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基础与介入

T2WI 动脉期 T1WI
环形强化—牛眼征
T2WI抑脂 延迟期
七、治疗
保守治疗——定期复查 外科治疗——外科术式主要有肝动脉结扎、剔除术、 肝段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本病由 Kasabach和Merritt于1940年首先 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瘤内消融术 描述,是指由于巨大海绵状血管 瘤导致血小板减少。虽然多数病 心理干预 例均在婴儿期发现,但血小板减 少可到儿童甚至成人后才变得明 显
于中央,兼有上述的两种血流动力学特征,称中等流量CHL
欧阳墉等.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进展-图例式阐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6.
四、血供和血流动力学
血窦壁的厚度及 血窦间乏血供或 无血供组织的多 少是否有影响 ???
APVS:肝动脉-门静脉短路;THPE:一过性肝实质增强
2.直径>10cm 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3.诊断不明确,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 4.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内明显增大的血管瘤;
5.有发生破裂出血可能者;
6.对年龄40岁以下,瘤体>5cm,可能有继续增大者。
风险大,创伤大,出血多!
七、治疗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有症状者 血管瘤破裂出血者 肿块直径大于5cm 有增大的趋势者 肿块位于肝包膜下有可能在外力下破裂者
不典型的CHL——其他
大的不均质的血管瘤 快速填充的血管瘤 玻璃样(透明)变的血管瘤 瘤内有液-液平面的血管瘤 外生性和带蒂的血管瘤 有动静脉瘘的血管瘤 伴有包膜皱缩的血管瘤 血管瘤病 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伴生的血管瘤 进行性增大的血管瘤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原理及其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精品医学课件

病例4 女,67岁,反复全身疼痛半年伴头昏1月
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DWI+SWI示:双侧大脑 半球、小脑、脑干及脑膜多发异常信号,考虑多 发海绵状血管瘤
“右额部肿物切除标本”:海绵状血管瘤,伴出 血、钙化和血栓形成
三、SWI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优势
头部CTA示:鞍区、鞍上及左鞍旁异常强化灶, 考虑来源于左侧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可能性大
头颅MRI平扫+增强示:鞍上及左鞍旁占位,考 虑脑膜瘤可能性大
“鞍区肿物标本”: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3 男,21岁,左侧下肢乏力16天
颅脑MRI平扫+增强扫描示:1、右侧额叶异常信 号影,考虑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
SWI区分钙化和静脉:常规MRI很难区分钙化,通 过SWI,钙化的相位和出血/静脉的相位相反
四、存在的争议
有研究者认为,SWI发现的病灶范围更广,对于 发现病灶范围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者认为SWI有夸大病灶的效果
SWI的特异之处在于MRI通常被忽略的相位图 SWI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可以对小于一个体素的血
二、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SWI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脑血管畸形,特别是慢血流 型脑血管畸形,包括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发育畸 形等
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脑血管畸形, 由于DSA 较难发现,故又称隐匿性血管畸形,以 单发病灶多见,出血风险性较高
病例1 男,49岁,突发右侧肢体麻木伴无力2天
头颅CT平扫:左顶叶血肿形成,考虑血管畸形所 致,建议MR进一步检查
头颅MRI(平扫+增强+MRA+MRS):1、左顶叶 异常信号影,考虑急性血肿,局部未见明显畸形血 管,建议血肿吸收后复查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导语: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海绵状血管瘤这样的症状吧,但是真正了解海绵状血管瘤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海绵状血管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但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海绵状血管瘤这样的症状吧,但是真正了解海绵状血管瘤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海绵状血管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但是由于海绵状血管瘤的危害面很广,所以我们还是要多知道一些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知识,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1.靶向定位:精准检测色素细胞活跃性定位发病根源
采用国际最新的PAL四维定量检测系统对皮肤受损情况和疾病性质、轻重程度进行全方位分析,检测色素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及色素合成的生化情况,通过6大检查20小类近百项入手,为病人进行全面检查,5分钟内高效,精准靶向定位发病根源,抓住病因,锁住元凶,准确分型,辩证施治,杜绝“误诊误治”。
2.色素分解:分离异常色素细胞促进微量元素平衡
采用美国先进的色素细胞分离系统,快速分解位于皮肤深层的色素细胞,将顽固的色素细胞与人体皮肤进行分离,松动的色素就更容易清除。
以此促进色素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平衡,色素合成的生化过程恢复正常。
3.快速消融:消融病变细胞清除发病根源
采用引进国外的四维消融技术作用于异常病变的胎记血管瘤皮肤组织,使病损区血管的血红蛋白凝固或血管壁破坏,将异常的血管封闭,快速消融病变色素细胞和血管,实现治疗胎记血管瘤的目的。
4.全面修复:重建皮肤屏障功能抑制PAL基因突变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怎么回事?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病因,肝海绵状血管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肝海绵状血管瘤病因*一、发病原因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确切发病原因不明,有以下几种学说。
1.发育异常学说目前普遍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肿瘤样增生而形成血管瘤。
有些在出生时即存在,或在出生后不久即能看到,亦说明为先天发育异常。
2.其他学说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肝内出血后,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
*二、发病机制肝海绵状血管瘤以血管扩张形式呈膨胀性生长,并非是以新生血管增生为主的恶性增大。
内分泌因素的改变对血管瘤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妊娠期或口服雌激素会使血管瘤迅速增大而出现症状。
肝海绵状血管瘤大小不一,小至针头样,大的可重达10余kg。
肉眼观为紫红色或蓝紫色,可呈不规则分叶状,界限清晰,有不规则的纤维性包膜,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有弹性感及压缩充盈现象,亦可因纤维化而坚硬。
多数血管瘤常可见到退行性病理变化,如包膜纤维性硬化、陈旧性血栓机化、玻璃样变伴有胶原增加甚至钙化。
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位于肝包膜下,也可深居于肝实质内,此时肝表面可呈凹陷或隆起,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明显。
肝海绵状血管瘤可合并肝囊肿和肝腺瘤,很少与肝硬化同时存在。
目前为止,文献资料未见肝海绵状血管瘤恶变的报道。
肝血管瘤切面为网眼状,依据其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以下4型。
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一般所谓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血管瘤。
切面呈蜂窝状,内充满血液。
光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状血窦,血窦壁内衬覆一层内皮细胞,血窦内常充满红细胞,有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为纤维组织所分隔,偶见有被压缩的细胞索,大的纤维分隔内有血管和小胆管,纤维分隔和管腔可发生钙化或静脉石形成。
瘤体周围常有一层纤维包膜与正常肝组织分界。
颅内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并发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6)

