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校园的绿化面积》教学设计和说明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校园绿地面积》|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校园绿地面积》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测量”中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知识点展开:
1.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m²)和平方分米(dm²);
2.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直尺、量角器)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然而,我也观察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尤其是如何将不规则图形近似为规则图形进行计算。这说明了这个部分是教学难点,需要我在今后的课堂上进一步强调和细化。
在学生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数据分析上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据的处理和解读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关于数据分析和呈现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2.教学难点
-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尤其是曲线图形的近似处理;
-理解和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将测量的绿地面积与实际情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不规则图形测量:难点在于如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测量,例如使用三角形或梯形来近似圆形或其他曲线图形;
-面积单位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在实际测量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需要通过实例演示不同场景下的单位选择;
-能够将测量的数据整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面积概念:通过直观展示和实例说明,使学生理解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大小的量,强调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面积单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的大小,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测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等工具,对不规则图形进行分割、近似和计算面积。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当我解释面积单位时,有些学生对于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换算感到困惑。我随即通过实物展示和具体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不错。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这类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更多的直与度。他们能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通过合作,不仅解决了测量中的难题,还提出了不少校园绿地规划的创意。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校园绿地面积-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校园绿地面积(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的图形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计算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 面积单位的转换2. 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演示法3. 实践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面积的概念与单位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绿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绿地的大小。
2. 提问:如何描述绿地的大小?二、新课导入1. 介绍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讲解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举例说明面积的概念。
2. 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练习。
四、课堂小结1. 总结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2. 强调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二课时:面积的计算方法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绿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绿地面积。
2. 提问: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的绿地面积?二、新课导入1. 讲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宽。
2. 讲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边长×边长。
3. 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高÷2。
4. 讲解圆面积的计算方法:πr²。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计算给定尺寸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面积。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校园绿地面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不同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
2. 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解决实际问题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绿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绿地面积。
2. 提问:如何测量校园绿地面积?二、新课导入1. 讲解测量面积的方法:步测法、尺测法。
2. 讲解如何将测量数据代入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测量校园绿地的长度和宽度。
2. 让学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绿地面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4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4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矩形面积的公式 S = a × b。
2.学会综合应用矩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计算用矩形面积公式 S = a × b 求解面积问题。
2.综合应用矩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真实场景中应用矩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及学习重点教学内容通过校园中的绿化面积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矩形面积公式 S = a × b,进一步提高应用矩形面积公式解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矩形面积公式 S = a × b 的计算;2.在真实场景中应用矩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讲解与练习讲解1.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矩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S = a × b。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矩形面积公式计算校园中一块绿地的面积?(分别测量出绿地两条边的长度,并相乘)3.尝试解决下列问题:校园中有一块矩形绿地,长15米,宽10米,求绿地的面积。
解:面积 S = 15 × 10 = 150(平方米)练习1.做题练习:1)校园中有一个 18 米长、16 米宽的矩形草坪,求该草坪的面积。
答:面积 S = 18 × 16 = 288(平方米)2)某校教学楼的右侧绿化带长 35 米、宽 8 米,求绿化带面积。
答:面积 S = 35 × 8 = 280(平方米)2.课外拓展:1)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矩形面积公式解决?(如房屋的面积、场地的面积等)2)如果一块地不是矩形而是其他形状,该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并运用矩形面积公式 S = a × b 计算绿化面积问题,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也为下一步进行面积扩展学习打下了基础。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22 校园绿地面积教案与反思

1.根据全校师生人数计算人均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
=( ) ÷()。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棋辰学校陈慧兰
4.
2.某实验小学有一块直角三角形草坪,如图三边分别是6米,8米,10米,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m
6m
8m
3.如图,邻居李阿姨包了一块地,平行四边形种上了白菜,三角形种上了萝卜。
问李阿姨的这块菜地总面积有多大?
