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知识点 叔本华审美观审思想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

(1)审美的“观审”说

叔本华则从未正面为美下定义,他认为美不是客观存在的,或是客体的属性之一。如同他宣称”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由主体创造、为主体而存在的一样,他也只是从主体的心理状态出发来论类的,是从美感出发来论美的。他没有美论,只有审美的”观审”论。

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中,在意志与衰象之间还横插了一个”理念”。理念是意志的唯一直接的客体性,”生命意志就在这理念中有着它最完美的客体性“。意志本身作为终极本体,无法成为认识对象,只有客体化为理念,才有可能被认识。但是理念作为意志的直接客体性,同作为意志间接客体性的表象仍然有本质区别,表象呈现的是个体,受制于因果关系的根据律,理念则超越因果关系等根据律而指向普通、永恒、自由。从主体来讲,人的认识通常是意志的工具,服务于意志,它本身体现在个体身上,具有因果、时空等先验形式,因而也服从于根据律。

所以,在日常个体的认识(无论是感性或理性)中,人们不可能认识不受根据律制约的理念,而只能滞留于表象世界(现象界),认识服从于根据律的个别事物。只有在认识主体挣脱了意志、欲望的束缚,上升为纯粹的直观状态——“观审“时,才能超越于根据律所左右的表象世界个别事物,而直接认识普遍的理念这种状态“是在认识挣脱了它为意志服务的这寸关系时,突然发生的。这正是由于主体已不再仅仅是个体的,而已是认识的纯粹而不带意志的主体了。这种主体已不再按根据律来推敲那些关系了,而是栖息于、浸沉于眼前对象的亲切观审中,超然于该对象和任何其他对象的关系之外“。这种观审状态,从主体来说,是一种“自失“或自我丧失于对象之中,”也即是说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觉知这对象的人了“。这种“自失“,实际上只失去主体的个体性、段性的功利性和理性的根据律的束缚,而成为一种“纯粹的主体“,叔本华称之为“明亮的世界限“;而当主体进入这种观审状态时,与客体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客体也摆脱根据律而成为“纯粹的客体“,即理念,”所以,客体如果是以这种方式走出了它对自身以外任何事物的一切美系,主体也摆脱了对意志的一切关系,那么,这所认识的就不再是如此这般的个别事物,而是理念,是永恒的形式“;这时的主客体关系是“认识的纯粹主体则只认识理念“。

这种主客体的“观审“状态,也即直观认识,就是审美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中,作为观审对象的“纯粹客体“——理念,才是美的,才成为审美的对象。叔本华认为美作为理念,只有出现在主体的观审状态,即审美中。”当我们称一个对象为类的时候,我们的意思

是说这对象是我们审美观赏的客体,而这又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说看到这客体就把我们变为客观的了,即是说我们在观赏这客体时,我们所意识到的自己已不是个体人,而是纯粹无意志的认识的主体了;另一方面则是说我们在对象中看到的已不是个另一事物,而是认识到一个理念;比方说当我以审美的,也即是以艺术的眼光观察一棵树,那么,我并不是认识了这棵树,而是认识了这树的理念。

叔本华的审美“观审“论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强调审美的非功利性。他直接继承了康德关于审美“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观点,把审美著成主体在完全摆脱生命意志、个人目的等利害关系束缚始状态下对理念的直观,由此产生的愉快才是纯粹的美感。他说,”我们恰恰不是从事物与我们个人的目的或者说我们意志的联系中获得愉悦和快感,而是从美本身获得它们“,”因此,在美感活动中,意志在意识中绝对没有位置“;他还说,”要理解‘理念’这个东西,必须在意志完全消失的条件下“,必须“以这种心境完全净化的客双性为基础“。二是主张审美的非理性。叔本华所说的“观审“,同时也是排除抽象理性认识的纯粹直观。因为理性认识时时受意志的控制。人的“智慧之所以能够客观照深刻地理解外界,是在脱离意志(至少是暂时的)情形之下才有的“,而“这种状态已违反智慧的自然性和本分,也就是说已属反自然“。就是说,智慧必须脱离为意志服务的常态,必须超越理性认识,而代之以悟性直观,才能直接把握理念。所谓“反常“、“反自然“,就包括着违反正常的理性认识。叔本华说:”认识理念所要求的状况,是纯粹的观审,是在直观中浸沉。是在客体中自失,是一切个体性的忘怀,是遵循根据律的和只把握关系的那种认识方式(按:理性认识方式)之取消。“审美的现审状态就是这种反自然的非理性的豆观状态。三是暗示了审美的主体性。虽然叔本华一再说双审的“客观性“,但他的“客观性“只是指摆脱个体、个别事物的局限性部豆观理念主吉普遍性形式,而不是指在主客体认识关系中客体的决定性。相反,他的“观审“乃是“纯粹主体'与理念的高度统一和交融状态,而形成这种状态的关键不在客体董市在主体,是主体挣脱意志和理性束缚,达于无利害境界时才导致全部主客体关系的变化,才出现审美关系。所以,主客体两极中主体显然居于决定地位。客体能否成为观审对象即审美对象,主妥取决于主体边否摆脱意志而成为纯样认识的主体。所以,归板给蒂,类不在客体方面,而在主体特定的审美态度。叔本华这一观点,预示了我当代西方美学自客观论转向主体论这一基本方向,为现代“审美态度“说奠定了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