两例颅内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并发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脑静脉血管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 , CVM ) 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亦称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 , DVA ),又名脑静脉性血管瘤(cerebral venous angioma , CVA ) o 1963 年由Courville 首先报道。
1986年LasJanunias认为本质上该病是一种正常引流静脉的非病理性变异,故称为DVA oDVA本身可引起各种症状,但一般症状较轻,其中大部分DVA 患者终身可以无症状,因而未引起足够关注,临床报道病例亦少。
最近发现DVA 常和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z CCM )、硬脑膜动静脉屡、脑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血管畸形联合出现,往往导致病情加重,此时保护DVA对上述联合出现的疾病的治疗极其关键。
因此,深入了解脑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加强对DVA的认识,并探查DVA与动静脉畸形、CCM s 硬脑膜动静脉屡、脑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脑血管畸形之间的关系,对提高脑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2例DVA并发CCM病例报道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以后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1临床资料病例1 ,患者,女,42岁,主因〃头痛1年余,加重3d"于2013年10月19日就诊于本科。
患者于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间歇性额顶部胀痛,有紧箍感,尚可忍受,多于紧张及情绪激动时发作,平静后可缓解,无明显伴随症状。
于3d前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头痛程度明显加重,难以忍受,遂于2013年10月19日就诊于本院门诊,予查头部CT 见左侧基底节内囊前支片状高密度灶(图1),考虑脑出血或血管瘤可能,遂收住院。
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家人无类似症状。
图1头陵CT示左侧基底节高密度灶入院查体:体温36.3°C ,脉搏60次∕min ,呼吸20次∕min , 血压102∕67mmHg ( lmmHg=0.133kPa ) o精神可,心、肺、腹无阳性体征。
血管瘤 ppt课件

