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合集下载

试析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试析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实的讲述和事实中疑问的解开为核心 , 由此引导受众进人到一种深度 中去 。“ 并 深度不是艰深的话语和
生 涩 的表 达 , 而是 最终 由观 众来 感受 的深 刻 。” “ 度来 源 于事实 ” 可 以从 两方 面解 读 : 先 , 要 准确理 解 “ 深 , 首 需 事实 ” 。事 实具 有不 同 的份量 与 品位 , 有 的事实 简单 明了 , 因而 一般 仅 可作 资讯 报道 。但 另 一类事 实 意义 重 大 、 响深 远 , 影 具有 历 时性 和 延展 度 , 有开 掘 和拓 展 的潜 力 , 身 就呈 现 出意犹 未 尽 的“ 具 本 深度 ”有深 人报 道 的 可能 ; 次 , 要正 确理 解 , 其 需
“ 实事”那么 , , 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就是“ 求是” 。通常的消息采用 的是客观报道形式 , 属于“ 一人一地一
事一 报 ” 面式 的 、 立 的报 道 , 平 孤 而深 度报 道就 需 要将 事件 的 “ ” 伸 到横 向 、 向的各个 方 面 , 点 延 纵 展示 事
件的宏观态势和前景 , 要求跨越时空 , 由表及里 , 由内到外『 但我们现在的报道中, 2 J 。 常把详尽的报道误视
名制作人孙玉胜指 出: “ 挖掘深度的方 向不是唯一的,但无论节 目制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向来寻求节 目 所要达到的 目 标深度 , 都必须首先寻求支撑这个深度的事实与证据。所谓深度就是对事实的占有 , 作
为记 者 , 你获 得事 实越 多 , 离深 度越 近 。 见用 事实说 话 是 电视新 闻深度 报道 的核 心原 则 , 不是 简 你 ”可 但 单 的报告 事实 , 是在事 实 的基 础上 , 而 为读 者梳 理 出关于 事实 的认识 。 闻应 提供 一种 真实 , 新 并不 提供 观 念 。深度报 道 的本 质应该 是事 实 的深度 , 不应 是观 念 的深度 和理 论 的深度 。事实 的新 鲜感永 远 高于观 念 的新鲜感 。 这也 就是 说 , 谓 深度 , 所 不是 或不 主要 是 因为记者 所发 表 的对事 实 的深刻 见解 , 而是 深在 以事

