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二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0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工人阶级队伍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 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1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 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新民民主主主义主革义命革理命论的是艰在辛反探对索“左奠”定倾了和革右命倾理错论误形的成斗争的中实形践成基的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形成的。
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 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 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 的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 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2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0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工人阶级队伍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 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1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 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新民民主主主义主革义命革理命论的是艰在辛反探对索“左奠”定倾了和革右命倾理错论误形的成斗争的中实形践成基的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形成的。
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 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 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 的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 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2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毛概第二章

革
命
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民族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中国 革命 的两 大历 史任
务
前提: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
▪推倒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统 治秩序,解决 生产关系问题
前提 目的
要改变中国经 济、文化落后 的状况,实现 中国的近代化 和现代化
• 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必 须有新的思想来指导,有新的阶级及其政 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 路。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国际条件 思想条件 阶级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深入发展 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革命对象 革命领导 革命动力 性质前途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 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 切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团 结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人。”
——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 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 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 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
革命性质。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 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社会。
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2013版毛概第二章第二节PPT

物价飞涨:1946年上涨7.7倍;1947年上涨14.7倍;
1948年上涨56倍;1948年日日上涨。源自在不同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 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 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1)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 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 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
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
会主义社会。
中国革命路线图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孔祥熙 “四大家族”是官僚资产阶级,是勾结美帝国主义剥削压榨中国人民的刽子手!
蒋介石
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 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它的存在和发 展严重地束缚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 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 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具有买办性、封 建性和垄断性; B. 和国家政权相结合,是国民党政权
(1)为什么中国革命要无产阶级领导?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标志。 (2)无产阶级怎样领导?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 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同时 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权的两个条件
一是,率领 同盟者向着共 同的敌人作坚 决的斗争,并 取得胜利,以 坚定同盟者的 信心。
2016毛概课堂课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日军正在刺杀无辜的中国青年。 以杀人为乐的日军军官。 俄军正在砍杀中国老百姓。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国情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性质
1、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反帝反封
反帝: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反封: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性质
1、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反帝反封
2、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2、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民主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或者资产阶级性 质的革命是什么关系?
革命性质由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革命的对象和主 要任务。民主革命是以封建主义作为革命 对象的一种革命,由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 长河中,推翻封建主义属于资产阶级的历 史使命,因此通常又把民主革命叫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者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或者资产阶级革命或者资产阶级 性质的革命。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 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 本息合计98200万两,按当时中国人口4亿计平均 每人负担2两以上)
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 中国的经济命脉。(1914年外资控制中国
生铁生产100%,机器产煤91.9%。1911年控 制铁路91.9%,江海航运84.4%,远洋航运 100%,外贸90%)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毛概第二章第一节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晚年毛泽东偏离了自己所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 线(思考:原因是什么)
(二)“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阻 挠了拨乱反正的 人崇拜
(三)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大力 提倡实事求是
1、邓小平强调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 东思想”; 2、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新时期解放思 想的宣言书。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1929年,毛泽东 首次使用了“思想路 线”的概念; 2、1930年,毛泽东 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指出 ,本本主义 “是完全错误的,完 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 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 想路线”;
3、1937年,为反对党内主观 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 盾论》等著作,对党的思想路 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4、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 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 范”; 5、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系 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 要性。并在1941年5月的《改 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阐 释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6、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 到了确立;
(五)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 品质是与时俱进
(六)胡锦涛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 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 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 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 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这些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 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四)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邓小平尖锐地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如果一切 从本本出发,思想僵 化,迷信盛行,那它 就不能前进,它的生 机就停止了,就要亡 党亡国。
2015毛概_第二章课件

