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道整治建筑物修复工程技术

合集下载

川江航道整治建筑物损毁原因及维修对策研究

川江航道整治建筑物损毁原因及维修对策研究
张 文 江 , 涛 , 李 伟 曾 马
( 江重 庆 航 运 工 程 勘 察 设 计 院 , 庆 4 1 4 ) 长 重 0 17
摘 要 : 江航 道 属 典 型 的 山 区河 流航 道 , 川 水流 湍急 , 态 紊 乱 , 道 整 治 建 筑 物 水 毁 现 象 比 较 常 见 。分 析 了整 流 航
坝体 外侧 冲刷 坑一般 以背 水坡 坝根处 和坝 头外侧
将 式 ( ) ( ) 入式 ( ) 可 以得 到两 个公 式 中的 7 、8 代 6 ,
冲刷 深度 与流速 的关 系 :
第 9期
张 文 江 , : 江 航 道 整 治建 筑 物损 毁 原 因及 维修 对 策 研 究 等 川
最 为 常见 。针对坝 体 外侧 冲刷 坑 形成 的原 因 , 玉 芳 韩 通 过研究 丁坝 周 围的水 流结构 特点 , 结合 相关试 验 , 详
细 的分 析 了 丁 坝周 围 的 冲 刷坑 形 成 过 程 。 叶 桢 通 过 三维数 值模 拟 的方式从 理论 角度 揭示 了局部 冲刷 的
修 工作 中, 断探 索增强 坝体 稳定性 的加 固方 式 , 对 不 针 坝体损毁 情 况 , 强坝体 结构 薄弱 部位 , 用 了一批 新 加 采 结 构和 新材料 , 累 了许 多宝 贵 的综 合整 治经 验 。 积
2 研 究 现 状
目前 , 对坝体 损毁 问题 , 针 国内外均 开展 了相关 研

0 7 . l

2. 0

O4 .4

3. O

0. 2 3
m, 并且 这样 的块 石在 开采 、 运输 和抛 投 施 工上 也 存 在

15 .

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吕坤能(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重庆市400016).!翟夔苤一脯要]_艋道整治建筑物相继采用了加加宽丁坝坝头,坝面采用浆砌条石、坝根护坡护底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对于一些受水流硕冲较严重、河床地质状况不稳定的部位.仍出现了坝体冲毁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增强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减少今后的工程维护量,同时促进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对舨道整治建筑物的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进行研究,寻求适合于河床、水流特点的新型整治建筑物就显得十分必要。

饫键词]舷道;整治建筑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1工程概况某航道建设工程航道整治部分的工程项目主要有筑坝、疏浚、炸礁和护底等,其中对水位要求最高的是筑坝。

该段航道属山区航道。

枯水历时较长,一般从当年的11月下旬至次年的4月下旬,水位一般都维持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3m以下,工程的实施选在枯水期。

沪渝段枯水期的有效航道宽度一般不大,且施工区~般位于主航道上或临近主航道,施工与通航的矛盾较为突出。

这是山区航道整治工程最不利的外在施工条件之一。

本工程的坝顶高程主要在15—2.o m之间.其坝面施工水位应在设计水位05—1.O m以下为较佳,根据流域内的枯水水文特点,每年均有2个月左右水位可退至设计最低通航水位1m以下,筑坝工程的坝面施工时间则应尽量选择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

根据设计改航段整治建筑物的坝面结构形式主要可以选用桨砌条石与混凝土的混合结构、预制混凝土块铰链排护面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箱体结构等,综合考虑分析后选择,由于预制混凝土块铰链排结构对与整体的施工条件难度最小.其次是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箱体结构,最终选择的是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箱体结构和浆砌条石与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的施工形式。

2主要施工技术工艺在确定滩险整治施工水位时应充分考虑各滩的施工项目、施工方法,对于有筑坝工程的滩险,应重点考虑坝顶高程、坝面结构,同时考虑施工与通航的矛盾问题和施工河段的水文特点加以综合确定。

