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原理习题与答案_第3章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原理习题及答案

1.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联系,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数据库系统: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程序和数据分离,用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联系:均为数据组织的管理技术;均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程序与数据之间用存取方法进行转换;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是按某种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存放在外存储器上,且可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因此,数据库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
3.什么是数据冗余?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相比怎样减少冗余?在文件管理系统中,数据被组织在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文件中,每个文件都有完整的体系结构,对数据的操作是按文件名访问的。
数据文件之间没有联系,数据文件是面向应用程序的。
每个应用都拥有并使用自己的数据文件,各数据文件中难免有许多数据相互重复,数据的冗余度比较大。
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的数据。
数据库系统由许多单独文件组成,文件内部具有完整的结构,但它更注重文件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共享性。
数据库系统是面向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而建立的,各个应用的数据集中存储,共同使用,数据库文件之间联系密切,因而尽可能地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存储,减少和控制了数据的冗余。
4.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查询迅速、准确,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纸面文件;数据结构化,并由DBMS统一管理;数据冗余度小;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的共享性好;DBMS还提供了数据的控制功能。
5.什么是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表示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不存在依赖关系,包括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局部逻辑数据结构(外视图即用户的逻辑文件)与全局逻辑数据结构(概念视图)之间的独立性。
数据库原理第三章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建库建表

数据库原理第三章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建库建表张敬怡12032316习题3建表和数据录入CREAT TABLE StudentSno Char(7) NOT NULL UNIQE,Sname VarChar(20) NOT NULL,Ssex Char(2) NOT NULL,Sage Smallint NULL,Clno Char(5) NOT NULL;INSERT INTO StudentV ALUES(‘2000101’, ‘李勇’, ‘男’, ‘20’, ‘00311’), (‘2000102’, ‘刘诗晨’, ‘女’, ‘19’, ‘00311’), (‘2000103’, ‘王一鸣’, ‘男’, ‘20’, ‘00312’), (‘2000104’, ‘张婷婷’, ‘女’, ‘21’, ‘00312’), (‘2001101’, ‘李勇敏’, ‘女’, ‘19’, ‘01311’), (‘2001102’, ‘贾向东’, ‘男’,‘22’, ‘01311’), (‘2001103’, ‘陈宝玉’, ‘男’, ‘20’, ‘01311’), (‘2001104’, ‘张逸凡’, ‘男’, ‘21’, ‘01311’); CREAT TABLE CourseCno Char(1) NOT NULL UNIQE,Cname VarChar(20) NOT NULL,Credit Smallint NULL;INSERT INTO CourseV ALUES(‘1’, ‘数据库’, ‘4’, ),(‘2’, ‘离散数学’, ‘3’, ),(‘3’, ‘管理信息系统’, ‘2’, ),(‘4’, ‘操作结构’, ‘4’, ),(‘6’, ‘数据处理’, ‘2’, ),(‘7’, ‘C语言’, ‘4’, );CREAT TABLE ClassClno Char(5) NOT NULL UNIQE,Speciality VarChar(20) NOT NULL,Inyear Char(4) NOT NULL,Number Integer NULL,Monitor Char(7) NULL;INSERT INTO ClassV ALUES(‘00311’, ‘计算机软件’, ‘2000’, ‘120’, ‘2000101’),(‘00312’, ‘计算机应用’, ‘2000’, ‘140’, ‘2000103’),CREAT TABLE GradeSno Char(7) NOT NULL,Cno Char(1) NOT NULL,Gmark Numberic(4,1) NULL;INSERT INTO GradeV ALUES(‘2000101’, ‘1’, ‘92’, ),(‘2000101’, ‘3’, ‘88’, ),(‘2000101’, ‘5’, ‘86’, ),(‘2000102’, ‘1’, ‘78’, ),(‘2000102’, ‘6’, ‘55’, ),(‘2000103’, ‘3’, ‘65’, ),(‘2000103’, ‘6’, ‘78’, ),(‘2000103’, ‘5’, ‘66’, ),(‘2000104’, ‘1’, ‘54’, ),(‘2000104’, ‘6’, ‘83’, ),(‘2001101’, ‘2’, ‘70’, ),(‘2001102’, ‘2’, ‘80’, ),(‘2001102’, ‘4’, ‘90’, ),(‘2000103’, ‘1’, ‘83’, ),(‘2000103’, ‘2’, ‘76’, ),(‘2000103’, ‘4’, ‘56’, ),(‘2000103’, ‘7’, ‘88’, );习题311题1.ALTER TABLE StudentADD Nation Varchar(20) NULL;2.ALTER TABLE StudentDROP COLUMN Nation;3.INSET INTO CourseV ALUES(‘2001110’, ‘3’, ‘80’);4.UPDATA Course SETCredit=70 WHERE Cno=‘2001110’;5.DELATE FROM CourseWHERE Cno=‘2001110’;6.CREATE INDEX IX_ClassON Student(Clno ASC);7.DROP INDEX Student IX_Class;1.SELECT DISTINCT CnoFROM Grade;2.