高,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大注水量或采用其他措施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杂质等也会对原油的流动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开发技术是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常用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包括水驱、聚合物驱、CO2驱和常规采油等。

不同的开采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对于渗透率较低的低渗透油藏,通常采用水驱或聚合物驱等方法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对于孔隙度较小、渗透率分布不均的低渗透油藏,则需要采用水平井、酸化压裂等技术来改善油藏渗透性。

开采压力、注采比、井网布置等开发参数的选择也会对开发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小于1毫达西),导致原油在地层中难以流动和产出的油藏。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为对这些因素进行浅析。

地层特征是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高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其中孔隙度反映了储集岩的孔隙空间大小,而渗透率则反映了孔隙间的连通性和岩石渗流能力。

如果孔隙度较高、连通性好、渗透率较大的低渗透油藏,往往更易于产出油藏中的原油。

岩石物性参数是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岩石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压力等,这些参数对原油的流动性和流动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

渗透率较低的低渗透油藏,需通过施工增渗措施(如水力压裂)来提高渗透率,从而增加原油产量。

油藏开发方式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常见的油藏开发方式包括自然驱动、水驱、气驱、辅助压裂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油藏类型和开发效果。

对于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和辅助压裂是常用的增产措施,通过增加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和产量。

油藏开发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也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油藏开采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被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例如水平井、多级压裂、地震勘探等。

这些技术手段和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增加产量。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而且开发周期较长,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

经济因素的考量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油价环境下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更具有经济效益,而低油价环境下的开发则可能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层特征、岩石物性参数、油藏开发方式、技术手段和设备、经济因素等。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和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5 压力敏感性伤害特征

5 压力敏感性伤害特征

原始渗透率为28.9753×10-3μm2和17.6515×10-3μm2, 属一般低渗储层岩石。
K (× 10-3μ m2)
32
史131-37
史131-45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2
4
6
8
10
12
14
16
Δ P(MPa)
(b)
2.3 压力敏感性伤害实验曲线 3
– 原始渗透率为131.6978×10-3μm2属中渗储层岩石。
渗透率在17.6515~131.6978的岩心不可恢 复量在0.2466%~5.2486%。
渗透率在0.9689~6.6083的岩心不可恢复量 在2.3554%~21.1310%。
(五)压力敏感性伤害对 油田开发的影响
5.1 储层中的压力变化与渗透率分布
5.1.2 生产井井底附近压 力敏感性伤害最严重
114
2
4
6
8
10
12
14
16
Δ P (MPa)
(c)
(四)压力敏感性伤害的 不可恢复量
4.1 地层分类
4.1.1 弹性地层:
分选好,泥质含量少,胶结牢固的地层。 岩石受力时会发生变形,如果在屈服应力之 内,当应力恢复原状时,变形也能恢复原状, 为可逆变形。
4.1 地层分类
– 4.1.2 塑性地层: 分选差,泥质含量高,胶结疏松的地层。岩石受力 时会发生不可逆变形。
K (× 10-3μ m2)
134
132
史131-32
130
128
126
124
1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