软体排在长江口深水航道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软体排在长江口深水航道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施测鉴工】住宅与房地产2020年1月软体排在长江口深水航道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李会胜(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摘要:随着国内航道综合整治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航道综合整治工程的核心要素就是根据航道自身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条件,通过控制过水断面来控制水流流速,以达到稳定航道水域“沖淤”的目的,提高航道通航等级的同时降低后期航道维护费用,提高航道通航保证率,从而提升航道的经济效益。

铺设软体排是防止水流冲刷的最佳选择之一,成本低廉、效果显著。

关键词:深水航道;软体排;整治工程中图分类号:U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20)01-0236-011 工程概况长江口深水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是我国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特殊、水文环境复杂,尤其是航道回淤情况较为严重。

为了确保航道的正常通行,多年来主要采取疏浚的方式对航道进行维护,成本很高,同时疏浚施工的常态化对航道的日常使用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考虑到此种情况,此次采取了航道疏浚与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标本兼治,其中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导流堤、潜堤、丁坝、防护堤坝、护岸等。

通过整治建筑物缩窄所处位置的过水断面,提高水流流速,从而提高水流的携砂能力,基本解决航道回淤问题。

但与此同时,这些整治建筑物也会长期面临高速水流的冲刷作用,尤其是堤身结构底部周围的河床,如不进行防护,在持续的冲刷和泥砂流失下,整体结构会失稳而最终坍塌。

为此,对堤身结构底部及周围进行防护尤为必要,是该工程的关键工序。

2 施工技术概述软体排是利用高强度土工织物整体缝接成排布,排布上根据不同水流情况选择压载物进行压载的一种防冲刷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较好,整体结构同时具备很好的弹性,非常适用于不同、多变的水下地形。

长江入海口水流流速较快,部分断面冲刷比较明显,所以该项目选择了效果更好的砼连锁片作为压载物。

《长江航道整治建筑物稳定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交通部验收

《长江航道整治建筑物稳定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交通部验收

关键技术研究》 进行 了验收和成果鉴定 , 与会专家 在听 取汇 报 、 审阅相 关 的技 术 资料 后 , 审议 认 为 : 该 项 目对长 江航道 整治 建筑 物稳 定关键 技术 的研究 上
取得 了重 大进 展 , 究成 果达到 了国际先进 水平 。 研 按照 “ 下 游 , 中 游 , 上 游 ”的建 设 思 路 , 深 畅 延 “ 十一 五 ” , 江 干 线 航 道 系统 整 治 将 全 面展 开 。 期 长 但 由于各种 恶 劣 自然条 件 影 响 , 目前 施 工 已建 整 治 建筑 物 出现不 同程度 的水毁 , 响 了整治效 果 , 加 影 增 了维 护工 作 量 。 鉴 于 此 , 通 部 积 极 寻 求 对 策 , 交 自 20 04年 5月始 , 组织专 业 技术 力 量展 开 了对长 江 航 道 整治 建筑 物稳 定关 键 技 术 的研 究 工 作 , 以寻 找解 决 问题 的 良方 。此项 目云集 了五家科研 设计 及建设 管理单 位 的精兵 强将 , 有治河 经验 丰 富的资深 专 家 , 也 有 长期 在 一 线 摸爬 滚 打 的建 设 者 , 中博 士 后 2 其 名 , 士 9名 。 博 在历 时一 年多 的时 间 里 , 该项 目组 成 员 在 广泛 调研 的基 础上 , 依托 长江 航道 系统 整治 工程 , 过调 通
层 建筑 聚集在 一起 形 成 合 力 , 某 区域 内 的不 均匀 对
靠性 、 稳定 性 起到 了显著 作用 , 经鉴 定达 国际先进 水