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sex=女and Clno=’01311’;3.SELECT Sname,Ssex,(2014-Sage)as birthday FROM StudentWHERE Clno=’01311’OR Clno=’01312’;4.SELECT*WHERE Sname LIKE ‘李%’;5.SELECT NUMBERFROM ClassWHERE Clno=(SELECT ClnoFROM StudentWHERE Sname=李勇);6.SELECT A VG(Gmark)AS平均成绩MAX(Gmark) AS 最高分MIN(Gmark)AS 最低分FROM GradeWHERE Cno=(SELECT CnoFROM CourseWHERE Cname=操作系统);7.SELECT Count(DISTINCT Sno)FROM Grade;8.SELECT Count(DISTINCT Sno)FROM GradeWHERE Sno=(SELECT SnoFROM GradeWHERE Cno=(SELECT CnoFROM CourseWHERE Cname=操作系统));9.SELET SnameFROM StudentWHERE Sno=(SELECT SnoWHERE Sno NOT IN (SELECT DISTINCT SnoFROM Grade))AND Clno=(SELECT Clno1.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name<>李勇AND Clno=(SELECT ClnoWHERE Sname=李勇);2.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name<>李勇AND Sno IN=(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GradeWHERE Cno=ANY(SELECT Cno FROM GradeWHERE Sno=(SELECT SnoFROM StudentWHERE Sname=李勇)));3.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age BETWEEN(SELECT Sage FROM StudentWHERE Sname=李勇)AND 25;4.SELECT Sno,SnameFROM StudentWHERE Sno=(SELECT SnoFROM GradeWHERE Cno=(SELECT CnoFROM CourseWHERE Cname=操作系统));5.SELECT SnameFROM StudentWHERE Sno<>(SELECT SnoFROM GradeWHERE Cno=1);6.SELECT SnameWHERE NOT EXISTS(SELECT*FROM CourseWHERE NOT EXISTS (SELECT*FROM GradeWHERE Student Sno=Grade.SnoAND/doc/b21760812.html,o=/doc/ b21760812.html,o));14题1.SELECT Sno,GmarkFROM GradeWHERE Cno=3ORDER BY Gmark DESC;降序2.SELECT*FROM StudentORDER BY Clno,Sage DESC;3.SELECT Cno,COUNT(Sno)AS 选课人数FROM GradeGROUP BY Cno;4.SELECT SnoFROM GradeGROUP BY SnoHA VING COUNT(Sno)>3; 找出选修了三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15题1.UPDATA GradeSET Gmark=0WHERE Sno IN(SELECT SnoFROM StudentWHERE Clno=‘01311’);2. DELETE*FROM GradeWHERE Sno IN(SELECT SnoFROM StudentWHERE Clno=(SELECT ClnoFROM ClassWHERE Speciality=计算机软件AND Inyear=2001));3.DELETE*FROMGradeWHERE Sno IN(SELECT SnoFROM StudentWHERE Sname='李勇')UPDATE ClassSET Number=Number-1WHERE Clno=(SELECT ClnoFROM StudentWHERE Sname='李勇')UPDATE ClassSET Monitor=NULLWHEN Monitor=(SELECT SnoFROM StudentWHERE Sname='李勇')DELETE FROM StudentWHERE Sname='李勇' ;4.ALTER TABLE ClassADD Cavg_age Smallint NULLUPDATE ClassUPDATE Clno='00311' THEN (SELECT A VG(Sage)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0311'),UPDATEClno='00312' THEN(SELECT A VG(Sage)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0312'),WHEN Clno='01311' THEN (SELECT A VG(Sage)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16题1.CREAT VIEW Stu_01311_1AS 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no=(SELECT SnoFROM GradeWHERE Cno=1);2.CREAT VIEW Stu_01311_2AS SELECT FROM StudentWHERE Sno=(SELECT SnoFROM GradeWHERE Cno=1AND Gmark<60);3.CREAT VIEW Stu_yearAS SELECT Sno,Sname,(2014-Sage)AS Birth_yearFROM Student;4.SELECT SnameFROM VIEW Stu_yearWHERE Birth_year>1990;5.SELECT Sno,Sname,Birth_yearFROM VIEW Stu_yearWHERE Sno=(SELECT SnoFROM VIEW Stu_01311_2);习题4建表和完整性约束CREAT TABLE Student( Sno Char(7) NOT NULL UNIQE PRIMARY KEY,Sname VarChar(20) NOT NULL,Ssex Char(2) NOT NULL CHECK(Sex IN (‘男’,‘女’))Sage Smallint NULL CHECK(Age>=14 AND Age<=65),Clno Char(5) NOT NULL REFERENCES Class(Clno)ON UPDATE CASCADE );CREAT TABLE Course( Cno Char(1) NOT NULL UNIQE PRIMARY KEY,Cname VarChar(20) NOT NULL,Credit Smallint NULL CHECK(Redit IN(‘1’,‘2’,‘3’,‘4’,‘5’,‘6’)) );CREAT TABLE Class( Clno Char(5) NOT NULL UNIQE PRIMARY KEY,Speciality VarChar(20) NOT NULL,Inyear Char(4) NOT NULL,Number Integer NULL CHECK(Number>=1AND Number<=100),Monitor Char(7) NULL REFERENCES Student(Sno) );CREAT TABLE Grade( Sno Char(7) NOT NULL,Cno Char(1) NOT NULL,Gmark Numberic(4,1) NULL CHECK(Mark>=0 AND Mark<=100)PRIMARY KEY(Sno,Cno)FOREIGN KEY Sno REFERENCES Student(Sno)ON DELETE CASCADEON UPDATE CASCADEFOREIGN KEY Cno REFERENCES Course(Cno)ON DELETE CASCADEON UPDATE CASCADE );PS:王老师我笔记本里装不了SQL的软件所以只是把代码写出来了没运行过......。
