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词的艺术风格简析(改)后

合集下载

任性率真——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任性率真——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2 0 1 3年 第 8期
S t u d y 1 3 1 7 1 C h i n e s e
懂 黝鞠
夕 { I 语文
任性率真
论纳兰性德 词的艺术风格
姜 云 霞
( 齐齐哈 尔X - 程 学院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 1 ( 5 1 0 0 5 )
【 摘要 】 词始 兴 于隋唐 ,盛 于宋 。元 明时期 , 词 渐 衰微 ,平庸 者 多。至清代 , 词 学重 受 丈人 关 注。然而词 家 ̄ / - 4 i 循 规蹈 矩 ,鲜有 突破 ,
故 产 生浮艳颓 靡之 风 而纳 兰词 的 出现 ,就 为沉 落多年 的词 坛 注入 了新 的生气和 活 力。 “ 纳兰词 ” ,最突 出的艺术特 征就 是 “ 情真”
【 关键 词 】纳 兰性德 ;纳 兰词 ;艺术风 格 ;情真 【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纳兰性 德 ,字容 若 ,号楞伽 山 人 ,满洲 【 } : 黄 旗 ,清初著 名大 词 人 。 纳 兰 自幼 天资 聪 颖 ,渎 书过 目不忘 ,1 7岁入 太 学读 书 ,1 8 岁 参 加 乡试 , 中举 人 。后拜 徐乾学 为师 ,在 名师 指导 下 ,两年 内主持 编 纂 T一 部 1 7 9 2 : 酱编的儒 学汇 编—— “ 通志 堂经 解》, 后又 著成 《 渌 水 亭杂 识》 ,包 含: 瓦文 、地 理 、历算 、历 史 、佛学 、 音乐 、文学 、 : 弩汪等多方 面 的知识 。学 识相 当广博 ,涉 猎颇 多 。后任 康熙 身边 一 等 御 前侍 卫 ,文武兼 备 ,受康 熙赏 识 。纳 兰 交友 “ 皆一 时俊 异 ,于 世 所称 落 一 生 两 妻两 妾 ,娶 妻两 广总 督 、尚书卢 兴祖 之 女卢 氏 ,赐 淑 人 ,后诰 赠 一 品夫 人 ,成 婚三 年后 妻 子因难 产而 亡故 ,继 娶官 氏 ,赐淑人 。 其妾 颜 氏 ,记 载不 多 ,后 纳江 南 才女 沈宛为 妾 ,著有 《 选 梦词 。 纳 兰性 德 3 1 岁便与 世长辞 。 词 先有 侧 帽 一集 , 后增 补为 《 饮水 词》 , 后人 汇辑 本则称 《 纳兰词 》 ,今存 三百 四十 八首 。词 风真挚 自然 而 多凄 恻哀 艳 ,悼亡 之作 尤称 绝调 。王 国维有 评 : “ 北 宋 以来 ,一 人

纳兰词浅评(二)_800字

纳兰词浅评(二)_800字

纳兰词浅评(二)_800字比较深入的了解了一些纳兰容若的词后,我发现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往往一首词之中就暗含有二至四个典故,有些如果不经相关资料的指引,根本看不出有这一回事,这边可见纳兰容若的文学造诣之深了。

比如前文提到的《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如何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从“悲画扇”,“骊山语罢”和“泪雨霖铃”我们我们很容易察觉他们各自含有一个典故,而那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呢?表面上它看表达的只是此人内心的情绪,实际上,这句词别有出处,他来自于谢姚的《同王主簿怨情》中的“平生一顾重,宿惜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人心不见。

”由此可见,纳兰容若不仅仅是一个多愁伤感的词人,他的才华也是绝对名不虚传的。

在这首《木兰花令》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了,而在所有的纳兰词中,最广为流传的夜莫过于这一句。

它带给了我们许多关于生活的思考,让我们的感想在瞬间产生共鸣,因而整首词原本的含义也就不再值得我们去探讨了。

有的人说这首《木兰花令》是一首爱情诗,是写给情人的,有的人则认为这是一首决绝诗,是写给友人的。

我认为这首诗的体裁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这个问题属于那个几百年前怀着某种心情写下这首词的词人。

