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总论
1.1规划名称
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2任务由来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高、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地区。
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研究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聚集
的态势逐渐显现,卫星城镇逐步发展,以交通干线为主线形成的城市带和产业带
逐渐形成,城际间客运需求大幅增加。
虽然山东半岛及济南都市圈已经形成较为
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网络,但面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大幅增加的过境客货运量、城际客货运量和区域对外中长途客货运量,既有交通方式能力已经或即将不足,必须发展新的交通系统。
城际铁路具有全天候、运能大、用地省、节约能源、安全性好、环境污染小、公交化等优点,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山东半岛及济南
都市圈建设速度快、安全性好、运能大的城际铁路可以改善交通结构,发展多层次、多结构的综合运输方式,并通过大型换乘枢纽与市内轨道交通很好地衔接起来,实现了立体换乘甚至是零换乘,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运输方式的选择。
建设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际铁路,能有效地解决区域交通运输瓶颈、提高通勤速度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完善区域综合运输网络,促进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规划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
山东半岛及济南都市圈必须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既是缓解区域主要通道运输紧张状况、满足城际客运需求的需要,也是优化城际运输结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
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报告编制工作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3评价范围
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涉及山东省内14个行政区域,评价对象涉及到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要素,
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对不同的环境要素影响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其影响范围也相差较大。
因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既要考虑不同的环境
要素,又要考虑不同的建设方案。
2规划方案概述与协调性分析
2.1规划方案概述
2.1.1线路规划方案
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淄博、潍坊、东营、烟台、威海、日照、泰安、
莱芜、德州、聊城、滨州、济宁等14市市域,共包括两个副省级市,12个地级市,本次山东半岛城镇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确定以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为中心,以聊城至济南至青岛、德州至济南至泰安(济宁)、日照至青岛至烟台为交通主轴,辅以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到周围城市的城际支线为辅助的核心线路。
规
划线网长度1516 km,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范围长度1458km,其中新建
1076km。
包括近期(2015、2020年)修建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青岛-日照快速、济南东—泰安城际、济南—聊城城际、济南—滨州城际、滨州(小营)
—东营城际、济南—德州、济南—青岛城际、泰安—济宁城际、东营(大家洼)—潍坊城际、莱芜—泰安城际,远期(2030年)修建的德州-滨州城际、东营(大家洼)—烟台城际、淄博—莱芜城际、莱芜—日照城际,远景展望的济宁
(曲阜)—枣庄城际、济宁—菏泽、沂南—临沂城际。
速度目标值分为250km/h、200km/h。
1、济南至青岛城际铁路
根据山东半岛济南至青岛交通走廊的运输需求分析,胶济客专(四线)初期可兼做济南至青岛客专和城际旅客运输。
该线与既有胶济线并行至青岛,沿途经过济南、平陵城、章丘、周村、淄博、临淄、青州、昌乐、潍坊、高密、胶州、即墨
至青岛,全长387km。
根据有关规划,规划年度建设太原至青岛客运专线济南东至青岛北段,速度目标值350km,线路自济南东客站引出,沿济青高速公路与其并行,经淄博、潍坊、
高密、即墨,至青岛北站,全长351km。
2、济南至德州城际铁路
济南至德州间现状有既有津浦线、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以及太青客运专线济南~
石家庄段。
规划年度济南至德州间形成六线格局,济南至德州间城际运输功能可由拟建的太青客运专线济南~德州段承担,其线路长103 km。
3、济南至泰安、莱芜城际铁路
为加强泰安与济南市的联系,带动泰山东部西营、黄前等沿线地区的旅游开发以及方便济南遥墙机场到泰山的客流旅游,修建自济南东客站至泰安城际东线,线路长度74 km。
另外,通过建设泰安东至莱芜城际,并建设与济南方向的联络线,实现济南至莱芜城际旅客运输,线路长度约40 km。
4、济南至聊城城际铁路
经研究,济南至聊城城际铁路主要方案自经太青客专齐河站接轨,经伦镇、茌平至聊城,线路长93 km。
5、济南至滨州、东营城际铁路
济南至滨州、东营城际铁路方案线路自济南东站起,经过遥墙机场,向东北方向沿黄河南岸经高青等地至滨州市南部小营,向北过黄河至滨州站,线路长
129km。
另外,自小营站向东偏北方向建设滨州(小营)至东营南的城际铁路,
线路长度48 km。
6、淄博-莱芜城际铁路
为加强济南东南部周边城市间的联系,结合山东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改造或新建博山线、建设淄博-莱芜城际铁路,实现淄博-莱芜-泰安城际铁路运输的功能。
淄博-莱芜城际铁路线路长度76 km。
7、青荣城际铁路
青荣城际铁路由青岛北站引出,沿东北方向,经流亭、即墨东、莱西、莱阳、桃树、烟台南,再由烟台经牟平、威海至荣城,全长299 km。
8、青岛-日照快速铁路
青岛-日照快速由青岛枢纽引出,沿胶州湾经红岛、黄岛、胶南、董家口至日照,