E前 , 交通部科 教 司 的委托 , t 受 交通 部西部 交通 建设 科技项 目管理 中心 对 由长江 航 道 局 、 江航 道 长 规划 设计研 究 院 、 汉 大 学 等 五家 单 位 联 合 承担 的 武 西部 交通 建设科 技 项 目《 江航 道 整 治建 筑物 稳 定 长

砼构件在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工程中的使用效果及施工经验

砼构件在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工程中的使用效果及施工经验

砼构件在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工程中的使用效果及施工经验作者:夏声宏叶兵来源:《中国水运》2015年第06期摘要:航道整治建筑物在航道整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其结构形式、施工工艺以及建筑材料等日新月异,使其结构更加坚固,更加经久耐用,更加符合航道大建设大发展的趋势,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经济价值。

文章从砼构件在航道整治建筑物中的应用以及砼构件施工工艺注意事项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长江上游整治建筑物施工工艺砼构件长江上游经过几次较大规模治理,航道整治建筑物也越来越多,结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据统计,从宜宾至重庆971公里航道上,就分布着各种丁坝、顺坝、潜坝及其组合形式的坝体就有89座。

砼构件在航道整治建筑物中的应用近年来,各参与航道建设的有关部门都在整治建筑物被不断冲毁,尤其对冲毁比较严重的部位的冲毁原因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不断寻找更好的保护坝体不被冲毁的方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保护坝头的新的砼构件和一种加固潜坝的新的砼构件被诞生。

保护坝头的砼构件因其外形像“王”字而命名为扭王字块,而另一种砼构件则是一种四面体结构。

其中扭王字块主要应用于坝头护面和镇脚,四面体主要作为潜坝坝体的主体修复。

1、扭王字块砼构件的应用因这种构件外形像“王”,翼角较多,设想就是通过翼角的相互勾结,将独立的扭王字块联接成一个整体铺在坝头坡面上,就像坝头坡面被披上一件盔甲一样,以形成对坝头的特别保护。

再加上翼角可以增加与河床或者坝头块石之间的摩擦,使抗冲击效果更加显著,而重达0.8t的重量,使水流更是无力将其冲跑。

通过计算,按125架/100m2控制抛投质量比较合理,抛筑太密,水下施工将很难达到设计要求;抛筑过稀,则整体性不佳。

坝头露出水面部分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抛投,水下部分则采用散抛与测量相结合的形式。

扭王字块抛投,须待坝头坡面整理工序严格经过隐蔽工程验收合格之后方能进行,不然扭王字块抛投的质量将很难达到设计要求,抛投完后的外观效果也会不佳。

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顺水沉排施工工艺研究

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顺水沉排施工工艺研究

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顺水沉排施工工艺研究在航道整治工程实践中,坝体的稳定往往依赖于护底的稳定。

在长江中下游已实施潜(丁)坝护底工程中,所采用的护底工程几乎全部采取垂直水流沉排施工方式,坝下游排体大多存在溯源破坏,部分排体破坏已接近坝体目前国内水下铺排工艺主要采用翻板形式引导排布沉入江中。

由于铺排船导板长度有限,同时受排体结构和水流的影响,在水深及流速较大时容易发生滑排、撕排、排布打卷、浮排以及沉排偏离预定位置等现象,导致铺排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航道整治效果,同时也大大增加施工难度,带来较大的施工安全风险和成本的大幅增加。

随着长江中下游航道建设的发展,航道整治要求越来越高,改进现有的铺排工艺、提高铺排质量意义重大。

本论文通过对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顺水沉排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排体受力分析和理论计算结合顺水沉排现场试验,探讨顺水沉排施工工艺,以期为长江中下游航道的整治工作提供支撑。

本文具体工作如下:①介绍了依托工程概况、工程护底方案及排体结构及技术要求;初步拟定了试验预定方案,主要介绍了试验原则,试验区域的选定及具体的实验方案。

②对顺水沉排时排体受力进行分析,在静水和动水中船移动时软体排受力计算,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由于缺乏详细的流速资料,关于计算动水压力对软体排的影响仅作了概化处理,故其计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从理论上对单宽排体的受力进行了计算,在受力大小量级上给予了一定的参考值。