浅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编创

浅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编创

论化 工设 备检 修 中 的安全措施
陶 艳 飞
பைடு நூலகம்
( 齐化集 团有限公 司, 黑龙江 齐齐哈 尔 11 0 ) 60 0
摘 要: 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 的物质基础。 化工企业生产连续性 强, 自动化 水平 高。 这给维护和检修带来 了相 应的困难, 在安全检修 中一 定 要 注意 安 全 措 施 的 采 用 , 保检 修 中 的安 全 性 。 确 关键词 : 化工设备; 检修 ; 危险因素; 安全措施 l 化工设备检修中的危险因素。1 . 1动火作业 2检修过程中采用的安全流程和措施。2 1检 人孔、 手孔。2 4正确劳保着装。劳动保护并不是简 21 .1严 格按照 预定的 停 单的穿上工作服即可 ,在进入化工设备内部作业 . 危险性的主要表现。系统安全措施不到位, 如处理 不干净、 容器内存在死角、 盲板插加不合理、 相连物 车方案停车。 1 . 2 2泄压要缓慢适中。 1 Z 3装置内物 时, 劳保必须起防护作用 , 有—定的防护要求。在易 易爆的设备内, 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要穿着整齐 , 料管线未隔开、 阀门内漏等, 动火时易发生火灾爆 料务必排空处理。2 . .4 1 控制适宜的降温降量速度。 燃、 防止起静电火/&; 腐蚀性物质接触  ̄ f i - 炸事故。 可燃、 易爆介质吸附在设备、 内 管道 壁表面 2 5开启阀门的速度不宜过快。 1 . 1 . 6高温真空设备 扣子要扣紧, 2. 1 停炉作业严格依照工艺规程规定。 皮肤,工作服的兜内不能携带尖角或金属工具, 7 一 的积垢或外表面的保温材料中,如处理不千净, 动 停车步骤。Z . 2置换设备内有毒有害气体。 对有 有害、 毒、 易燃、 些小的工具 , 如角度尺等应装入专用的工具袋。安 火时会释放出 , 来 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化工生产 2 帽子与头配戴合适。正 动火点周围及下方存在易燃 、 易爆物品, 如未清除 易爆气体的设备进行置换。—般用于置换的气体有 全帽必须保证帽带扣索紧, 蒸汽, 要优先考虑用氮气置换 , 因为蒸汽温度 确穿戴劳保手套 , 在一些酸、 碱等腐蚀性较强 的设 干净 , 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管理方面不按规定办 氮气 、 碱等防腐手套 , 手套坏 了要 理动火证、 不执行动火证规定的安全措施 , 易造成 较高 , 置换完毕后 , 还要凉塔, 使设备内温度降至常 备内作业要穿戴防酸、 劳保鞋要采用抗静电和防砸专用鞋。 火灾爆炸事故。 2设备内作业 1 危险陛的主要表现。 温。对—些高温液体的设备, 首先应考虑放空, 再采 及时更换; 参考 文献 有毒有害气体未经清洗置换 、 分析合格 , 可能造成 用打冷料或加冷水的方式将设备降至常温; 对有压 1 】 J } 中毒。 容器中氧含最不符合要求 , 可能造成窒息。 容 力的设备要采用泄压自方法, 勺 使设备内气体压力降 【董国永 有害气体置换浅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0 8() 器内照明和电动工具使用的电源不是安全电压或 至常压。 - 2 3正确拆卸人孔。 在对检修设备进行介质 2 0 ,1. 电源线破损, 工具设备漏电, 都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隔断、 置换 、 降温、 降压等工序后 , 要进行严格的确 I 劳动防护【 北京 : 工业 出版社 ,06 将藏 MI 煤炭 20 . 过程装备管理洲[ 北京: 学工业出版 化 未戴防毒器材进 入 有毒区、 进入设备内作业时防毒 认、 检测,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再拆卸人孔。 对于有液 圈尹洪福. 拆/ 时 要拆对角螺栓 , 拆到最后 四条 社 ,o 52. 2 o () 器材缺陷、 氧气气源不足、 药剂失效等 , 可能造成中 体的设备, L . 毒事故。高处作业危险性的主要表现。脚手架搭设 对角螺栓时, 要缓慢拆卸, 并尽量避开人孔侧面, 防 『I 4汪必忠化 工生产设备维护管理I化学工业,0 8 J I 2 0 2. 不规范、 稳定性差, 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 周围环境变 止液体喷出伤人; 对于易燃 、 易爆物质的设备 , 绝对 ( ) 对于锈蚀严重的螺栓要用手锯 【魏新利过程装备维修管理工程l 中国化学, 0 5 l J I 2 7 0 化, 有毒气体突然散发时 , 易造成中毒及高处坠落 禁止用气焊割螺栓; 事故。措施不落实, 造成高处坠落事故和物体打击 切割 ; 对于粗苯油罐等装置上设新 ^ 、 孔或开新手孔 () 5. 事故。检修时的围栏、 楼板等移开后未采取相应的 的情况下 , 绝对禁止用气焊或砂轮片切割, 要采用 I 振仁 , 6 瞒 魏新利. 维护过程装备成套技村 化工博 2 o () 措施而发生坠落。 定配比 浓度的硫酸, 周围用蜡封的手段开设新的 览。0 74.