全长152 km。
本项目为青(岛)连(云港)铁路的北段,兼顾货运。
9、泰安—济宁城际
本线位山东省主要的黄金旅游线。
泰安—济宁城际起自泰安,沿京沪高速铁路经曲阜、兖州至济宁市,全长95 km。
10、东营(大家洼)—潍坊城际
自东营向东,经大家洼、潍坊市滨海开发区至潍坊,线路全长110 km。
11、德州-滨州城际
线路起自德州,沿陵县、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无棣县至滨州,全长318 km。
本线向东延伸后,将与东营(大家洼)—烟台城际一起,形成山东北部沿海的城
际通道。
12、东营(大家洼)—烟台城际
自东营开始,向东经潍坊市北部大家洼、滨海开发区、灰埠,进入烟台市,经龙
口、蓬莱到达烟台,线路全长305 km。
本线在东营~大家洼可与东营(大家洼)—潍坊城际共线。
13、莱芜—日照城际
本线沟通了济南至日照的便捷联系。
规划线路走向自莱芜向东南,经过新泰、蒙阴、沂南、莒县至日照,线路长度206 km。
14、济宁至菏泽、枣庄城际
规划远景考虑到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与鲁南经济带的衔接,考虑自济宁(曲阜)与鲁南相关地区菏泽、枣庄,沂南—临沂分别通过城际铁路联通的条件。
济宁(曲阜)—枣庄、菏泽城际铁路线路长度分别为94km、104 km。
沂南—临沂城际铁路线路长度56 km。
2.1.2车站设置原则
1.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相配合,尽量引入城市客流集散中心并有利于与各种交通
方式接驳,利于吸引客流,便于旅客疏散和换乘。
2.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的发展趋势、城市中心的转移,尤其是城市经济开
发区的建设与城镇建设相互协调一致。
3.与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协调一致,处理好客运专线或其它线路引入枢纽与城际铁
路之间的关系。
4.线位尽量利用城市已形成或规划的交通通道,避免对城市造成新的分割。
5.有客运专线通过的城市,以尽量靠近客运专线新客站为原则。
6.客运专线未设站的沿线城镇及无客运专线通过的城市,以尽量靠近既有车站为原则。
7.尽量做到与既有铁路干线互连互通。
2.1.3动车组及运营维修
160km/h动车组暂推荐选用“中原之星”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
200km/h、250km/h动车组暂推荐选用CRH型“和谐号”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
青岛既有动车运用所一处,京沪高速铁路在济南枢纽也设计有济南西动车运用所
一处,根据本次规划研究的线路方案,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本次研究各线产生的动车组一、二级修检修任务由青岛、济南西动车运用所承担,三级修以上的检修任务由北京动车段承担。
在本次规划范围内有青岛、济南西动车运用所,济南、青岛客车整备所也设有动车组存放线,可考虑充分利用。
另外石家庄至济南客运专线工程以及青岛至荣成
城际铁路工程中已考虑在济南新东站、烟台站、威海站设动车组存车线,可以利用。
2.2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协调性分析
2.2.1 规划过程分析
(1)规划过程
根据铁道部计划司安排,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本次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城市化建设的
需要,以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出发点,服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结合现有城际铁路网布局、城镇人口分布、区域经济状况、自然条件,提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际铁路网络。
(2)规划过程分析
本次规划过程中对规划范围内的14市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研,同时就规划结构调整进行了意见征求和专家讨论,专家涉及到交通、经济、工程、环保、林业、
水利等领域,就其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和专业领域而言都比较全面和具体,基本上是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前提,同时也能满足各地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
因此,本次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就其规划过程而言,流程合理规范,内容
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2.2.2 规划布局方案分析
(1)规划目标分析
总体目标: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淄博都市区域为中心,以德州、聊城、潍坊、威海、东营、日照、泰安、莱芜、滨州、济宁等市为次中心,带动整个山东
省经济共同发展的交通格局。
打造省会济南与周边主要城市半小时~1小时直达的交通圈,实现区域同城效应的目标。
上述规划目标强调了城际铁路网的便捷性、高效性、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及对外衔接的有效性,城际铁路作为山东半岛及济南都市圈综合运输网络重要组成部
分,可有效的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规划布局分析
规划线路布局
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以主轴+支线+环线为骨架布局,形成14个地市间18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约1530公里。
布局结构合理性分析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点,山东半岛城际铁路网规划推荐的“主轴+支线+环线”的线网构架方案,充分体现了济南、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
作用,与客流主流向相一致,对山东半岛城镇群的经济一体化将发挥重要的促进
和引导作用。
规划项目实施后,在规划区域50万人以上的城市,均实现了城际铁路的连通,较好地满足山东半岛城镇群及济南都市圈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增长的需要。
布局效果展望
本规划实施后,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统筹解决该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综合性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互动,加强环境保护,缩小区域差别,从而更好地实现全省经济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建设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际铁路,能有效地解决区域交通运输