而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只是怀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心情去理解,去瞻仰那一句经典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罢了。

顺便谈一谈纳兰容若的词的风格。

他的词清新自然,直抒胸臆,不加雕琢,多认为他的词风与李后主李煜相近。

但单从他的善于用典来看,我又觉得他的风格与李商隐有几分相似。

如果你先读一读《木兰花令》,再去读一读《锦瑟》,你就会发现这两首词诗竟是惊人的相似,只是一首是词,而另一首是诗。

最后我本打算对纳兰容若本人做一番评价,却无从下笔。

总之,和许多同样英年早逝的诗词人一样,他如彗星般的人生虽然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纳兰诗词的情感特色看其艺术成就

从纳兰诗词的情感特色看其艺术成就

从纳兰诗词的情感特色看其艺术成就一在明清这样一个古典诗词创作无可奈何地走下坡路的时代里,有一位词人却以赤子般纯净、敏感的艺术心灵,新鲜、深沉地感受天地万物,创作出了许多真挚、清丽、凄婉、深情的作品,使词的创作重新焕发出了异彩。

他就是清初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而他的边塞词则大多苍凉雄浑,如《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边塞风景之荒凉,历史意识之深沉,完全可以跟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相媲美。

所不同的是,范仲淹的《渔家傲》是宋词中罕见的描写边塞风光的佳构,而纳兰词中优秀的边塞词却并不稀有。

纳兰的边塞词中的一些佳句,如“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都能令人想起盛唐的边塞诗。

当然,纳兰词在情感方面占主导地位,并且前人都注意到了的特色应当是感伤。

这突出表现在悼亡词中,如那首著名的《金缕曲》: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这首悼亡词,感情之凄婉、真挚、深沉,足以与苏轼的《江城子》相媲美。

纳兰一生写了大约五十首悼亡词,每一首都那么真挚、缠绵、感伤。

但纳兰词的感伤风格并不仅仅限于悼亡词。

比如: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

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太常引》)实际上,无论是外在的自然景物,还是内在的心灵世界,在他的笔下往往都染上了一种感伤、悲凉的色彩,以至于张预说纳兰词:“沉幽骚屑之思,婉丽凄清之体。

浅论纳兰容若悼亡词风格的成因

浅论纳兰容若悼亡词风格的成因

浅论纳兰容若悼亡词风格的成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纳兰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当时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纳兰容若的悼亡词独树一帜,开创了纳兰词风的崭新形式,哀婉凄艳,“以白描见长,以深情取胜”,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造就了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抒情辞调少年老成。

对于一个生于温柔富贵,身处花柳繁华,行走于仕途的真正八旗子弟来说,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词风的形成呢?首先,这与纳兰容若的性格分不开。

容若,在他人眼中,他是丞相之子,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是个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于一身的贵公子,虽无一般纨绔子弟的恶习,但至少也是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可他却一心想游离于繁华喧闹之外,寻找自己的“渔村蟹舍”,却不喜和八旗子弟一起挥霍青春,只喜结交落拓文人。

这样的他,感情丰富,至情至性,多情多义,敏感而多情的性格使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尤其在悼亡词的写作上,忧郁的个性将其中的哀伤浓墨淡染,氤氲如画。

其次,因为纳兰容若对妻子卢氏有着刻骨铭心的爱。

妻子卢氏嫁给容若时才十八岁,夫妻琴瑟和鸣,恩爱有加,可三年后,爱妻竟难产而亡,这对容若的打击可谓晴天霹雳,其好友叶舒崇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知很有神”,从卢氏死后,到纳兰不幸病逝的八年时间里,容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亡妻,那“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遥不可及;那“吹花嚼蕊弄并线”的娇憨模样现在只能在脑海里一遍一遍温习了;“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一再嘱咐仆人们不要把你亲手为我缝的罗衣拿出去晒,怕衣上你残留的气息也会随你离我而去,你可知道,上面的颜色有些暗了,料子也有些皱了,但我不允许任何人来打理,我要一个人独享你缝在里面的丝丝情意。