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深度报道的方法 (1)

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深度报道的方法 (1)

【1】1陈艳.浅谈策划在广播新闻深度 报道中的运用D】.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
报,2007(5). 【2】刘晚翠,李抚生.新闻商品的深
栏目的“主打节目”却只有访谈一种类 型,且形式基本都是专家谈话和“解说 配画面”的形式。这种方式不仅枯燥, 且缺乏在新闻事件现场拍摄的具有冲击
加工——浅谈深度报道的选题与策3t,jⅡ】.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4).
对医生的职业伦理以及人对自身生命权
利的再认识。央视的名牌电视新闻评论
节目都是通过采访,让经历过新闻事件
的人来亲身讲述事件的发生原因和造成 的后果,从而使受众能够了解到事件的 真实情况,以便增强新闻节目深度报道
栏目《焦点访谈》一开始也是从“政府 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故事话
题开始引出,结合纪实拍摄,现场报道 等电视节目方式,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 量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制作播出了大量影响广泛的优秀节目,
万方数据
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深度报道的方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秦晓莉 新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西部广播电视 XIBU GUANGBO DIANSHI 2014(12)
引用本文格式:秦晓莉 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深度报道的方法[期刊论文]-西部广播电视 2014(12)
重视,在发展中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2.3新闻节目的形态要具有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受众对新闻节目
的鉴赏能力也在改变。然而,在电视新 闻节目的深度报道方面,电视台新闻类
传播效果,受众才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
择新闻节目。然而,目前有些地方台的 电视新闻节目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新闻节目的制作思想局限于“每 个节目都要有明确的结论”,使得采编

当下电视深度报道

当下电视深度报道

当下电视深度报道[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程度的加快,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媒体资源日益爆炸的信息社会,作为电视媒体及电视新闻,要很好地适应市场和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必须走深度报道的路子,深度报道是现代电视记者应该竭力追求的目标。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有危机意识,要拿出高水平的作品满足受众的要求,并积极参与国际电视竞争,在世界电视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以此振兴民族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在社会变革中高唱“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促进社会的团结与进步,这是历史赋予电视界的重任。

而电视新闻发展的重点应是深度报道,时代在呼唤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关键词]深度报道;矛盾;三贴近;现场同期声一、电视深度报道的概述深度报道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

电视深度报道是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声效果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并以最快最佳的传递形式报道给广大受众。

电视深度报道通过系统提供新闻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原因、结果等,就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地剖析、揭示其内在本质从而正确引导舆论、解惑排疑。

电视深度报道主要是利用电视媒体对新闻事件的现象进行准确观察和记录,然后进行大量地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心分析、概括、总结和理性思辩,然后结合电视的表现手法与技巧、宣传的倾向性进行准确客观地报道,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新闻事件的本质及发展趋势。

电视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化,和其它新闻报道方式一样,在采访中需要感觉,需要知觉,需要形象思维、美感思维、潜意识思维、理性思维,需要眼睛去看,耳朵去听, 心灵去感受,同时更需要大脑去思索。

进行电视报道,尤其是电视深度报道,重要的是摒弃旧的思维定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是最固执、最具习惯性的。

职业素质与电视深度报道——以《新闻调查》和《深度105》为例

职业素质与电视深度报道——以《新闻调查》和《深度105》为例
媒 介 的 迅 速 发 展 则 为 通 俗 文 化 与 高 雅 文
的 视线 。 实 上 。 式 化 、 过 时 也 正 是 通 事 模 易 俗 文化 的弊 病 。 还 珠 格 格 》 得 了很 高 的 《 获
化 的 合 流 提供 了 条 件 。以前 只 有 少 数人 能 够 占 有 与 欣 赏 的 艺 术 品通 过 复 制 得 以 被 民 众 保 存 , 著 也 可 以 被 改 编 成 电视 节 目 名 后 广 受 欢 迎 。费 斯 克认 为 , 体 是 非 统 一 个 的 、 盾 的 , 俗 文 化 的 消 费 者 在 文 化 消 矛 通 费 过 程 中 的 立 场 并 非 始 终 如 一 , 们 具 有 他
zV
AI I OZ. E IA I J
2 1 ・( 半月) 004 下
职业 素质 与 电视 深度报道
以《 闻调 查》 深度 15 为例 新 和《 0) )
口 朱 梦 于 晓敏
目前 , 电视 新 闻 成 了 不 同 电 视 媒 体 竞
争 的 主 要 手 段 , 在 电视 新 闻 中 , 度 报 而 深 道 又 成 了电 视 媒 体 流 行 的 主 要 报 道 方式 。 18 年 央 视 创 办 《 90 观察 与 思 考 》 电视 深 度 , 报 道 开 始 了最 早 的尝 试 。 随着 电视 新 闻改 革 大 潮 的 掀 起 , 视逐 渐 出 现 了 现 在 最 能 央 被受众 认 同的电视深 度报 道三部 曲—— 道 的发 展 具 有 极 大 的 影 响 。本 文 以《 闻 新 节 目策 划 时 , 目制 作 过 程 中 即 将 面 临 的 节 度 的把 握 则 是 深 度 报 道 首 先 要 解 决 的 重 点 和难 点 。 度 报 道 需要 把 事 件 的点 延 伸 深 到 横 向 纵 向各 个 方 向 . 示 事 件 的 宏 观 事 展