瓶颈、提高通勤速度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完善区域综合运输
网络,促进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规划目标。
城际铁路具备快捷、灵活编组、公交化运营等特征,能够提供快速、舒适、快捷、安全等全方位客运服务,吸引休闲旅游和探亲访友客流,提高商务办公效率,更好的满足小康社会旅客对运输质量的多层次需求。
对实现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发挥沿线经济开发区的集聚效应以及对开发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3 与其他交通规划相容性分析
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
规划“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
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
(1)“四纵”客运专线
①北京~上海客运专线,包括蚌埠~合肥、南京~杭州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②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③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包括锦州~营口客运专线,连接东北
和关内地区;
④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
①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②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
③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④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同时,建设南昌~九江、柳州~南宁、绵阳~成都~乐山、哈尔滨~齐齐哈尔、
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沈阳~丹东等客运专线,扩大客运专线的覆盖面。
(3)城际客运系统
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建设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从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中可以看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客运专线中,山东省境内有德州至济南、济南至淄博至青岛、泰安至日照、泰安之台前、台前至兖州五条
客运专线铁路,济南至聊城、聊城至泰安、泰安至临沂、临沂至胶州、黄岛至日照、德州至大家洼、大家洼至东营、龙口至烟台、青岛至烟台、烟台至威海至荣
城等十条规划铁路。
其中德州至济南、济南至淄博至青岛、青岛至烟台为骨架网中的轴线。
山东省铁路规划
山东省铁路已有一定基础,但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及城镇发展的需要,现状两条主干线胶济铁路和京沪铁路运力都已饱和。
规划确定以下原则:
形成分工合理、适应对外开放的综合实力较强的铁路运输网,加强山东省与西部诸省的联系,强化南北交通枢纽地位,扩大山东城市的影响范围;
保证全省主要城市有便利的铁路联系;
保证沿海主要港口城市都有铁路疏运系统,形成合理的海——铁联运;
强化铁路运输的高效性,逐渐增加高等铁路的比重。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及国家铁路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以下分期规划设想:
1、2000年完成“二纵二横“布局
二纵:
京九复线:山东境内临清——曹县梁堤头,共279Km,双线,已通车;
京沪复线:山东境内444Km,双线。
二横:
桃威——蓝烟复线——胶济复线——济邯线:胶济现为复线,蓝烟线和桃威线
为单线,规划胶济线向西延伸至冠县,全长约700Km。
菏石复线:现为单线,全长495Km。
2、2010年建设“三纵三横一高”布局
随着经济发展和客货流量的增加,到2010年首先争取在“二纵二横”基础上,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增加运力,然后新建“一纵一横”,“一纵”即油大连——烟台的铁路轮渡,经蓝烟复线——胶州——新沂与新长铁路相接,形成东北地
区至华北地区的沿海铁路大通道,把全国最发达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长江三角洲连为一体。
“一横”即新建德龙烟铁路
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
山东省公路干线设施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今后公路建设应遵循以下主要原
则:
加快公路干线高速化、网络化;
以济南为中心,济南到各市地、各市地间由高速公路或一级汽车专用路贯通,建成全省半日生活圈;
主要海港城市由两条以上汽车专用线和后方联系;
实现省内高速公路网与国家高速公路网并网。
根据以上原则,提出以下公路规划设想:
1、2000年构筑“三纵三横一环”主干公路框架
三纵:
德州——济南——泰安——曲阜——邹城——薛城——韩庄线;
临清——聊城——阳谷——郓城——菏泽——梁堤头线;
东营港——东营——青州——临沂——红花埠线;
三横:
以济青高速公路为主线,向西延伸至聊城,形成聊城——济南——青岛高速公
路,同时修建潍坊——平度——莱阳——烟台高速公路、济南——石家庄高速
公路、济河——高唐——夏津省界公路,济(南)聊(城)高速公路和河南省
鹤壁——濮阳——南乐高速公路连接;
日照——临沂——济宁——菏泽高速公路或以及汽车专用路;
冠县——聊城——泰安——莱芜——诸城——胶南——薛家岛高速公路或一
级汽车专业路。
一环:
岚山——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羊角沟——垦利——无棣——
河北辛集。
在“三纵三横一环“以外,修建京沪高速公路(德州——济南——泰安——新泰——临沂——新沂)
2、2010年左右实现“八纵五横一环“格局
八纵:除以上三纵外,另增五条南北干线,即:德州——济宁,利用原105国道改建成一级汽车专用路;滨州——博山——新泰——枣庄,沿205国道改建成一级汽车专用路;修建潍坊港——潍坊——诸城——日照的一级汽车专用路;
修建龙口——招远——莱西——青岛高速公路;修建蓬莱——莱阳——海阳一
级汽车专用路。
五横:除以上三横外,另增两条东西干线,即滨州——济南——菏泽高速路或
一级汽车专用路;临沂——枣庄——微山——鱼台——成武——菏泽干线公
路。
2.2.4 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容性分析