从意象看纳兰性德词艺术风格

从意象看纳兰性德词艺术风格

- 145 -
袁行霈说:“意象,首先必须呈现为物象,否则 零。容若词Biblioteka 亦以此为压卷之作。”在悼亡词中,纳
很难为人理解。”[6]物象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存在 兰调集了很多意象,共同形成哀感顽艳的风格。如
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它一旦进入诗人 在《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中:“此恨何时已。滴空
的构思中,就会或多或少带有、染上诗人主观的色 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
一个人的作品能否流传千古,很重要的原因是 其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在诗词中风格很大 一部分由意象来体现。意象在诗歌艺术创作中往往 带有艺术家强烈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诗人形成不同 的艺术风格。通过意象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即“立象以尽意”,还可以创建新颖的艺术形象,来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意象属于美学范畴,是中国古 代诗歌中十分重要的诗学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象 (诗歌中人、景、物)与意(作家情思)的组合。意象具 有确定性,如菊花寓意傲霜坚强、隐逸高洁、清高脱 俗;杨柳代表惜别之情、思亲之意、怀乡之思;鸿雁 象征游子羁旅思乡、恋人孤独怀人等等,这些意象 及其含义说明意象的意义有其确定性,且为社会所 公认,具有社会属性。意象具有多义性,即一个意象 会引发很多个引申含义,如“月亮”,本身是团圆之 意,然而在团圆之夜却有很多难以团圆的游子、行 人,因此它又有思念、怀乡等涵义。意象的多义性使 诗歌更含蓄,更有跳跃性,从而给读者留下更多想 象、联想的空间。而由意象组合形成的意境,是诗人 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 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同时也具有个性 化的特征。词人在创作过程中,总会有自己主观的 情绪渗入其中,因此好的诗词的意象及其形成的意 境总是个性化的。如一说到菊花,大家马上就想到 陶渊明,因为陶渊明诗歌中有大量咏菊之句,而诗 人本身也种菊,菊花就自认成为他的专属个性意 象。再如一提到月亮,也很自然地想到李白,他是古 代写月亮最多的诗人,很自然地就把月亮与李白联 系起来。这不仅是一种条件反射,更加说明了拥有 个性意象的重要性。而纳兰性德也有自己创作的意 象,如对“梦”的描写,有 100 多处,主要有梦凄迷、 远梦、魂梦、幽梦、秋梦、残梦、吹梦、春梦、轻梦、断 梦等等,可谓是完全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 的风格。

才气纵横不得志,一杯愁思解芳华——评纳兰容若诗词思想

才气纵横不得志,一杯愁思解芳华——评纳兰容若诗词思想

第 33 卷 第 9 期2020 年 9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3 No.9Sep.2020才气纵横不得志,一杯愁思解芳华——评纳兰容若诗词思想张学椿(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龙岩 364021)摘 要:纳兰容若是清初词坛三大家之一,其创作诗词的独特之处,既与他独特的审美取向密不可分,也与他的个人身世情感经历有关。

他的词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词作史上的又一巅峰,王国维对其更是赞不绝口。

他不仅出身名门,家境殷实,且才华横溢,天赋异禀。

纳兰容若青年时期就励志一展宏图,22岁被引荐进入朝廷,从此便伴于君王左右。

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有着丰富背景、事业也是一马平川的年轻贵族,他所作的辞赋中依然饱含着浓浓愁滋味,这就需要细品作品,揣摩并寻其根源。

关键词:纳兰容若;才华横溢;愁思;诗词思想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0)09-0132-020 引言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太子名讳,故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作为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学士明珠之子,需兼备文韬武略,因其满族血统,纳兰容若不仅要学习草原骑术,还要学习儒家文化,描摹前人之作。

他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深得著名学者王国维青睐,并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而这位被称为清朝词坛的凯旋人物,居然身兼御前侍卫一职。