浅析电视深度报道的比较优势

浅析电视深度报道的比较优势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特别策划一福建广电协筋业实践饯浅析电视深度报道的比较优势黄敏(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福建福州350001)擒要:电视深度报道博采其它媒介之长,发挥现代传媒电子化传播和多元化表现手段的优势,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魅力。

面对新的发展趋势,电视深度报道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电视深度报道比较优势感染力信服力多样性“深度报道”(1n—dept h R epor t)是起源于西方的新闻术语,又称为“解释性报道”、“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等,最初是为了适应电子新闻时代的竞争而诞生的一种组织报道的方法。

20世纪4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壮大,报纸作为传播新闻的主要工具受到了挑战,广播发表新闻快、时效性更强,电视新闻则更具现场感。

为了应对广播、电视带来的挑战,西方新闻界认为,报纸要吸引大众,只有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在为读者服务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形成自身优势,才有可能胜过广播和电视。

因此,可以说深度报道的产生是对抗电子新闻竞争的产物,是报纸迎接广播、电视挑战的必然结果。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电视节目中”大器晚成”的一种节目形式。

随着报纸深度报道的日益繁荣,电视新闻界开始涉足这一崭新的领域。

在国内,1980年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开播,这是中国电视新闻中较早进行深度报道的栏目。

而大规模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出现则应从1993年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改版算起。

1993年5月1日,央视《东方时空》开播,其中的小栏目《焦点时刻》是一个社会焦点类栏目,对深度报道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1994年4月,央视又推出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很快受到观众的肯定和欢迎。

1996年5月17日,央视《新闻调查》正式开播,它定位于“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每期片长45分钟,成为后来很多调查类深度报道节目的样本。

深度报道的电视新维度

深度报道的电视新维度

考: 未抚平 的伤痛 》《 追 踪死 亡名单 》 , 观众 跟随记 者的镜
头和 话筒 , 直面 一个个残酷 、 沉 重、 跌宕起 伏的故事 。 如果 闻不见其 声 、 目不见其人 , 观 众如 何能深 切 感受失 独 家庭 的长 久悲痛 ?河 南省 兰考县7 个火 灾中丧 生 的孩子没 能见  ̄ J 1 2 0 1 3 年的春节就 离开人世 , 收 养问题和 孤儿 群体 的出路
会舆 论的重要 途径 , 在干预 生活 、 透视社 会方面 发挥 了巨
大作用。
然后, 一个广州 的 、 深圳 的、 珠 三 角的读 者心 里 就会 有这 样 的疑问 : 这 些发 生在千里之 外的事 , 与我有什么关 系?我 为什么要 花上一两 个小 时, 来 阅读这 些与我并无瓜 葛的故
刺县 领导 电视形 态赋 予 新 闻深 度报 道 的利与弊
电视新 闻深 度报道 是运用电视手段 ( 声
音、 画面 ) , 系统 反映 重 大新 闻 事件和 有广
泛 影响 力的社会 问题 或社会 现象 , 通过 对新 闻
背景 的准确 交代 , 事件 因果 关系的深入 探究 , 相关 问题 的 恰 当分析 , 以揭示 其实质 , 追 踪 或探 索其 发展 趋 向的一种 报道 方 式。 深 度报 道具 有题材 的重要性 、 评 论的思辨 性 、 报 道 的立体 性 、 手段 的丰富性 等特点 。 它可以 对新 闻事件
联 系。
所以 , 笔者以 为, 电视深 度报 道和报 纸 深度报 道 的意 义是一致 的, 那就 是影 响力。《 新闻 联播 》 有多大可看 性? 但 是其 前后时段的广告价位 堪称天 价。 电视深度 报道 比起
新 闻直 播, 不但做到 了 “ 在现 场”, 而且 “ 在 观察 ” , 这 是一 个电视频 道 影响 力、 权 威性和 公信 力的重要 营造手段 。 整 个平台的价 值都能从 深度报 道 中获益 , 其经济价 值就 不是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几种形式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几种形式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几种形式一、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主干部分。

