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文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人文历史

宁夏历史悠久。境内水洞沟古人类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戎、狄等民族集聚地之一。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宁夏属北地郡,设乌氏(今固原市原洲区南)、富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等县,并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之历史。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其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与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达189年的局面。元灭西夏后,设宁夏府路(意取“安宁西夏”),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民国初年(1912年)宁夏改为朔方道,1929年成立宁夏省。1954年宁夏撤销,将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省。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923年,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的发现,说明远在公元前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原始人在此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宁夏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聚居地之一,秦代在此设北地郡,并修筑了长城以防匈奴的侵扰。秦统一六国后,宁夏分属北地郡和九原郡,秦凭借黄河天险,蒙恬率兵30万驻防,沿河修筑了44座城郭,屯兵垦殖,引黄河水灌溉,促进了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汉时又募民徙边,经过230年的经营,宁夏北部地区由游牧业转为农业,后汉至三国时期,中原战乱不止,北方游牧民族鲜卑、匈奴、羌等,纷纷重新占据今宁夏地区,直到北周再次统治宁夏,迁南朝陈国人民于灵州,他们带来了江南的水稻栽培与植桑养蚕技术。唐初至五代,西北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勒、回鹘、吐蕃、党项等又相继迁入今银川平原,使银川平原得到了多民族的空前开发。唐代诗人韦蟾在其《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一诗中赞誉当时宁夏地区的景物时写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城),塞北江南旧有名。”“塞上江南”的称誉由此开始见诸文字。

宋初,曾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的党项族平夏部酋长拓跋思恭(公元883年被唐僖宗授为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的后裔,在五代十国混战时,扩充势力形成了以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境内)为中心的军事割据集团,先后攻占了甘肃、宁夏的大部分地区。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之子李元昊,以现今宁夏为中心,以兴庆府(今银川市)为都城,建立了夏国,因地处中国西部,史称“西夏”。西夏通过改元,设立了官制、制定了文武官员服饰式样、创制了西夏文字等。其鼎盛时期辖22州,势力范围扩大到东至黄河,西至玉门,南抵萧关,北控大漠,方两万公里。西夏立国189年,政治、经济、文化都曾得到重大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夏王国曾使用并发展了木活字印刷术。西夏后期,统治者奢侈腐败,战争频仍,土地荒芜,遂为蒙古军所灭。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也因蒙古军的残酷报复政策而流落他乡,隐族埋姓,与其他民族融合,逐渐消失了。

元朝立国后,在原西夏领地置西夏中兴路,1288年改称宁夏府路,自此,始有“宁夏”之名。为促进宁夏地区的开发,元代从全国各地往宁夏迁徙人口屯垦,并调拨大批“回回军”进驻,“甲戌,签西夏回回军”(《元史·世祖本纪》)?熏为宁夏成为我国回族主要聚居区奠定了基础。元亡明立,宁夏府路改置宁夏府,公元1376年又设宁夏卫,为防蒙古族南侵,明代在北方设九边重镇,宁夏居其二,即宁夏、固原,并在宁夏境内大修长城,总计6000多公里。这时期,

又从江南及中原调迁大批军民移居宁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崇礼好学的文化习俗。同时,又有大批回回移居今灵武、固原一带,并在此安置了归附的蒙古族农牧民,使宁夏成为汉、回、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地区。经各族人民几百年的开发建设,不仅田畴连片,而且手工作坊林立,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仅匠工就有画工、银匠、绣匠、木匠、铁匠等66种。

清代,宁夏南北全境均属甘肃省,北部属甘肃省宁夏府,南部属甘肃省固原直隶州、平凉府。清初,宁夏实行“招户新垦”政策,大兴水利,移民屯垦,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兴旺,仅北部宁夏府人口就达到130多万。嘉庆以后,清朝统治阶级日趋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西北地区多次爆发回民起义,其中,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声势最大,持续时间最久。宁夏的金积堡起义,成为西北回民起义的中心,这次起义历时近10年。起义失败后,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全国政区划分基本沿用清制,改府为道,宁夏北部的宁夏府便为朔方道,宁夏南部仍属甘肃省泾源道。1929年1月,由中华民国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宁夏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撤销宁夏省并入甘肃省,1958年10月25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此后,区内的行政区划曾有过多次变动,至2004年年底,共有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5个地级市。下辖10区2市13县:银川市辖3区2县1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石嘴山市辖3区3县(大武口区、石嘴山区、石炭井区、平罗县、陶乐县、惠农县);吴忠市辖2区1市2县(利通区、红寺堡开发区、青铜峡市、盐池县、同心县);固原市辖1区4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中卫市辖1区2县(中卫区、中宁县、海原县),计93个乡94个镇,40个街道办事处,435个居委会,2383个居民小组,2627个村委会,15735个村民小组。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以回族为自治民族、汉族占多数的民族自治地区,这里生活着回、汉、满、蒙古、东乡、壮、维吾尔、土家等35个民族。截至2005年,总人口为596万人:其中银川市142.43万人,石嘴山市73.2266万人,吴忠市125.7435万人,中卫市104.1821万人,固原市150.6207万人。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宁夏人口的死亡率,已由1950年的20.58‰,下降为4.95‰,宁夏人的平均预期寿命,21世纪初为70.17岁,其中男68.71岁,女71.84岁。(《宁夏民俗大观》杨继国、何克俭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