虽出身名门,作为朝廷侍卫,他的辞赋本该充满豪放之感,但《纳兰词》却委婉悲伤[1]。

纳兰性德的词多是万里清冷,似乎有一种压制它的力量,无法让人直接知道思想感情的爆发,只能迂回慢慢斟酌。

在感情上,纳兰性德的话很压抑;内容上,纳兰性德的作品具有“独立的”表现精神,而不是形式主义。

纳兰性德的话很自然,却也蕴含着很多郁闷的情绪,所表达的美是压抑和宽容的,即“弱德之美”。

试论纳兰容若爱情词中的艺术特色

试论纳兰容若爱情词中的艺术特色

试论纳兰容若爱情词中的艺术特色作者:李润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3期摘要:纳兰容若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他的词或清丽婉约,或哀感顽艳丽,字字珠玑,首首精粹。

纳兰容若现存的348首诗词作品中,对边塞江南的景物描写居多,但是从艺术成就和后世影响来看,却以悼念亡妻、歌颂爱情的《饮水词》最为出名。

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就是对其爱情词影响力的有力佐证。

文章在赏析纳兰容若爱情词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内容、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爱情词中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纳兰容若;爱情词;艺术特色清代文学家顾贞观评价纳兰词“如听中宵梵呗,先凄婉而后喜悦,令人不能卒读。

人言愁,我始欲愁。

”纳兰容若家世显赫,加上天资聪颖,因此仕途通达、平步宦海。

但是爱妻早亡、挚友聚散以及后期的职场厌倦,都使得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和悲观。

于是乎,纳兰容若将对亡妻的思念寄托在诗词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正是纳兰容若爱情词的真实反映和高度概况。

一、精妙的修辞手法纳兰容若爱情词中虽然无时无刻不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但是其中也不乏精妙的修辞手法,其中用典和化用这两种手法,在爱情词中最为常见。

例如,《菩萨蛮》中“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从词的字面叙述上看,主要是通过分别前的环境以及心理描写,来衬托词人的相思和不舍之情,营造出了一种对分别的恐惧和内心的空虚情境。

词中“催花未歇花奴鼓”一句,是引用了唐玄宗时期李链的典故。

李链小字“花奴”,被封为汝阳郡王,不仅天生俊美,而且文武双全,深受当朝皇帝唐玄宗的喜爱。

玄宗尝于二月初一晨,见宫中景色明丽,柳杏将吐,遂命高力士取羯鼓临轩纵击一曲《春光好》,曲终,花已发坼。

玄宗笑言:“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纳兰容若用这一典故,来暗示花开即落、好景不长,表达出一种离别在即时的惆怅和哀伤。

又如,《临江仙》中“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纳兰词用情至深的艺术特色

纳兰词用情至深的艺术特色

纳兰词用情至深的艺术特色一、逆反心理、悲情性格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朝权倾一时的宰相。

纳兰性德作为嫡长子,他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作为富贵公子,皇帝的近臣红人,他的作品理应是充满富贵荣华气质的,但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却与他的身份显得格格不入,总是带有一种伤感的气息。

三藩之乱后期,清王朝的统治基本稳固下来,为了安抚民心,康熙皇帝多次出巡,作为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有幸陪同。

长时间的仕宦生涯,他对官场的黑暗心生抵触;多次陪同出巡天下,他对民间疾苦多有体察。

对于从小接受汉儒文化熏陶的纳兰性德来说,对百姓仁爱才是为官者应该做的,可现实却恰恰相反。

官员尔虞我诈,百姓生灵涂炭。

这一切让他心生厌恶。

另一方面,容若逆反心理的形成又是与康熙皇帝密切相关的。

康熙是个苦孩子,“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幼年登基,只有一风烛残年的祖母相伴,但他却除鳌拜、定三藩,开启康熙盛世。

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他的内心必须足够强大,他的思考必定深远。

他的童年是在鳌拜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对朋党恨之入骨。

纳兰性德的才华康熙是很了解的。

所以,注定了皇帝不会重用他。

官场腐败,前途迷茫,促进了纳兰性德逆反心理的产生。

“这种逆反心理是纳兰突出的性格特征,也是纳兰词里多有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正是这种厌弃官场、渴望自由的逆反心理,在冷酷的现实中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纳兰性德渐渐形成了一种悲情性格。