它旨在以真实、客观为基点,迅速、广泛、简短地报道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

1.短消息。

短消息时间长度一般在1分半钟之内。

它以“一个事件、一个现场和一个主题”为特点,要求视角新颖、主题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2.长消息。

长消息时间长度一般在4分钟“内。

它的特点是以非事件性报道为主,要求在短消息基础上在时空上有一定拓展和延伸,要有一定的立意和深度,同时运用多种电视表现元素。

二、连续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连续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分为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被视为消息类新闻节目的一部分,但因其并非单条新闻,在播出上会有一定的时间跨度。

二者在题材选择、时效性、报道序列和传播功能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1.连续报道。

它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的事态进行及时、持续的报道。

连续报道的题材往往是重大新闻。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报道的时效性有比较高的要求;报道有较强的连续性,连续一般是纵向的;报道在总体结构上具有完整性;从报道层次上看是逐渐递进的;报道具有一定的广博性;报道在声势上具有强烈的悬念感。

2.系列报道。

它是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

系列报道是我国电视新闻界的创造。

它以集中的强大声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成就,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系列报道在主题是同一性、传播具有系统性和信息密集化。

三、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经验,或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表现某一行业、地区新面貌新气象等内容的新闻报道形式。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分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电视新闻调查节目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等类型。