数据库系统原理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属于数据库结构设计阶段的是A、程序设计B、功能设计C、事务设计D、逻辑结构设计正确答案:D2.人工管理阶段,计算机主要应用于A、数据集成B、科学计算C、过程控制D、故障恢复正确答案:B3.下列关于数据控制语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REVOKE语句用于授予权限B、GRANT语句用于收回权限C、数据控制语言主要用于数据执行流程管理D、数据控制语言包括的主要SQL语句是GRANT和REVOKE正确答案:D4.下列属于关联分析算法的是A、AprioriB、GMMC、RedisD、HBase正确答案:A5.同一数据被反复存储的情况是A、删除异常B、插入异常C、更新异常D、数据冗余正确答案:D6.产生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并发操作破坏了事务的A、持续性B、一致性C、原子性D、隔离性正确答案:D7.DBMS提供【】来严格地定义模式。
A、模式描述语言B、子模式描述语言C、内模式描述语言D、程序设计语言正确答案:A8.关系数据库以【】作为数据的逻辑模型。
A、二维表B、关系C、关系模型D、数据库正确答案:C9.关于调用存储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从交互式界面调用B、可以使用CALL语句来调用存储过程C、可以由嵌入式SQL调用D、不是所有的SQL接口都能调用存储过程正确答案:D10.可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A、键B、实体型C、域D、属性正确答案:A11.目的是为可实际运行的应用程序设计提供依据与指导,并作为设计评价的基础的是A、设计评价B、编制应用程序设计说明C、模型转换D、子模式设计正确答案:B12.在使用游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A、游标不能单独在查询操作中使用B、在一个BEGIN···END语句块中每一个游标的名字并不是唯一的C、游标是被SELECT语句检索出来的结果集D、在存储过程或存储函数中可以定义多个游标正确答案:B13.对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关系中的元组次序可交换B、关系可以嵌套定义C、关系是一张二维表D、关系是一个集合正确答案:B14.下列关于MySQ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MySQL中,一个关系对应多个基本表B、在MySQL中,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C、在MySQL中,一个表只能有一个索引D、在MySQL中,索引不能存放在存储文件中正确答案:B15.关系数据库是以【】的形式组织数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 C5. D6. A7. A8. B9. D 10. B11. C 12. D 13. A 14. D 15. B16. C 17. D 18. A 19. D 20. A二、填空题1. 数据库系统阶段2. 关系3. 物理独立性4. 操作系统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6. 一对多7. 独立性8. 完整性控制9. 逻辑独立性10. 关系模型11. 概念结构(逻辑)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14. 数据字典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B5. B6. C7. B8. D9. C 10. A11. B 12. A 13. A 14. D 15. D二、填空题1. 选择(选取)2. 交3. 相容(或是同类关系)4. 并差笛卡尔积选择投影5. 并差交笛卡尔积6. 选择投影连接7. σf(R)8. 关系代数关系演算9. 属性10. 同质11. 参照完整性12. 系编号,系名称,电话办公地点13. 元组关系域关系14. 主键外部关系键15. R和S没有公共的属性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4. B5. C6. C7. B8. D9. A 10. D二、填空题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数据库、事务日志NULL/NOT NULL、UNIQUE约束、PRIMARY KEY约束、FOREIGN KEY约束、CHECK 约束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连接字段行数定义系统权限、对象权限基本表、视图12.(1)INSERT INTO S VALUES('990010','李国栋','男',19)(2)INSERT INTO S(No,Name) VALUES('990011', '王大友')(3)UPDATE S SET Name='陈平' WHERE No='990009'(4)DELETE FROM S WHERE No='990008'(5)DELETE FROM S WHERE Name LIKE '陈%'13.CHAR(8) NOT NULL14.o=o15.ALTER TABLE StudentADDSGrade CHAR(10)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D4. B5. C6. D7. B8. D9. C 10. A二、填空题1. 超键(或超码)2. 正确完备3. 属性集X的闭包X +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 +4. 平凡的函数依赖自反性5. {AD→C} φ6. 2NF 3NF BCNF7. 无损连接保持函数依赖8. AB BC BD9. B→φ B→B B→C B→BC10. B→C A→D D→C11. AB 1NF12. AD 3NF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C4. A5. C6. D7. A8. C9. D 10. D11. B 12. B 13. A 14. D 15. A二、填空题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性控制、数据库恢复数据对象、操作类型授权粒度、授权表中允许的登记项的范围原始数据(或明文)、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或密文)、密文事务、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丢失更新、污读、不可重读封锁、排它型封锁、共享封锁利用数据的冗余登记日志文件、数据转储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完整性登录账号、用户账号public服务器、数据库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C4. A5. C6. B7. C8. B9. D 10. C11. D 12. B 13. B 14. D二、填空题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库的行为设计新奥尔良法分析和设计阶段、实现和运行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逻辑结构设计确定物理结构、评价物理结构数据库加载运行和维护物理数据字典需求分析载入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C3.B4.D5.A二、填空题局部变量、全局变量- -、/*……*/DECLARESQL、流程控制AFTER 触发器、INSTEAD OF 触发器插入表、删除表数据库备份、事务日志备份、差异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简单还原、完全还原、批日志还原硬盘、磁带、管道下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九歌·湘君屈原朗诵:路英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数据库原理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Ⅰ、学习要点1、准确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术语、概念;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及实现途径;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及作用;4、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含义及作用;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内容。