③介绍了铺排试验工具及其性能,通过具体的施工顺序、外部协调、和具体的施工安排等提出了顺水沉排施工工艺,在针对排体、船舶和外部条件,监测主要内容,并介绍了监测方法和装置,试验的主要步骤和试验数据采集等,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措施介绍,制定了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预案。

④介绍了现场试验数据采集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定方案进行了调整,取得了相关的数据。

由不同水深和不同工况下,对顺水沉排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袋装砂抛填补坡施工工艺在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袋装砂抛填补坡施工工艺在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袋装砂抛填补坡施工工艺在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摘要:袋装砂抛填补坡主要应用于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护底施工,在长江-30 m以上深水条件下抛填袋装砂补坡施工国内尚无成熟的施工工艺,该文通过论述袋装砂抛填补坡施工工艺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护底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深水条件下袋装砂抛填补坡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为以后深水条件下补坡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水航道袋装砂抛填补坡中图分类号:u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3)02(c)-0-03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位于长江太仓至南通间的通州沙和白茆沙水道。

根据工程工前测量结果显示,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狼山沙左缘冲刷严重,并形成-30 m以上冲刷深坑,冲深坑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深坑边坡坡度陡于1∶3,不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的铺排坡度缓于1∶3要求,需进行补坡处理,即采用抛填袋装砂进行补坡。

抛填砂袋分为4 m×6 m和2.8 m×2.8 m两种规格,其中4 m×6 m 规格砂袋用于大面积粗抛,2.8 m×2.8 m规格砂袋用于局部精抛和补抛,两种砂袋冲灌厚度均按50 cm考虑(图1、图2)。

1 工程施工特点(1)本工程施工区域原泥面主要为粉细砂,且袋装砂直接抛填在原泥面上,所以袋装砂在抛填过程中会引起水流变化,造成原泥面新的冲刷,加剧边坡变化,因此袋装砂在抛填过程中需不断测量断面,观测河势变化,以指导现场施工。

(2)施工区域受长江径流和潮汐共同影响,流速较大,袋装砂抛填过程中漂移距离较大,抛填精度较难控制,因此在袋装砂抛填过程中需不断测量砂袋漂移距离,以指导施工船定位,保证袋装砂落点位置准确。

2 袋装砂抛填施工工艺2.1 施工流程如图3所示。

2.2 袋装砂抛填施工要点⑴水深测量对施工区域进行工前水深测量,形成断面图(10 m一个断面),分析需要补坡的区域。

长江航道缓流区疏浚整治技术与综合影响分析

长江航道缓流区疏浚整治技术与综合影响分析

运 河就显 得尤 为重要
我 国许 多学 者对 航道 整 治 方面 做 了大 量分 析 研究 张幸 农[ 2 1 从泥沙 运动 与河床 演变 出发讨论 了 整 治线 宽 度 问题 .提 出浅滩 整 治前 后 多年平 均 年 内输 沙 总量 相 等 , 整治 水位 与整治 线宽度 关系 。重 庆 交 通 大学 李 平[ 3 1 等 采用 河 工 模 型 和船 模 试 验 对 乌 江岩 崩堵 江航 道进 行 整 治方 案研 究 南 京水 利 科 学 研 究 院唐 存本 【 4 】 等则在“ 河床断面法” 的基 础 上 研 究 得 到整 治线 宽 度 与整 治 水 位 的 相关 关 系 。 除此之 外 .也有 不 少学 者 在整 治工 程带 来 的影 响
方 面进行 了分 析评价 。谷利华[ 5 1 等采用二维 水 流模 型 分析 了工程对 河 道水 位 、 流场 、 河 势 和行洪 等 的 影 响 王 平义[ 6 3 等给 出 了影 响航道 整治过 程 中建 筑 物 抵御 水 流泥 沙破 坏 的因 素 .为研 究航 道整 治 工
除阻 碍航 道 的石 梁 、 岩盘 、 石嘴 、 孤石等 , 从 而改 善 航 道 在使 用 过程 中的航 行 条件 ,达到 维 护 航 道尺
[ 摘 要 ]首 先 分 析 了航 道疏 浚 工程 的 主要 特 点 、挖 槽 设 计 与 定 线 方 法 、航 道 水 利 分 析 计 算 。 然后 针 对 疏 浚 工 程 的施 工技 术 与 综合 影 响 进 行 详 细 分 析 评 定 。最 后 根 据 重庆 长 江航 道 某 段 缓 流 区疏 浚 工 程 实例 。从 疏 浚 深 度 设

