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及督导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工作总结及督导报告

————————————————————————————————作者:————————————————————————————————日期:

2

千山路小学2009年工作总结及督导报告

破译体验教育的密码

“没有心灵的真正触动,没有心灵的共鸣或体验,这样的教育是苍白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校在反复的研究、实践与思索中,确定了“以活动促发展”的体验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一、多元活动开展承载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强调活动的开展,强调“活动中认知,体验中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和周边的资源优势,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中认知、明理和发展。

(一)实践基地体验

为了保障活动的有效性,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多层面、全方位的体验教育平台,让他们在这些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1.劳动基地体验

以活动促发展,在体验中得提高,是我们每一个千山人不懈的追求。正是基于这一理念,2009年2月,大约5亩的千山路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成立。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给了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一个展示自己的机缘。从基地建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开始探索,怎样让基地发挥最大的教育效应,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课程资源的开发让体验“活”起来

要让基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首先要把基地当做一门课程来研究。与其它课程相比,这门课程最大的优势就是蕴含着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动态资源库。因此,我们努力挖掘基地本身所拥有的课程资源:

作物资源:记录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到基地写生,形成作物的生长史,制作标本;观察、研究作物的花、叶、根、茎、果实,了解营

养价值、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进行作物的自我介绍,制作知识卡、知识小报,写观察日记;利用作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手工制作,如刻萝卜花、玉米包编织、果实粘贴画、叶子粘贴画;研究作物的生长状态,如芸豆的茎的缠绕方式等。

劳动资源:进行种植、耕地、拔草、浇水、施肥、收获、储藏等劳动实践。

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小调查,了解各种果实的价格;到社会上进行买卖、推销等活动;到社区进行环保小宣传;到村里了解种植常识等。

信息化资源:利用学校的微机优势,搜集整理相关知识,制作基地演示文稿等。

正是这些资源的开发,让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使体验教育拥有了鲜活、生动的教材,初步显现出自身的魅力。

(2)课程模式的建立让体验“厚”起来

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为活动而活动”的怪圈,往往是热热闹闹一番,最后冷冷清清收场。随着体验教育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存在的这一问题。于是,我们通过反复实践,探索出比较有效的基地体验课程的模式:引领——实践——提升。

※引领——体验的基石

每次活动前,我们都要上一节引领课,让学生明白该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以观察小麦为例:老师首先把任务抛给学生:今天去观察小麦,我们观察什么?有的说是看看麦苗长多高,有的说看发芽的有多少,有的说要看看颜色,有的说要看看苗的粗细,不一而足。老师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设计出观察记录表,并讨论出用什么工具、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分组观察时该怎样分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正是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不但明了自己活动中该做什么,该怎

么做,更在无形中得到一个提示——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长此以往,良好的习惯就会浸润到他们的血液,对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践——体验的主体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总结出了观察研究法、操作交流法、讨论评价法、习作完成法、活动对比法、情境陶冶法、问题探究法等一系列活动方法,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提升——体验的关键

进行体验教育,关键是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震动。因此,我们必须特别

注重活动后的提升,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为今后面临同样的事情储备经验。

记得8月1日下午,我们组织学生到集市上卖玉米。活动后,我们马上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卖了多少?心情怎样?卖东西的过程中,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卖的比较成功的进行经验交流,现身说法,卖的不好的说说下次怎么做。在这样的讨论中,每个孩子都分享了成功的经验,也得到了失败的警示,对下一次活动的到来充满信心。

就这样,每次活动,学生都在汲取好的经验,好的做法,都在获得终身受益的教育。体验教育的内涵就在这一模式中一点点厚重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这样的模式中逐步得到提高。

(3)学科课程的渗透让体验“灵”起来

实践基地体验,如果同学科脱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把每一个大主题活动,都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小主题。以《认识蚂蚱》为例:

向美术渗透——进行蚂蚱卡通形象设计大赛。

向数学渗透——寻找一定范围内能有多少只蚂蚱,估计一亩地能有多少只,产卵一年可以产多少,给农民提一个建议。

向科学渗透——了解蚂蚱的身体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构造,研究蚂蚱的发声器官,了解生活习性,制作蚂蚱标本。

向语文渗透——进行自我介绍,编写蚂蚱小剧本。

向音乐渗透——聆听蚂蚱的叫声,用各种学具模拟蚂蚱的声音,尝试创编蚂蚱交响曲。

向英语渗透——开展蚂蚱party,进行动物对话,戴头饰进行表演。

这样,体验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不但让学科学习不再枯燥,也让体验教育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2.德育基地体验

我们还充分利用周边的社区资源,建立了一系列德育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1)法制教育基地——牵手边防所

边防派出所是我们建立的第一个德育实践基地。我们聘请边防所的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进行安全、防火、守法、生命教育等讲座。与此同时,边防所的武警也定期来教同学们打军体拳,练习擒拿格斗。9月份一开学,为期两个周的军训活动也在他们的组织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他们还为孩子们举办了“威海60年”片展,和孩子们一起开展“红歌颂祖国”、消防安全记心中等活动。对于每个孩子来说,这所有的活动都只是一种方式,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习军人的精神,学习军人的作风,行为、思想都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影响,得到锻炼。

(2)孝老爱亲基地——走进敬老院

借助九九重阳节,我们走进敬老院,开辟新的德育实践基地。学生给老人们带去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给老人们唱歌,和老人们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