Ⅱ、习题一、选择题:1、使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数据和数据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A、层次模型B、网状模型C、关系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2、DB、DBS、DBMS间的关系是()A、DB包括DBMS和DBSB、DBMS包括DB和DBSC、DBS包括DB和DBMSD、DBS与DB和DBMS无关3、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A、数据B、数据模型C、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D、信息4、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5、数据库中,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A、数据量太大B、数据安全性不高C、数据冗余D、数据完整性约束不强6、划分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原则是()A、记录的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及联系的表示方式7、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主要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A、数据安全性B、数据独立性C、结构规范化D、操作可行性8、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用户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它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间的接口。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9、数据库系统中,用()描述全部数据的物理存储视图。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10、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是()A、DMLB、DDLC、DCLD、SQL11、数据库系统支持的数据共享指的是()A、同一应用的多个程序共享同一数据集合B、多个用户、同一语言程序共享同一数据集合C、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数据文件D、多种语言、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相互覆盖地使用同一数据集合12、数据库系统中,当内模式发生变化时,采用()来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原理(2018年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保持或集成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技术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
2.描述数据仓库粒度的概念P182
粒度是指数据仓库数据单位中保存数据的细化或综合程度
3.描述数据挖掘技术的能P183
概念描述
关联分析
分类与预测
聚类
孤立点检测
趋势和演变分析
视图的内容是由存储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操作的SQL语句定义的,它的列数据与行数据均来自于定义视图的查询所引用的基本表。
视图不适宜数据集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它所对应的数据实际上是存储在视图所引用的基本表中的。
视图是用来查看存储在别处的数据的一种虚拟表,本身不存储数据。
第五章 数据库编程
简答题
1.请简述存储过程的概念P125
答:参照完整性约束是指: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空值,要么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对应。
3.请简述关系规范化过程。
答:对于存在数据冗余、插入异常、删除异常问题的关系模式,应采取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关系模式的方法进行处理。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规范化过程。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2.请简述早数据库管理技术中,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数据共享性高
数据冗余小
易于保证数据一致性
数据独立性高
可以实施统一管理与控制
减少了应用程序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版)课后答案-第3章 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原理课后题答案电视原理课后答案清华大学数据库清华大学电路原理微机原理课后答案统计学原理课后答案微机原理清华大学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
第
3
章
关系数据库
3.1 练习题 3 及参考答案
1. 简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 答: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是: 自然连接一定是等值连接,但等值连接不一定是自然连接,因为自然连接要求相等的 分量必须是公共属性,而等值连接要求相等的分量不一定是公共属性;等值连接不把重复 属性去掉,而自然连接要把重复属性去掉。 2. 设有关系 R 和 S:
A=C(R
S) C a c d
S.B b b b b
R.B b b e
S.B e b b
3. 设有关系 R、S:
R A B C S A B C
a b c
b a b
c f d
b d
a a
f f
计算 R1=R-S、R2=R∪S、R3=R∩S 和 R4=R S。 答:计算结果如下:
R1 A a c B b b C c d A a b c d R2 B b a b a C c f d f A b R3 B a C f R.A a a b b c c R.B b b a a b b R.C c c f f d d R4 S.A b d b d b d S.B a a a a a a S.C f f f f f f
R A a c d B b b e S B b e b C c a d
计算 R
S、R
[2]<[2 ]
S 和σ
A=C(R
S)。
答:计算结果如下:
R A a a c c d B b b b b e S C c d c d a A a a c c R R.B b b b b S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 C5. D6. A7. A8. B9. D 10. B11. C 12. D 13. A 14. D 15. B16. C 17. D 18. A 19. D 20. A二、填空题1. 数据库系统阶段2. 关系3. 物理独立性4. 操作系统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6. 一对多7. 独立性8. 完整性控制9. 逻辑独立性10. 关系模型11. 概念结构(逻辑)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14. 数据字典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B5. B6. C7. B8. D9. C 10. A11. B 12. A 13. A 14. D 15. D二、填空题1. 选择(选取)2. 交3. 相容(或是同类关系)4. 并差笛卡尔积选择投影5. 并差交笛卡尔积6. 选择投影连接7. σf(R)8. 关系代数关系演算9. 属性10. 同质11. 参照完整性12. 系编号,系名称,电话办公地点13. 元组关系域关系14. 主键外部关系键15. R和S没有公共的属性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4. B5. C6. C7. B8. D9. A 10. D二、填空题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数据库、事务日志NULL/NOT NULL、UNIQUE约束、PRIMARY KEY约束、FOREIGN KEY约束、CHECK 约束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连接字段行数定义系统权限、对象权限基本表、视图12.(1)INSERT INTO S VALUES('990010','李国栋','男',19)(2)INSERT INTO S(No,Name) VALUES('990011', '王大友')(3)UPDATE S SET Name='陈平' WHERE No='990009'(4)DELETE FROM S WHERE No='990008'(5)DELETE FROM S WHERE Name LIKE '陈%'13.CHAR(8) NOT NULL14.o=o15.ALTER TABLE StudentADDSGrade CHAR(10)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D4. B5. C6. D7. B8. D9. C 10. A二、填空题1. 超键(或超码)2. 正确完备3. 属性集X的闭包X +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 +4. 平凡的函数依赖自反性5. {AD→C} φ6. 2NF 3NF BCNF7. 无损连接保持函数依赖8. AB BC BD9. B→φ B→B B→C B→BC10. B→C A→D D→C11. AB 1NF12. AD 3NF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C4. A5. C6. D7. A8. C9. D 10. D11. B 12. B 13. A 14. D 15. A二、填空题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性控制、数据库恢复数据对象、操作类型授权粒度、授权表中允许的登记项的范围原始数据(或明文)、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或密文)、密文事务、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丢失更新、污读、不可重读封锁、排它型封锁、共享封锁利用数据的冗余登记日志文件、数据转储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完整性登录账号、用户账号public服务器、数据库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C4. A5. C6. B7. C8. B9. D 10. C11. D 12. B 13. B 14. D二、填空题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库的行为设计新奥尔良法分析和设计阶段、实现和运行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逻辑结构设计确定物理结构、评价物理结构数据库加载运行和维护物理数据字典需求分析载入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C3.B4.D5.A二、填空题局部变量、全局变量- -、/*……*/DECLARESQL、流程控制AFTER 触发器、INSTEAD OF 触发器插入表、删除表数据库备份、事务日志备份、差异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简单还原、完全还原、批日志还原硬盘、磁带、管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 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
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
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
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
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
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
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
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
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
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 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模式、外模式、内模式、DDL、DML。
答: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
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
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
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
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DL: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3. 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
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答: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
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
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
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
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
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