视 频 播 放
真理标准的讨论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 意义。 ●以邓小平的讲 话精神为指导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重
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 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 学论证。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
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的同时, 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 的概括,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 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本章也属于总论的内容,是归结到精髓的角 度和高度来认识问题。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使 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 所在。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的历史发展,认识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对 思想路线的贡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懂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准确认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明确坚持实事 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意义。
●
第 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概_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被压 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
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
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列宁)
2、革命与暴力:
暴力未必是革命,革命未必需暴力,革命往往
义和团 运动
太平 天国
中国人民四 大反抗斗争
戊戌变法
辛亥 革命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
产者,因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 戊戌变法失败的事实告诉我们,要实现民族独立和 国家富强,不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仅仅靠统治者自上而 下的改良,是不可能的,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 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中国 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
阶级基础
第一,中国工人阶 级队伍在此期间已发展壮 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约有100万人,到1919年, 已增加到200万人左右。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陈独秀举办的青年杂志,
思想条件
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新型知识 分子群体逐渐成长起来。他们 比较广泛地学习和接受西方自 然科学和资产阶级革命学说。 许多人视野开阔,比较了解世 界形势和中国所处的历史地位, 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现 代民主意识。
开 办 工 厂
(1)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侵略
•思想文化上: •帝国主义通过传教活动、办学校等在思想上、精 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
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列宁)
2、革命与暴力:
暴力未必是革命,革命未必需暴力,革命往往
义和团 运动
太平 天国
中国人民四 大反抗斗争
戊戌变法
辛亥 革命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
产者,因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 戊戌变法失败的事实告诉我们,要实现民族独立和 国家富强,不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仅仅靠统治者自上而 下的改良,是不可能的,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 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中国 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
阶级基础
第一,中国工人阶 级队伍在此期间已发展壮 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约有100万人,到1919年, 已增加到200万人左右。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陈独秀举办的青年杂志,
思想条件
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新型知识 分子群体逐渐成长起来。他们 比较广泛地学习和接受西方自 然科学和资产阶级革命学说。 许多人视野开阔,比较了解世 界形势和中国所处的历史地位, 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现 代民主意识。
开 办 工 厂
(1)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侵略
•思想文化上: •帝国主义通过传教活动、办学校等在思想上、精 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毛概2010修订版第二章课件

毛概2010修订版第二章课件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精髓” 对于某一理论
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 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 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 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 成果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主要 贡献
第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命题,突出 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品质和发 展性品质,从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 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事求是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 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 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 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 行动的向导。”
1937年,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 论》,论证了正确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938年,毛泽 东在《论新阶段》 中,提出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 任务,强调坚持 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精髓” 对于某一理论
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 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 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 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 成果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主要 贡献
第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命题,突出 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品质和发 展性品质,从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 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事求是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 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 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 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 行动的向导。”
1937年,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 论》,论证了正确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938年,毛泽 东在《论新阶段》 中,提出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 任务,强调坚持 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偏离
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以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 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对中 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深入细致 的科学研究,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过分夸大 精神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也由于在巨大的成 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思想和行动越来越严重 地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了“大跃进”、“人 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上
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相信毛主席要相信 到迷信的地步
我们一定要解放世界上四分之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的劳动人民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 义的晚点,也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宁要社会主义的 低速度,也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于班固所 著的《汉书》中。
班固在文章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 好古,实事求是。”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首先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
•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的 信中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 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 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 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 “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 的最后挣扎”。
邓小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 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手迹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 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 思想路线。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1977年5月24日)
……“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 也说不通肯定一九七六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 问题。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 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 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 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又说, 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 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 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 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他说:一个人能够“三七开”就很好了,很不 错了,我死了,如果后人能够给我以“三七开”的估计,我就很高兴、 很满意了。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 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 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
• 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 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 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从而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从主观愿望出发 •本本主义的表现 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出发
• “这一是篇老文章,是为了反 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 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 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 它做‘本本主义’(1961年3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思想路线的含义
• 思想路线:哲学上又称为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 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 政治路线:是一个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目 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 关系:思想路线是制定政治路线的基础和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根本认识路线,也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 思想路线。
月毛泽东对《反对本本主义》一 文的说明)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
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
思想,在这篇文章中已初步形成。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 《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 概念。
•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 第一次对借用的实事求是这个古语的涵义作了新 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邓小平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 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 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 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 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 文件抓住纲》中提出的:“凡是毛主 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 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 遵循”。
1978年9月,邓小平先后视察 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支 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
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 方针、方法和措施。
1978年12月13日,邓小 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