吉林水 利
长 江航 道缓 流区疏 浚整 治 技术与 综 合影 响分 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航道整治建筑物修复工程技术 随着国家加大对长江干线航道建设的投资力度,“十二五”期将会有一大批的航道整治建筑物交付使用。由于河道演变的复杂性、设计结构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交付使用后的航道整治建筑物易出现水毁,影响到航道整治建筑物的功能正常发挥,必须对受损坏的建筑物进行必要的维修。

工程概况

位于下荆江的碾子湾水道原为一过于长直的顺直段,上起文艺村,下至毕家台,滩槽形态极不稳定,随着进口段主流顶冲点逐年下移,其左侧岸线不断崩退,北碾子湾一带崩岸剧列,河道向微弯方向发展,从文艺村到柴码头段主流贴于左岸,形成宽深的上深槽,右侧为南碾子湾边滩,自柴码头主流开始转向右岸至寡妇夹过渡,下深槽贴右岸上,柴码头以下为下边滩。长江航道局于2000年以来相继实施了航道应急清淤工程和航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南岸的#8~#12护滩带及寡妇夹、鲁家湾2000米护岸,北岸的柴码头500米护岸、#1顺格坝、#2~#7丁坝,#13、#14护滩带。自河段实施航道整治后,滩槽逐渐稳定,主流从左岸柴码头向右岸寡妇夹一带过渡,航道条件好转。近年受水流剧烈冲刷河床变形影响,左岸柴码头500米护岸及#1格坝、鲁家湾1000米护岸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2009~2011年,长江碾子湾水道相继在北岸柴码头、南岸鲁家湾实施了航道整治建筑物维修工程,这两个单项维修工程均为长江航道迄今投资最大、施工工艺最复杂的单项维修工程。其中2009~2010年枯水期实施的柴码头护岸维修工程主体内容为沉排护底、抛枕抛石护坡镇脚和护岸维修,2010~2011年枯水期实施的鲁家湾护岸维修工程受资金限制,主要内容为水上抛枕,兼有少量抛石和护岸维修。

沉排施工工程技术 沉排护底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柴排和土工织物软体排两大类。土工织物软体排的整体性强,排体具有柔韧性,能较好的紧贴河底,抗冲刷性能好,使用年限也较长。目前,土工织物软体排基本取代柴排,柴码头护岸修复施

