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控股股东对其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检验

权 结 构及 性质 对其 报 告 的 盈 余 质 量 产 生 了 一定 的影 响 。本 文
重 要 的影响 。
控 股股 东对盈 余 质量影 响 的研 究现状
依 据 我 国上 市公 司 2 0- 0 1 的 经 验 数 据 . 析 我 国上 市 0621 年 分
公 司 实 际控 股 股 东对 财 务 报 告 盈 余 质 量 的影 响 。 研 究股 权 并
一
、
集 中程 度 在 不 同 阶段 对 盈 余 质量 的影 响 . 从 根 拳 上 解 决 国 为
当管理 人 员持股 或机 构所 占股权 增 加时 , 由于
有股存在的缺陷 . 改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供依据 。 【 关键词 】 实际控股股东 盈余质量 盈余反应系数
究主 要 是控 股股 东 的性 质 ( 否 国有 ) 盈 余质 量 公司 实际控 股股 东 的持股 比例 。 是 对
的影 响 。一 些研 究 指 出 , 当企 业 的 实 际控 制 人 为 国 20)6 07 [。管 理层 持股 比例 、 ] 国有股 持 股 比例 以及 流
通 股 比例 都 与盈 余 质量 呈 现 负相 关 关 系 , 是检 验 但 结果 并 不显 著 , 不到 显 著性 水 平 。法 人 股 持股 比 达
会发 生管 理壕 沟效 应 。我 国的研 究 中, 对控 股 在 我 国, 无论 是企 业债 务违 约规 则 的制定 , 还是 证券 风 险 , 股 东 对 盈余 质 量 的影 响主 要 集 中在 以 下两 个 方面 : 监 管部 门对 上市 公司准 入标 准和 评价 事项 指标 的选 方 面 是 控 股股 东 的 股权 集 中度 对 盈 余 质 量 的 影 择, 财务 报 告 中的盈 余 都 是主 要 指 标 。这 导 致 上市 响。 一些研 究 学者 指 出, 国上市 公 司第 一 大股 东持 我 公 司为保 住 其在 资本 市场 的 融 资 资格 , 不 惜对 盈 而 股 比例程 度越 高 ,该上 市 公司相 应 的管理 费用 也会 余 进行 操控 。因此 研 究影 响上 市公 司盈 余质量 的主 越高 , 存在着严重的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 这一结论 要 因素显 得 尤 为重 要 。在 企业 的经 营 过程 中 , 际 实 意味着控股股东股权集 中越高,股东将通过各种方 控 股 股 东是 决 定 公 司 治 理 机 制 有 效 性 的最 重 要 因 苏卫 东等 20 )[ 而 05 朝 素 ,所 以上市公司实际控股股东对盈余质量产生了 式来 影 响盈余 的可 能性 越大 (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

一
能 因实施新 段 时期 , 上市公 司披露 以及 投资者和债 况作出全面反映 , 较好地 弥补原有会计 资机遇 。据有关方面初步估算 ,
完善公 司财务评价体 用 ,同时对上 市公 司盈 余质 量评 价产生 描述有误导性 , 么该盈 余就被认 为是 低 有会计 准则的不足 , 那 系和效能。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不甚完 显 著影响 。 质量的。 国外盈余质量是上市公司的相 在
对 ( ) 准 则 短 期 内刺 激 了上 市公 司 一 新 关利 益主体长期以来非常关注 的焦点 , 在 善 , 于许 多特殊项 目缺乏具体 而明确的 规定 ,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选择会计政 策来 盈余 管理 的动机 , 降低 了盈余质量评价 的 我国近几 年也 不断受到重视 , 以此为核心
产生余质量评价有效性 的途径 。 以期更 好地 为
上市公 司相关利 益者科学决策服务。
盈余质 量是 指会计 盈余 所表 达的 与 越为 了获取 信贷资金 、 商业信 用 、 司上 公
财 政部 于 2 0 06年 2月 1 5日正 式发
保持 配股资格、 偷漏税等 , 粉饰会计 报 布 的新会计 准则 , 于 20 年 1 1日 将 07 月 公司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程度。 高质 市 、
调节盈余 、 增加账面盈余 , 因此必须从 起在 上市公 司率先 执行 。新准 则体 系 的 量 的盈余是指 报表 盈余 对企业过去 、 现在 表 、
的经济成果 和未来 经济前 景 的描述是 可 质量方 面对公 司的盈余 作 出科学 分析 和 第 一 个 层 次 是 起 到 统 驭 作 用 的 基 本 准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二、 研究设计
论 文 以规范研 究方法 构建盈余管理 的理论框架 , 通过界定
目标 , 然后逐级递进 。 o e R nn和 Y a (0 8 在 《 af 2 0) 盈余管理: i 理论、 盈余管理的 内涵 , 从盈余管理产生 的动机出发着重从经济学的 实践 与研究 的新观 点》 一文 中, 他们认 为盈余管理 可能是有益 角度对 盈余管理进行研究; 以收集到的上市公司案例和信息披
理者 之间对盈余 管理的不 同理 解 , 指 出, 他 会计盈余 的某些特 常重要 。因此 , 论文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研 究和实证研究相结 定值可 能对企业具有非 常重要 的影响, 这些特定值被称为会计 合 的方法展 开分析。
盈余 的监界点 , 盈余临界点之间有着先后顺序 的: 免亏损—— 避
0 1 .