(1)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①规划目标
总体战略目标
2010年城市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初步形成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
等级规模有序、整体实力雄厚、设施高效完善的网络式城镇体系,争取跨入东北亚经济圈发达的城镇化区域行列。
分目标
总体布局:以济南、青岛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轴线,形成由各等级城镇带动,
东西部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整体格局。
城镇经济结构:整体向高档次、现代化,小城市和建制镇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大中城市则应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逐步形成以集约、效益、外向、和高精尖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城镇化水平:全省现状城镇化水平为31.9%(1997年已达到34.1%),今后1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争取2000年达到38%,其中发达市达到45%以上,欠发达市地达到25%左右。
2010年达到50%,其中发达市地达到55%以上,
欠发达市地达到35%左右。
2020年达到60%左右,其中发达市地达到70%左右,欠发达市地达到50%左右。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的山川、森林、湖泊、滩涂、岛屿等,强化水环境和绿
化环境两条生命线工程。
严格控制“三废”污染,有重点地逐步治理危害严重的污染源。
强化绿色建设,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并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建立若干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等。
区域基础设施:强化基础设施的外向性和超前性,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使之既
能建立起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系统,又能方便区际内外联系,形成山东经济大发展的有力支撑。
建立起立体化的交通网络,高效率的通信为网络,稳定的电力供应网络,完善的调水工程及排水网络,反应灵敏的防灾系统等。
城市生活环境:加强道路、给水、电力、通信、热力、煤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的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
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保证其舒适、安全及接受服务的方便,使居民身心既能得到较好的休息,又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城市环境与风貌:保持城市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形成城市周围的大绿化系统,
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建设完善的环保、环卫蛇蛇优美的园林绿地系统。
治理污染,主要城市的空气环境、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
标准,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良好循环。
城市建筑要做到空间形成丰富多彩,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建筑外观高雅大方,实现空间环境的艺术化、林园化。
城市设
计与细部处理既要有民族性,又要有时代性,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中心,建设一批显示城市文明的形象工程等。
城市管理:建立科技化、法制化的城市管理系统,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提高城市
管理中的科技含量,保证城市各组成部分的高效运转,引导城市建设向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②规划城镇规模结构
山东省现已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
镇的规模序列。
但具体分析,大中城市数量较少,按1995年统计数字,大城市只有1个,中等城市虽然达11个,但大部分中等城市规模偏于20——50万的下线,4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很少。
总体来看,山东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正处于
中间层次的城市,亦即大中城市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从另外的角度看,随着山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
山东省城镇体系要形成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重视大中城市的发展,增加大中城市的数量。
对现有城市发展趋势的预测也表明,今后十几年间,山东省将有许多中等城市跨入大城市的行列,小城市跨入中等城市的行列。
规划把所有城镇按人口规模分为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四个层次(各层次城镇规模分布状况如表2-2)
表2-2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层次城镇人口
(万人)数量
(个)
总人口(万
人)
城镇名称
第一层次>2002510济南青岛
100-2004480淄博烟台潍坊济宁(济兖邹曲复合中心)50-1008560东营枣庄潍坊日照临沂德州莱芜
第二层次20—5029800
聊城滨州菏泽章丘胶州即墨平度胶南
滕州龙口莱阳莱州招远青州诸城寿光
安丘高密昌邑新泰肥城文登荣成乳山
莒县沂水临清曹县单县
第三层次10-2052750
长清平阴商河济阳莱西桓台高青沂源
广饶蓬莱栖霞海阳临朐昌乐微山鱼台
金乡嘉祥汶上泗水梁山宁阳东平五连
郯城苍山莒南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
乐陵禹城陵县平原夏津齐河临邑惠民
无棣博兴邹平阳谷莘县茌平东阿冠县
高唐巨野郓城东明
第四3-10100左500垦利利津庆云宁津武城阳信沾化定陶成武甄城蓝村石岛长岛仲宫万德孙耿刁镇李哥庄铺集鳌山卫南村王台王村昆仑罗村起凤界河木石陶庄大王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