工选用土工织物软体排进行护底。沉排施工工程技术可分为沉排定位与轨迹控制工程技术、排头固定工程技术、排尾沉放工程技术、排尾悬空段、排尾偏移量的处理工程技术几点。 1、沉排定位及轨迹控制工程技术 目前长江航道整治施工沉排设备基本采用铺排宽度为40米、自带双频RTK-GPS(1+2)设备的专业铺排船。柴码头护岸修复工程在水下沉排过程中,利用铺排船自带双频RTK-GPS移动站通过集成软件对沉排过程进行监控,实时显示排体实际位置和与设计沉排轨迹的偏差,自动对抛设的定位钢缆进行收放来校正,以保证排体铺设质量。铺排船可自动记录沉排轨迹,在每一通条施工结束后,形成沉排轨迹图。同时利用另外一套GPS移动台随时检测排体边缘位置,作为沉排船自带GPS实时控制的有效补充,对沉排轨迹偏移进行校核,进一步提高沉排定位精度。移动站可准确有效测量排头与排尾位置,特别对排尾悬空后受水流影响产生偏移量的测定,具有较好效果。(在利用GPS控制过程中,沉排船、移动台须各自架设一个基准站相互进行校核。) 多年经验显示沉排施工定位控制设置导标观测简便、直观、有效,可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每一通条排体沉放前,对施工区进行测量放样,并在岸坡上设置一系列导标,明示排体上下缘及搭接宽度。沉排过程中,技术人员在铺排船上可结合GPS及导标观测排体沉放是否存在偏移。 2、排头部位定位工程技术 一般排头主要依靠系结砼块堆及在排体头部位置压载砼块自重固定。铺排船向外侧移动过程中,对排体会产生作用力,可能使排体发生整体位移,导致排体的沉放位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必须对排头的固定采取相应措施。柴码头护岸修复工程沉排护底在排头固定工程技术的关键点:一是在定位排头时,预留1m的富余量,排头沉入河底后继续放排2~3m;二是在岸坡上每隔5m固定系列木桩,沉排前用尼龙绳将排头和木桩连接,利用尼龙绳和排体之间的拉力来减小铺排船在移动过程中对排体产生的作用力,以减小排体位移,保证排头位置的到位率。 3、排尾沉放工程技术 一般在每一通条排体沉放结束时,排尾主要依靠工作排布(俗称母排)连接或者尼龙绳系结方式送入河底。柴码头护岸沉排护底维修工程主要采用尼龙绳系结和母排连接的方式处理排尾沉放问题,即利用一定数量的尼龙绳,将排尾与铺排船滚筒挂钩连接,待排尾离开铺排船沉放至河床底部后,解开尼龙绳即可。在排尾的固定方式上,一是每一根系接的尼龙绳长短必须严格一致,使每根尼龙绳均匀受力;二是有效利用排布伸缩性,在滚筒上加装一张工作排布(即母排),再利用尼龙绳连接工作排布(母排)和沉放排体,可有效解决排尾沉放时牵引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保证排尾平顺沉入水底。 4、排尾悬空段的工程技术 每通条排体沉放临近结束,排体离开铺排船导板后,均有一定距离的悬空段。此时受水流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排尾位置偏移,严重时可产生卷排、撕排及翻排现象。柴码头护岸沉排在悬空段的处理上,首先在尾部上游迎水部位增加牵引装置,利用钢缆牵引,随排尾沉落缓慢收放,通过牵引力的作用,抵抗水流对排体的作用力,减少排体尾部偏移量,防止出现排体翻转;其次是根据施工现场水流的流向调整船位,尽量使悬空段排体与水流平行,减小水流对排体的作用力。另悬空段重量由系结尼龙绳承受,沉放时放排与移船必须同步进行,保证缓慢均匀,防止瞬间受力过大导致牵引装置断裂或排体撕裂现象。 5、排尾偏移量的工程技术 受水流影响,排体在水中会产生漂移,因此要根据施工现场施测流速、流向及浮具漂移观测排尾实际着床位置数据,适当调整沉排轨迹线的方式进行控制。柴码头护岸沉排护底维修工程施工中,特别是从第14通条处水流速明显增大,技术人员根据实测的排尾偏移量,按设计轨迹线沉入排体量50%后,以排体中心为旋转点向上游方向旋转5~6度,排尾上移量约增加2.1 m~2.5 m,当排体着床后旋转增加量可抵消水流冲击漂移量。