0 0 .5
0
捧资产嫂益军
图 1 2 0  ̄2 1 年 A C公司净 资产收益率 0 6 0 0 B AB c股份有 限公司 ( 以下简称 AB c公 司) A c集 团有 由 B
弈关系 , 他认 为新会计准 则限制 了企 业利用资产减 值、 货的 存
94年。公司的主 营业 务为高新 实用 技术 计价方法和 企业合并调节盈余。但是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 限公司投 资创建 于 19 固
以寻求有利于 自己的财 务结果 。分析表 明很 大一部份盈余管理 等 。A C公司于 20 年上市 , B 03 其控股股东为 A C控股有 限公 B
B 08 则 的发生与 公允价值 计价有关 , 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 人员 司 。经调查 A C公司在 20 年 以后才实行新会计准则的 ,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与盈余质量——基于2003年深市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
文献 回顾
预约披露制度是我 国为均衡披露 , 防止 以往上市公司( 尤其是亏损公 司) 年度报告集 中在法定披 露1 3 前集中释放的问题 而采取 的特有政策 , 具有 中国特色 。国外研究 大都 以对 比当年报告时滞 J ( 年度结束 1至年报披露 日) 3 与期望报告时滞而 区分提早披露或推迟披露。期望报告时滞一般采用 随机游走模型或移动平均模型。随机游走模型假定上年度的报告时滞为本年度的期望报告时滞 。移 动平均模型考虑以前年度报告时滞的变动趋势, 从而消除了这种对期望报告时滞 的偏离 , 国外在这方
利 润 与利 润 总额 比指标 反 映的盈 余 质 量越 低 、 收 账款 周转 率越低 的公 司倾 向 应 于晚披 露 年报 , 收益 稳 定性指 标反 映的低 质 量公 司倾 向 于 比预 约披 露 日延 迟披
露 年报 。
关 键词 : 市年 披
摘要: 预约披露制度是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在 实践 中, 上市公 司的预约披
露时间并不必然是 实际披露时间, 这就 出现 了披露时滞 问题。当上市公 司盈利
状 况 比较 好 时 , 往往 倾 向 于提 前披 露 ; 盈利 状 况 不好 时 , 往 倾 向 于 滞后 披 露。 往
以往的研究大多探讨 了盈余水平 的高低及每股净资产的大小, 或盈余变化的大 小和方向与披露时滞的关系, 没有考虑盈余质量 问题。本文以盈余质量 为切入 点 , 究盈余 质量 与年 度报 告披 露 时滞 之 间的 关 系。本 文研 究发现 由主 营业务 研
维普资讯
衙 ;双 f 新乡(月4 己 )
26第 期总 2 ) 0年 3 (第2 0 期
上市公 司年报披露时滞 与 盈余 质量
— —
利用现金流量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 colfEo o yadTcnl y, l ece stt o nie ig Sho o cnm n eho g J i Tahr I t efE gne n o in sn i u r
a d T c nl y C a g h n i 0 5 , hn ) n eh o g , h n c u n 1 0 2 C i o 3 a Ab t a t C n ’ h td c mp n e e a o s r te i lme tt n o e N w c o n i g sr c : K a s o a is b g n t t t h mp e n a o f t e A c u t s e a i h n Sa d r O 7; e ma a e n f up u p c are u yt e c mp n  ̄ma a e n s t n a d i 2 O t n g me to r l ss a ec rid o t o a y n h s b h n g me t i g t n  ̄ e x a so .T i r c sst ep o a l y o e ma a e n u p u n e e et g f i u re p n in h sa t l l t h r b b ewa f h n g me t r l su d r i ei t s h t
cs o re .A dti at l a oit d cdtem jr n c dct sf v u t n ahfw t gt n s r c l r u e a a i i i o rea a o . l a s h ie s no h o fn a n ar , 因此用 于评价公司经营业绩 较为客观 。
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盈余成长性与结构性状况考察

量涵义的理解与表述可分为以下几种观点:① 强调盈余的现 金保障性。该观点认为能够给企业带来真实现金流入的利润 才是高质量的盈余。② 强调盈余的可靠性。该观点认为盈余 质量是指会计利润表达结果与企业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 程度。高质量的盈余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未来经济前景的描 述是可靠和可信的;反之,则该盈余被认为是低质量。③ 强调 对盈余区分长短期评价。该观点认为从一个会计期间看盈余 表现为账面会计利润的变现能力,从长远看盈余表现为各期 利润持续发展的稳定程度。