10m
8m
6m
1.校园绿地面积总数全校师生人数
2.6×8÷2=24平方米
答:这个草坪的面积是24平方米。
3.方法一:10×8+6×8÷2=80+24=104平方米
答:李阿姨的这块菜地总面积是104平方米。
方法二:(10+16)×8÷2=26×8÷2=104平方米
答:李阿姨的这块菜地总面积是104平方米。
【素材积累】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醉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摘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摘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摘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面积”的定义,理解“平方米”的概念。
2.理解并能够识别图形的内部和外部。
3.能够根据具体实物或模型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4.能够应用所学内容,测量学校绿化面积。
二、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计数器,直尺,卷尺,计算器。
2.学生用具:学生练习册、铅笔、直尺、卷尺、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热身
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用口头描述。
2. 示范教学
1.定义:面积是一个二维图形所覆盖的区域,叫做这个图形的面积。
面
积的单位叫做平方米。
2.示范教学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计算。
3. 学生自主练习
让学生尝试练习,测量自己的桌子、黑板、课桌等的面积。
4. 案例讲解
让学生观察一张学校的设计图,计算绿化面积,了解计算面积的步骤和方法。
5. 练习验收
分发题目,让学生自行完成,然后集体验收,让学生互相纠错。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通过课前热身和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了测量正方形和矩形面积的方法。
之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测量物体面积,在实操中学习更快,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面积。
本次课程设计合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掌握了关键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校园绿地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小学人均绿地面积统计表
思考:①通过汇总发现,各类型的绿地中,面积最大的是哪种绿地? ②搜集资料,分析近几年学校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收集数据的方法很多,可以测量、计算,也可以查阅校园最初的规划方案。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答:李阿姨的这块菜地总面积是104平方米。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的基本图形,再分别计算出各个基本图形的面积,便可以求出 整个图形的面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 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 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绿地面积是多少?人均绿地面积呢? 校园内的草坪、花圃、树木等所占的面积都属于绿地面积。对于方便测 量计算所需数据的绿地,通过测量、计算得到它们的面积,对于不方便测量 的绿地可以去学校绿化办公室查询其面积。最后计算出校园的绿地面积。 计算人均绿地面积,需要知道绿地面积总数和全校师生人数。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我认真挖掘教材资源,针对课程标准,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教学中针 对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学生判 断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知识的获得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 学有所获的空间。
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

苏教版五上《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求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并使用割补的方法来计算稍复杂的图形的面积。
2、在实际测算活动中,发展学生灵活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3、在创新设计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幻灯片,看一张大学校园绿化的效果图,问同学们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图形,告诉学生校园绿化中有数学知识,从而引出课题“校园的绿化面积”。
二、新课讲解想想算算1 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题2 师问学生这个草坪是什么图形?学生答不上来,师总结这种还没学过求面积的图形先叫做比较复杂的图形,师板书“比较复杂的图形”。
3 师问既然这种图形没学过求面积那题目怎么还要我们求呢?我们真的没办法求了吗?学生自由回答4 师让学生自己独立在纸上画一画,看看你能想出几种办法,师巡视,并说明怎么画辅助线5 请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做法6 出示四种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草坪的面积7 请四名同学上黑板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每人一种方法8 师生共同订正并统计做对的人数9 继而出示四种方法的计算过程10 让学生归纳总结求复杂图形面积的方法,完善板书11 说明割补法是求复杂图形常用的方法,分法使计算越简单越好12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花圃的面积计算,师巡视批改13 师出示做法学生核对答案,强调分法越简单越好量量算算1 出示平行四边形花圃问是什么形状2 学生估算面积,一分钟时间考虑,看看谁是估算小专家3 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4 两人一组找三组同学上前面测量,全班同学记录数据5 看看谁是估算小专家6 问如果出去量该怎么做要带的工具及具体步骤画画算算1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花圃并且算出面积2 师巡视挑选作品3 将几幅好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且算出面积4 师拿出自己设计的作品给同学们看并要学生求出面积三全课总结四作业求花圃的面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校园的绿化面积教案1一、教学内容1. 知识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换算(平方米和亩的换算)•绿化面积的计算2. 学习目标•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学会计算校园绿化面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我们可以拿出一些简单的实物来进行比较。
比如可以用一个橡皮擦或一个信封来与学生共同探索“面积”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物体的面积是如何被确定的。