抛枕施工工程技术 抛枕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施工工艺,已广泛应用于长江航道整治和维修施工中,主要包括充枕、定位、沉放、监测等工序。在鲁家湾护岸维修工程中,由于抛枕方量大,时间紧采取了两种工艺进行抛枕作业:深舱驳输沙定位抛及自取沙游抛作业。主要是基于深舱驳输沙定位抛沙枕的准确率与到位率要高,但因自取沙游抛能明显提高抛枕工效的特点,所以作为深舱驳输沙定位抛的有效补充。 1、充枕 枕袋泥沙要求:维修工程所用枕袋由幅宽3.88m、规格为200g/m2的单层聚丙烯圆筒编织布扎制而成,为适应维修区域水下复杂地形,设计长度为3m 、5m、8m三种级配,直径均为1.2m。长3m、5m的枕袋均设置2个充灌袖口,长8m的枕袋设置3个充灌袖口,袖口间距1.5m或3m,直径为20cm,袖筒长50cm。沙枕采用丁缝或包缝法缝合。用作充枕的河沙d10不小于土工布的等效孔径O90,选择粒径较粗、含泥量小于10%的河沙,袋体内充填饱满度控制在75%~85%。 充枕要求:深舱驳输沙定位抛及自取沙游抛作业除抛投方式不同外在充枕时都必须控制充盈率和均匀度,沙浆浓度控制在15%~25%之间,充填压力控制在0.1MPa左右。沙浆充灌时常踩踏沙枕滤水,充盈率达到75%~85%后,扎紧充沙袖口,继续踩踏沙枕使之均匀。 2、定位沉放 漂移距确定:沉放前要根据公式计算枕袋入水的漂移,结合采用浮具在施工区实枕袋测漂移距,控制抛枕船船位保证抛枕的到位率。枕袋漂移距可用下式进行计算:L=0.8VHW1/6。式中:V——施工区表面平均流速(m/s);H——水深(m);W——枕袋重量(kg)。 定位:施工前先利用大比例水下地形测量图,了解抛枕区域水下地形地貌,科学合理设计施工方案。通过绘制断面图(断面间距为10m),计算枕袋抛投的层数、每层排列个数和枕袋排列组合方式,控制抛投工程量。将抛枕区域按纵断面1.5m、横断面5m间隔绘制网格,形成D

XF文件导入GPS移动台电子手簿,施工时根据漂移距控制枕袋下水位置。随时根据坡度断面尺寸搭配不同长度的枕与层数,以抛出设计要求的坡比。 沉放:充填好沙枕后,经检查沙枕无破损后,校正船位,松开枕架开关,使枕架倾斜,沙枕自动翻入水中,沉到设计位置。抛投时,沙枕长度方向垂直水流,根据漂移距、抛枕船船宽确定抛枕船的移位与沙枕的入水位置,由坡脚底外缘边线向内逐层抛填均匀。顺序为:定位后抛投1至2次,抛枕船向上游方向移动1.5米再定位抛投,移船累计距离等于船宽时应空出一个船位,实测漂移距后再调整船位进行抛投。向上游方向抛投二个船位后,抛枕船内推2.5米下移至最初抛投横断面线。通过GPS控制船位如此循环往复,达到设计要求为止。沙枕抛填补坡严格按设计枕位分层抛填,填筑第2轮、3轮时适当增加抛筑厚度(每次抛填高度控制在2米之内,1米后调整枕架枕袋位置)。层与层之间和沙枕袋之间应交错嵌紧,不形成垂直的通缝,小的空隙辅以3米枕。 检测:每抛投完一个断面后,及时安排大比例测量,检测抛枕到位率,分析抛填效果,及时修改抛枕方案,以抛出设计要求的坡比。 建议 航道整治工程因水毁严重进行修复,关键节点主要在水下,属隐蔽工程,施工的精确率与到位率难以掌握。进行全过程跟踪观测施工效果,并实时调整施工方案,能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加大施工过程中的观测频率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 维修工程因施工环境特殊,其施工强度不低于航道整治工程。柴码头护岸维修工程沉排施工中因排布长度富余量、排体铺设范围等限制,维修强度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维修工程在强度的设计上可以与航道整治工程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