一、文献综述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了盈余质量的概念,自此 盈余质 量 分 析 开 始 在 证 券 市 场 分 析 中 得 到 重 视 。Dechow (2002)以及 Bath、Beaver 和 Landsman(2001)提出盈余的高质 量应包含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三大标准。 国内学者程小可(2006)运用大量数理统计方法就盈余确 认的及时有效性、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盈余反应系数等展开 实证研究分析,论证结果指出现金流量的及时披露有利于提 高盈余相关数据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胡延杰、李琳 (2008)利用盈余的持续性、价值相关性、同现金流的关联度以 及披露的及时性作为盈余质量研究指标,发现盈余持续增长 的公司同盈余非持续性增长的公司相比具备更高的质量水 平,主营业务收入与盈余同时保持持续性增长的公司盈余质 量水平更高。王秀丽、张新民(2005)提出高质量的利润结构需 要同企业发展战略符合、与资产结构匹配、与对应的现金流量 结构趋同,具备主营业务的核心性和利润自身结构的协调性。 李涛、周宁宁(2010)通过对现金利润与会计利润和自由现金 流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提出现金利润的优越性和应用价值具 体体现为现金利润能够全面评价传统会计利润的质量、企业 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二、理论基础 1. 盈余质量的基本内涵。企业盈余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 所以不同学者对盈余质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目前对盈余质
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

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工业炉窑节能环保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第一章】工业炉窑节能环保公司盈余质量优化探究绪论【第二章】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3.1 3.2】设计盈余质量评价模型【3.3】评价盈余质量的方法【第四章】工业炉窑节能环保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第五章】提高工业炉窑节能环保企业盈余质量的对策建议【结论/参考文献】炉窑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二章、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一、盈余质量的定义目前,虽国内外学者在盈余质量的概念上尚未达成共识,学术讨论或日常表述时不外乎使用盈利、利润或盈余质量等此类的字眼。
按照一般的观点,这三个概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了便于理解,本文表述时统一为盈余质量。
本文认为在关注盈余质量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盈余的真实性真实性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首要原则,要求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保证各项会计要素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只有如实反映企业实际存在的资产和负债,以及实际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如实反映会计六要素才能真正做到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甚至对其投资造成损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项因素很有可能就是不真实的财务信息,所以不具备真实性的财务信息更无从谈盈余质量的高低。
因此,财务报表反映的盈余质量是否真实可靠,可以通过与企业实际的盈利能力相比较,通过对比可以考察盈余的可靠性。
(二)盈余的相关性所谓盈余的相关性,可以理解为凡是与对广大投资者做出经济决策有用的盈余信息都是相关的,因此考虑到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凡是对信息使用者提高决策水平有用或有价值的数据都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充分体现出来。
杨功敏在研究中指出,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收益与公司真实盈余之间的相关性即我们通常所讨论的盈余质量,因此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收益必须反映真实的业绩,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认同其盈余质量高。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公司 。 具体来讲 , 由于本文 中的盈余及 回报变量涉及20年 至20年 , 06 0 8 财务指标涉及20年至20年 , 05 07 所以研究样本必须包含 当年的
盈余 回报数据 和上年末 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 ; 剔除研究期 间内所有的s 公 司及* T T S 公司 , 因为这部分上市公 司样 本研究价值较低 。 作者简介 : .