2. 讲解面积单位接下来我们向学生介绍面积的单位。
告诉学生1平方米等于10平方分米,1亩等于1000平方米。
我们可以通过PPT或者黑板来进行形象化的讲解。
3. 给出实例接下来,我们用几个实例来帮助学生把面积单位的换算掌握牢固。
比如,让学生将10亩的绿化面积转换成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4. 计算绿化面积最后,我们引导学生找到学校的绿化面积,让他们自己计算一下。
并且让学生尝试通过使用单位换算,将绿化面积以不同的单位来表述。
三、教学要点•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熟练计算绿化面积。
四、作业1.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2.找到一个公共场所,比如公园、广场等,估算出它的面积,并将其以不同的单位来表述(5个以上)。
五、板书设计知识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换算(平方米和亩的换算)绿化面积的计算特点表示平面或曲面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亩等单位换算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并学会计算校园绿化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该教学方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校园的绿化面
积》教学设计和说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p26-27
[教材简析] 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综合应用”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必要性。
二是“综合实践”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在解决生活中相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
前者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进而探寻解决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后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组合作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应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综合实践部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并通过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割、补等数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 掌握割、补等数学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选择合适方法测量一些数据。
[教学准备] 卷尺、计算器、方格纸、调查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情境
1、师谈话: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ppt出示学校照片)
我们学校虽然不大,但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校园的绿化面积。
(出示课题:校园的绿化面积)
【设计说明:通过出示同学们熟悉的校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能从生活周围及时发现数学问题,还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美化校园的热情。
】
二、画画算算,体会转化思想
1、谈话:刘老师对我们的学校不太熟悉,不过有同学给老师提供了这张平面图,有了这张平面图就方便多了,(ppt出示)在这张图中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
生答:有操场、主席台......这些图形都是长方形。
正门是正方形。
2、追问:你会求这个跑道的面积吗?谁来口答?(ppt 出示跑道数据)
3、这个正门的面积呢?(出示ppt跑道数据)
4、总结:这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规则图形。
【设计说明:出示校园的平面图,通过计算这些平面
图形的面积,复习已经学过的简单图形,唤起学生的旧知,为学习不规则图形打下伏笔。
】
5、那这个花圃的的面积你会求吗?(ppt单独出现花圃图)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开动你的脑筋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设计说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好铺垫。
目的在于揭示课题实质,向学生初步渗透平面图形由不规则到规则的转化思想。
再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对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合理划分,进而发现转化的方法,从中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谁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下?指导:你是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什么样的图形?
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四种方法
生A:可以看成由二个长方形。
生B:可以看成从一个长方形里去掉一个小长方形。
生C:可以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合成的。
生D:可以看成由二个梯形。
【设计说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转化过程中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进而体验平面图形转化方法的多样化,拓展学生的
思维。
学生对已发现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面图形在不同转化方法下的不同解题方法。
】
6、问:你能把这几种方法分分类吗?他们有共同点?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ppt出示所有的方法)(生分割补上一块再挖掉)
预设:如果不出现
问:这种方法你能看懂吗?谁来说一说?(ppt出示未提到的方法)
7、小结:我们割补的目的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把复杂图形的面积转化成简单的图形。
转化(板书:不规则-规则)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方法内在的联系,并且了解不管是割还是补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进行转化,转化的思想进一步清晰。
】
8、刘老师的学校里还有这样形状的两块花圃,它的面积怎么求呢?你敢挑战吗?现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
9、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请你上台来指一指再说一说。
(指明同学介绍方法,完善说法:把这个图形分成什么和什么,师问:这时候它的哪条边是多长?)
【设计说明:在练习巩固中进一步掌握转化的思想,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体会转化思想在求不规则图形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