阴部皮肤的清洁干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
避免大小便污染伤口,防止伤口感染。 (4)口腔、颈部血管瘤的护理:严密观察患 儿的口唇颜色、呼吸状态,床旁应常规备气 管切开包及负压吸痰装置。
PPT课件
24
术后护理
2.饮食与营养
护 理 措 施
(1)全麻清醒6h后先进食温开水,无呕吐等不适等给予清
淡、易消化食物。
PPT课件
10
草莓状血管瘤
PPT课件
11
2、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增生为主 腮腺、乳房、 躯干表现为皮下大小不一的均匀软块, 挤压不易缩小,生后数月内可迅速增大 ,有自行消退趋势。
PPT课件
12
3、混合型血管瘤
皮肤表面红色包块, 皮下有一个青紫瘤体
PPT课件
13
4、蔓状血管瘤
头部蔓状血管瘤
左下肢蔓状血管瘤
(2)术后第1天恢复正常饮食,注意加强营养供给,给予搞
蛋白饮食,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促进伤口愈合。 (3 )巨大血管瘤患儿应注意患儿进食量,加强营养,必要 时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等支持治疗,减少伤口裂开的概 率。
PPT课件 25
术后护理
3.体位 全麻清醒后患儿可自主体位,颈部血管瘤患儿麻醉清 醒后改半卧位休息,手术当天卧床休息,术后第1天根据伤口
PPT课件
4
二、病因
•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 •大多数学者认为早起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 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 并发展成血管瘤。
目前有两种学 说解释本病
胚胎残留学说
雌激素学说,血清雌 二醇水平偏高
PPT课件
5
三、血管瘤的发病情况
1. 先天性:儿童多见,多在出生时发现
肝海绵状血管瘤【知识科普】

肝海绵状血管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可随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生长速度及肝组织受损伤程度而不同。
二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肝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毛细血管扩张;2.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坏死后的肝组织周围血管充血、扩张,最后形成空泡状;3.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后,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肝内持续性静脉淤滞,引起静脉膨大;4.肝内出血、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5.发育异常,此为较多学者的认为。
三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或B超、CT检查以及剖腹手术时发现。
肿瘤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十年。
当肿瘤逐渐增大压迫邻近脏器时,可出现上腹胀闷、进食后饱胀、嗳气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减少,可能与瘤内血栓形成,从而破坏红细胞和消耗大量血小板有关。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在肝内形成动静脉瘘时,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极少有梗阻性黄疸,偶有蒂扭转。
大多数病例在腹部可触及包块,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或中等硬度,压之能缩小,有弹性感,无压痛,可闻及血管杂音。
四检查1.可有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减少。
2.B型超声B超检查是诊断本病最常用的方法。
小海绵状血管瘤多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结节,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则表现为高回声和低回声相混合的图像。
3.同位素血池扫描肝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普通扫描时的充盈缺损区部位的放射性浓聚,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浓,这种过度填充现象是肝血管瘤的特征性影像。
4.CT平扫时为边界清楚、均匀的低密度影,增强后早期可见病灶周边呈片状、结节状强化,延迟扫描可见病灶中心部也逐渐强化,最终整个病灶被充填。
5.MRI在T1加权图像上多呈均匀的低信号,质子加权即是均匀的高信号,T2加权图像上则为很明显的高信号,呈“灯泡征”。
如血管瘤发生纤维变或囊性变,则信号强度可不均匀。
肝海绵状血管瘤有哪些症状?

肝海绵状血管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海绵状血管瘤症状,尤其是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早期症状,肝海绵状血管瘤有什么表现?得了肝海绵状血管瘤会怎样?以及肝海绵状血管瘤有哪些并发病症,肝海绵状血管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肝海绵状血管瘤常见症状:右上腹痛、食欲减退、恶心*一、症状本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病史可追溯到多年以前。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1.无症状型此型占绝大多数(80%以上),终身无任何感觉,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意外地被发现。
2.有症状型通常肿瘤直径超过4cm以上时,可出现症状。
常见的症状有:(1)腹部包块:半数以上患者有此体征。
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软硬不一,随呼吸上下移动,有的在包块部听诊可听到传导的血管杂音。
(2)胃肠道症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
(3)压迫症状:肿瘤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等。
*二、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一般不难,绝大多数可通过无症状、无肝炎史,AFP(-),结合2个或2个以上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而确诊。
*以上是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症,肝海绵状血管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肝海绵状血管瘤常见并发症:休克、心力衰竭*一、并发病症肿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游离在肝外生长的带蒂肿瘤扭转时,可发生肿瘤坏死,出现腹部剧痛、发热和虚脱。
也有个别病例因血管瘤巨大,有动静脉瘘形成,致回心血量增多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症状,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肝海绵状血管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