二、明言用情,直截了当纳兰词之所以直抒胸臆、通俗易懂,是因为他坚持独抒性灵、崇尚自然的创作原则。

他的词感情真挚,一字以蔽之:真。

只有真的,才是美的。

因为真,所以少雕饰。

纳兰词明言用情不做作,不矫饰,没有华丽的秾丽语,也没有艰深晦涩的寒酸语,看似普普通通的词语,实则是纳兰性德在吐露自己的心声。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纳兰词明言用情的突出代表。

纳兰性德是一个重视感情的人,他的悼亡词的每一个字都是真情的流露,让人读来声泪俱下。

他的悼亡词如《青衫湿遍·悼亡》:青衫湿遍,……半月前头扶病,……独伴梨花影,冷冥冥……教寻梦也回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名:纳兰容若词的艺术风格简析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0级 姓 名: 李宁 学 号: 20101105486 指导教师: 陆有富

2013年10月5日 --

-- 中文摘要 17世纪下半叶,清初词坛上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纳兰容若,他的《侧帽词》、《饮水词》风靡词坛,堪为一时之冠,形成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的盛况,连朝鲜使臣都惊叹:“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本文分析了清初词人纳兰容若的诗词风格进行了简单分析。主要从两个大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纳兰词风格的赏析,这部分又分为纳兰词“用情之往而不返”,“ 独抒性灵,词人之词”,“ 刚健入词”,这三方面可谓纳兰词的主要风格,本文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了纳兰词之所以流传至今,风靡词坛与其词风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从纳兰词风的转变进行了分析,纳兰词前期多为至情之风,而后期则向虚无超脱的释道思想转换,可谓是其经历过尘世变幻后心路历程的转变。以上两方面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纳兰容若;艺术风格;简析 Abstract Appeared o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7th century luxuriousness an extraordinary gracious school - if a LanRong, his side hat word, the word of drinking water is popular luxuriousness, suffers from crown, formed a "desired water word", even the north Korean envoys exclamation: "the kingdom after the morning breeze and the lingering moon, now see the willow wastel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i poetry of the LanRong if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style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analysis. Key Words: LanRong;artistic style;Introduces --

-- 目录 引言…………………………………………………………………… 4 一、纳兰词之风格探论 ……………………………………………… 4 (一)用情之往而不返………………………………………………4 (二)独抒性灵,词人之词…………………………………………6 (三)刚健入词………………………………………………………6 二、纳兰词风格的转变及其成因………………………………………7 参考文献 ………………………………………………………………10 --

-- 引言 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满洲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纳兰容若,容若是他的字,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容若,号楞伽山人。 纳兰天资早慧,自幼才思过人,读书过目成诵,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骑射,而最能体现他天才之处的是他的词作。平生作词三百余首,集结成册,流传于世。他的词给当时一片死寂的词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虽不甚多,却脍炙人口,素有满洲第一词人之称。纳兰容若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也对其推崇备至。

一、纳兰词之风格探论 纳兰容若是清代词坛的巨擘,清人对他的创作成就不泛中肯之论。顾贞观说:“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婉而.后喜悦。定其前身,此岂寻常文人所得到者。”①陈其年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②况周颐说:“容若承平少年,鸟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③近人查猛济说:“清代朴词,以纳兰始,以先师(刘子庚)终。”唐圭璋说:“容若,清初一大词人也。文比准、舒,武拟颇、牧,求之历代词人中,实罕其匹。”④又说:“在后主(李煌)之后一百年,有女词人李易安;五百多年有纳兰容若。”这些评论都肯定了纳兰容若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在词的创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一)用情之往而不返 纳兰容若用情之往而不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伉俪情深,其二笃于友情。纳兰与前妻卢氏和续弦官氏,感情都极缝蜷,词中多有记述。如《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有泪痕。相思不是醉,闷拥孤袅睡。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这首词写相思之苦。冷雨敲窗,闷拥