1.电视新闻专题节目。

它又可分为典型报道、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事件综述和思辨性报道等几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接近真相从质疑开始,《新闻调查》探询事实真相。”——
《新闻调查》的片头较为准确地概括了深度报道类节目的定位及属性。那么,深度报道究竟
来源于何处,它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电视深度报道产生的背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教授门彻儿提出了著名的“三层报道”概念。他认为:
对事实表面的直截了当的报道是第一层报道;发掘事实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调查性报道是
第二层报道;在事实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为第三层报
道。深度报道即是在第二层报道和第三层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它强调更深入地挖
掘题材内在和外在的诸多联系,在报道内容上充分拓展,多角度大范围展示事物的全貌和动
态过程。
深度报道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报业,本来是报刊为对抗电子新闻媒介竞争而发
展起来的新闻报道模式。二战后,报纸昔日独霸天下的地位受到挑战,特别是时效性方面,
报纸无法与广播、电视竞争,面临危机。报界认为,报纸只有在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深
度和广度上发展,才有可能胜过广播电视。于是,深度报道这一形式应运而生。在一段时间
内,广播电视以报道快捷取胜,报纸以报道的深度取胜。
随着采录设备的更新,观念的发展,更出于竞争的需要,深度报道被逐渐引进电视新闻
中。196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大型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以对社会
问题作有深度的调查为特点,很快成为美国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60分钟》加
速了深度报道的电视新闻专题、专栏节目的繁荣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电视的普及,深度报道开始尝试进入中国电视领域:1994年4
月1日,观众纷纷将目光掷向刚出炉的新闻纪实性节目《焦点访谈》,“实事追踪报道,新
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是它的宗旨。不久,该栏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随后央视又适时创办《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大作“深度”文章。此后,电视上的“大
调查”、“大扫描”、“大透视”等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个从美国舶来
的报道方式逐渐在中国的传媒土壤里扎稳了脚跟。
二、什么是电视深度报道
《新闻学大词典》给深度报道的定义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
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深度报道的实质是新闻
事件与社会、人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复合体”。
电视深度报道可以充分利用一切符号和技术手段,在节目编排的策划、结构的安排、叙
事的选择以及出镜记者等方面大展所长,充分体现对“生活原生态”的关照,讴歌光明,弘
扬进步,针砭时弊,使深度报道成为中国电视新闻深化主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全新
的报道形式。
三、电视深度报道的特征
与消息类新闻报道相比,电视深度报道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即理性思辨、对新闻事件的
整合强化、过程性、表现手法多样化。
1、 思辨色彩
思辨色彩是电视深度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深度报道将“大”和“专”对接在一起,实现
了报道的厚度与深度的统一,而这其中又以“专”更为重要,深度报道必须由表及里,透过
现象看本质,提供给观众可以思考、受到启迪的东西。思辨色彩是衡量一个报道是否达到深
度报道的根本标准。理性思辨带给人们的不是简单的介绍经验、做法,而是通过对典型事件
的分析,传播思想、颂扬精神。如《香醋为什么这么涩》《难圆绿色梦》都是通过现象的透
视,由表及理,探寻原因。总之,理性思辨、思想深度是深度报道的灵魂。
2、 对新闻事件的整合强化
电视深度报道是围绕一个主题、紧扣一个焦点,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报道,它的首要功
能就是要产生1+1>2的聚合效应。深度报道的“兴奋点”常常都是社会关注程度极高的热
点、重点、难点问题。另外,深度报道因其重要性和显著性,也易引发观众产生足够的注意
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传播学理论中所谓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显著性模
式”的成功应用,即“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
同样的新闻事件,采用了深度报道的方式,其新闻价值更容易得到拓展,其传播效果更
容易得到强化。
3、 过程性。
电视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曲折性、复杂性要有所反映,上承以往报道的事实或
观点,下继新闻事实的最新发展趋势,使观众对于整个事件有一个全面深刻地认识。
重视过程性还必须展示记者调查或发现的整个过程,这样更让人信服,更有真实感和现
场感。
4、 表现手法多样化
表现手法多样化是电视深度报道在形式上的特点。电视深度报道内容上的多侧面、多角
度、全方位决定了其变现手法的多样化。同时,由于电视自身的优势,声、光、画各方面技
术手段都能应用在电视深度报道过程中。深度报道节目,往往要通过客观介绍、被访人物述
说、主持人采访、对话、现场报道、主持人或记者评述等方式的运用,向观众揭示真相。
四、电视深度报道的分类
这种报道方式基本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的深度报道,即解释性报道(围绕社会发展的
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它是一种用相关事实来解释
或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以《焦点访谈》为代表)、调查性报道(它注重挖掘新闻
事件的内在的、隐藏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以《新闻调查》为代
表)、预测性报道(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推理,典型表现是,雅典奥运会中,比
赛前对运动员的夺金希望进行预测)。
二是组合深度报道,即整合报道(将某一类新闻事件或新闻事件的某一侧面的报道整合
在一起)、系列报道(以《新闻联播》为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某类主题的系列报道,
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骄傲中国》)。
五、电视深度报道的功能
1、 舆论监督
实行舆论监督是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之一。作为后起之秀的电视,现已成
为当今世界最先进、最现代、最具活力的传播媒介。电视图文并茂、声画结合,快捷、形象,
因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产生的影响也就更深刻,带给观众的感受更直接,留给观众的思考也
更深远。如《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
2、 品牌效应
电视深度报道是媒介风格化和个性化的一种符号。一次成功的深度报道的策划和运作,会有
助于使媒介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并强化自己的特色,从而最大限度的吸引
观众眼球,擦亮自己的品牌。如《凤凰卫视》正是通过对“911”事件的全程报道而一举成
名。
3、 电视深度报道使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由于电视新闻报道的容量和分量比单篇新闻相对要大,因而对电视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