( ) 二 样本选取及数据 来源
金融 、 保险行业上市公司规模 大且其财务管理具有特殊性 , 财务指标和其 他行业 的上市公司没有可 比性 , 鉴于其行业 的特殊性 , 本文 剔除 了研 究期 间内金融 、 保险行业上市公 司; 由于模型计算 中需要用到上市公司 当年数据 以及上年末数据 , 因此剔除在当年上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目录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盈余质量相关理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盈余质量及相关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盈余质量的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盈余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以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为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样本行业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盈余数量与盈余质量二维分析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本文结论及局限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可以筹集所需的资金,可以预防和改善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乏的局面,能更好的增加竞争力,不断改进公司的营运机制,从大方面看,也促进行产业,行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逐年增加,又加上资本市场在立法,监管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得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现象。公司的高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修饰报表,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投资,让债权人及其他利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益相关人误解,从而使得因信任报表而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人损失巨大。进行报表修饰,对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不利,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在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典型的有“紫光古汉”四年业绩造假,“万福生科”欺诈上市,还有“绿大地”等,它们使得投资者迫切的需要知道每一家上市公司的盈余的质量的高低。所以对盈余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关注其数量,更要关注其质量,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余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本文对评价盈余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意在通过研究分析后提供一个可以对盈余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综合指标,从而运用其来评价盈余质量的高低,以在广大的投资者做决策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出正常的选择。 如今在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上已经有了不少的前人研究的成果,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同时对盈余质量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也是较晚的。所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的评价,分析和研究是相当迫切的,而且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对盈余质量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在理论意义上,本文通过理论的分析构建综合的指标,以及通过对模型的应用分析,使得运用上市公司的盈余作为投资选择的基础的投资者对盈余质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本文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分析,不仅是对助于完善现在的理论成果,也更充实了研究的成果,对盈余质量的深入分析研究,也为今后的会计盈余质量评价的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一个新的思路。 在现实意义上,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的盈余操纵案件也是时常的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所以这些都引起投资者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的关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质量的高低的评价,不仅仅是帮助投资者能够正确的评价上市公司的业绩,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可以让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与财务风险有深刻的,全面的了解,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的评价也能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的发展和平稳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分析盈余质量的方式方法上,国外学者们与国内的有着不同的着重点,在国外,对盈余质量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是尤其重视的。而在国内,对盈余质量的研究中一方面在对盈余质量的定性分析上,另一方面在定量研究上。
而现在的国外学者对盈余质量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的研究中,有基于盈余具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有时间序列性质,盈余的反应系数(ERC),企业经营现金流量这三个角度评价盈余质量。从盈余具有时间序列性质这一角度研究的学者有,Lipe(2009)提出“如果是未来的盈余持续性越强,公司盈余质量就越高”;Choi(2010)在他的文章中表示“盈余的持续性,即:在未来经营中,能够保持或在现有基础上增长的可能性”;Arthur Levitt(2011)通过研究表示“管理层对盈余的管理使得在时间上看来是平稳的,但却使得盈余质量下降”。从盈余的反应系数(ERC)这一角度上研究的学者有,Komendi和Lipe(1998)表示“若是盈余的持续性强,ERC越高,且盈余质量就越好”;Dhaliwal和Reynolds(2002)表示“当一个公司财务风险越高性,ERC越低,盈余质量越低”;Easton和Zmijewki(2010)表示“公司规模大小,不会明显的影响ERC”。从企业经营现金流量这一角度研究的学者有,Klein与Todd(2008)通过研究得出“现金流量与盈余的变动越是相关,则盈余质量越高”。
国内学者对盈余质量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但大多数的学者是通过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分为从单个指标或多个指标评价盈余质量。以单个指标评价盈余的质量的学者有,陆宇峰(2009)与 蒋义宏和魏刚(2011)均以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来评价盈余质量;王志台(2010)则以主营业务利润来评价盈余质量;宋剑峰(2010)以ERC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以多个指标评价盈余的质量的学者有,徐晓伟和李林杰(2009)以两个指标评价盈余质量高低;卜华(2011)以13个指标作为评价体系;刘晓敏(2012)与迟艳萍(2013)均以十几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赋权;而陈钰珺(2012)以13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理论建立综合指标模型,来评价盈余质量高低。
由此来看,大部分的学者倾向于对盈余质量的定量分析,多指标体系的分析,这对本文构建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有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得本文在构建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全面的选择评价盈余质量的多个指标,运用赋权方法,构建一个盈余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使投资者能够易于理解和运用,并帮助投资者选择正确的投资对象。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文采用统计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