① 《清名家词·通志堂词序》,2页 ② 《近三百年名家词》,70页 ③ 周颐,《蕙风词话》卷一

④ 唐圭璋,《词学论丛》996页 -- -- 孤袅醉卧,回首春天分手的情景,柔肠寸断。“才道莫伤神,青衫有泪痕”两句,用情深曲。纳兰的爱情词除了写刻骨相思之外,最哀感顽艳的要数悼亡词了。纳兰于康熙十三年娶妻卢氏,三年后卢后病逝,从此纳兰“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这里举他两首传唱极盛的悼亡词。《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块。若使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锢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哩、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纳兰对逝去的红颜知己无法忘情。他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若使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这份痴情,这份关怀,确让人为之动容。今生已矣,又希望“结个他生知己”,像一双蝴蝶飞绕在花丛中。纳兰用情太深,发之于悼亡词,沉哀欲绝,令人不忍卒读。北宋的晏几道、秦观等人,他们的爱情词也极动人,但其本事多对歌女、名妓而发。纳兰相对于他们,不惟用情更专,而且品格更高。 纳兰容若对友情亦极真挚,其道德风义大为师友称道。他的座师徐乾学说:“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宜兴陈维秘、慈豁姜哀英,尤所契厚。”⑤顾贞观在祭文中赞扬容若:“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梁佩兰长歌当哭:“泪作天河落,心将塞草枯。平生无此哭,不是为穷途。”⑥纳兰确实是世间不可多得的肝胆相照的人,在乌衣门第中更显得卓荤不群。他的《拟古》诗云:“长安游侠子,黄金视如土,结交及屠博,安知重硅组。”诗中的“游侠子”不以贵贱择友,可以视为他的自况。他挺身相助因科场案滴戍宁古塔的吴汉搓,使之生还。他的《金缕曲》(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搓作归计)写道:“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纳兰最负盛名的友谊词是《金缕曲清梁汾》。梁汾,是顾贞观的号。词云:“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绪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蹲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

⑤ 《通志堂集》,69页 ⑥ 梁佩兰,《挽纳兰诗》 -- -- 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琢,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词中纳兰以狂生自许,俨然一派任侠之风,又“念念以来生相订交,情至此,非金石所能比坚。顾贞观论纳兰词云:“骚雅之作,怨而能善,惟其情之所钟为独多也。”⑦“情之所钟为独多”,这正是纳兰词“往而不返”的至情之美。

(二)独抒性灵,词人之词

纳兰词的盛行,在于他独特的艺术气质。与朱彝尊、陈维秘等同时代词人相比,他的词以浅为美,即以浅为深,既富于直觉的美感,又耐得住反复吟哦。晚清谭献谓:“阮亭、葆扮一流,为才人之词;惟三家(纳兰容若、项莲生、蒋鹿潭)是词人之词。”⑧从词的抒情特质看,无疑“词人之词”是最当行本色的。谭献以“词人之词”归之于纳兰,实在是搔到了纳兰词的痒处。况周颐云:“真字是词骨。”又云:“(纳兰) 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⑨王国维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⑩“真”与“自然”构成了纳兰之“词心”,有此词心然后才能“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正如黄天骥先生所说的那样:“表现其‘自然之情’,是纳兰容若创作的立足点,正因如此,尽管他有时文心周折婉曲,立意新颖精巧,但人们依然感受到他感情的真朴,依然能够透过绮丽的衣装,看到诗人跳动着的赤子之心。纳兰词独抒性灵,与他的个性、气质实有很大关系。 (三)刚健入词 纳兰容若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词人,他的词风接近李后主、晏几道、秦观一路,但又并非艺术的翻版。诚如他在《禄水亭杂识》中所说:“诗之学古,如孩提不能无乳姆也。必自立而后成诗,犹之能自立而后成人也。明之学老杜,学盛唐者,皆一生在乳姆胸前过日。”纳兰论诗既主张师承古人,又强调独创,有自己的面目。他的词在追步南唐北宋之外,又创别一境界。纳兰不同于“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后主。作为宫廷侍卫,他常常随侍康熙帝巡视边塞、江南,江山风物开阔了他的眼界和心胸。纳兰词得“江山之助”,风格倏然而兼刚健之风,适如“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

⑦ 《清名家词·通志堂词序》,3页 ⑧ 清 谭献,《复堂词话》 ⑨ 《蕙风词话》卷一,卷五 ⑩ 王国维,《人间词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